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水名人谢仲埙
埙 古诗词

埙古诗词1.埙篪鸣自合,金石莹逾新。
——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2.金玉本高价,埙篪终易谐。
——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3.恩义同钟李,埙篪实弟兄。
——唐·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4.鸿雁翻秋影,埙篪和笑声。
——宋·张元干《南歌子》5.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
——唐·刘禹锡《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6.埙动篪鸣只自知,忧轻责少幸官卑。
——宋·苏辙《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7.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8.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北宋·黄庭坚《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9.以诗互埙箎,笑语逐飞觞。
——宋·白玉蟾《丹丘同王茶干李县尉高会》10.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篪。
——宋·邵雍《观棋大吟》11.谁背如水火,谁同若埙篪。
——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12.连华得琼玖,合奏发埙篪。
——唐·汤悦《鼎臣学士侍郎、楚金舍人学士以再伤…成四十字陈谢》13.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
——唐·皮日休《太湖诗·销夏湾》14.攀条感花萼,和曲许埙篪。
——唐·徐铉《太傅相公以庭梅二篇许舍弟同赋再迂藻思…庶申感谢》15.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
——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16.老夫梳白头,潘何埙篪集。
——北宋·黄庭坚《宿黄州观音院钟楼上》17.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唐·刘禹锡《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18.同游翰墨场,和乐埙篪然。
——唐·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19.迢递山水隔,何由应埙篪。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20.对床风雨人皆有,协韵埙箎我独无。
——宋·白玉蟾《和主簿家兄赠别韵》21.荣联花萼诗难和,乐助埙篪酒易醺。
谢大头及其潮州老丑曲

谢大头及其潮州老丑曲《量不才》苏泽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中期,有位常到我故乡潮州后陇一带卖唱的街头艺人,他肩背一只竹编市篮,半米深的篮里放着只搪瓷铁饭盆和一把冇弦{椰胡},弦把伸出篮外。
一进入乡村,立即拿出冇弦,将弦管顶在腹部,边走边拉,弦声时而模仿各色人声,时而模仿鸡啼狗吠或虫鸣蛙叫,有时则是弦声伴着滑稽诙谐的潮州老丑曲,其音色浑而不浊,明而不塞,声调十分感人!这位卖唱艺人,身材适中,肥头大耳,面如重枣,一副富贵相!他衣衫粗陋,鏖糟恶汁,小分头的发形略为蓬乱,胡茬浓重。
据传他曾是某著名潮剧团的台柱丑角,在戏中最为出彩。
他也擅拉二弦,系弦乐领奏的头手师傅。
因生性放荡不羁,屡屡酒醉误事,被“戏老爹”辞退。
人们极少去打听他的尊姓大名,通常只唤他做“大头”。
又因他拉弦时常把弦管顶在腹部,像木工拉旋钻钻洞,因而他得了另一个雅号---“捒{钻}屎肚”!真名失考。
听说大头是玉窖{俗名大窖}人,玉窖以谢姓聚族而居为主,他也就十有八九是姓谢的啦。
玉窖逢三、六、九日对墟,枫江从墟镇中间穿过,一分为二,潮揭分治。
听他口音,应该是揭阳玉窖的。
发稿前经查询,判断无误。
每当听到大头的演奏声,随即就会有酒味飘来。
