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地震反演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探析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建模中的具体作用

探析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建模中的具体作用

2017年09月探析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建模中的具体作用衡亮(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孔南油气开发研究所,天津300280)摘要:地层反演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因绶地震资料和计算方法限制而时常出现异常。

地层反演技术是重要的储层预测方法。

首先运用稀流脉冲反演计算相对波阻模型,进而利用自然地建模技术来提高储层分辨能力,最终建立高精度的油藏模型。

实际表明,道积分、递推反演和模型反演等反演技术都能够解决储层内部的地质特征。

但这些反演技术都各有所长,效果不一。

所以,本文就从反演方法应用着重手探析不同繁衍技术在不同级别储层模型中的作用,以求能够构建高精度的,更加有针对性的地质模型,提升繁衍技术的实用效率。

关键词:反演技术;储层建模;地质模型;地震反演;应用方法地震反演可大致分为迭前和迭后两大类型。

迭前反演是利用反演振幅随炮距变化的特征进行的波阻抗反演应用。

迭后反演不同于迭前反演,它是以测井资料为依据按其作用大小分成道积分、递推反演和模型反演三大技术类型。

无论哪种反演技术都能够解决储层内的横向连续和物性变化。

不同的是,每种反演技术都有其针对性和局限性。

而油藏描述中的地质模型也需要根据油藏所取得的不同资料信息和层序特性进行模型分类。

根据不同类型的测井、钻井和地质资料特征建构预测地质模型。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各种反演技术在建立不同储层地质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储层地质模型类型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反映储层内部变化特征的地质模型也不同,这就取决于对油田油藏资料信息和认识程度的不同。

现阶段的油藏描述中常见的储层建模一般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主要应用在油田开发的早期阶段,也就是油藏评价阶段中。

概念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油田地质特性。

钻井和测井分析等,综合层序地层中的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史等等,结合这些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分析储层属于那种沉积类型,属于哪个成岩阶段。

最后综合成熟的沉积模式和成岩模式,加之同类型的沉积储层实际模型来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

6 地震资料在储层和油气预测中的应用-2学时

6 地震资料在储层和油气预测中的应用-2学时

地震属性的分类和拾取
地震属性的分类: Quincy Chen等以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将地震属性分为8大类:振幅、 频率、相位、能量、波形、衰减、相关和比率。 地震属性的拾取: 按属性拾取方法分类: (1)界面属性:沿三维层面求取的与分界面有关的地震属性,单道同相轴 拾取; (2)体积属性:沿不同的空间道模式定义的滑动时窗进行的多道三维地震 波属性拾取。 属性拾取方法: 瞬时属性拾取:根据复地震道分析,在地震波到达位置上拾取的属性。 单道时窗属性拾取:沿着一个可变的时窗拾取的。 多道时窗属性拾取:用于研究储层各向异性特征,以识别储层裂隙或断 层分布模式。 相干数据体:一个多道时窗属性拾取的体积属性数据体。是波形相似性或不 相似性的量度,用于检测地震波间断性效果较好,如断层、不整合等。
不整合 圈闭断 块脊 振幅斜 率 相关 LPC1 相关 LPC2 相关 LPC3 相关 LPC之 比 相关长 度 平均长 度 集中的 相关相 关峰态 相关极 小值相 关极大 值 相似系 数
含油气异 常
瞬时相位 瞬时相位的余弦 瞬时真振幅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相 位的余弦 振幅加权瞬时频率 能量加权瞬时频率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 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时 相对的余弦 平均振动能量 平均振动路径长度 求绝对值振幅之和 复合绝对值振幅 平均零交叉点 第一个谱峰值频率 第二个谱峰值频率 第三个谱峰值频率 最大峰值振幅 最大谷值振幅 特定能量与有限能量之 比振幅峰态 大于门槛值的采样部分 小于门槛值的采样部分 相邻峰值振幅之比 自相关峰值振幅之比 目标区顶一底振幅比 目标区顶一底频谱比
大型油气分析模拟系统(六)
地震资料在储层和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OpenWorks PAL/RAVE(属性提取与聚类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3期







