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外感发热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症状,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护理外感发热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医诊断分析中医诊断外感发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痛、身体酸痛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热时间、发热的程度和伴随的其他症状。
二、中医护理方法1.饮食调理:(1)清淡饮食:患者在发热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清汤、稀粥、蔬菜等。
(2)忌烟酒和辛辣食物:烟酒和辛辣食物会刺激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3)补充水分:发热期间,患者容易出汗,容易引起脱水,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4)适量进食蜂蜜:蜂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量进食可以缓解咳嗽和喉痛。
2.睡眠调理:(1)保持充足的睡眠: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疲劳,需要多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克服失眠:发热时容易造成失眠,可以尝试喝杯温牛奶或进行放松的呼吸训练来帮助入睡。
3.中药调理:(1)草药汤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具有解表退热、解毒散寒的作用。
(2)中药熏蒸:可选择一些具有散寒祛湿的中药材进行熏蒸,如艾叶、白芷等,用于散寒止痛、祛除湿邪。
4.穴位按摩:(1)风池穴按摩:风池位于颈椎第一椎骨和第二椎骨之间,用拇指在该穴位周围旋转按摩,有缓解头痛和咳嗽的效果。
(2)自然门穴按摩:自然门位于手小指近掌侧端的指缝中。
用大拇指按压该穴位约1分钟,有缓解发热和咳嗽的作用。
5.心理调理:(1)情绪的调整: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不适,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需要通过放松身心、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缓解不适。
(2)亲友陪伴:患者需要家人和亲友的关心和陪伴,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增强抵抗力。
三、注意事项1.避免受凉:外感发热时,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容易感到寒冷,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穿着合适的衣物以保暖。
2023中医护理中药疗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共3套)

2023中医护理中药疗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共3套)第一套试题1. 中药材的分类包括哪几种?请写出至少3种分类方法,并简要介绍每种方法。
答案:中药材的分类有按性味归纳、按功效归纳、按生长类别归纳、按产地归纳等。
其中,按性味归纳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它根据中药材所呈现的性质特征(如辛、苦、甘、凉、热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类别。
2. 列举3种小儿感冒的常用中药治疗方?答案:(1)葛根汤方,由:葛根15克,麻黄6克,桂枝6克,芍药6克,甘草6克,生姜3片;(2)桂枝泻心汤方,由:桂枝6克,大枣5枚,生姜3片,甘草3克,芍药6克,桃仁6克,人参5克,白术5克,茯苓5克,泽漆6克;(3)防风通圣散方,由:防风10克,石膏30克,桑白皮10克,桔梗10克,白芍10克,芳香10克。
3. 什么是中成药?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答案:中成药是经过丹、散、丸、水或片等制剂方法制成的具有一定特定功效和适应症的中药制剂。
它们的优点是制剂方法比较固定,容易取药、贮藏、用药方便,可以弥补中药煎煮方法繁杂的问题;缺点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有时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量。
第二套试题1. 根据经络腧穴理论所设计的针灸治疗技术常用于哪些疾病?答案:根据经络腧穴理论所设计的针灸治疗技术常用于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2. 常用的中药有哪些制剂形式?答案:常用的中药有水剂、油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酊剂、贴剂、糖果剂等制剂形式。
3. 列举5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答案:黄芪、金花茶、板蓝根、甘草、连翘。
第三套试题1. 请介绍足厥阴肝经中相关的穴位?答案:足厥阴肝经所涉及的常见的穴位有:曲泽、任务、风池、翳风、章门、中都、大都等。
2. 中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中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1)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2)不长期服用;(3)加强饮食调理,避免性情疲劳;(4)严格遵守分离用药规定;(5)存储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场所;等等。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胫腓骨骨折中期属于哪个证型:() [单选题] *A.瘀血凝滞证(正确答案)B.肝肾不足证C.血瘀气滞证2. 血瘀气滞证患者是伤后几周:() [单选题] *A. 1~2周(正确答案)B.2-3周C.3-4周3、腰腿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仰卧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单选题] *A、气滞血瘀证(正确答案)B、寒湿痹阻证C、湿热痹阻证D、肝肾亏虚证4、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 [单选题] *A、气滞血瘀证B、寒湿痹阻证C、湿热痹阻证(正确答案)D、肝肾亏虚证5.下列哪项是心衰灸法的穴位?() [单选题] *A、心俞、足三里、肺俞(正确答案)B、脾俞、肾俞、膻中C、神门、肾俞、太溪D、内关、神门、关元6.患者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 [单选题] *A、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正确答案)B、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D、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7.患者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
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
或伴有乳房肿物 [单选题] *A、气滞痰凝证B、毒热蕴结证C、瘀毒互结证(正确答案)D、冲任失调证8.疼痛予耳穴贴压穴位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B、皮质下(正确答案)C、腋下D、肝9.下列哪项不是自汗、盗汗时耳穴贴压的穴位?() [单选题] *A、交感B、脾(正确答案)C、肺D、肾上腺10.便秘给予耳穴贴压穴位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大肠(正确答案)B、胃D、交感11.喘息、气短症状症候施护的中医护理技术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穴位贴敷B、耳穴贴压C、循经拍背(正确答案)D、艾灸12.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红糖生姜饮B、西瓜汁D、芹菜瘦肉粥(正确答案)13.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 [单选题] *A神阙、天枢、关元(正确答案)B、肝、肾、大肠C、神门、肾俞、太溪D、关元、中极、涌泉14.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
下面将介绍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案。
首先,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患者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两种类型。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解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银翘散、板蓝根等。
而里证则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大汗、尿黄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泻火的中药进行治疗,如白虎加人参汤、凉茶等。