他烟、茶、酒三路齐,嗜酒为甚。
只要手中有几个小钱,必定要沽酒过瘾消愁。
每逢后陇乡里有红白事,他常是不请自至。
在一个月圆时节,我家近邻的“青窗内”,远房族叔结婚,大头唱了一段喜庆的潮曲,得到一盘菜,半碗酒。
酒一落肚,形态骤然颠狂怪异,逗得小童尾随追逐,大人笑仰了天!一次,村中一位老阿嫲去世,大头赶到,用弦声模仿哭泣,声情真切,感动孝子及众人。
主事老大,拿出点零碎钱谢他。
盛夏的一个午后,在后陇“鸭湖”{孵化鸭苗场所}当师傅的揭阳玉窖人昭舍,在我们族内的例授奉直大夫的“大夫第”巷头纳凉闲聊,恰好大头卖唱经过,他乡遇故人,马上为昭舍演唱《量不才》{他没报曲名,今题是我随意起的}。
一曲终了,他用弦声模仿出“昭舍,个钱乞我买烟”的话语,比鹦鹉学得还像!昭舍在当地是有脸面的人物,他摸出一元钱赏给大头。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原文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原文译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祝寿词,这首词有别于一般的祝寿词,作者在其中灌注了爱国的浓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词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宋代: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译文赵介庵人才非凡,声名惊动了朝廷。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当年给皇帝掌理过制诰诏书,颇有文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
能赐福于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带来人间。
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长驻,鬓发还象乌鸦羽毛一样乌黑。
像刘晏那样会理财,使江南富庶,如钱流遍地,席间且不管这些,还是痛饮赏菊吧!欣赏着歌舞,敬赵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倾江倒海一样痛饮,祝你长寿。
听闻皇帝要出兵北伐,驱逐金人,洗净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
赵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边,人们会钦羡地望着他乘坐飞车消逝于天地云间。
注释1.渥洼:指代神马。
唐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2.奏草:奏章的草稿。
《汉书·朱云传》:“ 云上书自讼,咸为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
”3.龙蛇:指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
4.钱流地:形容理财得法,钱财充羡。
语出《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5.双成:指董双成。
董双成,女,籍贯浙江,神话人物。
商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
王母与汉武帝相会时,便是由董双成在一旁奉上蟠桃——这也是董双成的职责之一,替王母掌管蟠桃园。
鉴赏《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真切地表达了乾道初年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何方的诗句

何方的诗句1.何方驻瓢笠,古刹寄牛头。
——明·胡应麟2.何方问奇客,扁舟载尊俎。
——明·胡应麟《芙蓉汊》3.何方堪避暑,胜地觅清幽。
——明·徐熥《夏日偶成柬惟秦》4.何方折腰具,能作列仙儒。
——宋·晁补之5.何方犊车至,夹路烂生光。
——明·胡应麟《休宁道中四首》6.何方应雨落,此地只凉生。
——宋·赵蕃《与伯玉元衡大声兄弟饮》7.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唐·卢纶《奉和李益游栖岩寺》8.何方有员峤,吾道久乘桴。
