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大纲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该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公共部门管理决策行为与基本方法,弄清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掌握核心决策思想,为公共事业管理决策实践服务。
This syllabus is revised or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electiv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nd basic methods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key to management lies in decision-making, to master the core decision-making thought and to serve the decision-making practice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同学全面了解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内容,其中理论有决策定义、理论发展、中国的决策文化、西方的决策模式、群体决策、决策思维、决策陷阱等;方法有预测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成本分析、层次分析方法、- 1 -优化方法、博弈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概述
公共部门决策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所做的选择与执行。
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有效决策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而公共部门的职能特殊,所处理的问题也与一般企业领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公共部门的情况独立探索一些决策方法和理论。
本篇课程设计将探讨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并着重于实操性。
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自主使用现有的公共部门决策工具应对实际问题,同时具备构建或改善这些工具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公共利益。
课程内容
第一章公共部门决策概述
1.1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 1.2 公共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公共部门的决策特点。
第二章公共部门决策理论
2.1 政府决策的规范性理论; 2.2 理性决策模型; 2.3 经济学方法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第三章公共部门决策工具
3.1 主观评价法; 3.2 客观评价法; 3.3 组合评价法; 3.4 决策树分析;
3.5 得分法; 3.6 成本效益分析; 3.7 SWOT分析。
1。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前言企业决策科学是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同样,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者来说,公共部门决策科学也应是公共管理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第三章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的儒家学说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中庸思想是被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来看的●“中庸”就是以“中”为用,以“中”为常,以“中”为普遍的道理●孟轲认为只有无过无不及的税收,才是“尧舜之道”。
2,“无为”决策观●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在决策观上,其中心内容是“无为”。
●老子的“无为”原则,主要包括:A,贵柔B,守雌守黑守辱C,不争(是无为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无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为(三),经验决策观●这里所说的经验并非仅指个人所经历的狭隘的直接经验,还应该包括苦人和其他人的经验,即间接经验●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姓墨名瞿,主要代表思想是“三表”思想●“三表”即本(指前人或古人的经验),原(指广大人名群众的经验),用(指行动的实际效果,由其对国家,对人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四),“权谋”决策观●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商鞅,申不害,慎到和韩非等人●韩非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指政权统一的标准),术(是指国君根据法控制官员的手段或者策略),势(就是政权)相结合的法制思想(五),“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兵书,为我国春秋末期孙膑所著●它存在以下三个原则:A.“知己知彼”的原则B ,“教之以计”的预测原则(孙子的计与算的思想,指出在作出军事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测与估计)C ,“奇正相生”的变化原则(五),纵横家—合纵连横决策观●日本,连横政策第二节我国政府决策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讲,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编号:EX121120B。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公共组织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原理。
教材:《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胡象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
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情景、分小组进行科研攻关,自学、作业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的教学VCD。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研究,课后要交读书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4学时)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部门决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部门决策的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
要求学生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
同时,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中的具体决策问题,进而加深对相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要改变多年来贯穿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但是却是靠人们经验做出的经验决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日益飞速发展,迫切需要现今人们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和方向,并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优化的达到目标的过程。
本门课程的开设将系统的论述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技术、程序(科学预测、方向探索、列举方案、方案论证、综合研究、对比择优、结果评价)等内容,让学生从经验决策的误区里走出,做到科学判断、科学决策。
- 1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了解西方决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分析解决当前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由于本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同时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中的具体决策问题。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ory and method of decision课程编号:MAGT3787学时:32(理论学时:32 ,课外学时: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李怀祖.决策理论导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许文惠、张成福、孙柏瑛.行政决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美)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4]黄孟藩.现代决策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刘士义.行政决策学与应用,气象出版社,1992.[6]孟华兴. 管理决策分析,改革出版社,1999年.[7]罗薇华译.组织管理决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8]王敏译.决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选修课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了解最新的决策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
具体包括向学生系统介绍相关的决策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常用的决策技术(“硬”技术和“软”技术);培养发现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制与抉择决策方案、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决策理论修养及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今后实际工作中能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代共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迫切需要管理科学化,而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首要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正确的决策。
