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脂联素及其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脂联素及其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脂联素及其代谢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15(C1QTNF15)。

它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特别是对脂代谢和糖代谢有很大的影响。

自从1995年首次在人体内被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脂联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脂联素与肥胖症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或能量消耗不足而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

研究表明,肥胖症与脂联素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脂联素的水平可以反映人体内脂肪蓄积的程度,通常来说,肥胖人群的脂联素水平是低于正常体重人群的。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脂联素可以减轻肥胖症的发展程度,因为它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代谢,并降低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反应。

脂联素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代谢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脂联素在糖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脂联素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胰岛素的代谢,并促进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脂联素还可以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和脂肪的蓄积,从而减少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积累,有助于防止肥胖症和脂肪肝的发生。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各地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脂联素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脂联素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这是一种不良的炎症标志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脂联素的这些作用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脂联素与肝病肝病是世界各地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脂联素在肝脏中的代谢可谓万能。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脂联素可以减少肝脏中脂肪细胞的囤积,从而帮助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和代谢性肝病。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并促进肝脏正常细胞的再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总之,脂联素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非常复杂多样,它不仅在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病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还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代谢紊乱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中均可表 达 , 主要 在 骨骼 肌 中表 达 , 球形 脂 联 素 但 对 具有高亲 和力 , 对全长 型脂联 素亲和力 低 ; dp R 但 Ai 2 o 主要在肝 脏 中表 达 , 对二 者均具 有 中等 亲和力 。研 究 表 明 , 者在胰 岛 细胞 中可 同时表达 。T一钙 黏 蛋 两
基 因表达下 调 , 机制可 能是 由于肥胖 患者体 内高 水 其
平 的其他 脂 肪 细胞 因子 能抑 制 脂 联 素基 因 的表 达 。 血 清脂联 素水平 与肥 胖 的相 关 性 主要 表 现在 内脏脂 肪, 培养 的内脏脂肪 细胞 比皮下脂 肪细胞 分泌更 多 的
个单一 的胶 原柄结合形 成 ; 高相对分子 质量寡 聚体 是 由 4~ 6个 三聚体 通 过胶 原 样结 构域 结 合装 配 而成 。 研究表 明 , MW 多 聚体 是 主 要 活 性 形 式 , 改 善 胰 H 对 岛素敏感 性更 重 要 … , 占总 脂 联 素 的 百 分 比是 代 其
( P R , 、过 氧 化 物 酶 体 增 生 物 激 活 受 体 P A  ̄)
( P R t及 肝 x受 体 激动 剂 等 , 调 节脂 肪 细 胞 或 PA o ) 可
巨噬细胞 中 a i R / 2的 m N dp 1 R o R A水 平 。人 骨骼肌 中 aio 和 aio 2的表达水平 与胰 岛素敏 感性 呈 正 dpR1 dp R 相关 , 岛素抵 抗状 态 下 的 aio 1和 a io 2的表 胰 dp R d R p 达水平会 显著 下 降 。并 有 假 说 A io 基 因或 其 附 dpR1
谢 紊乱 的一个 预测 因素 , 是胰 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 二 酮 介导 的改善胰 岛素敏 感性 作 用 的关 键 物质 。脂 联

