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电子设备、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材、雷达和无线电测量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磁波的干扰越来越严重。

而吸波材料,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的新型材料,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市场现状目前,吸波材料市场已形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覆盖了国内外各种相关应用领域。

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2019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约为6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5%,且未来几年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吸波材料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8年中国吸波材料市场规模大约为16.5亿元人民币,但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有望在未来逐步扩大。

二、市场驱动因素1.技术创新推动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吸波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升。

例如,高温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等新型吸波材料,其性能不仅能够适应更加恶劣的应用环境,而且能够显著提升电磁波吸收效果。

2.应用需求推动随着通讯、电子设备、航空航天、雷达等领域应用的广泛深入,对吸波材料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强。

此外,新军事装备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也加速了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

3.政策扶持推动中国政府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对吸波材料行业给予了大力扶持。

例如:“中国制造2025”、5G网络建设和军备装备研发等中,均对吸波材料行业提出了相关需求和指导意见,给行业带来了政策环境上的利好。

三、市场机遇和挑战机遇:1.5G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5G网络广泛建设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趋势的发展,将为吸波材料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2.新能源汽车驱动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吸波材料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需求也日益增强。

挑战:1.竞争压力大:现有的国内外吸波材料企业数量庞大,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对吸波材料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吸波性能的材料,用于吸收电磁波和声波。

吸波材料在航天、军事、通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吸波材料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根据调查数据,目前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吸波材料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航天、军事和通信领域需求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吸波材料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市场分析市场细分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吸波材料市场可以分为航天、军事、通信等多个细分市场。

其中,军事领域是吸波材料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航天和通信领域也对吸波材料有着相当大的需求。

主要参与者市场上存在着多家吸波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

其中,国际品牌公司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也有一些国内企业在吸波材料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竞争格局吸波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因素包括吸波性能、价格、品质和服务等方面。

公司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加强服务等措施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技术创新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相关政策和标准吸波材料市场受到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吸波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一定的规定。

在市场竞争中,符合相关政策和标准的企业更有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和遵守相关政策和标准。

市场前景吸波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吸波材料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未来几年,吸波材料市场将出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本市场调查报告对吸波材料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吸波材料市场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年将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等手段来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热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雷达、无线电频段等领域。

本报告对吸波材料市场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了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吸波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

2018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电子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以及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

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吸波材料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家知名企业。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XYZ公司在全球吸波材料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其产品品质和市场影响力得到广泛认可。

此外,ABC公司、DEF公司等也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份额。

未来,吸波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4. 发展趋势展望4.1 技术创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宽,对吸波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吸波材料将朝着宽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成为吸波材料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如金属复合吸波材料、微波光子晶体材料等。

4.2 应用领域扩展吸波材料在电子通信、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开发。

随着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吸波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无人机等。

4.3 区域市场分析全球吸波材料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市场规模最大,拥有众多知名企业。

亚太地区市场增长较快,主要受到中国、日本等国家的推动。

5. 总结吸波材料市场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扩展以及区域市场开拓将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吸波材料行业的最新动态,寻找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注意市场趋势,以把握投资机会,实现长期收益。

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标题: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言: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关键的技术,用于减少或消除雷达波反射,提高雷达的性能。

在现代军事、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雷达吸波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探讨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雷达吸波材料的现状1. 传统雷达吸波材料传统的雷达吸波材料主要包括各种金属纤维复合材料和碳基材料。

这些材料通过在材料表面构造小尺寸的吸波突起或导电颗粒,使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多次反射和散射,从而增加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吸收。

尽管传统雷达吸波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吸波性能,但其性能受制于材料的结构和成分,难以在各种频率和入射角度下获得稳定的吸波效果。

2. 新型雷达吸波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其中之一是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应用。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能够在更大范围的频率下实现高效的吸波效果。

此外,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调整其成分和结构来改善吸波特性,进一步提高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

3. 智能雷达吸波材料智能雷达吸波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这些材料通过结合传感器、反馈控制和自适应调节等技术,能够实时感知和响应外部的电磁信号,从而调整材料的吸波特性。

智能雷达吸波材料的出现,使得雷达系统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提高了雷达系统的感知能力和抗干扰性能。