本课程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注意借鉴国外决策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理论与实践,重视现代管理决策问题的走向与趋势,致力于引导和传播决策领域中前沿理论、观点和方法。
力图既注意诸如决策行为、组织、信息等宏观理论的讲授,又突出决策具体方法的微观剖析,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重视决策实现过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与作用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及
其地位 • 第三节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 第一节 经验决策的发展与基本方法 •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产生 •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决策文化及其借鉴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和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方案的特性与设计过 程
• 第二节 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 维的作用
• 第三节 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第九章 决策的定量分析及其方法
• 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基本模型 •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三节 敏感度与情报价值分析 • 第四节 模拟技术与网络分析 • 第五节 非数量化决策中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的特点 • 第二节 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 •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参与机制
第六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原则 与程序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 • 第三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程序
第七章 公共部门的决策问题与目标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发现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目标的确定 • 第三节 决策问题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决策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选择决策方案的准则 • 第二节 选择决策方案的基本方式 • 第三节 票决制的规则与抉择策略
第十三章 决策实施与追踪决策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方案实施的特点及其 作用
• 第二节 试点与决策实施 • 第三节 信息反馈与追踪决策 • 第四节 决策的可靠性与连续性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含理论大纲、实验大纲、大作业任务书)课程编号:03A13制定单位:信息管理学院制定人(执笔人):盛积良*******制定(或修订)时间:2012年11月8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级管理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决策分析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策分析的概念和要素,决策分析的分类,决策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概述,掌握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
【重点难点】重点是决策分析的概念和要素;难点是决策分析的步骤。
【教学内容】2学时§1.1决策分析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一、决策分析的概念二、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1.2决策分析的分类及其基本原则一、决策分析的分类二、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1.3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一、决策分析的基本步骤二、关于追踪决策§1.4决策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概述一、决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二、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三、综合决策§1.5 仿真决策概述一、系统仿真的实质二、系统仿真的作用第二章确定性决策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确定型决策分析的适用场合,理解现金流及货币时间价值与计算,掌握盈亏分析方法,掌握无约束确定型投资决策,多方案投资决策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确定型决策分析的概念和适用场合难点:盈亏决策分析方法,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内容】§2.1 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与计算一、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2.2 盈亏决策分析一、盈亏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二、盈亏分析的应用实例§2.3 无约束确定型投资决策一、基本假设条件二、价值型经济评价指标三、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四、时间型经济评价法五、相对经济效益评价法§2.4 多方案投资决策一、独立型投资方案决策二、互斥型投资方案决策§2.5 投资决策案例一、更新决策二、自制还是外购决策三、投资时机决策四、资本限量决策第三章风险型决策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风险型决策的适用条件,掌握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准则及其方法,掌握决策树分析方法及步骤,掌握贝叶斯决策分析方法,掌握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理解效用的概念,掌握利用效用曲线、效用标准进行决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编号:EX121120B。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公共组织学、公共管理学、行政学原理。
教材:《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胡象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
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情景、分小组进行科研攻关,自学、作业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的教学VCD。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研究,课后要交读书报告和研究报告。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4学时)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部门决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部门决策的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1、公共部门决策的研究“范式”(2学时)(1)、学科名称梳理(2)、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研究对象(3)、公共部门决策的学科性质(4)、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理论体系(5)、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划界2、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学时)(1)、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3、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和意义(1学时)(1)、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2)、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3、阅读《葛洲坝工程的决策内幕》(载《新华文摘》1993-2),谈谈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
(二)、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概述(4学时)本章通过介绍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公共部门决策定义、特征、本质、功能和基本的分类方法,对中西方的政策科学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1、什么是公共部门决策?(1学时)(1)、中外学者关于公共部门决策的概念(2)、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特征2、公共部门决策的产生和本质(1学时)(1)、公共部门政策的产生(2)、公共部门决策的发展(3)、公共部门决策的本质3、公共部门决策的功能(1学时)(1)、导向性功能(2)、制约性功能(3)、管理性功能(4)、调控性功能(5)、分配性功能(6)、象征性功能4、公共部门决策分类与结构(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的分类(2)、公共部门决策的结构思考题1、公共部门决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本质。
2、公共部门决策的主要作用。
3、公共部门决策的层次分类及其特点、地位和作用。
(三)、公共部门决策系统与决策策行为者(4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部门决策的主体与客体、公共部门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公共部门决策系统运行的诸环节和逻辑流程,掌握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
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主体:官方决策者、非官方参与者。
(2)、公共部门决策客体:公共部门决策的问题、目标群体。
