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_0

合集下载

2024扶贫工作总结4篇4篇

2024扶贫工作总结4篇4篇

2024扶贫工作总结4篇2024扶贫工作总结4篇精选4篇〔一〕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文章一: 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城乡一体化,专业扶贫2024年,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城乡一体化、专业化扶贫成为【关键词】:^p 。

以下为我国扶贫工作作出的总结:1、全方位扶贫:以往的扶贫工作常常只关注农村地区,但现实却是城乡贫困都需要重点关注。

因此,我们采用了城乡一体化扶贫的方式,提出了“全方位扶贫”的理念,将扶贫的视野从农村地区扩展至城市贫困人口,让他们也能获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以实现城乡平等。

2、治理乡村病:乡村病不仅针对农村,城市的一些社区也存在着乡村病。

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治理乡村病”方案,通过加强社区建立、改善居住条件,让贫困城市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1、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我国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建立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准确地识别需要扶贫的对象。

其次,采用针对性扶贫手段,以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不同的扶贫方式。

2、专业化效劳:除了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还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效劳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我们通过培养专业化的扶贫队伍,让他们具备扶贫理论、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特定的效劳,以到达扶贫增收的目的。

总之,城乡一体化、专业化扶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也是当前扶贫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我们需要更好地拓宽扶贫视角,采取科学、有效、精准的扶贫措施,让贫困的城乡地区都能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为实现国家繁荣开展做出奉献。

文章二: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5G赋能扶贫,构建数字脱贫新格局扶贫工作是我国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开展,数字化扶贫逐渐成为了现代扶贫的重要形式。

2024年,我国在数字化扶贫方面又获得了新进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数字农业:在农村地区,数字农业的推广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嘉陵区扶贫督导组成员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嘉陵区扶贫督导组成员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嘉陵区扶贫督导组成员尊敬的王主任并各位领导:嘉陵区是1993年9月南充撤地建市时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东连高坪区,西接西充县、蓬溪县;幅员面积1278.9平方公里,辖6个工委、48个乡镇、559个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

因属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小区、城市白区、财政穷区,我区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9年越温达标验收后,又于2001年被列为新一轮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2004年,我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22.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1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4%、-6.6%、30.12%和17.8%;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29:36。

一、嘉陵区扶贫工作实施概况嘉陵区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是实施了“七.二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年,嘉陵区通过7年的努力先后累计解决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由1994年的38.7%下降到2000年的7.74%,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545元、人均粮食353公斤,2000年分别增长到1138元和432公斤。

二是开展了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

2001年我区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区委、区政府将扶贫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四年来捆绑各类扶贫资金、农业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移民扶贫,完成63个重点村的新村建设、1389名贫困人口的移民工程和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整修渠道185.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平方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70%的村通乡村道路。

三是抓好了外资扶贫项目实施。

2024年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4年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4年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一、工作总结2024年,扶贫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扶贫办紧紧围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深化产业扶贫、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1. 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扶贫办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扶贫政策,坚持精准识别和分类施策,确保政策措施精确落地。

重点完善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产业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等。

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确保贫困地区的扶贫经验得到总结和推广。

2.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扶贫办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发展,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产业带动和就业创业,鼓励贫困地区发展适应当地优势资源的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3. 教育、健康扶贫取得突破扶贫办加大对教育、健康扶贫的投入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扶贫办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和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医疗环境和健康水平。

4. 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加大扶贫办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重点帮扶贫困地区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示范项目。

通过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稳定和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

5. 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扶贫办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扶贫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扶贫机构的督导和考核,以及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监督。

同时,定期组织对扶贫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工作计划2024年,扶贫办将继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年终工作总结2024年年底,回顾过去一年的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扶贫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对2024年的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2024年,精准扶贫工作在中央的指导下,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将扶贫档案建立和精确识别工作贯穿始终。

通过在乡镇、村级层面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面覆盖和精确识别。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以大数据驱动扶贫工作,确保帮扶政策和资源向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倾斜。

二、创新扶贫的方式和方法,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在2024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们注重探索创新扶贫的方式和方法,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设立扶贫基地,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产品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贫困户自身的收入和发展能力。

同时,我们鼓励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改善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能力2024年,我们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我们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教育,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提高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贫困人口参加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的机会。

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2024年,我们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

我们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供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险,减轻贫困人口因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

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

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发布时间:2022-07-02|xx(bofaninfo )|人气:摘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汇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年攻坚、两年稳固,到2022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要求,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取得良好的工作实效。