V ol _ 22 NO. 3
2 0 0 7年 6月 ( 页码 : 8 7 9 ~8 8 6 )
PRO G RESS I N G E0PH YSI CS
J u n e 2 0 0 7
t i on f o r t he l i t hol o gi c c a l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e f ut ur e i t wi l l ha ve a wi d e a p pl i c at i on i n di f f e r e n t a s p e c t s of r e s e r vo i r c ha r a c —
Ab s t r a c t The pr e - s t a c k i nv e r s i on c a n g et m or e i n f or ma t i on o f t he r e s e r v o i r an d i mp r ov e pr e c i s e of r e s e r v o i r c ha r a c — t e r i z at i o n t ha n t h e po s t — s e i s mi c i m pe d a nc e i nv e r s i on. T h e p r e - s t a c k i nv e r s i o n ma i nl y i nc l ud e t he e l a st i c i mp ed a nc e i n— v e r s i o n,Pr e - s t a c k s i mul t a n e ou s i n ve r s i o n f or c om pr e s s i o na l i mp e da nc e a nd s he a r i mp e da n c e, a nd p r e - s t a c k wa v e f or m i n ve r s i on . The p a pe r s u m m ar i z e s t h e ke y t e c hni q ue s of t he p r e - s t a c k i n ve r s i on a nd i t s c 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n of a pp l i c a t i on, gi ve s t he s o me o f t t yp i c a l c a s e s s t u dy, p ut f o r wa r d t h e s t r at e gy of t h e p r e - s t a c k i nv e r s i o n i n ex pl or a t i o n a n d pr od uc —

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

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

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地震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 储层地震反演技术1.1 概述地震反演是储层横向预测的核心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地质条件及研究目的,地震反演方法均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广义的地震反演包括了地震处理解释的全部内容,通常意义上的地震反演系指储层地震反演或波阻抗反演技术,与地震模式识别油气预测或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相比,波阻抗反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储层预测的一种确定性方法,这也是所谓的“电阻率反演”或“自然电位反演”到目前为止仍不能为地球物理家所真正接受的根本原因。

储层地震反演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最初人们将地震反演作为地震属性研究的一种手段,即所谓的波阻抗或速度属性。

并且一直到现在仍有这种习惯。

按这一观点,波阻抗反演应是地震属性研究中迄今为止最受重视、发展最为完善、应用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属性。

并且它不但具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含义,而且也具有显著的地质意义上的可解释性。

在过去的30年中,SEG 、EAGE 等所属刊物或会议刊载地震反演方面的论文有近200篇之多,中文文献亦是如此。

与此同时国外先后推出道积分、seislog 、 v 一 1os 、 G 一 los 、 BCI 、 Pa 即、 Strata 、 Ja * n 、RM 等多种反演软件或软件包。

其中 Seislog 、 Strata 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Jason 近年来也逐步得到推广,这些软件为国内油气勘探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Emerge 及西地所研制的SEIMPAR 等软件将非线性方法用于储层反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地震反演的内容也从波阻抗扩展到储层物性估计、多属性综合分析等方面,在面对实际地质问题时,尽管从波动理论上没有令人信服的基础、但非线性算法所带来的实用效果似乎更为重要。

1 .2 波阻抗反演的主要方法几乎所有的波阻抗反演软件是基于褶积模而开发的,因此波阻抗反演相应地应该满足褶积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1)地震模型假设地层是水平层状介质,地震波为平面波法向入射,地震剖面为正入射剖面,并且假设地震道为地震子波与地层反射系数褶积( 2 )反射系数序列。

