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

骨转移的诊断标准骨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部位,导致骨骼系统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骨转移的诊断对于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骨转移的诊断标准:●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和病史:●疼痛:骨转移患者通常会有局部骨骼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因转移部位和程度而异。

●乏力:骨转移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等全身症状。

●病理性骨折:骨转移可能导致骨骼脆弱,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其他症状:骨转移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对骨骼系统的检查。

检查可能包括对关节活动度的测量、肌肉力量的评估以及神经功能的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骨转移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的破坏和异常阴影。

●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发现骨质破坏和软组织异常。

●MRI检查:对骨骼系统的软组织异常非常敏感,能够发现早期的骨转移。

●PET-CT检查:通过PET与CT的结合,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细胞在骨骼系统的转移。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肿瘤标志物和骨代谢指标等信息,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

常见的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

骨代谢指标检测: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等,反映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骨转移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骨转移。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该如何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发表者:陈小兵4378人已访问骨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组织时,引起骨破坏和一系列的症状,最后导致病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转移性骨肿瘤出现骨痛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肿瘤细胞介导的化学物质刺激或细胞浸润,蔓延至骨膜或者扩散至神经组织而致持续性骨痛。

(2)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引起骨组织变薄所致;大的转移灶,骨皮质张力增加,引起骨痛。

(3)骨转移癌灶部位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可激活和致敏关节感觉,从而招致疼痛加剧。

在骨转移的治疗上要有以下认识:①恶性肿瘤病人出现骨转移是常见的现象;②骨转移产生的疼痛需要立即治疗;③单纯骨转移的病人生存期要长于内脏转移的病人;④骨转移病人症状的出现,要比肺转移及肝转移早,症状亦较之严重。

治疗上强调综合治疗,下面五种手段联合运用,环环相扣,相得益彰:(一) 药物治疗疼痛的药物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按时给药的原则。

给药途径有口服、通过皮肤、直肠、持续的皮下、静脉内注射和髓内注射方式。

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皮质类固醇和抗惊厥药加强止痛疗效。

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及激素治疗,如对乳腺癌、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等所发生的骨转移,采用针对原发病灶治疗敏感的化疗方案,对骨转移灶也能起到治疗作用,而对激素类药物治疗有效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应用内分泌治疗对骨转移灶也会有一定的疗效。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是破骨细胞的强力抑制剂,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及肿瘤细胞释放疼痛递质。

孙辉等报道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瘤疼痛均达到80%以上的有效率。

高钙血症会影响10%~40%的癌症患者。

高钙血症的常见并发症状为厌食、恶心、呕吐和多尿、脱水以及便秘等。

神志模糊也是常见的症状,可以发展到行动迟缓和昏迷。

二膦酸盐治疗是抗高钙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使70%~100%恶性高钙血症患者的血浆钙离子浓度恢复正常,并且有很好的耐受性。

骨转移瘤的治疗

骨转移瘤的治疗
单发骨转移,明确诊断后可行放疗或手术
治疗
激素治疗
激素依赖肿瘤的骨转移有效 雌激素或睾丸切除:前列腺癌疼痛缓解率70~80%。 抗激素药物如三苯氧胺:乳腺癌疼痛缓解率1/3。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化疗
针对不同原发灶,采用不同的联合化疗
治疗
放射治疗
适用任何部位的骨转移,止痛作用快 放射源:深部X线、60Co 及高能X线 照射野:对预期生存6个月以上,照射野包括转移
成骨性:成骨细胞增生活跃,钙过度沉积,表现骨密度 增加.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肾癌和甲状腺 癌.
混合性:包括上述两种改变.
椎 体 转 移 瘤
骨转移瘤的诊断
同位素骨扫描:
敏感性高(5%,3~6月 ),特异性相对低.有假 阳性3%~8%和假阴性约2%
表现为放射浓聚或减低区. 观察范围广,有下列作用:
口服可能产生食管和胃肠道副反应。 静脉应用主要含氮的BPS可产生急性期上感反应,表现
为发热、骨骼肌肉疼痛等症状Pamidronate的发生率较高初 次可达30%左右,而Ibandronate的副反应发生率要低的多, 一般不超过5%。
治疗
外科治疗
能达到长期止痛,保持功能,迅速有效 脊柱破坏时,手术包括椎体切除、减
究 Tiludronate Pamidronate (帕米膦酸钠) Alcdronate (阿伦膦酸钠) Ibandronate (伊班膦酸钠) Zoledronate (唑来膦酸钠)
商品名 Didronel Bonefos (骨膦)
Skelid Aredia (阿可达、博宁) Fosamax (固邦) Bondronat (邦助力、艾本) (择泰)
压、固定和重建
四肢单发转移,可行局部切除和固 定