——明·张元凯《敬美丈解关中学宪归隐…海上过访漫呈二十二韵》9.何方绝网钓,何去保无恙。
——明·陶望龄《生诗十首书王堇父慈无…畏刀杖无不爱寿命为韵》10.何方马上郎,下马佯惊悄。
——元·何中《三仙谣》11.何方有神医,与我三换髓。
——宋·方岳12.何方得灵药,托身为蟾蜍。
——宋·黎廷瑞13.何方济了岸,秪仗慈航力。
——唐·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14.何方觅二顷,解脱得自在。
——清·王存《山海关旅次送别王翕丈》15.何方为乐土,欲去还中辍。
——清·李长霞《辛酉纪事一百韵》16.何方学得分身术,镜里无端化两人。
——清·林朝崧《题槐庭双身小照》17.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宋·苏辙18.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宋·陆游19.何方道士通朱表,玉女飞函达上尊。
——宋·赵佶20.何方可续孤儿曲,能读父书慰故人。
——清·郑登瀛21.何方着足许吾徒,如此江山净土无。
——清·丘逢甲22.何方归路参差见,更托严风次第催。
——宋·冯山《和山路梅花》23.何方客子辟道路,诗卷长邀石浦风。
——宋·敖陶孙《谒卫参政》24.何方圣者来寻讨,解包飏下青龙钞。
——宋·释绍昙《简州性上人求语》25.何方魑魅不抚掌,何处猿猱不鼓唇。
高中语文总复习(第1轮)第3章 第2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的宋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的颔联是传诵的名句,有人认为“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
潮州歌册戏棚踣落溪歌文唱出事一桩撮人听了心喜欢虽然戏棚踣落溪却有歌仔千古传南宋潮州府城西有个乡里好大

[潮州歌册]戏棚踣落溪歌文唱出事一桩撮人听了心喜欢虽然戏棚踣落溪却有歌仔千古传南宋潮州府城西有个乡里好大个此乡名字叫后陇十三姓氏①聚居来城西流来三利溪经过乡里许北畔支流绕着乡中转头重湾过二重溪宛如璧玉眏村落令人赞叹真雅绝故名叫做玉带溪溪水清澈人呵咯宋代玉带此条溪比起现在阔好多大船能入到乡里后代缩细存一畔溪流绕到北面来此处港湾有一个当时名字叫沟尾洪姓②族人个家内洪厝就在港湾边港湾现名洪厝池后代养鱼截溪流修筑堤坝变鱼池与旧沟尾水相沟那段溪名早起好现名叫做新沟尾人仰公祠许前头洪姓企在港湾边双忠堂③在许溪墘洪皓洪迈④是远祖父子双忠英名奇礼部侍郎洪皓公宋代出使金国中金人扣留劝归顺大气禀然誓不从被扣金国十五载暗中派人返回来通报金国个情形国家安危挂心怀其子洪迈承父志持节出使金国去官至翰林学士职也被金人暂扣起金人迫伊称陪臣洪迈拒绝威风凛恪尽忠诚为祖国父子双忠留英名一年祭祀双忠公欲请棚戏敬祖宗张灯结彩真好看锣鼓声声气氛浓乡儒尊称洪先生伊领后生搭戏棚竖起杉木做台柱横跨哩来做栋楹锯短杉木当斜堵细杉排列已就绪舖上木板做棚面戏棚搭来真正喻只是场地受限制戏棚前面在陆地后边伸出溪中去棚后台柱立溪里南宋潮剧未形成正字南戏⑤算时兴吸收弋阳佮昆曲皮黄梆子演技能结合本土个艺术唱腔音乐佮声律元明加速来演化官腔正变潮艺术许夜做戏人好多锣鼓连敲百单八呼唋吹响前幕启花面钟馗先净棚随后八仙拜寿来仙姬送子有五个跳了加官共进禄正棚大戏就来开庆历新政⑥正棚戏宋朝天子仁宗帝⑦任用能臣推新政国家繁荣有朝气仁宗宠爱张美人⑧二人缠绵情非轻后宫搧情此幕戏观众激动情难忍美人张氏性聪慧后来进封为贵妃皇佑六年暴病死追册皇后朝野非当时皇后尚健在一帝二后礼不可此是后话免细唱棚脚看戏上顶好仁宗美人在调情观众看着心头兴禾埠用力往前挤想把面目来看清古昔棚脚看大戏不可现今来相比后生禾埠徛棚前外畔围着长樠椅姿娘孥仔徛椅顶不敢前头去斗拢伊人只看上半夜落夜随即返回程半夜过后易相争许时做戏情色多后生禾埠过着迷推来拢去常冤家张氏美人许花旦鼻膭目雅胸又大貌如西施过悦人禾埠看到痰咯荡撮人挤前俱争先欲看美人许胸前台柱骤然被挤斜戏棚踣随即落溪许撮戏仔脚步趋齐齐踣到溪底去食饱溪水激半死乐极生悲不怨天许个乡儒洪先生组织救捞行动猛救起戏仔一大邦美人花旦也逃生伊个衫裙水浸来肌肤显露真雅哉宛如出水个芙蓉许邦禾埠目晴睰扮演仁宗赵戏仔踣落溪底心过惊侥幸抱住段杉木水中挣扎浪中行恰逢海上潮正落溪水退出流猛绝水性不好赵戏仔随波流去无奈何救人捞物慌乱时众人一时未知机待到觅无赵戏仔担心伊被水激死猛猛沕水落去摸附近摸遍哩觅无点起火把来寻觅顺水追寻此溪河再唱落水赵戏仔身穿龙袍真正雅可惜只是件戏装若是真实神鬼惊头戴皇冠有架势就像京城个皇帝生做又会悦姿娘潘安再世够标致被水浸泡