地震反演技术在火山岩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枣35块为例

地震反演技术在火山岩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枣35块为例

地震反演技术在火山岩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枣35块为

郑亚斌;王延斌;韩德馨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6(027)006
【摘要】利用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反演技术,研究了黄骅坳陷枣35断块火山岩储集层波阻抗反演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方法,反演结果能比较清楚地反映火山岩体的结构,对火山岩的横向预测和期次划分有很大帮助;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属性反演则把岩性参数、测井参数、地震参数联系起来,反演出火山岩的厚度和物性参数分布.反演结果可以为储集层地质建模和储量计算提供地质依据.
【总页数】3页(P746-748)
【作者】郑亚斌;王延斌;韩德馨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5.91
【相关文献】
1.水平井技术在小33、小35块火山岩油藏中的应用 [J], 王威
2.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杏56区块为例 [J],
张秀丽
3.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杏56区块为例 [J], 张秀丽
4.多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J], 王权锋;王元君;郭科;苏江玉
5.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大港枣园油田枣35块火成岩油藏为例[J], 冉启全;胡永乐;任宝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往往直接影响着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益。

地质统计学反演是一种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估计地下储层性质的方法,已经在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1.了解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地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不同储层类型中的应用。

4.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包括地质数据的解释、采样、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2.地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主要研究探讨地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模型分析、数据变换等技术,为地质统计学反演提供基础。

3.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不同储层类型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探讨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不同储层类型中的应用,包括沙岩、砂岩、碳酸盐岩等常见储层类型。

4.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探讨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包括储集层厚度、有效孔隙度、水饱和度等参数的估计。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行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果。

具体意义如下:1.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效和效益。

3.为储层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技术手段。

4.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调研,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2.第二阶段(3个月):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地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第三阶段(3个月):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不同储层类型中的应用。

4.第四阶段(3个月):探究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地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地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中的应用【摘要】渤海湾某地区段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但储层较致密,寻找和发现有效储层对清水深层勘探至关重要。

采用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预测清水地区深层的有效储层,很好解决预测了区域内有效储层和含油气储层的分布规律。

采用的反演流程包括横波估算、流体替换和岩石物理正演、道集处理及A VO属性分析、纵横波同时反演、概率密度约束井曲线反演。

利用反演的P波阻抗预测砂岩分布,叠前反演得到的VpVs属性定性预测油气分布,储层类型反演结果预测有效储层和含油气砂体的分布。

【关键词】岩石物理分析叠前叠后反演有效储层预测油气检测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渤海湾带。

区内的目的层包括沙一、沙二和沙三段储层。

研究区内砂体发育,但远离物源,岩石颗粒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有效储层厚度小且横向变换复杂,研究难度大。

研究区内并不缺砂体,砂泥岩的波阻抗特征清晰,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就能较好的识别砂泥岩,波阻抗可以预测砂泥岩,但不能用来直接预测有效储层。

研究区内沙三段的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区内钻遇沙三段的井产量差异很大,分析原因是有效储层的差异决定了井的产能。

因此通过叠前反演手段预测有效储层,预测油气分布对该区块的下一步探勘至关重要。

2 测井资料处理及横波估算利用井曲线和岩心资料进行四性关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1)利用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得到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2)有三孔隙度测井(中子、密度和时差)的井采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孔隙度,对于只有时差曲线的老井,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孔隙度。

(3)采用统计公式计算渗透率解释模型。

(4)饱和度解释模型采用阿尔奇方程计算饱和度。

横波估算对叠前反演至关重要,横波估算通常有Castagna等经验公式估算横波。

神经网络多曲线拟合估算横波和多矿物模型G-C方差等方法计算横波。

简单的经验公式由Vp计算Vs由于没有考虑流体等因素,对流体不敏感,这种方法也无法进行流体替换。

基于地震波反演技术契入油藏参数预测

基于地震波反演技术契入油藏参数预测

基于地震波反演技术契入油藏参数预测地震波反演技术是地球物理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探测技术,通过分析反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获取地下结构和岩石参数的信息。