骨转移癌的诊疗和治疗

骨转移癌的诊疗和治疗

(四)诊疗
❖ 当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出现骨破坏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 可能,但有22.6%-30%旳病例缺乏恶性肿瘤病史,应对这些 未知起源转移瘤病人进行原发肿瘤旳诊疗。
❖ 1. 年龄、病史及发病部位:在40岁以上旳病例中,骨转移瘤旳发 生率远高于原发骨肿瘤。骨转移瘤一般位于四肢骨旳近端或脊柱。 未知起源骨转移瘤,多数来自肺或肾,所以经过对胸腹腔脏器旳 检验,可能发觉多数旳原发肿瘤。
微创治疗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骨转移瘤旳治疗中逐 渐发展起来。微创手术常可在局麻下进行,和 常规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 费用低旳优点,对于多处转移、一般情况比较 差旳患者尤其合用。
放疗
局部放疗是治疗骨转移非常有效旳措施, 对于80 %~90 %旳患者具有明显旳止痛效 果。其作用机理是放射线克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阻止对骨旳侵袭破坏,提升成骨细胞活性,增 长胶原蛋白合成形成新骨。放疗常需要配合手 术等其他治疗,单独应用多见于:①无法耐受 手术,预期生存期短于6个月;②病理骨折风险 较低;③脊柱病变无明显脊柱不稳和神经症状; ④骨盆肿瘤未累及髋臼,无明显功能障碍者; ⑤对放疗反应敏感旳肿瘤。
❖ 5. 病理诊疗:除以上检验外,还经常需要经过病理检验明确诊疗, 结合免疫组化可取得更多原发瘤信息。与临床病史及其他检验结 合可在高达72%旳病例中辨别肿瘤细胞旳起源。
(五)治疗
对骨转移瘤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涉及手术、 放疗、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对原发病旳系统 治疗(全身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疼痛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等。
疼痛治疗原则
❖ 一、口服用药 ❖ 二、按阶梯用药 ❖ 三、按时用药 ❖ 四、个体化给药 ❖ 五、注意详细细节
谢谢!
❖ 2. 体格检验:仅有约8%旳病例经过体检能够发觉原发肿瘤。体 检旳要点应放在前列腺、乳腺、甲状腺和腹部,这么有可能取得 较多提醒。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肺癌病情进展的常见并发症。

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肺癌骨转移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癌骨转移诊疗的基本原则、临床实践、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专家共识建议。

肺癌骨转移诊疗基本原则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骨折和神经压迫等。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

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缓解疼痛、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针对不同的转移情况,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和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骨转移的基本治疗手段,包括双膦酸盐类、镇痛药、抗肿瘤药物等。

放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手术适用于有脊髓压迫、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应注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肺癌骨转移的诊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尚不够敏感和特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尚不够完善,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疗水平,我们提出以下专家共识建议:建立完善的诊断体系:加强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的综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药物治疗、放疗、手术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

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随访观察:对于骨转移患者,应加强随访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

开展多中心协作研究: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进一步探讨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 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 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 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 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 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 并发症,其中包括骨。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 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 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 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恶性肿瘤骨转移

