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8
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

弟⼦规分为哪⼏部分弟⼦规分为哪⼏部分 《弟⼦规》是根据什⼳写出来的.?可以分为哪⼏部分?有什⼳意义? 《弟⼦规》分8部分:总序、⼊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学⽂ 总 叙 弟⼦规 圣⼈训 ⾸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亲仁 有余⼒ 则学⽂ ⼊则孝 ⽗母唿 应勿缓 ⽗母命 ⾏勿懒 ⽗母教 须敬听 ⽗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 居有常 业⽆变 事虽⼩ 勿擅为 苟擅为 ⼦道亏 物虽⼩ 勿私藏 苟私藏 亲⼼伤 亲所好 ⼒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 柔吾声 谏不⼊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叁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 ⾔语忍 忿⾃泯 或饮⾷ 或坐⾛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唿⼈ 即代叫 ⼈不在 ⼰即到 称尊长 勿唿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 煺恭⽴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宜 进必趋 煺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 如事⽗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易⾄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 便溺回 辄净⼿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 勿拣择 ⾷适可 勿过则 年⽅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虚室 如有⼈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 知未的 勿轻传 事⾮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煺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煳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 莫闲管 见⼈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恶 即内省 有则改 ⽆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 当⾃砺 若⾐服 若饮⾷ 不如⼈ 勿⽣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 渐相亲 ⽆⼼⾮ 名为错 有⼼⾮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 倘掩饰 增⼀辜 泛爱众 凡是⼈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者 名⾃⾼ ⼈所重 ⾮貌⾼ 才⼤者 望⾃⼤ ⼈所服 ⾮⾔⼤ ⼰有能 勿⾃私 ⼈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不闲 勿事搅 ⼈不安 勿话扰 ⼈有短 切莫揭 ⼈有私 切莫说 道⼈善 即是善 ⼈知之 愈思勉 扬⼈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 先问⼰ ⼰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僕 ⾝贵端 虽贵端 慈⽽宽 势服⼈ ⼼不然 理服⼈ ⽅⽆⾔ 亲仁 同是⼈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多畏 ⾔不讳 ⾊不媚 能亲仁 ⽆限好 德⽇进 过⽇少 不亲仁 ⽆限害 ⼩⼈进 百事坏 余⼒学⽂ 不⼒⾏ 但学⽂ 长浮华 成何⼈ 但⼒⾏ 不学⽂ 任⼰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叁到 ⼼眼⼝ 信皆要 ⽅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功 ⼯夫到 滞塞通 ⼼有疑 随札记 就⼈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不端 字不敬 ⼼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塬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志 勿⾃暴 勿⾃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规第八章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与贤 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 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 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 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 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 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 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 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 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 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 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 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 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 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不力行 长浮华 但力行 任己见 读书法 心眼口 方读此 此未终
但学文 成何人 不学文 昧理真 有三到 信皆要 勿慕彼 彼勿起
【译文】:如果所学的不实 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 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 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 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 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 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 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 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 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 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 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 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弟子规 第八课 远离不良影响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四)
物:物品。 明求:明确 请求。 倘:如果。 即:就是。
要义简析: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 明确地向物主提出请求,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 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了。
(五)
要义简析:借用他人物品时,用完了要立刻归 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 难。
孟母三迁孟 母三迁.flv
欢迎回到 经典国学课堂
远 离 不 良 影 响
(一)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斗:打斗 闹:吵闹 绝:杜绝、绝 对。 邪僻事:邪恶 怪癖的事。
要义简析:凡是打斗,吵闹的场所,我们绝对不要靠
近逗留;那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绝对不要好奇 地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
(二)将入门 问孰存 Nhomakorabea将:即将、马上。 孰:谁。
有趣的实验
1、提问质疑: 拿着脏水,问学生:“谁能帮老师把水再变回 清水?”
2、分享: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联系实际生活列举身边的 小故事。
程门立雪
温故知新
想一想,判一判。
将上堂 声必扬
堂:前厅、正厅。 扬:抬高。
要义简析:将要进门之前,应该先问一下:“有人
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应该先抬高音量(让屋里的 人知道有人来了)。
(三)
人问谁
对:回答。
对以名 吾与我
以:用。 名:名字。 吾:我。
不分明
分明:清楚、 明白。
要义简析:当别人问:“你是谁”,你应该答
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是说“我、我”,对方就不 清楚到底是谁。
(完整word版)《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一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二章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第三章章谨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第四章章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第五章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归,道两亏凡取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望,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第七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第七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凊,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爆,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24篇全文

