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探微
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的特征及原因分析【摘要】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政治思想的变化。
陈独秀作为当时的知名学者和政治人物,也经历了政治思想的转变。
本文将从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激进的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倾向。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陈独秀的政治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对西方思想的接触和思考、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征和原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和背景。
【关键词】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特征、原因分析、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运动。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思想解放的时刻,各种新思潮涌现,大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观念,并呼吁改革革命。
陈独秀作为当时的知名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也受到了这场思想运动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
在这个时期,陈独秀不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提倡宪政和社会变革。
与此他也开始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这种政治思想的转变,既反映了时代的潮流,也受到了个人经历和环境影响。
在接下来的将对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特征和转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特征一、革命性思想。
陈独秀认为中国社会需要进行革命变革,推翻封建帝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以实现民主和现代化。
二、民主主义倾向。
陈独秀主张实行民主制度,提倡人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反对专制统治,主张建立起民主的政治体制。
陈独秀对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反思

陈独秀对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反思黄公演(一)陈独秀对后期苏联的认识陈独秀晚年,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制度,不能被称为社会主义,他的认识的立足点在于这样的命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他所说的民主,是有具体内容,不像一些人也整天高谈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从来不将民主具体化,说说民主倒底有哪些内容。
陈独秀在《我的根本意见》第九条中说:“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成而非相反的东西。
……即令各国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而没有民主制做官僚制之消毒素,也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斯大林式的官僚政权,残暴、贪污、虚伪、欺骗、堕落,决不能创造甚么社会主义”。
在该文第八条中,他又说:“‘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
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没有这些,议会和苏维埃同样一文不值”。
总之陈独秀将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总结为:党内无派,党外无党,格别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权力凌驾于国家正常的行政权力,凌驾于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直接为斯大林个人御用工具,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而是官僚专制政权,后期苏联若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那是糟蹋了社会主义。
不过这里应该提出,陈独秀在论述后期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时,还牵涉到其他一些问题:(1)陈独秀认为斯大林专制制度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制的逻辑发展,是制度产生斯大林,不是斯大林产生专制制度。
因此要新估计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之价值。
(2)陈独秀认为“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这些话都合乎陈独秀的性格,表明他从来不马首是瞻、有主见。
这也说明为什么他总是走在历史前面,而不是被历史拖着走的角色。
这些话却被现时一些人所赞扬。
自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一股反十月革命反列宁和反“无产阶级专政”的暗流。
中国现在也不乏这些人,这些人中有的曾将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作为个人理想信念,已经下定决心为之奋斗终生,也打算作出个人最大的牺牲,甚至自己的生命。
试论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内容

试论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其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文章从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性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步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特别是晚年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内容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早期探索,这其中,有经验,更有教训。
本文主要聚焦以下四个主要方面,试作论述,就教诸位。
一、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什么?1915年陈独秀早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就谈到,所谓社会主义,是和人权论、生物进化论并列的三大近代文明特征之一。
“近世文明之发生也,欧罗巴旧社会之制度,破坏无馀,所存者私有财产耳。
此制虽传之自古,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也”。
[1] 陈独秀紧紧抓住了“所存者私有财产耳”这一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成为关键词,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其害日深,政治的不平等导致的压迫,贵族变为资本家,经济的悬殊导致的剥削,从而“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这就是陈独秀眼中的最早的“社会主义”概念。
1920陈独秀发表了《谈政治》一文,这时的陈独秀就对社会主义的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世界各国里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就是少数游情的消费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治、法律等机关,把多数勤苦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机器还不如。
要扫除这种不平这种痛苦,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
”[2] 这时的陈独秀眼里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是,被压迫和剥削的劳动者团结起来,建立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去推翻现有的不合理的社会,实现自己当家作主。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内容)

民主政治之本义是指国家的政治由大多数人民来管理
上面的论断是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最为本质精炼的概括。 那就是由大多数人民代表行使国家的统治权,这是与君主一人 统治和贵族少数人统治相对立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的 共产主义者,本是最彻底最忠诚的民主主义者。 陈独秀在这里把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有机的联系了起 来,超越了意识形态,超越了姓资姓社的限制,比较郑重的研 究了民主主义发展的历史。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 三、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
1、初步认识 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一
书中就谈到,所谓社会主义,是和人权论、 生物进化论并列的三大近代文明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 陈独秀眼中最早社会主义的概念就是‚继政 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
b 、 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 陈独秀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平均 主义仅仅是一种理想,虽然可以理解,却 无法做到。既然社会主义 不是平均主义, 那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社会主义是资本集中。 其次,社会主义财产公有。
3.唯物史观是区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 1922年,陈独秀在《马克思学说》一文中,系统的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唯物史观,阶级斗 争和劳工专政。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而不是空想,正 事因为它能以唯物史观的见解,说明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成立所以发达所以崩坏。 社会主义性质应该是坚持阶级斗争,走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道路,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建立劳工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a、旧的经济组织的自然变化已指教我们:帝国主义那条路是不能再 向前走了。 b、人类社会组织之历史的进化,已指教我们,不能不走社会主义的 路了。 c、我们不要自己妄想现在没有比帝国主义更好的路可走,也不要妄 想除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路外,还有别的路可走。
陈独秀经济思想以及当代意义阐释

