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六讲 大洋洲和两极地区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世界地理:13两极地区

(1)分析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原因。 (2)与北极相比,分析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的原因。 (3)简析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
(1)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且受极地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平均海拔高,大风天多,导致气温低, 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终年被冰雪覆盖,呈白色; 南极大陆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地表缺 少植被犹如沙漠。
西风漂流减湿。
(1)写出大洋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3)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 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应是_______月份,原因是什么?
(3)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破碎化; 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 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海 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另外,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 种。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下图 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及泰山站外景图。
两极地区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
海陆位置
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地表状况
绝大部分为陆地
(1)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且受极地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平均海拔高,大风天多,导致气温低, 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终年被冰雪覆盖,呈白色; 南极大陆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地表缺 少植被犹如沙漠。
西风漂流减湿。
(1)写出大洋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3)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 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应是_______月份,原因是什么?
(3)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破碎化; 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 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海 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另外,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 种。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下图 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及泰山站外景图。
两极地区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
海陆位置
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地表状况
绝大部分为陆地
高考一轮复习-大洋洲和南极洲PPT课件

冲积岛:大河河口地区泥沙堆积而成的岛屿,如我国的崇明岛
.
9
世界3个岛国快被海水吞没
澳大利亚环境学家警告称,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世界第二小国图瓦卢、邻国基里巴斯以及印度洋上的马 尔代夫三个岛国正面临“灭顶”之灾,未来不远,它们 可能被海水吞没,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地图册p75
全球变暖为祸首
联合国负责监测气候变动的政府间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未来100年地球气
1、一块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2、四大岛: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北岛
新几内亚岛
3、三大群岛: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
5
➢三种不同类型的岛屿
大
火
陆
山
岛
岛
珊 瑚 岛
类型 大陆岛 火山岛
珊瑚岛
成因 地壳陷落 海面上升
特点
地势较高 面积较大
举例
新几内亚岛 新西兰南北二岛
火山喷发 海拔较高 夏威夷群岛
.
19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
中部 平原►►大自流盆地 西部 高原►►西部高原
低矮200-500m(古老)
面积占全国一半
.
20
大自流盆地: 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
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
(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
地势险峻
珊瑚虫堆积 地势低平 汤加群岛
.
6
冲 积 岛
崇 明 岛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呢? 7
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中间,将长江水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条支流。 由于长江主流时而在北支,时而在南支。因此,崇明岛经历了北坍 南涨、南坍北涨的过程。当长江主流在岛南侧通过时,由于江面窄、 水流急,所以岛的南缘不断地受到流水的冲刷剥蚀,使岛的南岸不 断坍塌流失;而岛的北缘正好相反,宽阔的江面和缓慢的水流使长 江挟带的泥沙在不断沉积下来。长此以往,岛的位置就由南向北不 断地伸展。
.
9
世界3个岛国快被海水吞没
澳大利亚环境学家警告称,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世界第二小国图瓦卢、邻国基里巴斯以及印度洋上的马 尔代夫三个岛国正面临“灭顶”之灾,未来不远,它们 可能被海水吞没,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地图册p75
全球变暖为祸首
联合国负责监测气候变动的政府间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未来100年地球气
1、一块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2、四大岛: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北岛
新几内亚岛
3、三大群岛: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
5
➢三种不同类型的岛屿
大
火
陆
山
岛
岛
珊 瑚 岛
类型 大陆岛 火山岛
珊瑚岛
成因 地壳陷落 海面上升
特点
地势较高 面积较大
举例
新几内亚岛 新西兰南北二岛
火山喷发 海拔较高 夏威夷群岛
.
19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
中部 平原►►大自流盆地 西部 高原►►西部高原
低矮200-500m(古老)
面积占全国一半
.
20
大自流盆地: 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
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盐度高
(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
地势险峻
珊瑚虫堆积 地势低平 汤加群岛
.