因此,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注重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外感发热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以免刺激病情加重。
同时,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淡的汤粥等,有助于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此外,中医还强调外感发热患者的情志调理。
外感发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情绪激动、疲劳过度,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病情。
最后,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包括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外感发热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病情的缓解。
总之,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理、运动和休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对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感染病原体引起,如病毒或细菌。
中医学认为,外感发热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发热等症状。
中医的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病原体的排出,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本文将介绍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1. 饮食调理外感发热时,人体内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抵抗病原体。
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 多饮温热开水:可以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缓解发热症状。
- 适量摄入营养食品: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2. 中药调配中药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药材的疏风解毒,护补气血等作用来促进康复。
- 药物选择:常用的中药有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的功效。
- 中药煎煮:将药材浸泡于水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饮用药汤,能够增加药效。
- 注意服药时间: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中药的服用时间。
3. 穴位按摩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 大椎穴:位于颈椎上缘,按摩此穴位可以发散风热,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肩颈疼痛和咳嗽等症状。
- 太渊穴:位于足三里下1寸,按摩此穴位能够补益气血,增加人体抵抗力。
4. 参加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 注意锻炼时间:避免在体温较高时进行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 保持适度休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注意事项- 外感发热的护理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如果病情加重或持续多日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 若要使用中药,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科室姓名成绩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 恶寒、发热患者应重点观察()及汗出情况:A体温变化 B 心率情况 C血压情况()2. 咳嗽剧烈时取()卧位:A 平卧位B 端坐位 C半卧位()3. 风寒束表证患者宜食()的食品:A 疏风清热B 解表散寒 C辛辣油腻()4. 恶寒、发热患者()证者应注意保暖:A 卫气同病B 风寒束表 C风热犯表()5. 卫气同病证患者宜食养阴透热、()的食品:A 益肺生津B 清热解暑 C宣肺化痰()6. 风热犯表证患者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A 薄黄 B薄白 C白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证候要点:A风寒束表证B风热犯表证C暑湿袭表证()2. 外感发热头痛患者应观察头痛()、性质、程度、()及():A部位 B伴随症状 C持续时间()3. 外感发热头痛患者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等穴:A 神门B皮质下C心()4. 外感发热咳嗽、咳痰患者观察咳嗽的()、()、持续时间、():A 性质 B程度C程度()5. 外感发热患者内服中药()、()宜偏凉服:A 辛温解表剂 B辛凉解表剂 C化湿解表剂()6. 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等。
:A 西瓜汁 B荸荠汁C金银花茶三. 判断题(每题3分)( )1. 恶寒、发热患者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2. 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高热寒战、头痛头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 )3. 恶寒、发热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 恶寒、发热患者遵医嘱刮痧、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泡洗。
( )5. 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3.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4.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情反复。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室温控制在20-24℃。
(2)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4)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心理: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六、护理实施与监控
-根据患者病情及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效果。
-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及效果。
七、总结
本方案针对外感发热患者,结合中医理论,制定了一套详细、人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实施基础护理、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等措施,全面关注患者身心状况,旨在缓解发热症状,恢复机体健康。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一、前言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原则,旨在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方案针对外感发热患者,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制定了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人性化、精细化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目标
1.缓解发热症状,降低体温。
四、健康教育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了解疾病知识,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外界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包括感冒、流感等。
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按摩、食疗调理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外感发热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方案一: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主要方式。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1.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发热、喉咙痛等症状。
2.银杏叶:能够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且对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3.薄荷叶: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外感发热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乱用药物。
