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合集下载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8:01:42.8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4期作者:张树云[导读]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特点及病理改变。

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2年6月间5例,张树云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省红河州 652499摘要: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特点及病理改变。

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2年6月间5例,分析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

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都有局部间歇性疼痛,软组织肿胀。

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和病理分析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病理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以骨破坏及有大单核细胞、嗜酸细胞集聚为特征。

最多见于小儿及青年,约2/3患者发病于20岁前,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

骨嗜酸性肉芽肿易见于扁平骨,尤以头颅及肋骨为著,还可发生于脊椎、股骨、下颌骨和肱骨,而手及足骨则不受累。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8-2022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骨嗜酸性肉芽肿共6例有,其中男性4例,女2例,年龄5月-12岁,平均7岁。

部位:颅骨4例,长骨1例,骨盆1例,多发者2例。

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例,经穿刺病理确诊1例。

有局部疼痛、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破坏性改变4例,仅有骨质破坏1例,无症状者1例。

1.2头颅X线片使用岛津DR机,上缘包括顶骨,下缘包下颌骨,患儿贴近平板探测器,球管与患儿的距离1.2m。

1.3 CT片使用128排螺旋CT,层厚1.5mm,螺距1.3,重建间隔0.7mm,5例增强的扫描。

1.4病理标本HE染色,电子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标记。

2 结果DR、CT均表现为骨肿块、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肿瘤样外观范围比较局限,以边界清楚的骨破坏透亮区为主要表现,不像恶性骨肿瘤呈现边界不规则,浸润性分布的特点。

由于骨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被破坏的骨质重新生长,影像上出现亮度较高的硬化外观。

骨嗜酸性肉芽肿16例放射学诊断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16例放射学诊断分析

骨 嗜 酸 性 肉 芽 肿 属 郎 汉 斯 细胞 组 织 细 胞 增 多 症 ( L C H) 的一 种 ,发 生 在 不 同 部 位 有 不 同 的影 像 表 现 ,笔 者 收 集 了 1 6 例 骨 嗜 酸 性 肉 芽 肿 ,结 合 有 关 文 献 ,着 重 分 析 其 在 不 同 部 位 的 影 像 特 点 ,旨在 提高 对本 病 的诊 断 及鉴 别诊 断水 平 。
1 临 床 资 料
病 灶 多 见 ,其 中 1 o 最 终发 展为 多发病 灶l _ 1 ] ,多 发 性 病 灶
常 有 此 起 彼 伏 的 特 点 。本 病 预 后 良好 ,病 灶 经 治 疗 后 可 修 复 ,也 可 自愈 。 3 . 1 病 理 和临 床 表 现 :病 理 上 早 期 为 囊 肿 ,含 软 而 易 碎 的 黄 棕 色 或 红 色 的 脂 肪 和 坏 死 组 织 , 中期 组 织 细 胞 增 多 ,晚 期 病 变 逐 渐 转化 为 灰 色 结 缔 组 织 ,最 后 可 骨 化 。临 床 一般 无 全 身 症 状 ,局 部 可感 肿 痛 ,多 发 者 可 有 低 热 、食 欲差 、体 重 减
匀强化。 ( 5 ) 累 及 长 骨 7例 ,其 中 累 及 肱 骨 2例 、股 骨 4
例 、胫 骨 1 例 。X 线 平 片 及 C T表现 为患 处 骨干 略有膨 胀 ,
破 坏 区 内 可 见 交叉 的 骨 嵴 。 病 变 扩展 使 骨 皮 质 受压 变 薄 ,轻
度 膨 胀 。病 变 部 位 大 多 见 层 状 骨 膜 增 生 ,骨 膜 增 生 范 围大 多 超 越 骨 破 坏 范 围 , 骨 膜 增 生 完 整 , 外 缘 光 滑 , 无 破 坏 及 断裂 。 3 . 2 . 3 脊 柱 :可侵 犯 单 个 或 多 个 椎 体 ,单 发 者 多 见 。 病 变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坏疽性疾病,其诊断标
准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本文将对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哮喘、鼻窦炎、发热、
皮肤损害、神经系统受累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肺部症状、心脏病变、肾脏损害等。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
免疫球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同时,还可以进行ANA、抗dsDNA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等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组织病理学特征。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病变部位的组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
粒细胞浸润,伴有血管壁破坏和坏死,形成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性改变。

组织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综上所述,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
织病理学特征。