6
冲 积 岛
崇 明 岛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呢? 7
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中间,将长江水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条支流。 由于长江主流时而在北支,时而在南支。因此,崇明岛经历了北坍 南涨、南坍北涨的过程。当长江主流在岛南侧通过时,由于江面窄、 水流急,所以岛的南缘不断地受到流水的冲刷剥蚀,使岛的南岸不 断坍塌流失;而岛的北缘正好相反,宽阔的江面和缓慢的水流使长 江挟带的泥沙在不断沉积下来。长此以往,岛的位置就由南向北不 断地伸展。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大洋洲课件

对外贸易
大洋洲的对外贸易是其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 出口商品包括矿产资源、 农产品、制造业产品等。
大洋洲的贸易和投资
贸易伙伴
大洋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 、美国、日本等国家,与这些国 家的贸易往来占据了其对外贸易
的大部分。
投资环境
大洋洲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 积极吸引外资,同时企业也积极开 展对外投资。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大洋洲课件
目 录
•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大洋洲的人口和文化 • 大洋洲的经济和发展 • 大洋洲的资源和旅游 • 大洋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1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广 阔海域,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 近岛屿。
大洋洲与亚洲、非洲和南极洲等大陆 隔海相望,是连接亚洲和南极洲的桥 梁。
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大洋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05
大洋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大洋洲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洋洲部分地区气温升高,海 平面上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资源过度开发
大洋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渔业等资源,但 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野生动物
大洋洲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澳大利亚的考拉、袋鼠和新西兰 的奇异鸟等。这些野生动物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之一。
大洋洲的旅游业发展
旅游收入
旅游业是大洋洲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业的发 展为大洋洲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还为大样洲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酒店、餐饮、交通和导游等职业。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1章第6课大洋洲与两极地区(湘教版湖南专用)PPT课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 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 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 其区位因素。
【思维过程】 第(1)题,降水特征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一是 年降水总量,二是降水季节变化,具体可以定性和定 量相结合。判断甲地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甲 地所在的位置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得出夏 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西风控制。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丙两区农业地域类 型为现代混合农业,丙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从图 中可以直接得出河流水资源丰富和地形平坦两方面。
【思维过程】 第(3)题,材料已给出甘蔗种植区分布在东部平 原和河谷地带,据此可得出蔗糖加工业主要分布 于东部沿海地区。蔗糖加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并且东部地区城市分布多,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 港口,故可得其区位因素是接近原料地,靠近港 口、市场。
答案:(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 (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 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 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 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 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7.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的变式 极地投影图多以极点为中心,外面大圆为 赤道,但并不是全都是这样,做题中不能以固 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2011·嘉兴模拟)读“局部地区图”,完成1~2 题。
1.甲国阴影部分与乙国的阴影部分自然景观有
很大差异,最主要原因是( A )
A.大气环流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思维过程】 第(1)题,降水特征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一是 年降水总量,二是降水季节变化,具体可以定性和定 量相结合。判断甲地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甲 地所在的位置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得出夏 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西风控制。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丙两区农业地域类 型为现代混合农业,丙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从图 中可以直接得出河流水资源丰富和地形平坦两方面。
【思维过程】 第(3)题,材料已给出甘蔗种植区分布在东部平 原和河谷地带,据此可得出蔗糖加工业主要分布 于东部沿海地区。蔗糖加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并且东部地区城市分布多,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 港口,故可得其区位因素是接近原料地,靠近港 口、市场。
答案:(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 (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 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 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 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 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7.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的变式 极地投影图多以极点为中心,外面大圆为 赤道,但并不是全都是这样,做题中不能以固 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2011·嘉兴模拟)读“局部地区图”,完成1~2 题。
1.甲国阴影部分与乙国的阴影部分自然景观有
很大差异,最主要原因是( A )
A.大气环流
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六讲大洋洲和两极地区课件

77°07′E),泰山站(73°51′S,76°58′E)。 考察内容:太阳活动、全球环境、全球气候等。
4.北极科考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亚 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是最小、 最浅、最寒冷的大洋,不少重要国际航空线经过北极 上空,战略地位突出。
