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和短语:本单元涉及的词汇和短语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跑、跳、拿、看、听、笑、喜欢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拼写、发音和基本意思,并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2、句子结构:本单元涉及的句子结构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如“我喜欢看书!”、“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句子结构的特点和用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正确使用。
3、阅读理解: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包括寓言、故事、科普文章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和细节信息,并能够回答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4、传统文化知识:本单元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包括传统节日、习俗等,如春节、元宵节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现代变化等,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短语的拼写、发音和基本意思,以及不同句子结构的特点和用法。
2、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回答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归纳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归纳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归纳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归纳(1)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
拼音:易读错字、多音字组词、看拼音写汉字。
字: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同部首字,同音字填空,选择不同词语中同一个字的字义。
词:形近字组词,换偏旁、加偏旁组字再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语。
字词的内容看起来比较多,如果抓住听写、看拼音写汉字的日常练习,期末复习时着重捞出易错字、易混字,则很容易完成字词这两部分复习。
句:A修辞:加上三年级新的修辞:排比、夸张,三年级学生共需掌握这五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
排比句牢记是三胞胎以上(相同的两个句式我称为双胞胎,以此类推三胞胎、多胞胎……)夸张句则联系举例子理解。
反问句通过询问表达相反的意思,问的句子中已经包含答案,并不需要回答。
B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
方法:找出“把”字或“被”字,将前后的名词(包括修饰语)交换位置,后面的内容照抄。
陈述句换成把或被字句方法:A、画出句子中的动词,动词后的词之前加上“把”字与动词交换位置,再按顺序抄下来。
B、画出句子中的动词,动词后的词放到句首,后面加个“被”字再按顺序抄下来。
C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感叹句:照着抄,可以在形容词前加个“真”字,最后加个感叹词“啊”或者“呀”再写上感叹号。
感叹句变陈述句:照着抄,把“真”这样表示程度的字去掉,去掉后面的感叹词和感叹号,再写上句号。
陈述句变反问句:关键看句子中有没有“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
如果有否定词,去掉。
没有就加上。
然后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或者“呢”,再变问号为句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同样看否定词,有就去掉,没有就加上。
然后去掉“难道”、“怎么”、“吗”之类的反问词,最后变问号为句号。
D关联词语。
这里不做详细归纳,以本学期课文中出现过的关联词语为主。
要求能选择关联词语填空,能用关联词语说句子。
E改病句:牢记四字原则“增删调换”。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人教版)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划(hud)船吱嘎(ga)犹豫(y u )拆(chd i)除嚼(j i do)舌吞咽(y a n)诱(y d u)人禁(j i n)令稍(sh a o)息跺(dub)脚聚(问)集喷(p e n)香火焰(y a n)花茎(j T ng)收缩(sub)拆(ch a i)房斧(fu)子咱(z d n)们答(d d )应悲(b e i)哀跺(dud)脚相聚(j u )一骨(g Ci )碌二、多音字【挣】zh e ng (挣扎) zh e ng (挣钱)【几】j T (几乎)j T (几次)【晃】hu a ng (晃眼) hu a ng (摇晃)【喷】p e n (喷火)p © n (喷香)【答】 d a (答应) d a (回答)【应】y T ng (应该) y i ng (应急)【骨】g 口(花骨朵儿)g u (骨干)【处】ch u (处理) ch u (处所)三、词语搭配(寒冷)的冬天(摇晃)的椅子(勇敢)的蟋蟀(要好)的朋友(紧紧)地包裹(钻出)地面(执行)命令(搬进)洞里(大口大口)地呼吸四、词语积累“越X越X”式词语:越走越快越看越像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争先恐后七上八下表示声音的词语:哗哗哗呼呼吱吱嘎嘎五、句子赏析1. 动作描写。
句子: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赏析:“爬到牛鼻子上"“蹭来蹭去"写出了青头的机智,但同时这两个动作也很危险,可是为了救出朋友,青头毫不犹豫,可见它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2. 双重否定句。
句子: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赏析:“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说明种子在土里感觉非常难受。
3. 感叹句。
句子: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赏析:“多大"“多强"组成感叹句,表达强烈的语气,赞扬了小蚂蚁们严于律已的精神。
2017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201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一、生词 j īn?? xīn x ī wàn?? yī r án f ēi w ǔ p īn mìn?? bēn p ǎo d ǒu d??òn(精心)(希望)(仍旧)(飞舞)(拼死)(奔跑)(抖动) dà j īn?? shī s è qi ān h ū wàn hu àn x únzhǎochuít óus àn?? qì(大惊失色) ( 千呼万唤) ( 找寻 ) ( 垂头丧气) m ò f án?? j ì x ù q??īn li án?? li ú y ì sh àn zi yánr èyóupi ào( 磨坊) ( 继续) ( 清凉) ( 留意 ) ( 扇子 ) ( 酷热 ) ( 邮票) li án?? shuǎn?? shì zi xi ān z ǐ b ō lu ó q ì wè??i xi tiānán( 凉爽) ( 柿子 ) ( 仙子 ) ( 菠萝 ) ( 气味 ) ( 香甜) li án?? shi ji ā j ǐnyóuliàn?? li àn?? yán?? shù f ēn?? shōu ( 粮食) ( 加紧) ( 油亮亮) ( 杨树) ( 丰收) 二、词语 què c ūn zhu ān??chōn?? j ǐn?? xi ē x ī y ì méi l í z ǐ y ào shi (冷村却庄))(憧憬)(歇息)(一枚)(梨子)(钥匙) chèn zhe l ǎ??b wú cǎi b īfnēnxi ánlái yīsh?? n?? (趁着)(喇叭)(五彩绚丽)(衔来)(衣裳)三、多音字组词 mò(磨坊) f án?溃? 磨坊) shān(扇风)磨坊扇 mó(磨刀) f ān? 溃ㄅ品唬 ? shàn(扇子)四、课文理解《9 古诗两首》 1 、默写两首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本单元有许多生字需要认识,如“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哦、捕、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等。
