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油层物理》复习题-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高温;高压;天然气;2.减小;增加;3.薄片法 筛析法 沉降法4.少;多;多;5.动力; 阻力;6.重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7.温度 压力 原油和天然气组成8.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 接触胶结 基底胶结 9.正向燃烧;逆(反)向燃烧;湿式燃烧;10.饱和蒸汽压 临界点 11.小12.对应温度 对应压力 压缩因子 13. 主要的驱油能量14.宽 ])/[(g P h o w cR ρρ-= 15.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16.亨利二、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3.润湿: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4.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中气液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
5.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喉时产生的附加阻力。
6.两相体积系数:当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地层油和其释放的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7.压缩因子: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的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溶解气油比:在某一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地面油中溶解天然气的标准体积。
9.相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10.波及系数: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
或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占整个油藏体积的百分数。
11.润湿反转:岩石表面由于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润湿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13.驱替过程:非湿相驱替湿相的过程。
14.吸附:溶质在相界面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15.相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
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Klin be 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_______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 _____ 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油层物理试题

油层物理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1 孔隙结构2 连通孔隙度3 压缩因子4 饱和压力 5相渗透率二.填空 (10分)1.储油岩石的孔隙空间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2.双组份烃相图中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___________条件下,天然气的粘度与压力无关.4.当地层压力___________饱和压力时,单相石油的体积系数是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的5.两相流体接触时,.若两相的极性差为零,其界面张力__________.三.选择填空(15分)1.砂岩储集岩的渗滤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的形状和大小控制.a.孔隙b. 裂隙 c 喉道 d孔隙空间2.蒸馏法测定岩石油气水饱和度时,关键是测出__________.a. 含油水岩石的重量b. 岩样的孔隙体积C. 油的体积 d. 水的体积3.在多组份烃类体系的相图中,不饱和油藏应处于__________.a. 液相区b. 两相区c. 气相区d. 所有的区4.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是随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减小b. 增大c. 不变5.温度一定时,地层原油的饱和压力大小主要受_________的控制.a. 地层压力b. 地层温度c. 脱气方式d. 油气组成6.在一个油水岩石相接触的三相体系中,若岩石表面亲油,则其润湿接触角应当___________.a. 小于90度b. 等于90度c.大于90度7.根据排驱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出某油藏产纯油所需的最小闭合度为h30,油藏的实际高度为H,当____________时,该油藏可以生产无水石油.a. H>h30 b. H<h30c.H=h308.蒸馏法测饱和度选择溶剂时,对溶剂沸点要求是比水________.a. 高b. 低c. 相同d. 没有要求9.一般情况下,渗透率与岩石的平均孔隙半径成_________.a. 正比b. 反比c. 无关10.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所确定的油水在构造纵向上的分布,得到某井为100%产水,它意味着该储层______.a100%含油b.100%产水c.油呈残余油状态四.计算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应该需要什么参数,写出确定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步骤.(15分)五.什么是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写出其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参数代表的意义.(15分)六.简述气体法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原理,计算公式,K的单位为达西时各参数的单位,并写出测试的步骤及流程示意图.(20分)一、基本概念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驱替过程2、附着功3、泡点压力4、天然气压缩因子5、天然气分子量6、天然气比重7、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8、平衡常数9、表面张力10、润湿性11、润湿滞后12、(或称排驱压力)13、气体滑脱效应14、砂岩比面一、画图并说明1. 画出凝析气藏的P-T相图,标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泡点线、露点线等的位置及两相区、气相区、液相区、等温反凝析区。