(1)最佳考察时间:4~10月,暖季,极昼期。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 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 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 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 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 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 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 C、D项错误。
1.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地区 南极地区
纬度 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
海陆 位置
地表 状况
以南极洲为主体,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 被太平洋、大西 亚、欧、北美三大洲所 洋、印度洋所包围 包围
绝大部分为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昼夜 状况
4~10月为极夜, 11月~次年3月为 极昼,极夜时间长 于极昼
(2)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 E)。
(3)科考准备:破冰船。 (4)中国科考原则: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 影响;北极地区的公共资源属于全人类,我国有责任
也具备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 需求;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例题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 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 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对于极地科 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B )
4.北极科考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亚 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是最小、 最浅、最寒冷的大洋,不少重要国际航空线经过北极 上空,战略地位突出。
(1)最佳考察时间:4~10月,暖季,极昼期。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 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 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 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 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 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 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 C、D项错误。
1.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地区 南极地区
纬度 位置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
海陆 位置
地表 状况
以南极洲为主体,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 被太平洋、大西 亚、欧、北美三大洲所 洋、印度洋所包围 包围
绝大部分为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昼夜 状况
4~10月为极夜, 11月~次年3月为 极昼,极夜时间长 于极昼
(2)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 E)。
(3)科考准备:破冰船。 (4)中国科考原则: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 影响;北极地区的公共资源属于全人类,我国有责任
也具备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 需求;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例题 (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 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 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 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对于极地科 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B )
高三地理总复习第十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六讲大洋洲和两极地区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27/66
(2)考察 最佳考察时间:每年 9 月至次年 3 月,暖季,极 昼期。 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62°13′S,58°58′W), 中山站(69°22′S,76°23′E),昆仑站(80°25′S,77° 07′E),泰山站(73°51′S,76°58′E)。 考察内容:太阳活动、全球环境、全球气候等。 3.北极科考
(4)墨累河流域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其中“水”
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缺乏 ,“土”的主要问题
是 土壤盐碱化或土地荒漠化
;请简要说明解决
“水”问题的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或东水西调) 、
_ 修建பைடு நூலகம்库 。
16/66
【解析】(1)读材料一图,墨累河流域的主要地形 类型是盆地,即墨累—达令盆地,墨累河流域的农业 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
(1)墨累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盆地 ,墨累 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混合农业 。
(2)A、B 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B ,导致 A、B 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大气环流 、 _ 洋流 、 地形 等。
15/66
(3)据材料二,说明图示农业生产的优势。
麦田秸秆、牧草为绵羊提供饲料, 绵羊羊粪和秸秆增 加土壤肥力;土地交替使用或休耕, 利于土壤肥力提 升;农场成为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农民依据市 场价格波动来调整小麦、绵羊生产规模, 农业生产含 有很大灵活性和对市场适应性。
站 近南极点)、泰山站
环境问题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
25/66
1.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陆分布: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 海洋为主。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 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2)地势高低: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 地势高使南极地区气温更低,且南极洲地势高,风从 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 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 (3)地面反射率高低: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太阳辐射大部分反射掉。北冰洋地区覆冰较少,受到 太阳辐射较多。
(2)考察 最佳考察时间:每年 9 月至次年 3 月,暖季,极 昼期。 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62°13′S,58°58′W), 中山站(69°22′S,76°23′E),昆仑站(80°25′S,77° 07′E),泰山站(73°51′S,76°58′E)。 考察内容:太阳活动、全球环境、全球气候等。 3.北极科考
(4)墨累河流域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其中“水”
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缺乏 ,“土”的主要问题
是 土壤盐碱化或土地荒漠化
;请简要说明解决
“水”问题的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或东水西调) 、
_ 修建பைடு நூலகம்库 。
16/66
【解析】(1)读材料一图,墨累河流域的主要地形 类型是盆地,即墨累—达令盆地,墨累河流域的农业 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
(1)墨累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盆地 ,墨累 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混合农业 。
(2)A、B 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B ,导致 A、B 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大气环流 、 _ 洋流 、 地形 等。