恶性肿瘤骨转移
四、治疗
常用双膦酸盐的用量和用法: 第一代:氯膦酸盐 300mg 静滴 qd×5d或 1600mg 口服 qd 3–4周; 第二代:帕米膦酸盐90mg iv >2h 3–4周; 第三代: 唑来膦酸4mg iv > 15分钟,3-4周
四、治疗
毒副作用:如急性肾衰竭、肾功能恶化、降低骨矿化作用及引起骨软化。因此该类药物不能用于儿童及哺乳期的妇女,对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慎用。 骨坏死 主要是颌骨坏死 ,这些病例主要发生在拔牙或其他口腔外科治疗后。 疗程
一、概述
骨转移瘤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三个类型。肺癌和乳腺癌多引起溶骨型转移癌,成骨型骨转移多见于前列腺癌、结肠癌、鼻咽癌和膀胱癌等。混合型骨转移瘤同时有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常见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二、发生机制
“种子和土壤”学说 种子——肿瘤细胞; 土壤——骨组织 骨转移癌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
一、概述
转移瘤可累及全身骨骼,多在脊柱的胸腰段,胸骨、肋骨和股骨上段也是好发部位,而下颌骨、膝和肘的远侧骨骼很少被累及。
一、概述
骨转移瘤大多为多发性,少数为单发病变 9% ,前者骨破坏广泛,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升高;单发性病变常造成鉴别上的困难。 转移瘤的骨破坏形式大多为溶骨型,少数为成骨型或二者兼有 混合型 。
三、诊断
五 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ALP 在成骨型骨转移中升高更为明显 溶骨性骨吸收过程中伴随有钙、磷的释放,所以血清钙水平可以增高,国外15%~20%,晚期可高达20%~40%,国内0.5% 骨吸收标志物有尿钙/肌酐比值和羟脯氨酸/肌酐比值,这些指标的特异性都不高 I型胶原的降解产物 包括氨基末端肽、碳末端肽、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等 对诊断和预测骨转移病变进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血清中骨骼唾液酸蛋白 BSP 水平 , BSP是一种成骨细胞合成的骨基质蛋白质,BSP的检测对预测骨转移和疾病进展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较晚:消瘦,纳差,偶可发热 血沉可快,贫血 AKP极高,高钙血症
鉴别诊断
• 脊柱压缩骨折 • 多发性骨髓瘤 • 骨髓来源系统肿瘤 • 其他骨原发恶性肿瘤 • 骨巨细胞瘤 • 甲旁亢
1 脊柱: 与脊柱压缩骨折鉴别
相似点: 年龄, 骨痛, 不同点: 平片CT显示骨破坏区
平片表现骨质 疏松
CT示软组织肿块 ECT 点片状浓聚 AKP升高幅度大
• 皮质骨破坏50%以上 • 股骨上端2.5cm或以上病变 • 小粗隆病理性撕脱骨折 • 放疗后仍有持续应力性疼痛
脊柱转移瘤
• 易发生脊柱转移的肿瘤: 乳癌、肺癌,前列腺、甲状腺
• 症状产生原因: 包块侵入椎旁软组织 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脊柱不稳定(附件破坏) 病理骨折
临床过程
• 疼痛进行性加重 • 胸椎症状早于腰椎 • 胸椎压迫根性痛--束带痛 • 脊髓前位压迫,运动缺失先于感觉
较长生存期转移瘤
• 肾癌(肾上腺癌) • 甲状腺滤泡癌 • 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 骨转移瘤可长时间保持单发
影象学检查
平片、CT、MRI 溶骨性破坏(少量成骨性) 穿透样破坏 侵髓性破坏 无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 病理骨折
MRI
优点: 髓内破坏敏感,可与ECT相比 显示神经受压情况 软组织肿块及周围关系
下端:刮除骨水泥 +角钢板、Rush针 人工膝关节
肱骨
上端:刮除骨水泥+(带锁)髓内针 人工假体
骨干:刮除骨水泥 + (带锁)髓内针、钢板
下端:刮除骨水泥+钢板、Rush针 人工假体
骨盆
• I、III区:单纯切除 • II区:刮除骨水泥+内固定
刮除骨水泥+全髋 切除旷置 Saddle假体
预防性内固定指征
中位
15-25月 12-53月 6-10月
15月 6月
6-54月
发病部位
椎体 69% 股骨 25% 肱骨 10% 锁骨 4% 骨盆 41% 肋骨 25% 肩胛骨 6%
脊柱:腰---胸---颈---骶 骨盆:三区无明显差别 下肢:股骨上端 80%