赵戏仔化妆粉色无一成面上无色嘴唇白不久漂到下灶崎此处在村西北畔水流湍急是大溪三利溪流西溪段溪道急湾浪拍堤当时东畔鱼肚白有只船仔掠鱼虾渔翁只顾撒鱼网渔女摇桨把船撑渔女生来目睕睕偶然扬头往前望骤见有人踣落溪即叫伊父收起网合力撑船赶前浪欲救落水许个人船仔破浪追一阵逼近看清伊形藏见伊头戴一皇冠珠光宝气真辉煌难道遇见真命君赶快救驾莫彷徨渔翁徛隐船帮墘双手用力将伊提随即救起落水人见伊身穿龙袍衣俯身拜倒热泪流伏首不敢抬起头口中连呼万万岁见到天子福份高渔女贸然也下拜怎呢皇帝溪中来口称民女来见驾船仔失控溪中摆阮是姓赵在戏班话未呾完嘴袂动水中浸泡身啰抖就像失魂许一般渔翁听呾伊姓赵真龙天子免多想开蒙诵读百家姓赵钱孙李为开章赵仍本朝个国姓书中明确写这生戏班听做是异邦八成元兵来相争渔翁禀言乞主听是否元兵犯京城圣上为何流落此阮来护驾汝免惊老实忠直赵戏仔梨园内外有盛名从不以名欺凌人更未以假图虚名伊呾阮是戏仔弟在许戏班做大戏戏仔如实来相告不是真实个皇帝伸手扶起渔翁来又叫姑娘勿误解快快起身来叙礼阮应谢恁救起来戏棚踣落个经过戏仔从头呾一回渔翁父女这才信阮今撑船送汝回船仔逆水往回行送还班主戏老爹告慰东主洪先生众人正袂心头惊半途遇着洪先生带着几个小后生沿溪寻觅赵戏仔见伊生还返回家得知渔翁救戏仔先生称赞连道谢摸出银两欲酬劳渔翁摆手忙推却渔翁伊是邻村人水域相通在近旁先生邀伊来叙谊薄酒答谢好言谈一起来到双忠堂祭祀香火仍光光厢房摆席分宾主举杯推盏话来长戏仔敬酒道谢言渔家父女慈善人溪中把阮来搭救使阮逃过此劫难渔翁开怀笑呵呵无须挂心做戏哥见人危难肯定帮底个都会这样做此事妹仔先看见正能撑船汝身边也是汝个命仔好大难不死福禄现渔女可比观世音大家赞扬心爱悋有心行善乐助人灾难正会化灰尘听到赞颂面就红渔女低头默不言满含深情带娇羞泛红顔面更动人戏仔看着心荡漾伊人谦虚佮善良雅畒看了袂悃肚若能娶伊少食粮渔女见伊目痴迷心如蜜糖有所知情窦初开春心动饱含温情笑眯眯富有才情洪先生看出此对小后生彼此都有情佮意伊把好事来拍棚私下问过老渔翁得知渔女待闺中戏仔也未定婚亲良缘注定来相逢充当月老来撮合秦晋之好随庆贺换了杯盏又重饮有情佳偶值祝贺此桩趣事真新奇光阴过了不多时后陇乡村传歌仔恁听所唱是怎呢洪先生搭戏棚戏棚踣落溪戏仔徛齐齐歌仔很快传唱开传遍潮州府县来由宋一直唱到今孥仔唱着趣味哉此歌虽短趣味好十六个字就已可二句一韵易咏唱食饱无事唱踢陀堪比汉代个乐府⑨街陌谣讴个诗赋记叙民间个事情铺陈摹写意丰富歌仔传唱近千载方言歌集收进来千古流传袂绝唱应谢采风许秀才【注释】①南宋,潮州后陇原住民有杜、王、周、胡、陈、洪、欧、杨、郑、廖、苏等13姓氏。
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
[作者] 吴潜 [朝代] 宋代
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
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
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
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
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
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
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
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水调歌头·送赵文仲龙学》作者吴潜简介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
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
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
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
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吴潜的其它作品
○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 卜运算元·苕_水能清
○ 水调歌头·焦山
○ 鹊桥仙·扁舟昨泊
○ 贺新郎·言诗者
○ 吴潜更多作品。
谢应芳正能量诗词

谢应芳正能量诗词合集方池诗为马公振赋元代:谢应芳携我方竹杖,看君方池水。