15/66
(3)据材料二,说明图示农业生产的优势。
麦田秸秆、牧草为绵羊提供饲料, 绵羊羊粪和秸秆增 加土壤肥力;土地交替使用或休耕, 利于土壤肥力提 升;农场成为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农民依据市 场价格波动来调整小麦、绵羊生产规模, 农业生产含 有很大灵活性和对市场适应性。
站 近南极点)、泰山站
环境问题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
25/66
1.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陆分布: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 海洋为主。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 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2)地势高低: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 地势高使南极地区气温更低,且南极洲地势高,风从 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 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 (3)地面反射率高低: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太阳辐射大部分反射掉。北冰洋地区覆冰较少,受到 太阳辐射较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世界地理主要分区和国家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经济发达,已经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工业 为主,出口羊肉、粗羊毛、奶制品等
165 °
35 °
45° 18202 °
南 极
The South Pole
23
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位 于 地 球 最 南 端 , 南 纬 66°34′ 以 南的广大地区。
海陆位置: ①大洲:图中的A是南美洲,B是 非洲,C是大洋洲。 ②大洋:图中的D是大西洋,E是 印度洋,F是太平洋。
31
气候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100~300毫米)
32
感谢聆听!
33
24
地形
高原为主,冰雪覆盖,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 洲,有“冰雪高原” 之称。
25
气候
酷寒 干燥 烈风
南极内陆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9.2℃,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被称为“世界寒极”
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 白 色沙漠”
南极大陆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世界 风库”
• 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 • 植被:外半环为森林,中半环草原;内部和西部为沙漠
绘出澳大利亚东、西岸洋流 流向,指出其对沿岸气候的 影响。
有古老性、独特性
主要原因:
位置孤立, 自然条件单一,
缺少天敌, 动物演化缓慢等。
河流与湖泊
Rivers and lakes
澳大利亚大陆
塔斯马尼亚岛
地形
Te r r a i n
•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 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165 °
35 °
45° 18202 °
南 极
The South Pole
23
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 位 于 地 球 最 南 端 , 南 纬 66°34′ 以 南的广大地区。
海陆位置: ①大洲:图中的A是南美洲,B是 非洲,C是大洋洲。 ②大洋:图中的D是大西洋,E是 印度洋,F是太平洋。
31
气候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100~300毫米)
32
感谢聆听!
33
24
地形
高原为主,冰雪覆盖,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 洲,有“冰雪高原” 之称。
25
气候
酷寒 干燥 烈风
南极内陆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9.2℃,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被称为“世界寒极”
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 白 色沙漠”
南极大陆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世界 风库”
• 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 • 植被:外半环为森林,中半环草原;内部和西部为沙漠
绘出澳大利亚东、西岸洋流 流向,指出其对沿岸气候的 影响。
有古老性、独特性
主要原因:
位置孤立, 自然条件单一,
缺少天敌, 动物演化缓慢等。
河流与湖泊
Rivers and lakes
澳大利亚大陆
塔斯马尼亚岛
地形
Te r r a i n
•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 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主要地形区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读图指南】 ❺绘出澳大利亚东、西岸洋流流向,指出其对沿岸 气候的影响。
答案:东岸暖流增温增湿,西岸寒流降温减湿。
澳大利亚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 的主要原因:①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 部,大部分地处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 制下,气候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 候。②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多雨,冬季 受东南信风影响而干燥,形成热带草原气 候。④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 响,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 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 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 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 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信 风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形 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一些金属矿等。 3.居民和环境问题 居民 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当地土著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拉普兰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美和俄罗斯境内,传统生 活方式是狩猎和捕鱼,猎取驯鹿和海豹,住雪屋,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随着近几 十年现代文明的传播以及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因纽特人也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产 物,进入文明社会。生活在北欧的拉普兰人,以饲养驯鹿而闻名,拉普兰则是世界 闻名的圣诞老人的故乡。 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社会的主体(世界人口的83%)处在北半球,北极受人类活 动的影响比南极大得多。全球变暖使北冰洋极冰融化量增大;北极上空存在臭氧 洞,且预计还将扩大;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冰鸥、贼鸥等极地动物在近20年 中数量锐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每况愈下。
3.资源的宝库 淡水资源 冰层体积占 世界冰体积的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精选
3
(3)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
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 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1)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 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2)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 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 受大气环流不同。
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为