油层物理总复习题

油层物理总复习题油层物理总复习名词解释1. 天然⽓的视分⼦量:在0℃,760毫⽶汞柱下,体积为22.4L 的天然⽓所具有的重量,符号M 。
2. 天然⽓的⽐重:在相同温度和压⼒下,天然⽓的重度与空⽓的重度之⽐.3. 天然⽓压缩因⼦Z 的物理意义:给定的温度和压⼒下,⼀定量真实⽓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下等量理想⽓体所占有的体积之⽐。
4. 天然⽓的体积系数:⽓体在地层条件下所具有的体积gf V 与地⾯标准状况(20℃,0.1 Mpa )下所占有的体积gs V 的⽐值。
符号:g B 。
单位:33/m m 标. 5. 天然⽓的等温压缩率(天然⽓的弹性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体随压⼒的变化率。
符号:g C ,单位:1/Mpa 。
Tg P V V C ??? ????-=1 6. 地层油单相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脱⽓后的体积之⽐。
符号:0B 。
单位:33/m m 1?=osof O V V B :地层油体积。
os V :地⾯油体积。
7. 地下油⽓的两相体积系数:在饱和压⼒以下的某⼀压⼒时,地层原油和释放出⽓体的总体积与地⾯脱⽓油的体积之⽐,符号:t B 。
单位:33/m m 。
8. 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的变化率。
符号:o C ,单位:1/Mpa 。
Tf O dP dV V C ??? ??-=1 9. 表⾯⾃由能:由于界⾯分⼦⼒场不平衡使得界⾯层分⼦储存了多余的能量。
10. ⽐表⾯能:表⾯层单位⾯积上所具有的⾃由表⾯能。
σ,N/m.其在数值上与界⾯张⼒相等.11. 吸附:某物质在界⾯层中浓度能⾃动发⽣变化的现象。
12. 润湿:液体在分⼦⼒作⽤下在固体表⾯的流散现象。
13. 润湿性:当固体表⾯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的趋势。
也称为选择性润湿。
14. 岩⽯的⽐⾯:单位体积的岩⽯内岩⽯⾻架的总表⾯积或单位体积岩⽯内孔隙总内表⾯积。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中油水两相流动时,油水界面张力对流动的影响是:A. 增加流动阻力B. 减少流动阻力C. 没有影响D. 影响程度取决于油水比2. 油层中的孔隙度是指:A. 岩石体积中孔隙所占的比例B. 岩石体积中固体所占的比例C. 岩石体积中流体所占的比例D. 岩石体积中气体所占的比例3. 油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依赖于孔隙结构4. 油层中的流体饱和度表示:A. 流体在孔隙中的体积比B. 流体在岩石中的重量比C. 流体在岩石中的体积比D. 流体在孔隙中的重量比5. 油层中水驱油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A. 增加油层压力B. 降低油层温度C. 改善水的粘度D. 增加油的粘度6. 油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了:A.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能力B.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密度C.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粘度D. 不同流体在油层中的压缩性7. 油层中水力压裂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油层温度B. 降低油层压力C. 增加油层孔隙度D. 增加油层渗透率8. 油层中的压力梯度是指:A. 压力随深度的线性变化率B. 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C.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D. 压力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率9. 油层中水的压缩性通常比油的压缩性:A. 大B. 小C. 相等D. 无法比较10. 油层中的毛细管压力与孔隙结构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依赖于孔隙大小和分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油层中孔隙度、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解释油层中水驱油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及其对油层开发的意义。
3. 描述油层中水力压裂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提高油层产量中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油层中油水两相流动,油的粘度为10cP,水的粘度为1cP,油层的孔隙度为20%,渗透率为100md。
油层物理复习题

油层物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对比状态原理:当两种气体处于相同对比状态时,气体的许多内涵性质(即与体积大小无关的性质)如压缩因子Z、粘度也近似相同。
2、天然气压缩因子:指在给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体积之比。
即Z=V实际气体/V理想气体。
3、接触分离:指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体系的组成不变4、体系的组成: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该体系的组成。