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
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
过邹道乡先生墓有感元代:谢应芳忠公天下士,夙学能慎独。
平生寸心赤,耿耿照独屋。
元符引裾谏,痛甚贾生哭。
上言正中宫,下言斥当轴。
直道时不容,除名窜荒服。
建中及崇宁,宠辱手翻覆。
炎蒸岭南地,文章散青馥。
晚岁归故山,林庄竟薶玉。
向来望佳城,郁郁暗松竹。
今为禾黍区,春雨耕觳觫。
翁仲知何归,云仍困无告。
嗟余佔毕生,斯文赖私淑。
愿言理侵疆,重植宰上木。
愚公将移山,自谓计已熟。
精卫欲填海,可奈力不足。
伤心复伤心,残碑卧荒麓。
次韵陈维寅苏杭怀古各三首 其六元代:谢应芳我来铜驼巷,葛岭重行行。
相逢话师相,皆云误苍生。
遗臭千万年,沙堤潮上横。
宜山谣 其三 枯桑元代:谢应芳枯桑枯桑,徒为我薪。
煮石弗糜,曷以食人?廪发石官,我命乃续。
谁其主之?伊人如玉。
伊人如玉,孚及豚鱼。
诏我妇子,偿粟勿渝。
厥粟固偿,厥德靡忘。
我怀伊人,石羹石墙。
荐福寺红梅诗元代:谢应芳红梅阁下红梅树,陵谷变时风拔去。
尧峰老禅归故山,觅得孤根栽旧处。
年年春到花时节,一枝五出胭脂雪。
春风笑面岁寒心,光尘混融风韵别。
老禅道服忘妍丑,品题假我扶犁手。
黄州定慧海棠花,可与齐名传不朽。
月香水影象王宫,杂花世界将无同。
几度拈花有人笑,吾将请问瞿昙翁。
过吴江三高祠元代:谢应芳三高祠前秋水波,客来吊古悲且歌。
季鹰鲁望桑梓敬,蠡也笾豆理则那。
生为越人身相越,百计谋吴吴乃灭。
真忧乌喙将无情,兔死狗烹肝脑裂。
飘然携家湖海游,捧心人与同扁舟。
越人誇功铸金像,于吴孰曰非仇雠。
行装重宝久弥厚,清高之风绝何有。
奉尝堪笑木肠儿,忍睹荒台麋鹿走。
江风肃肃枫叶寒,扣舷折我青琅玕。
灵胥怒抉海潮起,殷若雷鸣过雪滩。
慧山泉元代:谢应芳此山一别二十年,此水流出山中铅。
人言近日绝可喜,不见流铅但流水。
老夫来访旧烟霞,僧铛试瀹赵州茶。
惜哉泉味美如故,不比世味如蒸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水名人谢仲埙
漠江才女谢小楼
据村里的《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家族数百年来历代重视教育。
在明、清时期,这里中得秀才、举人的就达五十多人,故有“秀才村”之称。
清康熙年间,轮水乡就出了个名人叫谢仲埙(《阳春县志》载为“土+元”即坃字)。
谢仲埙字孔六,号耳溪(谢公究竟为何名,据笔者考究应为谢仲埙。
因为“埙”是古代土制乐器,有六孔。
而谢公字孔六,正好相应。
且湖湘文库--岳州府志是由(清)黄凝道,(清)谢仲埙修纂。
当时谢公正好在岳州任知府,所以谢仲埙就是谢公也。
谢仲埙出身清贪,从小就聪颖勤学,立志做个纯良官吏。
雍正元年(1723年),谢仲埙参加广东乡试,得第一名,登解元。
雍正五年(1727年)京都会试登明通进士。
得任湖南长宁教谕,后升任广东崖州学正。
乾隆六年(1741年)调任湖南平江知县。
谢仲埙在任平江知县时,把广东的红薯引进平江繁殖,解决了平江民众旱年粮食失收的问题,遂有“红薯县官”雅号。
道光十二年(1832年),平江民众为纪念他的功绩,捐资在县城南,水府庙侧兴建“谢侯祠”,塑有手执红薯的谢仲埙像恭后人瞻仰。
谢仲埙先后任耒阳,衡阳、衡山、松滋、光化等县知县,道州、靖州、郴州等州知州。
在任期间,经他的手办理了很多疑难案件,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曾受到皇帝诏见。
后升任常德府同知。
乾隆十六年(1751年)间,谢仲埙任永顺府通判。
不久,调任
荆州通判。
在荆州任内,谢仲埙数次破了几件棘手的疑案。
在平江任上,他破的“三尸四命案”就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一件大案。
谢仲埙因为官清廉心系百姓民生而声震朝野,百姓直呼其为“谢青天”。
谢仲埙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及至乾隆三十九年秋(公元1774年)告老返乡时,只得两袖清风。
时值谢仲埙之女谢小楼与谢仲埙一同返回故里。
小楼伫于舟楫之上,但见江水茫茫,沧露皑白,凉风乍起,玉露横秋,孤雁哀鸣。
小楼蓦然潸思,黯然神伤。
联想家父为官平生,尽度糟糠生涯,感触万端。
即叫来随行拿来文房四宝,跪于船舱,泼墨狂书,诗曰:
“湘帆初转遂归时,三径荒芜返棹迟。
父母有恩留梦泽,楼台天地起天涯。
七番剌郡多殊锡,廿口为家少立锥。
廉吏可为而未可,渊明何日辟东篱?”