临床医生在诊断本病时应当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应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时有所帮助。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CT诊断(附14例临床分析)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CT诊断(附14例临床分析)
当代 医学
2 1年 1 0 2 月第l 卷第l 8 期总第2 4 6期
C ne p rw dd e a .2 1 , o .8No 1I u .6 o tm o a Me i n ,Jn 0 2 V 11 . s eNo 2 4 s
d i1 3 6 / .sn.0 9 3 3.O 2 1 0 2 o :0.9 9 ji 1 0 -4 9 2 1 . .6
tes peo a sd nst a d s o e Co h ha ft m s e i n c p . mbi dw i ln c la t rcii a xa i to shep u ot u l ai ig oss he y ne t cii a ndohe ln c le m nain i l f l q ai t da n i. h t he t ve
变性 , 临床表现 以所累器官表现不同 , 可侵犯皮肤 , 脾 、 巴结 肝、 淋 等 内脑器官 。 临床上单纯骨损害有 自限 自愈 的修复过程 。 颅骨 : 变呈类圆形或圆形骨质破坏 , 病 呈穿凿样 , 出现“ 钮扣 ” 样死骨 或斜坡状 、 双边征象 , 边缘清 , 灶周可见骨质硬 化增 白, 后 期破坏 区边缘 的骨质常有 新生 , 呈多个 “ 半岛” 状伸 向中央 。 病 变从板 障向内外板累及 , 可在颅 内外形成软组织肿 块。 并可跨颅

[b t c A sr t a 】Ob ci oepoeh oe oiohl l r uo Tpr r ac. eh d Tm t i f 4css l i l rv oe j t e T xlr t b n s p ic elga l C e om ne M to sC aea o e cnc oe n e v e e n i c s n ma f r l 1 a i ap b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① 骨 髓炎 :骨 髓 炎 中常见 中性粒 细 胞 、浆细 胞 以及 死 骨 成分 ,但 在骨 郎格汉 斯组 织细胞 增 生症 中并 不 多见 , 局部 病变 的透亮 区呈穿 凿样改 变 ,发病 率远低 于 EGB,且 术 中所见 脓性分 泌物 和炎性 肉芽也 有助 于鉴别 。
② 其 它溶 骨性 骨肿 瘤 :通 过 组织 病 理学 检 查 ,结合 免 疫 组化标 记 ,一般 可与其 它溶 骨性 骨肿 瘤 区分开来 。骨巨 细胞 瘤 :病灶 边界 较清 ,呈膨 胀性 生长 ,显著膨 胀 的病灶 常 突 破骨 皮质 向外 生 长形 成 软组 织肿 块 ,无 骨质 硬 化 ,由单 核 细胞 和多核 巨细胞组 成 ,其 中的 多核 巨细胞 均匀分 布 , 可见 核分裂 ,未见核 沟 。免 疫组 化 S-100(一)、cDl (一)。转 移瘤 :多大 于 20岁 ,病灶 边界较 模糊 ,常伴 有破坏 ,多有 原 发癌 病史 。Ewing肉瘤 :病灶 位于 骨干呈 中心样破 坏 ,伴 周 围分 层状 骨膜 反应 ,骨膜 反应 为葱 皮样 或 出现 Codman三 角 ,病 史一般 较短 ,发 展快 。病 理大 多 由单 -d,圆形细胞 构 成 ,少量 透亮 或嗜 酸性 胞浆 ,片 巢状 排列 ,可见 H—w 菊 形 团 ,常 见 坏 死 。特 殊 染 色 PAS(+),免 疫 组 化 CD99(膜 +)、 NSE(+)、Syn(+)、CgA(+)。
④ 孤立 性骨 囊肿 :x线 片示 干骺端 呈 中心性 溶 骨性 透 亮 区 ,边缘清 楚有 骨质硬化 环 ,皮 质完整 呈膨 胀性 改变 ,病 变呈囊 性 ,可 见不完 整隔 断 ,无 内衬 上皮 ,囊壁 由结 缔组 织 构成 ,散在有 巨细胞 。
⑤ Erdheim.Chester病 :骨组 织受 累 时 X线检 查具 有 特 征性 表 现 :骨 密度 增加 ,骨 梁增 粗 ,骨 皮 质增 厚 ;组 织 病 理 学上表 现为 黄色瘤 样泡 沫细胞 浸 润 ,周 围见反 应性 淋 巴细 胞 ,免 疫组化 CD68(+),但 S-100和 CDla(一)。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病变,主要由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致。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肿块、骨质破坏等症状,因此对嗜酸性肉芽肿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块、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等。

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肿块可触及硬实,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温热等炎症表现。

受累部位的功能障碍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活动受限、骨折等。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嗜酸性肉芽肿在X线上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囊状病变、软组织肿块等特征。

但X线检查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CT检查,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密度、骨质破坏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3.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范围、侵犯周围结构的程度等。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金标准。

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CD1a、S-100等阳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对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特异性不高。