体系的组成定量的表示体系中个组分的含量构成情况。
5、泡点压力:指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6、露点压力:指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7、饱和蒸汽压:指某一单组分体系在某一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蒸汽在恒定容器内所产生的压力。
反映了该组分的挥发性。
若饱和蒸汽压越大则挥发性越强。
8、气液平衡比:指平衡体系中第i组分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的比值。
即Ki=yi/xi。
9、束缚水:指在油藏形成过程中未被油气排驱而残存在储集层内的不再参与流动的水。
10、岩石的粒度组成: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通常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11、岩石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内表面积。
12、胶结类型:指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13、滑动效应:指由于气液粘度差异悬殊而导致的两者在微小孔道中的流速沿断面分布的差异现象。
14、界面张力:指任何不互溶体系中单位表面面积上所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15、自由表面能:由于表面层分子所处力场不平衡而在表面层分子内所聚集的未曾消耗掉的多余能量。
16、吸附现象:指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17、润湿现象:指不相混的两相流体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一项流体沿着岩石表面铺开从而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现象。
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一、判断题 (共40题)1、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烷烃,其中常含有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水汽。
考生答案:正确2、天然气的分子量是指天然气分子的质量。
考生答案:错误3、胶结物质主要包括泥质胶结物、灰质胶结物、和硫酸盐胶结物三种。
考生答案:正确4、对于锥形毛细管中的毛管力,最大毛管力出现在毛细管的粗端,最小毛管力出现在毛细管的细端。
考生答案:错误5、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考生答案:正确6、烃类体系相图中,反常相变现象只发生在等温反常凝析区。
考生答案:错误7、毛管滞后现象是指毛细管的吸入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大于驱替过程中产生的液柱高度。
考生答案:错误8、烷烃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其存在形态也不一样,其中~是液态,是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
考生答案:错误9、对于同一岩石,有效渗透率之和大于绝对渗透率。
考生答案:错误10、原油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粘度高低的内因,是原油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原油的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
考生答案:错误11、砂岩的砂粒越细,其比面越大。
由于砂岩的粒度很小,故其比面是很大的。
考生答案:正确12、粘土晶片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水化膜的厚度增大。
考生答案:错误13、润湿滞后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岩石润湿角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
考生答案:正确14、只有当驱替压力大于阈压时,流体才可能流动。
考生答案:正确15、原油的采收率可以用体积波及效率与驱油效率的来表示。
考生答案:正确16、表示天然气的组成有三种方法,摩尔组成、体积组成和质量组成。
其中天然气的体积组成等于其摩尔组成。
考生答案:正确17、烃类体系相图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气液等含量线分布愈向右密集。
考生答案:错误18、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考生答案:错误19、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
考生答案:错误20、地层水矿化度愈大,则地层水压缩系数愈大。
考生答案:错误21、润湿相总是附着于颗粒表面,并占据较窄小的粒隙角隅,而把非润湿相推向更通畅的孔隙中间。
《油层物理》第三阶段在线作业DOC

单选题 (共40道题)展开收起1.(2.5分)下列关于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典型的毛管压力曲线一般可分为三段:初始段、中间平缓段和末端上翘段;曲线表现出两头陡、中间缓的特点∙ B、在初始阶段,随毛管压力升高,润湿相饱和度缓慢降低,非润湿相饱和度缓慢增加,非湿相流体进入岩石内部孔隙∙ C、中间平缓段表明非湿相在该压力区间逐渐进入岩石孔隙中,并向小孔隙推进,非湿相饱和度增加很快而相应的毛管压力变化不大∙ D、末端上翘段表明非湿相进入岩心孔隙的量越来越少,毛管压力急剧升高,最后只有很少的孔隙还存在湿相流体,非湿相已不能把这些小孔隙中的湿相驱替出来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2.(2.5分)测定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下列——∙ A、半渗透隔板法∙ B、压汞法∙ C、离心法∙ D、饱和煤油法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3.(2.5分)将玻璃毛细管插入盛有油和水的杯中,毛细管浸没与油中,油的密度为0.87g/ cm3,水的密度为1.0g/cm3,油水界面张力为31.8 mN/m,润湿角均为30°,若毛细管的直径为r=1mm,则液面上升高度为——∙ A、6.5m∙ B、5.6m∙ C、43.2m∙ D、4.32*10-2m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4.