中医综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中医综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代 谢 综 合 征 f ) 心 血 管 病 的 多 种 代 谢 危 险 因 素 在个 体 MS是 内 集 结 的状 态 f,是 肥 胖 病 尤 其 是 内脏 型 肥 胖 、糖 尿 病 或 糖 1 1 调 节 受 损 ,以 高 甘 油 三 酯 血 症 及低 高 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 醇血 症
为 特 点 的血 脂 紊 乱 以及 血 压 增 高 。此 外 ,MS还 包 括 组 织 胰 岛 索抵 抗 、高 尿 酸 血 症 及 反 映 血管 内 皮 细胞 功能 缺 陷 的微 量 白蛋 白尿 。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人 民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和 生
①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 中心卫生院 浙江 宁波 3 5 9 111
活 方 式 的 改 变 ,代 谢综 合 征 的患 病 率 不 断 上 升 , 已经 成 为 影 响 城 乡居 民健 康 和 生 命 的 重 大 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2 】 于 MS的 。对 治疗 , 中 医具 有 明 显 的优 势 ,因 此 ,MS已成 为 中 医研 究 的
热点。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选取 ’ 0 2 9年 3月 一 2 l 年 3月 我 院 收 治 的代 谢 综 合 征 0 O1
计 学意义f< .5。 P00 )
3 讨 论 பைடு நூலகம்
伤 寒 是 严 重 的 全 身 性 疾 病 [ . 主 要 症 状 为 持 续 性 高 5 1 热 [,可 达 3 ~ 0o 6 1 9 4 C;可 伴 随恶 心 、呕 吐 、腹 痛 、腹 泻 和 黑 便 等 消 化 道 症 状 及 咳 嗽 等 呼 吸 道 症 状 ,还 可 有 头 晕 、 头 痛 ;
中 初 卫 保 0 年3 第2卷 期 总 1期) 中 医 中 春 国 级 生 健21 月 6 第3 ( 第3 2 5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 ————————————————————————————————日期:ﻩ关于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ﻭ摘要:代谢综合征(MS)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

研究发现[1],脂肪组织不仅仅只是能量贮存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原、C反应蛋白、脂联素(adiponectin)等。

大多数的脂肪细胞因子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局部和远端的炎症反应,并促进MS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脂联素在这一过程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2-4]。

本文就脂联素与MS关系作一综述。

ﻭ关键词: 脂联素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ﻭﻭ 1 脂联素概述ﻭ脂联素分子生物学特性脂联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由244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由位于染色体3q27的apM1基因编码,亦被称为GBP28、AdipoQ和Acrp30。

正常人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达5~30μg/mL,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

脂联素蛋白分子有4个主要的结构域:氨基末端的分泌信号序列、一小段高变非同源序列、类胶原结构域以及羧基端的球形结构域。

球状结构部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被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切开成为全长型脂联素,全长型脂联素能够抑制肝细胞糖原异生和葡萄糖释放。

血清中全长型脂联素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体。

三聚体是脂联素的基本结构形式,呈球丙状结构;六聚体则由2个相邻的三聚的球形结构域和一个单一的胶原柄, 通过二硫键(由22位的胱氨酸介导形成)结合形成; 高分子量寡聚体则由4~6个三聚体通过它们的胶原样结构域结合装配而成。

不同亚型的脂联素在调节代谢及炎症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代谢综合征病人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YeJa h n in o g,L a g i g iF n pn ,Ⅵ M u h o t l c a ,e a
D pr n f n or o g , eo dA iae op a, u a —snUn esy( un zo 1 10 eat t dc n l y S cn f lt H si l S nY t e i ri G a ghu5 02 ) me o E i o i d t v t A s at jci T n e iaea i n c nl e n h e t nhpbt e l m dpn cn l e n sl eiac bt c: et e r Ob v o i sg t dp et vl ad terl i si e vt o i e s ao wen p s aa i et vl a di ui r s ne a o i e s n n s t
0 0 o l cre t n ) C n ls n Pamaa i n t v l i s b cs ees i cn l lw r h nt a nr l a dl rd .5 fr l orl i s . o c i l a ao uo s dp e i l e o c n e s nⅣ u j t w r g f a t e a t n c t s n we e i i n yo t h i o o o e
3 0例及 与其年龄 、 性别相 匹配的健康 成年人 2 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附法( LS 检测血 浆脂联 素水平 , HO 0例 E IA) 用 MA—I R评 估I R程度。结果 MS组与对照组 比较 , 血浆脂联 素水平显著降低 [5 1 ±2 5 ) g mL与 (0 2 ±5 5 ) g m P<0 0 ]MS ( .5 .4  ̄ / 1 .8 .0  ̄ / L, .1 ; 组的 H OMA—I R指数显著 高于对 照组 [3 2 ±1 1 )与 ( . 9±0 9 ) P<0 0 ]在 MS组 , ( . 1 .4 17 .8 , .5 ; 脂联 素 与体 重指 数 ( MI 、 围 B )腰 ( )三酰甘 油( C)tH MA—I 负相 关, WC 、 T Z O R呈 与高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L—C 呈正相 关, 关系数 r值分别为 一0 4 9 一0 58 一 HD ) 相 .8 , .4 ,

