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特色教案)
粤教版初三政治科学发展振兴中华说课稿汇总【第三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粤教版初三政治科学发展振兴中华说课稿汇总【第三
章】
初三政治科学发展振兴中华说课稿虽然只是有三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大家也不要忽略,看一下每一篇的文章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多少,请同学们参考下文!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 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形势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合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初三政治《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说课稿是
您想要的~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K12学习]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振兴中华 3.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粤教
![[K12学习]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振兴中华 3.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粤教](https://img.taocdn.com/s3/m/98527d13453610661ed9f4ab.png)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第一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各项基本国策和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教学重点: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3.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观缺乏认识。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中学生要学习其内涵,并把握我国国情和走科学发展道路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过程板块一、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导入新课:观察事例和图片,思考问题:以上图片和事例警示我们必须树立什么样的观念?要什么样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道路(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1,提出原因: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来的。
2,含义及内涵(1)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走科学发展道路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4~6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选择的_____道路,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
2.对三种选择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为什么要走科学发展道路。
板块三:科教兴国学生活动:第三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介绍收集到的我国科技的成就。
教师多媒体显示:我国科技成就1.问题:科技有什么重要作用?2.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思考问题。
3.教师归纳知识并板书:教师多媒体显示:(二)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差距。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第二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机遇与挑战1、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说,这是难得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这样说?(21世纪头20年,对中国来的发展来说,有哪些有利的条件?)2、在当代,对中国的发展来说,都有哪些不利的因素(面临哪些挑战)?请同学们列举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民族精神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什么?5、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什么?(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了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6、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请举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现实意义?(此问题要求同学们了解即可)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如何做?)(1)、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大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9、作为中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振兴中华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中华文化的传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强调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三章:科技创新与振兴中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
3.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和挑战。
强调科技创新对振兴中华的作用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教育与振兴中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积极学习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和现状。
强调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优秀教育对国家振兴的贡献。
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育理念。
第五章:青年与振兴中华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奋发向前的精神。
5.2 教学内容介绍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青年要有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奋发向前的过程。
第六章:经济繁荣与振兴中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对国家振兴的重要性。
政治粤教版《科学发展 振兴中华》学案1(九年级上).doc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枇界和平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问题任务重大而艰巨;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
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培养正确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民族责任感,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开放和全球观念。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难点: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自主学习】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2、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3、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o4、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发展,是世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中学生要关心世界发展,树立,培养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合作探究】1认真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根据学过的知识I可答:联含国维和行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奉行“和平崛起”,并通过参加维和证明友善,肩负世界和平的现实使命,彰显全球化的大局观和执行力,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播撒大爱的大国形象。
至2010年1月,中国在东帝汶、波黑、海地、黎巳嫩、叙利亚、苏丹、柬埔寨、利比里亚、波黑等国承担国际维和使命人数达1300多人。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国东帝汶维和部队中国蓝盔英姿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回答:(1)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业?(2)什么原因使中国能成为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3) 2010年1月12 U,海地发生强烈地震,中国海地维和部队中的八名官兵壮烈牺牲,举国悲痛。
湘师大版九年级思品教案 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湘师大版九年级思品教案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
教育
(教案)湘师大版九年级思品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
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
预习提示:
列举在你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因科技发展而带来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交流课前收集的世界各国古今科技成就资料;
畅想3000 年时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就科技对人类的利与弊发表各自观点.
5,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7,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
8,从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到的启示.