《弟子规》24篇全文【全文】《弟子规》〔清朝〕李毓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一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二章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第三章章谨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第四章章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第五章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归,道两亏凡取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望,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第七章而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第八章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凊,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爆,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全文翻译】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八章

1、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2、弟子规·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3、弟子规·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
4、弟子规·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

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作者: ————————————————————————————————日期:弟子规完整篇带译文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八章

弟子规全八章摘要:一、弟子规的简介1.弟子规的起源2.弟子规的内容与结构二、弟子规的主要内容1.孝道2.悌道3.谨言慎行4.诚信待人5.仁爱之心6.努力学习7.敬畏天地8.生活礼仪三、弟子规的教育意义1.培养道德品质2.塑造良好行为习惯3.提升个人修养4.增进人际关系四、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价值1.传承传统文化2.提升国民素质3.促进家庭和谐4.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正文:《弟子规》全名《弟子规全八章》,是一部源自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启蒙读物。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全文分为八个章节,从孝道、悌道、谨言慎行、诚信待人、仁爱之心、努力学习、敬畏天地到生活礼仪,全方位地教育弟子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弟子规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由李时中所著。
这部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了家家户户教育子女的重要教材。
弟子规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传统孝道、悌道等美德的强调,也有对个人言行举止、生活礼仪的规定,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行为规范。
在孝道方面,弟子规强调敬爱父母、长辈,听从他们的教诲,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分担忧虑。
在悌道方面,弟子规教育弟子要关心兄弟姊妹,互相扶持,友爱相处。
谨言慎行则是要求弟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说损害他人的言语,不做冲动失礼的行为。
诚信待人是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要求弟子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守信用,不说谎言。
仁爱之心是弟子规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弟子对万物都要抱有关怀之心,爱护生命,不伤害自然。
努力学习是弟子规对弟子的基本要求,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充实自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敬畏天地是弟子规对弟子对待自然的态度,要求他们尊敬天地,遵循自然规律,珍惜资源。
生活礼仪则是弟子规对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规定,如尊敬师长、待客之道等。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深远,对于培养弟子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修养以及增进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兄道友”。
2、说说是怎样照顾同学的?
二、学习“出则弟”之“或饮食”
1、听泛读“出则弟”之“或饮食”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
四、联系实际:
1、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吃东西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先让父母、长辈、弟妹吃,然后自己吃。
2、在家里,父母长辈叫你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应立即答应,问父母长辈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做。
学生小组配合学习
学生听,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
课题
第10课《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课型
课 时
1
教学目标
1、复习“兄道友”。
2、学习“或饮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尊老爱幼。
教学重点
会读、会背
教学难点
理解意义,懂得尊老爱幼。
学情分析
学生的日常习惯需要联系课文内进行分析,并进行指导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
五分钟
十分钟
十分钟
十分钟
五分钟
小结
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
“人不在 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赶快来回应,跟父母跟长辈报告说此人不在。
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
布置作业
1、背诵
2、自己洗袜子(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1、“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一定要先礼让长辈。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有尊敬长辈的习惯。
2、“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长辈。“呼”,叫。“即”,立即,马上。“代叫”就是代替呼叫。“长呼人 即代叫”意思就是长辈呼唤儿女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要赶紧代替父母去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