澳大利亚气候最好、最适宜人们居住的地区,广大内
陆和西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旱,为
草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居住。东北部沿海全年高温
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尚未开发。
从对外交通和开发历史方面来说,东南沿海一带
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
12
(1)概括①地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多(或超过1_000_mm),干湿季明显(或 4~10月为干季,11~次年3月为湿季)。
(2)简述③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 西风带影响,温暖多雨。
ppt精选
13
(3)图中②地引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试从气候 方面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 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 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ppt精选
4
ppt精选
5
ppt精选
6
泰山
ppt精选
7
考点1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气候、植被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 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 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 原带、沙漠带。
纬度低,热量充足;(因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 件好;日(昼夜)温差大。
(4)指出图中澳大利亚西海岸有沙漠分布主要原 因。
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沿岸受寒流影响,减湿作用 的影响。
ppt精选
14
【解析】(1)根据①地的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
该地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其中4~10月份为干
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湿季;年降水总量超过1 000毫
为干季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
热带 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
荒漠 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
带 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
ppt精选
温减湿影响
9
亚热带 季
风性湿 润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东部沿海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和东澳大利亚 暖流增温增湿作
用
南部和西 南沿海
东南沿海 和塔斯马 尼亚岛
亚热带常 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六讲 大洋洲和两极地区
ppt精选
1
(2014上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 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 状自然带格局。
ppt精选
2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 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 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ppt精选
17
例2 甲图示意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分布,乙图示
意澳大利亚局部农业类型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完 成后面的问题。
ppt精选
18
(1)指出澳大利亚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导因 素。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城市周围。主导因素是市场。
(2)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典型的小麦 —绵羊业农业区。简析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绿硬叶林 和西风带的交替
带
控制
温带落叶 终年受西风带的
阔叶林带
影响
ppt精选
10
2.澳大利亚气候干燥、荒漠、半荒漠占总面积的
44%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副高
控制,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大陆东西宽、南北窄,扩 大了副高的控制面积。
(2)大分水岭缩小了东南信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 的影响范围。
(3)广大中西部地形平坦,抬升作用不明显。 (4)地处热带,寒暖流交汇少。 (5)西部虽然临海,但常年盛行东南信风,风由 大陆吹向海洋,再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由此经过,具 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干燥少雨,形成沙漠。
ppt精选
11
例1 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及①②③三地气候统计 图,完成下列各题。
ppt精选
ppt精选
8
气候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分布
东北沿海
热带沙漠 的外围北 部、东部
及南部
广大内陆 和西北沿
海
自然 带
形成原因
热带 雨林 带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 迎风坡,降水多;东澳 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作用
热带 草原 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 丰富的降水,为湿季; 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
米。
(2)根据③地的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地最冷
月气温在0 ℃以上,且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应
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3)根据②地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全年
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最冷月气温在14 ℃以上)。从对
农业的有利条件上来分析,该地热量条件好,因降水
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漠主要是受副西澳大利亚寒流
流经,对沿岸环境起到减湿ppt精作选用。
15
考点2 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和经济
1.人口、城市的分布
(1)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广大内陆
和西部人口稀少。
(2)原因分析
从气候方面来说,东南沿海一带地处亚热带,并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
因。 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
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
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
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
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
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里,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农牧业和工矿业,因此成为
人口稠密地区。
ppt精选
16
2.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1)引水灌溉,地下水丰富,气候适宜。 (2)地形: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 沃。 (3)气候:冬季温暖利于牲畜安全过冬,南回归 线穿过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广大内陆和西 部干旱,为草原和沙漠,天然草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3/5。 (4)河流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 (5)无食肉猛兽,牲畜少天敌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