(2.5分)A、.∙ B、.∙ C、.∙ D、.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5.(2.5分)下列各因素对油气两相界面张力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气两相界面张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B、油气两相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C、油气两相界面张力随气相在液相中溶解度的增加而降低∙ D、溶解气种类对油气体系界面张力没有影响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6.(2.5分)A、.∙ B、.∙ C、.∙ D、.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7.(2.5分)下列关于水湿岩心、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左侧为单相油流区,含水饱和度很小,水呈束缚水状态,水相相对渗透率为零,含油饱和度值很大,油相相对渗透率略低于1∙ B、中间为油水同流区,油水之间相互作用、干扰,由毛管效应引起的流动阻力明显,因而油水两相渗透率之和会大大降低∙ C、右侧为纯水流动区,油相失去宏观流动性,相对渗透率为零,分散成油滴滞留于孔隙中∙ D、在等渗点处Kro+Krw有最小值,但此时两相渗透率并不相等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8.(2.5分)对于给定岩样,孔隙中饱和地层水岩石电阻率与这种地层水电阻率比值为一常数,称为地层因子或相对电阻,它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岩石孔隙度∙ B、胶结情况∙ C、孔隙形状∙ D、饱和在岩样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9.(2.5分)∙ A、.∙ B、.∙ C、.∙ D、.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下列关于油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A、若岩石颗粒表面亲水,则水附着于颗粒表面,并力图占据较窄小的粒隙角隅,而把油推向更通畅的孔隙中间∙ B、若岩石颗粒表面亲水,当含水饱和度很低时,水围绕砂岩颗粒接触点呈环状分布,这些水不能流动,以束缚水状态存在∙ C、若岩石颗粒表面亲水,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最终会失去连续性并破裂成油珠、油滴,以“孤滴状”分布在孔隙的中间部位∙ D、水驱过程中,当油藏岩石表面亲油时,进入岩石中的水首先沿着颗粒表面向前推进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已知:水银的表面张力为470mN/m,水银-空气-岩石体系的润湿角为150°,油藏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为32mN /m,油-水-岩石体系的润湿角为130°,油、水密度差为0.35g/cm3,由压汞曲线知饱和度中值压力为8.8×105 Pa,阀压为1.91×105 P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油藏地层水是指()。 ①边水;②底水;③层间水;④束缚水
4 -2
徐波 讲 授
复习题-3
二、选择题
6.地层油中刚开始分离出天然气时,地层压力具有特点是()。
①地层压力小于上覆岩层压力;②地层压力小于地层流体压力; ③地层压力小 于基岩压力; ④地层压力小于泡点压力;⑤地层压力小于井底流动压力
7.随着地层压力的增大,油气两相流体在地层中的变化情况为( )。 ①天然气更多的溶于原油中;②原油的流动性增强 ; ③原油的粘度增大; ④原油的粘度降低; ⑤原油密度减小;⑥天然气密度减小 8. 描述地层原油体积和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关系参数是()。 ①溶解气油比;②生产气油比;③原油体积系数;④原油压缩系数; 9.原油凝固度的影响因素有()。 ①原油的组成;②原油的温度;③原油的压力;④原油中溶解气量 10. 为降低地层中油水同流时的流动性差异,采用的手段有()
①压力;②温度;③天然气组成;④原油组成
14. ()。 ①<5%;②5%~25%;③25%~40%;④40%~55%
15. 。
①1840;②1859; ③1901; ④1907;⑤1949;⑥1959;⑦1971
4 -4
6.除岩石绝对渗透率外,有效渗透率的大小也与通过流体的种类无关。
7.水的有效渗透率越大,则井口产水量越大。 8.注水开发时,注入水不可能将油层中的油全部驱赶出来。
9.注入水在地层中流动时,可能会沿着某一个方向形成优势渗流通道。
10. 渗透率在x、y、z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大小可能都不一样。 11. 毛管压力曲线是毛管压力与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3.根据石油行业标准SY/T5153,当岩石表面亲水时,其接触角( )。
①0≤θ<75°;② 75°≤θ≤ 105°; ③ 105°<θ≤ 180°;④ θ=54 °
4.若饱含油的亲水岩石由不等径毛管构成,吸吮时会出现()。
①水先进入大孔隙驱油;②水先进入小孔隙驱油;③水均匀进入岩样孔 隙驱油;④不确定
徐波 讲 授
复习题-3
一、判断正误
1.毛管半径越大,油水界面所具有的毛管力越大。 2.因为油藏岩石孔隙大小不同,所以同一地层中油水界面的高度也是不同的。
3.亲水岩石和亲油岩石中,油水的分布形态和分布位置是不同。
4.当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可能会发生反转。 5.岩石中油水两相同时渗流时,两种流体会互相促进,提高流体的渗流能力
4 -1 12.液滴或气泡流动至孔喉处时,可能会被卡住并产生强大的流动阻力。
徐波 讲 授
复习题-3
二、选择题
1.油气储层岩石具有的特点( )。
①岩石是一种多孔介质; ②岩石中的孔隙高度分散; ③岩石孔隙有巨 大的表面积; ④岩石孔隙中可储集油、气或水。
2.表面活性剂具有的特点( )。
①溶解性;②亲油性;③降低流体的界面张力;④亲水性
①提高水的粘度;②降低原油粘度; ③提高水的粘度,同时降低原油粘度; 4 -3 ④将烃类气体注入地层; ⑤将CO2气体注入地层
徐波 上部;②中部; ③下部; ④中上部
12. ( )。
①0.1~1;②1~10;③10~50;④>50;⑤<0.1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