在油藏参数预测中,地震波反演技术被广泛应用,用于识别和解释油气藏的储集空间、岩性、饱和度等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地震波反演技术在油藏参数预测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

地震波反演技术基于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可逆性原理。

当地震波穿过地下介质时,与介质中的不同岩石层发生反射和折射,波形的改变会受到岩石物理参数的影响。

通过分析反射波、透射波和散射波等波形数据,可以对地下岩石体的特性进行反演。

地震波反演技术能够预测油藏的参数,诸如孔隙度、饱和度、压力和温度等,为油藏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地震波反演技术在油藏参数预测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岩石结构图像,帮助识别和解释储层的性质和分布。

其次,地震波反演技术可以定量地获得地下岩石参数,通过与实际测井数据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反演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地震波反演技术还可以跟踪油藏的动态变化,帮助优化油藏的开发方案和生产管理。

在油藏参数预测中,地震波反演技术可分为两个步骤: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通常使用地震勘探仪器,如震源和地震接收器,将地震波信号发送到地下,并接收反射波、透射波和散射波的响应。

数据处理方面,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校正和预处理,以消除仪器和环境噪声对数据的影响。

然后,应用反演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地震波信号反演为地下岩石参数。

最后,通过可视化和解释性分析,得出油藏参数的预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地震波反演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例如,在盆地沉积学研究中,地震波反演技术可以识别不同岩石层的厚度、速度和密度等重要参数,并为油气勘探找寻合适的储集层。

在水驱油藏的开发中,地震波反演技术可以预测储层饱和度的分布,帮助油田管理者优化注水方案,提高采收率。

在压裂改造中,地震波反演技术可以评估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为压裂参数设计提供依据,提高压裂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演 结果 与 井 可 以 达 到 最 佳 吻 合 。而 且 反 演 结 果 还 突破 了地 震频带 宽 度 的 限制 , 以获 得 高分 辨 率 可 的地 层波 阻抗 资料 以及 其它 岩性 参 数 , 地震 对储 使
如 O O O O O ∞ 如 ∞ 加

∞ 0 O ∞
要 含油 目的层 j 。
2 1 地 震资 料预 处理 .

, _ 。 l c三


、 ; 、

V V =n l
广
= …
=V
图 2 随机 爬 山法 “ 一 ” 点 点 交换 示 意 图
在 地震反 演 过程 中 , 震 子 波 的提 取 是 合成 地 地 震 记录 制作 的关键 , 成 地 震 记 录制 作 的 好坏 直 接 合 影 响反 演结果 的质 量 , 子 波 的 提取 又 受 到地 震 资 而
地震道 ;4 将井旁道寻找到的滤波算子用于全区, ()
实现对 研究 区域 高分辨 率处 理 。 通 过这 种 高 分 辨 率 处 理 , 方 面 , 震 剖 面 的 一 地 分 辨率 得 到 了有 效 提 高 ; 一 方 面 , 提 高 分 辨 率 另 在 后 的地 震数据 体上 重 新 制 作 合成 地 震 记 录 , 成 地 合
如果 C X() o t ) e ( tX ( ) nw>C X( ) o t ) l, ( t X ( ) od 则认
为该交换 调 整有效 , 否则 重新 随机 选取 t t进 行调 i 、 整 。当 c( t X ( )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 点 ” ( ) o t ) 点一 交