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C q和 T F家 族具 有 结构 同源性 。C q , N . 和 T F家族在炎症 、 N 免疫 系统 和动脉 粥
xu W N i N il ( eci I tu n r tMein , Mei lClg , e i, A GJn g, GL-Z Tahn n i to t rz d ie 耽 砌 d a oee W i rn. l g st efI e u c c l
o c eo i . Isr c p o sme i t 】 k n so il gc l u ci n o d p n ci Adp n ci e e p lmo . s lr s . t e e tr d ae al id f oo ia n t f io e t s b f o a n. i o e t g n oy r n p i p r a s af t h x r sin a d f n t n o d p n t S u isa o ti e e p lmo p im d hs m eh p fe s te e p e so n u c i fa i o e i t d e b u t g n oy r h s a c o c n. s n rc po i e h lfl t e o n z e e trw U b e pu o r g ie山e mo e u a c a im fa t n o t o e t c l lrme h n s o ci fa i n ci c o l p n. Ke r s: u i e itn e y wo d I l rssa c ;T p 2 d a t smel u ;A i o e t ns n y e ib e li s e t d p n ci n;Adp n ci e e t r io e t r c po s n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Afe a u e h eg h,weg ta d was ic mfr n e,h a tn lo fM S g o p a d c n r lg u trme s r t eh it d ih n itcr u e e c t e fsig b o d o r u n o to o p
Aso i ini 9 4 ai t r eetda Sg o p n 0 h atys bet sc nrl ru . sca o 1 9 ,2 MS pt nsweeslce sM ru ,a d 3 el u jcsa o t o p t n 9 e h o g
【 要】 目的 了解 代 谢 综 合 征 患 者 ( ) 清 内 脂 素 和 脂 联 素 水 平 的 变 化 , 探 讨 其 与 MS各 组 份 的 相 互 影 摘 MS 血 并 响 。方 法 按 19 9 9年 中 华 医 学 会 标 准 筛 选 MS组 4 2例 , 康 对 照 组 3 健 0例 , 测 人 体 测 量 参 数 和 生 化 指 标 , 检 并
【 键 词 】 代 谢 综 合 征 ; 内脂 素 ; 脂 联 素 ; 胰 岛 素 抵 抗 关
【 图分 类 号 】 R 5 7 1 中 8 . 【 献标识码】 A 文
Vi f tn a d a p n c i e e s i e a o i y r m e s a i n di o e tn l v l n m t b lc s nd o p te t n h i nfu n i a t r a i n s a d t e r i l e c ng f c o s
刘 王 陆 谢 陆惠娟 青 锋 伟平 芳 欣 俊茜 君 李 张 贾 项坤三
(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第 六 人 民 医 院 内 分 泌 代 谢 科一 海 市 糖 尿 病 临 床 医 学 中心 一 海 市 糖 尿 病 研 究 所 上 上 上 上海 203 ) 0 2 3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代谢综合征是一个由多种代谢异常因素引起的综合征。

其表现为腹部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血糖不稳定和高胆固醇水平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脂联素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炎、调节能量代谢和减少食欲。

此外,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联素水平可以反映脂肪储存和胰岛素抵抗程度。

脂联素的水平也被证明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往往较低。

一些实验室研究也显示,脂联素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和控制血糖水平来避免罹患代谢综合征。

相反的,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脂联素的低水平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同时还会促进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去年的一项研究证实,肥胖的青少年患上代谢综合征时,其脂联素水平已经降低了。

脂联素的治疗意义正如前面所述,脂联素在避免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建议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来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目前,关于如何增加脂联素水平的两种目标研究正在进行。

第一种是通过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来调节脂肪组织的分泌,从而增加脂联素水平;第二种是在科研实验中纯化脂联素并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

然而,也应该注意到,过分增加脂联素水平也会存在副作用,在人体长期暴露于高脂联素水平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