二、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雷达吸波材料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未来的雷达吸波材料将不仅仅是单纯吸波的材料,还将具备其他功能,如辐射冷却、热管理、电磁屏蔽等。

这种多功能化的雷达吸波材料能够满足更加复杂和高级的雷达系统需求,提高雷达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可伸缩性传统的雷达吸波材料是固定形状和结构的,难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雷达天线系统。

未来的雷达吸波材料将具备可伸缩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场景要求进行形状和结构的自适应调节。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

吸波超材料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电磁波的散射和干扰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吸波超材料应运而生。

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高效吸收,因此在隐身技术、电磁兼容、电磁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吸波超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制备工艺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

将介绍吸波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电磁特性,阐述其吸波原理及影响因素。

然后,将综述近年来吸波超材料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接着,将讨论吸波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以及新兴的3D打印技术等。

将展望吸波超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吸波超材料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吸波超材料,作为一种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波的干涉、散射、吸收和转换等物理过程。

吸波超材料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行为,从而实现高效的电磁波吸收。

吸波超材料的设计往往采用亚波长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微观尺度上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干涉,从而增加电磁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时间,提高电磁波的吸收效率。

吸波超材料通常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这使得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传播时,会经历与常规材料不同的物理过程。

当电磁波进入吸波超材料时,由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负值特性,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会受到调控,从而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吸波超材料还可以通过引入损耗机制,如电阻损耗、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等,将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从而实现电磁波的衰减和吸收。

这种损耗机制的设计对于提高吸波超材料的吸收性能至关重要。

吸波超材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控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以及引入损耗机制,实现电磁波的高效吸收。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吸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吸波材料行业是一种用于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能够泄散辐射电磁波的能量,减小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对于通信和雷达工程有着重要的应用。

目前吸波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信、航天、军事等领域,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

1. 市场规模吸波材料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根据机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吸波材料市场规模约为23.8亿美元。

而预计到2027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35亿美元。

这说明了吸波材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在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中,军事领域是其主要市场。

军事领域需要特殊材料来吸收电磁波,从而保证通讯和雷达技术的安全和保密性。

同时,吸波材料在电磁辐射防护和噪声控制领域也有广泛应用,这些领域对吸波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产品类型及应用吸波材料主要分为磁性吸波材料和介质吸波材料两类。

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吸波材料、钕铁硼吸波材料和铁矽铝酸盐吸波材料等;而介质吸波材料则主要包括氧化锌吸波材料、聚氨酯吸波材料和聚苯乙烯吸波材料等。

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通信领域吸波材料可以用于隔绝电磁波,从而保障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

吸波材料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产品,如微波零件、天线罩、一个小型化的包装等。

2.2 电磁辐射防护领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电磁波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波辐射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因此在电磁辐射防护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2.3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吸波材料应用于空间遥感与通信、雷达隐身装备等方面。

同时,在航空航天领域上,对设备重量、成本、耐用性和质量等要求非常高,因此吸波材料在航空航天设备上的应用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

2.4 其他领域此外,吸波材料也可用于噪音控制、医疗器械、计算机电子、汽车等领域,因为吸声材料具有吸收声波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噪音。

3. 发展趋势在吸波材料市场中,除了注重吸波性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工艺性能,包括材料制备、成本和可靠性等。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整理超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整理超

吸波材料现状和应用整理超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入射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雷达、医疗等领域。

下面将对吸波材料的现状和应用进行整理。

一、吸波材料的现状:1.传统吸波材料:传统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吸波材料、碳基吸波材料和金属粉末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但存在成本高、重量大的缺点。

碳基吸波材料在低频和高频段有较好的吸波性能,但在中频段表现一般。

金属粉末吸波材料具有宽频带吸波特性,但其吸波效果受到金属粉末颗粒尺寸和分布的影响。

2.新型吸波材料: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新型吸波材料不断涌现。

例如,石墨烯、纳米颗粒、纳米线等材料的引入,使得吸波材料具备了更好的吸波性能和适应性。

此外,还有基于多孔介质和微波介质等新型吸波材料不断得到应用。

二、吸波材料的应用:1.电子和通信领域:吸波材料在电子和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吸波材料可以减少电磁波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通信设施中,吸波材料可以减少因电磁波反射和散射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干扰,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雷达领域:吸波材料在雷达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吸波材料可以减少雷达系统的回波信号,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精度和隐形性能。