要准确认读这些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例如“盛”在“盛开”中读“shèng”,在“盛饭”中读“chéng”。
2. 会写的字。
- 重点掌握“搭、亲、父、沙、啦、响、羽、翠、嘴、悄、吞、捕、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等字的书写。
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如“翠”字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羽”字没有钩;“嘴”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
3. 词语积累。
- 形容词+名词:彩色的小鸟、翠绿的羽毛、红色的长嘴、金色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
- 动词+名词:搭船、捕鱼、摇橹、盛开、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二、句子。
1. 比喻句。
- 例如“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这里把小鸟的美丽和鹦鹉作比较,虽然没有典型的比喻词,但也是一种类比描写。
-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形状特点。
2. 拟人句。
-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变成”一词赋予了草地人的行为,好像草地是有意识地变换颜色。
-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里把蒲公英当作人,写出了蒲公英花朵开合与人们生活作息的同步性。
三、课文内容。
-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文中的“我”在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看到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我”对这只小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
- 翠鸟的外形: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 翠鸟捕鱼的动作: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1第三单元一、生词īnɡ xīn xī wànɡ ī rán fēi wǔ pīn ìnɡ bēn pǎ dǒu dnɡ(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dà īnɡ shī sè qiān hū wàn huàn xún zhǎ chuí tóu sànɡ q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寻找) (垂头丧气)fánɡ ì xù qīnɡ liánɡ liú ì shàn zi án rè óu pià(磨坊) (继续)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liánɡ shuǎnɡ shì zi xiān zǐ bō luó qì wèi xiānɡ tián(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甜)liánɡ shi iā ǐn óu liànɡ liànɡ ánɡ shù fēnɡ shōu(粮食) (加紧) (油亮亮) (杨树) (丰收)二、词语què cūn zhuānɡ chōnɡ ǐnɡ xiē xī ì éi lí zǐ à shi(冷却)(村庄)(憧憬)(歇息)(一枚)(梨子)(钥匙)chèn zhe lǎ bɑ wú cǎi bīn fēn xián lái ī shɑnɡ(趁着)(喇叭)(五彩缤纷)(衔来)(衣裳)三、多音字组词(磨坊)fánɡ(磨坊)shān(扇风)磨坊扇ó(磨刀)fānɡ(牌坊)shàn(扇子)四、课文理解《9古诗两首》1、默写两首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本单元有许多需要认识的生字,如“郊”“泛”“葱”等。
这些字要准确认读,注意读音的准确性。
例如“郊”读jiāo,不要读成jiào;“葱”读cōng,平舌音要读准。
- 多音字,如“行”,在“行走”中读xíng,在“银行”中读háng;“处”,在“处罚”中读chǔ,在“到处”中读chù。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准确判断读音。
2. 会写的字。
-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结构。
像“惜”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忄”笔顺是点、点、竖,右边是“昔”,要写得紧凑些。
- 一些易错字,如“异”,上半部分是“巳”,不要写成“已”或者“己”;“插”字右边部分的笔顺要正确,先写“千”再写“臼”。
3. 词语积累。
- 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等。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写秋天的景色、天气等。
- 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火红、橙黄、翠绿等。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准确地描绘出景物的色彩。
二、句子。
1. 比喻句。
- 例如“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泥道上铺满落叶后的美丽景象。
- 还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将“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既写出了落叶的形状,又写出了落叶的颜色。
2. 拟人句。
-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里把“秋天的雨”当作人来写,“吹起小喇叭”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仿佛秋天的雨像一个小使者在传递着信息。
三、课文内容。
-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 体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懂就问、积极追求真理的态度。
- 作者通过描写铺满法国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文中按照“发现落叶 - 欣赏落叶 - 走在落叶上的感受”这样的顺序来描写,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这一单元有许多需要认识的生字,如“坝(bà)”“汉(hàn)”“艳(yàn)”等。
要准确认读这些生字,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好(hǎo、hào)”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区别。
2. 会写的字。
- 重点掌握如“晨”“绒”“球”等字的书写。
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像“晨”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要写得扁一些,下面部分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3. 词语积累。
- 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等。
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写花朵、景色等,例如“花园里的花朵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 表示民族的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二、句子。
1. 排比句。
- 例如“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排比句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的情感,能够更生动地描写出同学们进入校园时的情景。
2. 拟人句。
-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赋予东风人的动作和行为,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三、课文内容。
- 主要内容:- 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 重点理解:- 文中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情景,反映了这所小学的特色,也展现了民族融合的美好画面。