一、根本情况我区辖下2个镇、8个街道67条涉农村〔居〕委会,农业人口27.37万人,5条行政村列为省定相对贫困村。

现有贫困人口共4031户836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08户981人、低保贫困户2639户6282人、五保户1084户1104人;有劳动能力户1509户4836人,无劳动能力户2522户3531人。

2022-2022年共脱贫人口数3104户5988人,均超额完成当年市下达的脱贫任务。

2022年全区5条省定相对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3.63元,全部到达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0%以上;预脱贫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04元,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落实社会保障兜底。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一〕加强领导,落实攻坚责任。

成立了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由市直、区直和珠海帮扶单位派出的干部驻镇〔街道〕、驻村落实帮扶责任。

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区、镇〔街道〕、村三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全区落实帮扶责任单位92个,驻镇〔街道〕、驻村干部104名,建立了10个驻镇(街道)帮扶工作组、5个驻村工作队,5条相对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对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实现驻村干部全覆盖,贫困户100%落实干部挂钩帮扶。

2023年扶贫年度工作总结4篇

2023年扶贫年度工作总结4篇

2023年扶贫年度工作总结4篇扶贫年度工作总结篇1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

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

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

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

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寻找扶贫开发与发展民营经济的契合点——南充市嘉陵区的实践

寻找扶贫开发与发展民营经济的契合点——南充市嘉陵区的实践

寻找扶贫开发与发展民营经济的契合点——南充市嘉陵区的
实践
赵太武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是国定贫困县。

在严格坚持扶贫资金使用原则的前
提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富区裕民,我区对以本地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深精加工,且能够直接为扶贫开发和农村经济创造效益的民营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扶持。

两年来,共扶持依格尔、华港亚等民营扶贫企业29个,...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赵太武
【作者单位】中共南充市嘉陵区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71
【相关文献】
1.基于公共政策角度的精准扶贫实践分析——以南充市嘉陵区L乡C村为例 [J], 马淑君
2.转变观念求发展改革创新结硕果--南充市嘉陵区火花镇农机站十年发展纪实 [J], 罗勤;李国民
3.盘活承包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实践“三个代表”侧记
[J], 李晨辉
4.基于公共政策角度的精准扶贫实践分析——以南充市嘉陵区L乡C村为例 [J], 马淑君
5.努力寻找引智工作与发展经济的契合点 [J], 唐之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尊敬的王主任并各位领导:嘉陵区是1993年9月南充撤地建市时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东连高坪区,西接西充县、蓬溪县;幅员面积1278.9平方公里,辖6个工委、48个乡镇、559个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

因属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小区、城市白区、财政穷区,我区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9年越温达标验收后,又于20XX年被列为新一轮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20XX年,我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22.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1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4%、-6.6%、30.12%和17.8%;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29:36。

一、嘉陵区扶贫工作实施概况嘉陵区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是实施了“七.二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年,嘉陵区通过7年的努力先后累计解决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由1994年的38.7%下降到2000年的7.74%,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545元、人均粮食353公斤,2000年分别增长到1138元和432公斤。

二是开展了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区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区委、区政府将扶贫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四年来捆绑各类扶贫资金、农业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移民扶贫,完成63个重点村的新村建设、1389名贫困人口的移民工程和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整修渠道185.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平方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70%的村通乡村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嘉陵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尊敬的王主任并各位领导:
嘉陵区是1993年9月南充撤地建市时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东连高坪区,西接西充县、蓬溪县;幅员面积1278.9平方公里,辖6个工委、48个乡镇、559个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

因属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小区、城市白区、财政穷区,我区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9年越温达标验收后,又于20XX年被列为新一轮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20XX年,我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22.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1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4、-6.6、30.12和17.8;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29:36。

一、嘉陵区扶贫工作实施概况
嘉陵区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是实施了“七.二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年,嘉陵区通过7年的努力先后累计解决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由1994年的38.7%下降到2000年的7.74,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545元、人均粮食353公斤,2000年分别增长到1138元和432公斤。

二是开展了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区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区委、区政府将扶贫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四年来捆绑各类扶贫资金、农业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移民扶贫,完成63个重点村的新村建设、1389名贫困人口的移民工程和6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整修渠道185.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平方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70的村通乡村道路。

三是抓好了外资扶贫项目实施。

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覆盖我区8个乡镇,93个行政村、25940户、99297人,项目总投资14486万元,其中世行贷款5667万元。

通过实施该项目,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社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