方案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按摩的常用穴位有: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靠近颅缘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活血祛瘀,缓解头痛、颈痛等症状。
2.肺俞穴:位于背部,两侧脊柱旁,第三胸椎棘突下。
按摩肺俞穴可清热解毒,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按摩时,可使用适度力度,每个穴位按摩约3-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方案三: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促进康复。
在外感发热期间,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外感发热患者的食疗调理建议:1.温降饮食:可食用一些具有降火、退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柚子等。
2.滋阴清热食物:可食用一些清淡的滋阴食物,如芦荟、百合、银耳等。
3.袪湿食物:可食用一些可能有湿气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等。
饮食调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寒凉食物。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恶寒、发热患者应重点观察()及汗出情况:
A体温变化 B 心率情况 C血压情况
()2. 咳嗽剧烈时取()卧位:
A 平卧位
B 端坐位 C半卧位
()3. 风寒束表证患者宜食()的食品:
A 疏风清热
B 解表散寒 C辛辣油腻
()4. 恶寒、发热患者()证者应注意保暖:
A 卫气同病
B 风寒束表 C风热犯表
()5. 卫气同病证患者宜食养阴透热、()的食品:
A 益肺生津
B 清热解暑 C宣肺化痰
()6. 风热犯表证患者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
A 薄黄 B薄白 C白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证候要点:
A风寒束表证B风热犯表证C暑湿袭表证
()2. 外感发热头痛患者应观察头痛()、性质、程度、()及():
A部位 B伴随症状 C持续时间
()3. 外感发热头痛患者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等穴:
A 神门B皮质下C心
()4. 外感发热咳嗽、咳痰患者观察咳嗽的()、()、持续时间、():
A 性质 B程度C程度
()5. 外感发热患者内服中药()、()宜偏凉服:
A 辛温解表剂 B辛凉解表剂 C化湿解表剂
()6. 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等。
:
A 西瓜汁 B荸荠汁C金银花茶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恶寒、发热患者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 )2. 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高热寒战、头痛头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 )3. 恶寒、发热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 )4. 恶寒、发热患者遵医嘱刮痧、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泡洗。
( )5. 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 )6. 咳嗽、咳痰患者应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 )7. 鼻塞、流涕患者应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 )8. 鼻塞、流涕患者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 )9. 内服中药时,辛凉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 )10. 外感发热卫气同病证患者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 )11. 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
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 )12. 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四.填空题(每空3分)
1. 外感发热常见症状/证候施护有()、()、()、()。
2. 外感发热患者饮食()易()、忌食()()之品,忌()。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答案
单选:A体温变化 C半卧位 B 解表散寒 B 风寒束表 A 益肺生津 A 薄黄
多选:ABC ABC AB ABC BC ABC
判断:第2、11错
填空:
1、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
2. 清淡;消化;辛辣;油腻;烟酒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B)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风寒束表证患者痰(),口不渴,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A 白稀 B黄色 C白粘
()2. 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A 风寒束表者
B 风热犯表证 C暑湿袭表证
()3. 外感发热者()证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A恶寒、发热 B咳嗽、咳痰 C头痛
()4. 卫气同病证患者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
A 清长
B 短赤 C淋漓
()5. 外感发热者头痛遵医嘱(),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A耳穴压豆 B 穴位按摩 C拔火罐
()6. 咳嗽剧烈时取()卧位:
A 平卧位
B 端坐位 C半卧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外感发热头痛患者应观察头痛()、性质、程度、()及():
A部位 B伴随症状 C持续时间
()2.外感发热患者内服中药()、()宜偏凉服:
A 辛温解表剂 B辛凉解表剂 C化湿解表剂
()3. 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患者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等:
A 西瓜汁 B荸荠汁C金银花茶
()4. 外感发热常见症状/证候施护有()、()、():
A恶寒、发热B咳嗽、咳痰 C鼻塞、流涕
()5. 外感发热观察()情况及涕液()、()等:
A 鼻塞
B 颜色 C性质
()6. 外感发热特色技术有:
A刮痧 B穴位按摩C耳穴贴压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内服中药时,辛凉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 )2. 外感发热卫气同病证患者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 )3. 恶寒、发热患者遵医嘱刮痧、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泡洗。
( )4. 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 )5. 鼻塞、流涕患者应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 )6. 恶寒、发热患者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 )7. 鼻塞、流涕者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百会、鼻通等穴。
( )8. 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 )9. 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温服。
( )10. 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操,以增强体质。
( )11.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 )12. 外感发热患者应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四.填空题(每空3分)
1.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证候要点有()、()、()、()。
2. 外感发热患者饮食()易()、忌食()()之品,忌()。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B)答案
单选:A 白稀 A 风寒束表者 C头痛 B 短赤 B 穴位按摩 C半卧位
多选 ABC BC ABC ABC ABC ABC
判断:第7、9错
填空:
1.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
2. 清淡;消化;辛辣;油腻;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