陈独秀经济思想以及当代意义阐释作者:陈雪菲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34期摘要:陈独秀的一些经济思想,诸如重视经济、主张国门开放、肯定资本主义中的合理成分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和吸收;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1.34.058陈独秀一生勤于思考,著文甚多;即使是在贫寒交加、潦倒失意的晚年,依旧苦苦思索,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
他的一生折射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与磨难。
学术界普遍认为,从五四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开启了历史进程。
因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启航者。
陈独秀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思考。
他的一些经济思想,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1重视经济的作用与生产力的发展陈独秀长期重视经济发展的意义。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就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
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
古今社会状态之变迁,与经济状态之变迁,同一步度。
”此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眼界的开阔,他对于经济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在1922年9月的《造国论》中,陈独秀将人民的幸福与经济生活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他进而认为:“共产自由的社会,必须是工业的富有的,不应该是农业的俭朴的。
陈独秀调研报告

陈独秀调研报告
最近,我对陈独秀展开了一次调研,主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我所得出的结论: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他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方案。
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陈独秀对于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入中国,并积极宣传和解释这一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 陈独秀在中国政治圈和文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的人物,他在这个职位上推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教育改革。
5. 陈独秀所倡导的思想和理念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初探

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初探摘要: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上的。
他在早期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张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等观点,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陈独秀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之初,是在没有更多实践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研究,所以他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奠定了某种基础,对之后中国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和探索起到了先导作用。
一、陈独秀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建党前,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极力推崇,他试图以西方的进化论指导中国的发展,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梦想着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但爱国志士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改造中国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这使陈独秀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接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后,陈独秀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造了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弊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道路。
(一)近代以来中国复制资本主义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鸦片战争以来,为求救亡图存,爱国志士不断尝试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但因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袁世凯的出卖等原因,变法以失败告终。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危机加重,《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失去实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
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1919年,胡适等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但因他们使用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最终影响了运动后来的发展。
陈独秀晚年社会主义观研究综述

《传承》2008年第6期陈独秀是中共党史、思想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有关他的生平、活动、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陈独秀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3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术界在对于陈独秀晚年思想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认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在:对以前的研究成果吸收不足,未能形成一些专门的著作;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其思想进行简单罗列,孤立研究的多,对比研究的比较少;翻案研究的多,进行思想深层次系统研究的少,尤其缺乏把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研究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从陈独秀个人丰富的阅历、综合的知识结构、富含哲学思辩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个性气质方面系统考察这种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
除此之外,对于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关系的把握以及晚年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其研究薄弱的关键因素。
一、晚年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对于陈独秀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把陈独秀“晚年”开辟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着重研究他晚年的思想及评价问题。
与此同时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陈独秀的著作,虽然没有关于陈独秀晚年社会主义观的专门著作,但涉及其社会主义观的著作和研究专著却不少:(1)著作类主要有:张永通、刘传学编的《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陈独秀文章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的《独秀文存》;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胡明编《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的《陈独秀著作选》,任建树等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 在 当时 历 史 时 期发 挥 过 积 极 推 动 作 用 ,对 今 天 我们 正 在 进 行 的改 革 和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 建设 的创 新 也
具 有 重 要 的 启示 。 关键词 : 社 会 主义 经 济 学 思 想 ; 陈独秀 ; 经 济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3 5 5 8 ( 2 0 1 4 ) 叭一 0 0 3 0 — 0 7
Ab s t r a c t :C h e n Du x i u wa s a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p o l i t i c i a n ,t h i n k e r a n d p i o n e e r i n mo d e m a n d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h i n e s e
Re s e a r c h o n C h e n Du x i u’ S I d e o l o g y o f S o c i a l i s t Ec o n o mi c s
Ma G u i h u a& Wa n g Q i a n ( 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P . R. C h i n a )
2 01 4年 2月
江 西 科 技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e b . 。 2 01 4
s e ie r s o f f u n d a me n t a l i s s u e s o f s o c i li a s t e c o n o mi c s o f C h i n a , wh i c h ma d e a p i o n e e i r n g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c i a l i s t e c o n o mi c s i n C h i n a .T h e s o c i li a s t e c o n o mi c s o f C h e n D u x i u i S a s c i e n t i i f c s y s t e m o f
指导 , 提 出 和初 步 解 决 了中 国 社会 主义 经济 学 的一 系 列 基 本 问 题 , 为 社 会 主 义 经 济学 在 中 国 的 确立 和发 展作 出 了 开 拓 性 的贡 献 。 陈 独 秀 的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学 , 是一个集指导思想 、 基 础 理 论 和 研 究 方 法 于一 体 的科 学 体 系 。 其 经 济 思
ls a o h a s a g r e a t i mp a c t o n t h e r e f o m r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t o d a y '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i s m wi t h 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
ui g d e l i n e s , e s s e n t i a l t h e o r y a n d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a l l i n o n e .Hi s e c o n o mi c i d e a p l a y e d a p o s i t i v e r o l e i n h i s t o r y . An d i t
Ke y wo r d s : i d e o l o y g o f s o c i a l i s t e c o n o mi c s ; Ch e n Du x i u ; e c o n o mi c s
陈独 秀 作为新 文 化运 动 的发起 者 、 “ 思想 文化 界 的罗伯 斯 皮尔 ” 及“ 五四” 运 动 的总 司令 , 他是 2 0世 纪 中
NO. 1
第 1 期
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探微
马 桂 花, 王 茜
( 中央财 经 大学马 克 思主义 学 院 , 北京 市 1 0 0 0 8 1 )
摘
要: 陈独 秀是 中 国近 现 代 史 上 叱 咤 风 云 的一 位 杰 出政 治 家 、 思想家和开拓者 , “ 五四” 以后 , 他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