吸波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包括雷达天线的吸波包覆、飞机和船只的外壳吸波涂层等。

3.医疗领域:吸波材料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应用。

例如,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吸波材料可以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提高图像质量;医用射频治疗中的吸波材料可以减少射频波的反射和散射,增强治疗效果。

4.军事领域:吸波材料在军事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隐身材料。

吸波材料可以减少战机、舰船等装备的雷达反射截面,提高敌方雷达探测的难度和战略优势。

吸波材料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包括隐身战机的外表面吸波涂层、导弹的吸波翼盒等。

综上所述,吸波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吸波材料的性能和适应性也在不断提高。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吸波材料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况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电子设备和电磁兼容等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雷达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吸波材料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本文将对吸波材料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2. 市场需求吸波材料在通信、电子设备和电磁兼容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信领域对吸波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此外,汽车、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也对吸波材料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

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可以有效减少电磁干扰和电磁泄漏,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3. 市场竞争吸波材料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大量国内外的吸波材料制造商和供应商。

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方面与国际巨头存在一定差距。

国际吸波材料企业在技术、品牌和渠道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然而,由于吸波材料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市场发展趋势吸波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技术创新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吸波材料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当前,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具有更好的吸波性能和成本效益。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4.2 产业链整合吸波材料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材料加工、成品制造和销售等环节。

目前,各个环节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整合程度较低。

未来,大型企业将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3 区域市场发展吸波材料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亚太地区的吸波材料市场将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同时,新兴市场也将成为吸波材料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5. 市场前景吸波材料市场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信领域对吸波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此外,汽车、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也将对吸波材料有更多的应用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朱冠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要:主要介绍了传统型和新型吸波材料吸波原理、材料种类及其特点以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隐身吸波材料新型吸波剂
中图分类号:TB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064-01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及飞行器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此,发展隐身技术就成了军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作为隐身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吸波材料的研究成为各军事强国角逐军事高科技的热点之一。

吸波材料按不同研究时期划分,可分为传统和新型吸波材料。

1 传统吸波材料
1.1 导电碳黑,石墨,碳纤维
石墨很早就被用来填充在飞机蒙皮的夹层中,吸收雷达波,美国用纳米石墨做吸波剂制成石墨-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称为“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2],对雷达波吸收率大于99%,低温下保持很好韧性。

有研究表明,在透波材料中掺入炭黑,可使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大,且可以减小电磁波吸收厚度,从而减轻电磁波吸收体的质量。

碳纤维是结构隐身材料最常用的一种增强纤维,并经过实战考验。

现有的很多国外隐身飞机都部分地采用了碳纤维吸波材料,有的碳纤维或其复合材料在机身中用量达30%~50%。

隐身用的特种纤维截面不是圆的,而是三角形,四方形或多边形。

碳纤维的缺点是抗氧性差,在空气中难以承受较高的使用温度。

1.2 铁氧体
磁性材料中的铁氧体既是透波材料又是吸波材料,具有透波和吸收双重功能,这种磁性吸波涂层频段相对比较宽,是对厚度要求严格的隐身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单一铁氧体吸收剂工作频带窄,一般最大只有2~3GHz,为了拓宽频宽一般加入其他磁性材料。

如用于厘米波段的锂-镉铁氧体,用于毫米波段的镍-锌铁氧体和用于加宽频段的锂-锌铁氧体[1]。

还有在钡铁氧体中加入Co,形成c面各向异性的Ba3Co2Fe24O41,被广泛研究,在微波范围也体现较好的性能。

Ti、Ni、Mg等均有报道[3~4]。

铁氧体作为吸波剂应用时,主要存在比重大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家正研制新组成的铁氧体粉末,具有频带宽、质量轻、厚度薄及吸附力能力强等特点。