2 1 Si eh E gg 0 c T c. nn. l .
地 球 科 学
随 机地 震反 演在 岩性 油气 藏储 层 预测 中的应 用
王 健 谢 华锋 董 洪奎
( 中国 石 油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石 油 勘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N 北 0 0 3 G T国际 公 司 , 京 10 2 ) 北 0 0 9
震 记录 与实 际地震 相关 性得 到 了提高 。以红 7井 为
换 调整 已经无 法使 相 关 系数 继 续 提 高 , 时 合成 地 此 震 记 录与 观测 地 震记 录接 近 , : o t 一 ( ) 即 X () t 。判 断相 关 系数无 法继 续 提 高 的条 件 , 用 了 接 收率 的 采 方法 , 即在 Ⅳ 次扰 动 过程 , 录扰 动 成 功 的次 数 为 记
电位 、 自然 伽 马 ) 演 很 难 将砂 泥 岩 区分 开 来 。但 反 尽管在 相 同层 段 无 论 是 速 度还 是 自然 电位 还 是 自
然伽 马 , 砂泥 岩 的这 些 电性 特 征具 有 较 大 的重 叠空
图5 南 2 8井 核 二 Ⅱ段 自然 伽 马 、 自然 电位 与 波 阻抗 交 绘 图
其 中 X () 观测 地 震序 列 , t 为 模 型对 应 的合 o t为 X( )
成 响应 , 即 X( ) t =W() t 。 tR()
率较 高 ;3 ( )以高分辨 率合 成地震 记 录为 目标 , 找 寻 滤波算 子 , 井 旁地 震 道通 过滤 波 算 子 转换 为 合成 将
层 的预测精 度 大大 提高 。实 践 表 明 , 种技 术 是 解 这 决N Y凹陷南部 断超带 隐蔽油气 藏砂 体 展布 和落 实
岩性 圈 闭的重要手 段 。
1 基 本原 理
通过对 测 井 资 料 的分 析 可 以求 取 概 率 密 度 函 数 , 不受 井 密度 的影 响 , 且 稳定 性 较 高 。通 过 窗 口
真实地 层波 阻抗 , : 即
A ( ) ,t 。 I t 一4 ( ) j
地 震 子 波 反射 系 数 观 测 记 录 交换 方 式
庄鼻状 构造 带 的西 南倾 没 端 , 紧邻 牛 三 门次 凹及 其
北延鞍 部 , 构造南 部 以边 界 大 断裂 为界 。该 区物源 主要是 来 自北 部 的 扇 三 角 洲 砂 体 和 南 部 的小 型 冲 击 锥砂 体 , 与构造 配置 可 形 成 断层 岩 性 圈 闭 。位 于 旋 回中部 的核桃 园组 ( 其 核 二 、 尤 三段 ) 凹陷 的 主 是
中图法分类号
13 . ; 7 14 6
文献标志码

N 凹 陷南 部 断 超带 具 有 多套 含 油 组 合 , 层 Y 储 单层厚度 薄 , 向变 化快 , 体 纵 向错 叠 连 片 , 气 横 砂 油 藏 的形成 受 多 因素 控 制 , 布 状 况较 复 杂 , 需 优 分 亟 选 一种适 合本 区地 质 特 点 的储 层预 测 技 术 , 以减 少
主频 为 1 . 2 H , 频 率 范 围 为 ( 2 9 5 — 5 65 z 主 1. 5
震 响应 的随机特 性 , 因此这 种 交 换 的方 向是 更 接 近 真实 的概率 分布 。
2 .3 )Hz而分辨率预处理之后 的地震 资料主频增 8 39 ,
加为 2 .3 z 主频 率 范 围为 (7 7 1— 9 22 z 34 8H , 1. 5 3 . 1 )H
2 4 61
在 此基 础上 , 用测 井 约束 随机 地 震 反 演 的核 采
心 算法— — “ 随机爬 山法 ”, 对满 足 测井 统 计 特 征 的
2 应 用实例
研 究 区位 于 N 凹陷南 部 断 超 带 , 魏 岗一 马 Y 为 北
波 阻抗 序列 “ 一 ” 换 , 波 阻抗 序 列 快 速 接 近 点 点 交 使