结论代谢综合征在当前社会中的高危人群中非常常见,而脂联素则是影响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来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并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作者:郭燕蔡艳白云霞马琼麟张永新杨才李万碧张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9期【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136例MS患者作为MS组, 136例体检完全不具备代谢综合征任一组分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检查,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M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血清脂联素;代谢综合征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04Correlation research between serum adiponecti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GUO Yan, CAI Yan, BAI Yun-xia, et al.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Gejiu City People’s Hospital, Gejiu 661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adiponecti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Methods There were 136 patients with MS as MS group and 136 healthy people without metabolic syndrome as control group. They all received related examin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Results MS group had higher levels of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fasting blood glucose, fasting insulin,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triglyceride 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it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adiponectin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Key words】 Insulin resistance; Serum adiponectin; Metabolic syndrome糖尿病管理一直是临床难题,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管理是公共卫生管理重要内容。

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中心环节,并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关系密切[1-3]。

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等,揭示脂联素与胰岛B细胞功能,特别是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相关,因此提高脂联素可以保护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是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新靶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6年7月内分泌科住院的MS患者,共136例。

根据2010年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符合以下三项者即可诊断MS。

①BMI>25 kg/m2。

②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③甘油三酯≥1.7 mmol/L。

④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等。

MS组患者中男69例,女67例,平均年龄(54.02±6.2)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没有肝肾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等症状;②确诊为糖尿病;③影响脂联素的药物均需停用>15 d。

排除标准:①急性并发症;②服用影响研究药物,罹患影响研究其他疾病。

选取本院同时期体检但是没有代谢综合征任一组分的正常者共1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58例,平均年龄(45.32±10.42)岁。

纳入标准:①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正常;②无糖尿病家族史。

排除标准:①心、脑、肾等疾病;②服用影响研究药物。

1. 2 方法1. 2. 1 筛选采用纳入、排除标准,筛选MS组、对照组人群,知情同意后,进行相关检查,录入数据。

1. 2. 2 检查①BMI及血压检测方法:a.BMI:空腹,脱鞋、帽,使用同一测量工具由专人进行身高(m)、体重(kg)的测量,在应用身高、体重进行BMI的计算, BMI=体重(kg)/身高2(m2);b.血压采用同一欧姆血压计由专人进行同一上肢坐位SBP及DBP的测量。

②生化指标测定: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值,酶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通过相应方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

③脂联素水平测定:取2 ml空腹静脉血,以36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 min, -80℃下进行血浆冻存。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同批测定。

④胰岛素抵抗程度评估: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HOMA-IR, HOMA-IR=FPG×FINS/22.5。

HOMA-IR:基于血糖和胰岛素在不同器官(包括胰腺、肝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影响而建立的HOMA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该模型对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的评估仅根据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值就可以实现。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年龄、BMI、SBP、DB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水平,并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性检验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处理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比较;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作为多因素分析方法。

P2 结果MS组年龄、BMI、SBP、DB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有关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较多,普遍认为其与年龄、血脂、遗传、肥胖等因素有关[4,5]。

本次研究显示, MS组年龄、BMI、SBP、DB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 6(7):447-498.[2]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报告(201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7-59.[3] 温晓妮,尤勇. 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31(4):591-595.[4] 虞晓含,朱燕波,王琦,等. 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0):3536-3539.[5] 王艳丽,樊洁.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临床合理用药, 2016, 9(5A):178-180.[6] 陈效琴,任静. 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关系. 检验医学,2016, 31(7):553-558.[7] Xi B, He D, Hu Y, et al.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Chinese adults: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in 2009. Preventive Medicine,2013, 57(6):867-871.[8] 唐诗,徐勇. 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2016, 56(26):108-110.[9] 温慧华,牛利军. 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2, 6(2):65-68.[10] 苏冬月,薛磊,庞妩燕.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社区医学杂志, 2016, 14(10):30-32.[11] 苏冬月,薛磊,庞妩燕.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320-322.[12] Xu S, Jie M, Yang C, et al. Urban, semi-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Shaanxi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Bmc Public Health, 2014, 14(1):393-394.[收稿日期:2016-09-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