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可能升高,但也缺乏特异性。

因此,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时并不是主要依据。

五、骨髓穿刺。

对于疑似全身性嗜酸性肉芽肿的患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全身性病变的可能性。

六、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嗜酸性肉芽肿需与骨肉瘤、骨髓炎、转移瘤等鉴别,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g r a n u l o ma v e i r i f e d b y s u r g e r y a n d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y g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wi t h CT . Re s u l t s 1 1 c a s e s h a d s o l i ar t y l e s i o n: 1 i n ma n d i b l e . 2
i n t e mp o r a l b o n e, 2 i n s c a p u l a , 1 i n c l a v i c l e , 3 i n i l i u m, 2 i n l o n g b o n e ; 1 c a s e h a d mu l i t p l e l e s i o n s i n v e r t e b r a l c o l u mn . T h e ma i n i ma g i n g
形位 于左 下颌 角 附近 , 骨皮 质 部分 缺损 , 周 围见 骨膜 反
r e v e l a t h e l e s i o n e x t e n t a n d i t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o t f - t i s s u e, t h e r e f o r e i t c a n b e u s e f u l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nd a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
i f n d i n g s i n c l u d e d b o n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 a d j a c e n t c o t r i c a l b o n e i n v o l v e me n t , p e r i o s t e a l r e a c t i o n a n d s o f t i t s s u e m a s s .C o n c l u s i o n C T c a n p r e c i s e l y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t u d h l i a r a me t o g i e t e ci c lte t n . n
( 4 2 % ) a d lt ls n ( . 7. , n e e i si 3 9 7% ) w i orso dn ahlg e n t tdta, al ls n ee f n n3 9 7% ) mi a o n , hl c r p n i p tooy d mo s ae t e r ei sw r o d i ( . e e g r h y o u , d — de—t m l i s n2 ( 3 9% )n t ls n ( . i e s n 6 8 . r eo i a dl e ei si 2 6 4% ) C n lso e ea, o ep n igrl i ew e g gf dn s n a o n . o c in I g n rl cr s o dn a o b t e ni i n ig d u n e tn ma n i a
E GB的影 像 表 现 及 病 理 特 征 。 果 结
所 见 : 期 病 灶 3例 (. 早 9 7% ) 中 期 病 灶 2 , 6例 (3 9% ) 晚期 病 灶 2例 (. 8. , 64% ) 结 论 E 。 GB影像 学 表现 与病 理 过 程有 较 一 致 的 相 对 应关 系 , 只是 早 期 病 理 改 变 略 早 于 x线 表 现 , G E B影 像 学 分期 有 利 于指 导 临 床治 疗 。 【 关键 词 】 骨 ; 酸 性 肉芽 肿 ;影 像 学 表 现 ; 病 理 嗜
51 2 0 C i a 0 4 , hn
【 sr c 】 Ab ta t
0b e t eT td ec r l i ew e m gn i ig n il i b h v r f o i p icga uo a o b n jci os yt o ea o b t e ni a igf dn sa d boo c e a i s o hl rn lm f o e v u h r tn n g o oe n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王伟中1师毅冰2姚振威3马亦红1
[摘要]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

结果:颅骨6例,长骨1例,脊柱2例,骨盆1例,锁骨1例,肩胛骨1例。

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

主要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无反应性骨硬化。

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或肿块。

病变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

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

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具有特殊的病理基础,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嗜酸性肉芽肿;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
R445.3A5741 (2012)- 03 - 0249 - 04
CT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Basis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WANG Wei-zhong SHI Yi-bingYAO Zhen-weiMA Yi-hong
1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放射科
2徐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2.实验室检查
图2右侧锁骨EGB。

呈多囊样骨质破坏,
@@1. Lichtenstein L, Jaffe H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With report of a case. Am J Pathol,1940,16:595-604
@@2.沈振宇,丘小汕,黄婷婷.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诊断.中国 小儿血液,2003,8:256-258
@@3.马遇庆,苗娜,张巍等.肢体软组织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 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370-372@@4.江浩主编.骨与关节MRI.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511@@5.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9-500
@@6. Sully RE,Mark EJ,Mcneely WF,et aI,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s general hospitaI.N Engl J Med,1991,324:1489@@7.李联忠.脊椎疾病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7@@8.段承祥,王晨光,李健丁.骨肿瘤影像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00- 307
@@9.冯仕庭,孟悛非,黄兆民,等.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分析.放射学实 践,2006,21:514-516
@@10.潘诗农,吴振华,刘东风,等.直径<3cm的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附57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624
@@11.梁伟强,李盛.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影像诊断与 介入放射学,2007,16:87-89.
@@12.孟菲,魏经国,魏龙晓,等.CT与平片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评价.实用 放射学杂志,2002,18:206-208
@@13.陈炜,黄仲奎.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1例分析).放 射学实践,2007,22:274-277
@@14.陈韵,周永红,林琼燕.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 础.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7-920
2012-03-31 2012-0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