i l = =











深关 系 , 时 , 成 地 震 记 录等 于 井 旁 地 震 道 ; 2 此 合 ()
在不 改变 时深关 系 的基础 上 , 用 高 频 子 波制 作 合 采 成地震 记 录 , 时合 成 地震 记 录频 率 比观测 地 震频 此
^∑I 一 ) ∑[( 一 ( / x ) ] %£ %£ ( ] ) ) ]
问 , 是这些特 征还 是 具有 明显 的趋 势 , : 速地 但 即 高
层为砂 岩 的概 率大 于泥 岩 ; 自然 电位砂 岩 的 可能 低 性大 于 泥 岩 , 电 阻率 为 砂 岩 的 可 能 性 大 于 泥 岩 高
( 5 。 图 )
因此 采 用速 度 除 以 自然 电位 再 乘 以 电 阻率 的 思路来 进行结 合 , : =V S R ,其 中 代表 重构 即 / ( 结果 , 表 速 度 , 代 表 自然 电位 , ,代 表 电 阻 代 S R 率 。 这样得 到一个 速度 、 ) 自然 电位 与 电阻率 的重 构
那 么 接 收率 R t ai o=N / p 当 R t si , ai 于一 定 值 o小 此过 程既受 空 间分 布 的约 束 ( 对具 体 的概 率 会
认为 目标 函数不 能有 效增加 3。 1] -
分布作 出一 定 的修 正 ) 同 时还 最 大 限 度 地 满 足 地 ,
本身 的频 率 方 面 , 高分 辨 率 处 理 以前 , 震 资料 的 地
非地质 因素对地震 响应 的影响 。 本文 采用 随 机 地 震 反 演 技 术 对 测 井 资 料 进 行
分布范 围 。在井 资料 较 多 的情 况 下 , 以直接 采 用 可
分层统 计 的极 值 作 为 空 间约 束 分 布 。在 概 率 密 度
函数 以及 空 间分 布 的约束 下 , 寻找 一定 的波 阻抗 序
列, 使其 既满足统 计 分 布规 律 , 又满 足 地 震 响应 , 那 么这种 波阻抗分 布 即为反演解 ( 1 。 图 )
o0 65 .7 0 0 74 .5 O0 83 .3 0 01 . 91 O
分析, 提取测 井 资料 的统 计 特征 对 反演 过 程及 反 演 解 进行 约束 。这 种 反 演 技 术 能 很 好 地 将 测 井 垂 向 上 的高分 辨率 与地震 在 横 向上 的连 续 性结 合 起来 ,
( 4。 图 )







1 卷 1
图 3 红 7井高分辨地震合成地震记录
砂岩 ・ 泥岩
矗 ●月 .. ‘
棼譬 ●
- l
| 誊 . 1

t + ¨
i 岛
“ 甏
: 磐
图 4 高分 辨 处 理 前 后地 震 频 谱 对 比
2 2 储 层敏感 性分析 . 通 过部分 井 的速 度 与 自然 电位 或 自然 伽 马 交
料 品质 的制约 。研 究 区断裂 系统 复 杂 , 层倾 角 变 地
如 图 2所示 , 交换 后 的 A 序 列必 须满 足 空 间约 , 束分 布 , 则 这 种 交换 无 效 , 中 t t为 随 机 样 点 否 其 i 、
序号 。 目标 函数 采用 相关 系数 , : 即
mx C a [ (X( ) X ()) 。 t o t ]
汇分析 , 为本 区砂 岩 与 泥 岩 在 阻 抗 范 围 内, 阻 认 高 抗砂 岩相对 于低阻抗 泥 岩 概率 较 大 , 但砂 泥 岩 速度 重叠较 多 , 几乎 覆 盖到 整 个速 度 分布 范 围。即使 是
自然伽 马或 自然 电 位 , 过 对 井 资 料 分 析 , 泥 岩 通 砂 的重叠 同样 较 多 。因此 , 区仅 通 过 速 度 ( 自然 该 或
1f 、
波 阻抗 空 间分 布
发 。E m i: a g a @ 16 e l。 - a w njn 2 .o l i n
图 1 测 井 约 束 随 机地 震 反 演 基 本原 理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