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及答案)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下联:________【答案】(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默写(8分)1.古诗文名句填写(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3)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
(4)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怀人之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即是将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潼关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________”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7)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________。
________?”(《<论语>十二章》)届时,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
(8)《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近期在全国发行。
“随风潜入夜,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滋养人的精神影响深远。
【答案】(1)落花时节又逢君(2)草树知春不久归(3)柳暗花明又一村(4)我寄愁心与明月(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6)凫雁满回塘(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润物细无声【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逢、愁、峦、凫”。
故答案为:⑴、落花时节又逢君⑵、草树知春不久归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我寄愁心与明月⑸、1、峰峦如聚2、波涛如怒⑹、凫雁满回塘⑺、1、有朋自远方来2、不亦乐乎⑻、 润物细无声【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最新范文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
篇一:语文2016届高三甘肃兰州一中第一次月考
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年级
9月月题
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
第五章专题一传记阅读不可忽视“人”的问题

1.(2015·兰州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爱书之人范用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
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
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
此文激起巨大波澜。
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
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
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
“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
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
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
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
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
这其实并非易事。
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
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
《上图书馆》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13.2《上图书馆》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读书朱光潜①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
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就是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
如果抹杀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②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
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上图书馆》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上册《上图书馆》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
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
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
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
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
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A.yìzhìxiájuànB.yìchìxiájuănC.ài zhìxiájuànD.ài chìxiájuăn【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隘:读作ài。
属于常用字,本意是狭窄,引申指险要处。
帙:读作zhì,本意是指帛书用囊盛放,整理书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帙指书画外面包着的套子,书一套叫做一帙。
暇:读音是xiá,是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
Juǎ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裹成圆筒形的东西;用于成卷儿的东西等。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读作juàn。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②幼年丧母、青年丧夫、善良孝顺的窦娥一直与婆婆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
③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
④我和几个老同学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
篇一:《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1)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主备人:李慧枝
【知识点】一、作家作品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曾用笔名谢鱼梁。
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
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二、文章解读
1.体裁:议论文。
2.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3.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4.内容分析: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
《爱书》阅读答案和答案

《爱书》阅读答案和答案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展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珍贵的藏书了。
1.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清贫:近义词[ 贫寒 ] 反义词[ 富有 ]②破散:近义词[ 破损 ] 反义词[ 完好 ]①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浩如烟海]②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经久不忘]③得到的收益很大。
[ 得益匪浅] ④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历久常新] ⑤形容非常有条理。
[ 井井有条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他(鲁迅)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爱书就像爱自己的命一样。
②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珍贵的藏书了。
③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详细表现在: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鲁迅的书历久常新。
表现在: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答:我爱书。
鲁迅先生,您不仅喜爱读书,还十分保护书,怪不得您的知识如此丰富,我要向你学习,多读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在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
:
篇一:语文2016届高三甘肃兰州一中第一次月考
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试题
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
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①
D.军民不能自养者养:疗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