膝以远 10% 上肢:肱骨上端---肩胛骨
肘以远 10%
外科手术治疗非常必要
转移的机制
• 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 • 进入周围淋巴管和血管 • 播散到远隔部位 • 附着于血管内皮并进入组织 • 在该组织内形成病灶
骨破坏的原因
• 肿瘤直接破坏骨 • 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活跃 • 导致:肿瘤包块形成
骨强度下降 运动功能受损
发病率
• 恶性骨肿瘤中占第一位
更高 • 成本过高,普及困难
临床特点
• 中年以上,男女均等 • 一半左右有原发病史 • 病史较短,进行性加重 • 15%---20%病理骨折首诊
病理骨折发生率7.5---45% 平均30%
病理骨折
疼痛加重 运动功能丧失
影响进食
个人活动能力丧失 卧床 不能自行个人清洁
生活不能自理
临床特点
• 较早:局部疼痛,无全身症状,无纳差, 无消瘦, 无发热,血沉不快 血像正常, AKP升高 病理骨折
• 极少数 可治愈
决定外科治疗的因素
• 肿瘤局部情况,局部 症状
• 病理种类 • 原发灶情况 • 是否多发转移灶 • 预计生存时间 • 全身情况,手术耐受 • 其他治疗的效果 • 经济情况
局部手术原则
• 去除肿瘤,恢复骨连续性,稳定性 • 只恢复骨连续性稳定性,加放疗 • 采用尽快恢复功能的重建方法 • 尽量用对全身影响小的手术 • 手术有利于病人活动和护理 • 局部复发晚于全身转移 • 预计存活二月以上骨转移瘤的诊Fra bibliotek与治疗概念
原发恶性肿瘤(癌或肉瘤)
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
转移到骨骼
发肿瘤——骨转移瘤
产生的继
(癌多见,血行转移为主)
思考
骨转移癌需要外科治疗吗?
过去
• 晚期肿瘤 • 预计生存时间短 • 生存质量差 • 支持及止疼治疗为主 • 化、放疗治疗骨转移
足以 • 已无外科治疗意义
现在
减轻病人痛苦 延长病人生命 很多情况下:
• 大部分为癌,小部分为肉瘤
• 最常见;乳腺、肺、前列腺、肾,甲状腺
子宫、肝、胃、膀胱
乳2/3、肺1/3、肾1/4
(Abram)
乳33.4%、肺22%、子宫11%、胃4%
前3.3%、肾2.2%
(福间久俊)
骨转移的发病和生存时间
疾病 生存时间 乳腺 前列腺 肺 膀胱 黑色素瘤 骨髓瘤
骨转移发生率
65-75% 65-75% 30-40% 40% 14-45% 70-95%
缺点: 特异性差 不易区分良恶性 压缩骨折易诊为肿瘤
全身骨扫描(ECT)
• 明确多发病灶 • 灵敏度较高,特异性不强 • 早期发现无症状病灶 • 辅助诊断,多发浓聚或可确诊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
• 测定肿瘤细胞本身对葡萄糖的摄入 • 将PET图像和CT图像原位叠加 • 同时显示骨和软组织病变 • 机制上讲,可能较骨扫描更敏感,特异性
确诊
• 病史、影象、ECT均不能确诊 • 靠ECT, 误诊常见 • 穿刺、切开活检必要
原发病灶检查
• 约30%患者致死无法找到原发灶 • 依好发部位检查:
肺平片、CT、腹部B超 甲状腺、前列腺触诊、B超 乳腺检查、妇科检查
消化道检查、pet-CT • 依活检病理提示检查
外科治疗
• 延长生 命
• 提高生 存质量
轻微受力压缩
压缩骨折易发生在胸腰段
骨折
晚期易于诊断
脊髓或神经症 状
ECT浓聚,
2 与多发骨髓瘤鉴别
相似点:中老年,病史 不同点:可发热,血沉快
数月
免疫球蛋白单项升高
骨髓像确诊
多发,脊柱为
ECT大多放射性缺失

骨痛,病理骨 折,神经症状
全身症状,贫 血
成骨性转移
• 前列腺癌:PSA • 部分乳腺癌 • 少部分膀胱癌、肺癌
预后好的因素
• 原发癌预后较好 分化好的甲状腺、前列腺癌 对激素或化疗敏感的乳腺癌 透明细胞肾癌、结直肠癌
• 原发癌可根治 •以单上情发况,骨可转按原移发恶性肿瘤行广泛切除 • 原发与转移灶之间超过三年
术前注意
• 全血细胞减少 • 高钙血症 • 非特异性凝血功能障碍 • 低蛋白,营养状态差 • 术后代偿、恢复功能差
常用手术方法
•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 • 单纯内固定(术后放疗) • 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 • 可去除骨切除 • 脊髓减压,前/后路内固定 • 截肢术(非常用方法)
股骨上端
•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 带锁髓内针、DHS、鹅头钉
• 肿瘤用人工假体置换
股骨干及下端
股骨干:刮除骨水泥 +普通、带锁髓内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