- 主要内容:- 以孩子天真的口吻想象花们的学校,花朵在地下的学校上学,下雨时放假出来跳舞狂欢等情节。
- 重点理解:- 作者泰戈尔通过丰富的想象,把花朵当作孩子来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童真的热爱。
- 主要内容:- 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三
单元)
2017 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9、《寓言两则》
一、《亡羊补牢》
1、理解成语的意思:
亡:丢失补:修补牢:羊圈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修补羊圈。
比喻一个人做错了事,
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
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
3、理解: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养羊人认为羊丢了,修补羊圈于事无补。
)
4、理解: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二、《南辕北辙》
1、理解成语的意思:
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后,路面
压成的痕迹。
南辕北辙: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行。
比喻有些人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动越卖力离目标反而会越
远。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
功。
2、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
(楚国在南边,那个人硬要往北边走。
)
3、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马跑的快、车夫驾驶技术高超、带的盘缠多。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朋友,楚国在南边,你却硬
要往北边走。
你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就离楚国越远啊,还是听听劝,快往南走吧!”
三、《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和《南辕北辙》中的去楚国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虽然在第一次丢羊后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修补羊圈,但在第二次丢羊后人士到自己不应该不停邻居的劝告并及时改正了,而《南辕北辙》中去楚国的那个人却不听朋友的劝告,执意往北方走,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
10、《惊弓之鸟》
一、理解成语的意思: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
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二、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和词语。
1、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第一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上飞,飞得急;第二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下掉,掉得快。
两个“直”准确地描写出大雁听到弦响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
)
2、阅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
更羸一共说了(4)句话。
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
从这两句话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第三、四句话写
大雁(落下来的原因)。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
一步做出来的?
(更羸看到大雁后断定这只雁受过箭伤。
他首先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而且孤单失群。
从而判断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
)
为什么他能判断出大雁受过箭伤?
(因为更羸善于观察、关于思考分析,并能把看到的、
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
三、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倒叙的写法。
11、《画杨桃》
一、理解: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
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句话是(父亲)说的,第二句话是(老师)说的。
他们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或做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1 、从我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就像五角星。
2、我按
照爸爸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
三、理解下面句子:
1、“好一一笑!”中的“一一”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现了几个同学(嘲笑)的神态。
2、“不……像。
”“像……五……五角星。
”这里的三个
“……”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四、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老师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却说“不像”,意识到同学们还不懂得画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的思想对待事
物。
)
五、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思考:
1 、老师说的画可以分为几层?如何分?
(可以分为三层。
)
、母层的意思是什么?
2
(1、看到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2、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
3、要实事求是。
)
六、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老师和父亲虽然都是在教我怎样画画,但它们的话却
道出了一个真理: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能受益!)
七、读了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事情的起因是?(画师考徒弟:同样的纸画最多的骆
驼)
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画的?(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
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
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
二、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
(因为小徒弟虽然画上只有两只骆驼,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
他的画构思巧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
三、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做事情需要有创造性,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冋。
(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肯定。
)
二、读读记记:这几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三、“读读背背”:要求会背、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