一是把铁氧体制成超细粉末,大大降低其密度,改变其磁电光等物理性能,提高铁氧体的吸波性能;二是制造含有大量游离电子的铁氧体或在铁其内加入少量放射性物质,在雷达波的作用下,游离电子作急剧循环运动,消耗电磁能,使其吸波性能提高。

三是研究新型“铁球”吸波涂层,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涂上铁氧体粉,或制成空心微球。

除此以外,将立方晶体、六方晶体和反铁氧体通过改变化学成分、粒径、分布、表面处理技术等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日本研制出一种由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宽频高效吸波涂料,可吸收1~2GHz的雷达波,吸收率约为20dB。

目前国内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水平在8~18GHz范围内,全频段吸收率为10dB,面密度5kg/m2,厚度约为2mm。

2 新型的吸波剂
2.1 等离子体隐身
等离子体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等离子体吸收主要是20GHz以内的厘米波,对米波和毫米波基本上没有吸收。

目前已由早期的自由态等离子体隐身技术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内封闭等离子体隐身技术[5]。

自由态等离子体是通过在目标上涂敷放射性物质或安装等离子体发生器在武器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气团,从而达到吸收、折射敌方雷达波的目的。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将目标的重点部分的单层结构改成双层结构,最外层采用玻璃钢等高强度的透波材料,将等离子体或惰性气体充于双层蒙皮之间,主要是实现目标的重点强反射部位隐身。

2.2 纳米隐身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结构,使其在光电磁等物理性质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具有的特殊效应,不仅磁损耗增大,而且兼具吸波、透波偏振等多种功能。

金属钠米粉对高频至光波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具有优良的衰减性能,但吸收机制还不太明确。

采用多相复合的方式制成纳米金属与合金吸收剂,其吸收性能优于单向纳米金属粉体,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复合体中的各组元的比例、粒径。

陈利民等研究了平均粒径大小为10nm的γ-(Fe,Ni)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微波吸收特性[6],该材料在厘米波段和毫米波段均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最高吸收率可达99.95%。

同时,金属AL、Co、Ti、Cr、Nd、Mo等的超细粉作为微波吸收剂的也有报道。

2.3 导电高聚物
导电高聚物是指某些共轭的高聚物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掺杂,使其电导率由绝缘体转变为导
体的一类高聚物的统称,主要是聚吡咯、聚苯胺、聚已炔和噻吩。

其不仅具有高聚物的高分子
设计和合成、结构多样化、密度小和易复合加工的特点,还具有半导体和金属的特性。

目前改善导电高聚物的磁损耗的方法有:使导电高聚物纳米化、形貌管状化、制备导电高
聚物以及使高聚物智能化等方法。

Faez.R等[7]研制了掺杂的EPDM/PANI,在8~12GHz范围的微波衰减达到15dB。

3 结语
(1)对现有的炭黑,铁氧体等传统的吸波剂,继续优化吸收剂的粒度(纳米化),形貌和组成,通过表面或空心处理等多种手段使其性能进一步提高。

(2)为了拓宽吸收频宽,保持吸波基体的连续性和传输通道的网络化;将吸波基体中的吸波剂孤岛化,区域化,使得电磁波能够充分进入吸波体中得到衰减。

(3)加强多频谱吸收剂研制即多功能隐身材料的开发,将不同性能的吸收剂通过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拓宽对电磁波的吸收频段。

参考文献
[1] 刘顺华,刘军民等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6.9.
[2] 张卫东,吴伶芝,冯晓云,等.纳米雷达隐身材料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1,(3)1-3.
[3] 陈世钗,贾利军,罗俊等,NiCuZn铁氧体的组成对PZT/NiCuZn材料性能的影响
[J].2009.vol.28 No.10:7-11电子元件与材料.
[4] ZhangYi, Wang Kai. Ren Zhiyuan,Structure and m agnetic properties of Zn ferrite nanoparticles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glish Edition) [J].Vol 25No.3,408- 412 Sept 2009.
[5] 韦萍兰,何立萍。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J].No.5 2009:22-25.
[6] 陈利民,斤家钟,朱雪琴.纳米Y-(Fe,Ni)合金颗粒的微观结构及其微波吸收特性[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2(4):3-6.
[7] Faez R.Martin I M. et al. Synthetic Metals,2001.119(1-3):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