诗中字里赞颂家父清廉明正,为官不阿。
此诗也是谢仲埙一生清廉奉公、贫寒洁正的最好写照。
谢仲埙知家里缺房少地,留居广州越秀书院讲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病逝于书院,终年七十二岁。
著有《楚南纪略》,《山余堂诗集》,《耳溪文集》。
谢方端,字小楼,是春州赫赫有名的廉吏谢仲埙之女。
生于公元1724年,卒于1813年,时年89岁,谢方端幼年丧母,随父宦游,谢方端秉承了其父遗风,聪明善读,记诵不忘,少时初好填词,后学诗,.勤一生之劬劳,沥一世之心血,著有《小楼吟稿》(现收藏在广东省
中山图书馆),《小楼诗钞》传世,在广东享有盛名。
清乾隆43年广东督学李调元在《小楼吟稿》作序称:“其诗冲容大雅,陶写性天,非涂脂抹粉作儿女态者.夫以闺中弱质而造诣若是,天之生才,独钟于妇人乎?”谢方端与阳西的王若霞同为清朝漠江才女。
谢小楼的十字寄夫诗《霜飘枝结泪,花落蝶含愁》在两湖两广流传甚广,但因传抄或有谬误,敬请识者教正.
《霜飘枝结泪,花落蝶含愁》
霜
雨馀窗外暮蝉鸣,木叶萧疏秋气清;
目极天涯渔信杳,霜衣谁为寄边城。
飘
西陵一别几经霜,示妾音书信渺茫;
风落碧梧秋又到,飘零何日复归航。
枝
木兰斜倚盼行人,十载相思万里分;
又是春残花落后,枝头红雨泣黄昏。
结
丝丝杨柳锁青烟,士子从戎不系船;
口话归期犹未定,结成离恨晚风前。
淚
水绕红云映晚霞,户前双燕又还家;犬声空吠人何在,淚洒东风怨落花。
花
草堂春色日悠悠,人在辽西妾倚楼;匕首虽锋难割恨,花前翻怨觅封侯。
落
草横郊外翠朦胧,水远山遥信不通;各抱离情何日了,落花无语怨东风。
蝶
虫羽犹知惜别群,世人何事远相分;木兰一叶征帆去,蝶怨枝头几度春。
含
人世青春有几何?之南之北别离多;口中难诉私情事,含恨空教锁翠蛾。
愁
禾黍青青渐转黄,火炎初夏感秋霜;
心怀游子征衣旧,愁听寒砧意自茫。
《霜飘枝结泪,花落蝶含愁》堪称精品。
首先,此诗的题目对仗极其工整,本身就是一副绝妙的对联,且意境也充满了无奈与忧郁。
其次,诗人根据汉字的特点把每字拆开,以分总的手法放在诗句的开头写成一首绝句,分可成段,合则成篇,读来使人不禁拍案叫绝。
此外,常人都以时间过得漫长来表达相思之苦,而该诗却以光阴似箭来描写出诗人的离愁别恨,感情凄切悲凉。
而且“匕首虽锋难割恨”,“口中难诉私情事”等也不失为名言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