(3)、公共部门决策的环境(4)、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构成及逻辑运行2、公共决策权力与公共政策(1学时)(1)、政府职能、政府权力与公共政策(2)、政府结构、政府机构与公共政策(3)、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3、公民、社会团体、政党与公共政策(1学时)(1)、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2)、公民与公共政策(3)、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4)、政党与公共政策4、公共部门决策的体制(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的权力及其归属(2)、公共部门决策的权力配置(3)、公共部门决策的规则(4)、公共部门决策的体制类型思考题:1、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2、影响公共政策的环境因素。
3、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4、公民与公共政策。
5、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
6、公共决策权力配置的类型。
(四)、公共部门决策的制定(6学时)公共部门决策制定是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和首要阶段,是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首要主题。
本章通过对公共部门决策制定过程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公共部门决策制定中的政策问题确认、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采纳与政策合法化等基本内容。
1、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确认(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形成(2)、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要件与结构(3)、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确认2、公共部门决策议程(2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2)、公共部门决策议程建立的条件与途径(3)、公共部门决策议程的基本类型(4)、确定公共部门决策议程的策略(5)、公共部门决策议程建立的障碍3、公共部门决策规划(2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规划的含义、基本特征、指导原则(2)、公共部门决策规划主体(3)、公共部门决策规划的思维原则与方法(4)、公共部门决策规划的程序(5)、公共部门决策规划的分类(6)、公共部门决策规划的局限性及其补正4、公共决策策合法化与决策策采纳(1学时)(1)、公共决策决定(2)、公共决策的合法化(3)、公共决策采纳思考题:运用公共部门决策制定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五)公共部门决策的执行(4学时)公共部门决策执行是把决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决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公共部门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本章通过介绍公共部门决策执行过程的相关理论,使学生了解公共部门执行活动的规律,正确认识影响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把握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科学程序。
1、公共部门决策执行概述(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含义(2)、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特点(3)、公共部门决策执行原则(4)、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作用2、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程序(2)、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手段(3)、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资源3、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影响因素(2学时)(1)、认识公共部门决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意义(2)、公共部门决策的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型(3)、公共部门决策执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部门决策执行?它在公共部门决策过程中有哪些作用?2、公共部门决策执行包含哪些基本的功能活动环节?3、如何理解公共部门决策执行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4、简述影响公共部门决策有效执行的基本因素。
(六)、公共部门决策的评估与监控(4学时)公共部门决策评估和监控是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含义、类型、意义,探讨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标准、过程、步骤,并对公共部门决策监控的基本理论和现状进行分析。
1、公共部门决策评估概述(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评估概念(2)、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类型(3)、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意义2、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标准与过程(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效果与标准(2)、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过程与步骤(3)、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方法3、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制约因素(1学时)(1)、客观条件的制约(2)、主观因素的影响(3)、关于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若干思考4、公共部门决策监控(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监控的含义、机制与功能(2)、公共部门决策监督(3)、公共部门决策控制(4)、中外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比较研究思考题:1、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内涵、标准和作用。
2、公共部门决策评估的基本方法3、公共部门决策监控的含义和基本功能。
4、公共部门决策控制的方法。
(七)公共部门决策终结与决策周期(6学时)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部门决策去向的三种可能性:持续、调整或终结;熟悉公共部门决策的周期,并了解公共决策周期研究的重大意义。
1、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含义(2)、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作用2、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依据和方式(2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依据(2)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方式3、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障碍和策略(1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障碍(2)、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策略4、公共部门决策周期(2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周期的内涵和类型(2)、研究公共部门决策周期的意义(3)、公共部门决策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思考题:1、举例说明我国加入WTO后某些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情况。
2、从公共部门决策终结的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3、公共部门决策周期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八)、公共部门政策分析及其历史沿革(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学术界的主要观点。
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1学时)(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概念(2)、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意义(3)、公共部门政策分析模式2、公共部门政策分析要素与过程(1学时)(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要素(2)、公共部门政策分析过程(3)、公共部门政策分析人员3、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原则(1学时)(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2)、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基本原则4、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1学时)(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美国对“后工业社会”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派别与观点思考题:1、公共部门政策分析的含义与意义。
2、简述麦考尔-韦伯、沃尔夫、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3、简述公共部门政策分析过程。
(九)、公共部门决策分析方法(8学时)本章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分析的模型方法(2学时)(1)、公共部门决策分析的模型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2)、几种主要的公共部门决策分析模型方法2、公共部门决策分析的定性方法(2学时)(1)、定性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2)、几种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3、公共部门分析的定量方法(2学时)(1)、定量方法的含义、特征及评价(2)、定量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具体方法4、系统分析的方法(2学时)(1)、系统分析的含义和特征(2)、系统分析的构成(3)、系统分析的作用思考题:1、简述理性、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分析模型的含义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