9,展示中国在古代,新中国成立后以及进入21 世纪后所取得科技成就; 10,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幺没有获得诺比尔奖
11,这件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重视科学的人生态度;感受科技魅力, 体会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科技方面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能力: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第二节 教育振兴民族 第1框 教育是一种力量教学案湘教

教育是一种力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教育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探究我国教育的现状,学会分析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教育是一种力量;认识到我国教育的严峻形势;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
难点:面对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优势压力,如何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
【教学内容】:教育是一种力量一、预学:1、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和的基础,未来世界的优胜者,将属于、、的民族。
21世纪,是的时代。
教育,作为、和的先决条件,将是人们。
二、探究交流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说说教育给我们个人带来了哪些影响?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三、精导2、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教育能促进个人改变、科技发展和社会是步。
(2)教育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主题(3)问题探究: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
3、秘鲁总统托莱多幼年时家境贫寒,曾当过擦鞋童。
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学毕业后他获得了美国旧金山奖学金,毕业后又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获得人力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
这位“平民总统”说:“如果人们不能接受教育,他们就无法享有自由。
”他认为自己就是教育改变命运的最好例证。
对此,你有何感悟?四、提升1、“一块得克萨斯州的土地(底下蕴藏丰富的石油),一份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的题目。
他说:在上一世纪,人们无疑会选择前者;但在21世纪,们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第三单元振兴中华

第三单元振兴中华、笑迎挑战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2、知识与能力(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并知道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明白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
课题3.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重点难点和平与发展问题教学过程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
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第一课和平发展时代主题(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利用时政材料,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中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树立经济全球化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难点:经济全球化。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62页至第4页,领会“探究园”——“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初步认识世界目前的形势。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教师设置情境,播放多媒体:“将教材第62~63页的插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引导:你看了上面的材料有什么认识?3、教师导课:当今世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严重的挑战。
【板书课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多媒体材料,使学生初步认识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进入学习新课状态。
【活动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1、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反战游行。
2、引导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3、教师: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
1、学生观看材料,阅读教材第66页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议一议。
3、初步得出结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世界两大主题。
【活动二】要和平是时代的主流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2、教师讲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因此,世界的和平书面又是不稳定的。
1、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第2段,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列举原因。
这一部分问题具有国际性,教师应引用材料讲解说明。
【活动三】谋求经济发展1、教师展示材料:饥饿中的非洲儿童与世界的援助。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的启发和鼓励学生发言。
3、教师总结: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推动建设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学生阅读课文,自我探究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初步得出问题的结论。
3、学生展示小组探究结果:贫穷、落后、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属性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四】经济全球化1、出示问题:(1)生活中我们都能买到哪些国家的产品,举例说明。
(2)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与下跌,对中国的影响?(3)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4)波音7E7客机的制造过程反映了什么?你知道中国承担了哪些零部件的加工工作?(5)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或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发展中国家产生什么影响?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2、生生互动展开交流讨论问题。
3、初步得出结论: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活动五】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第67页最后一部分,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2、教师适时引导: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1、学生分成两个辩论小组,辩论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2、初步得出问题的结论: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又容易受到冲击或削弱。
3、列举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实例:中国加入世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辩论赛提高兴趣、加深理解。
家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贸易组织;举办奥运会、申办世博会、世界经济发展论坛等。
【活动六】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教师设置情绪,播放多媒体2、教师引导:你看了上面的材料有什么认识?3、教师导课:在当今旋转的世界舞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教师展示材料:、2、引导学生议一议,说一说3、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国的潜力巨大、前途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学生观看材料,议一议。
你造成以下几个观点?甲:我国GDP总会已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所以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
乙: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所以我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202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将跻身于前三强——我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大国。
通过学习讨论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活动八】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68页最后一部分,探究问题。
1、学生阅读教材,深入探究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畅谈自己的认识。
在探究的基础上,认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危害。
【活动九】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1、教师展示材料:万隆会议。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启发和鼓励学生发言。
3、教师总结引导: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学生阅读课文,自我探究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初步得出问题的结论。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引导,采用材料有利于说明问题。
【活动十】1、出示问题:万隆会议的现实意义与中国是实践万隆精神的典范。
2、提出问题:(1)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1、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问题。
2、生生互动展开交流讨论问题。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2)为什么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3)中国在世界舞台树立起怎样的形象?(4)列举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实例。
3、初步得出结论:(1)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究和交流活动理解教材。
【活动十一】我们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政府和人民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说“我们举办的奥运会”。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2、学生开展议一议说出自己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通过说说我们举办的奥运会,重温激动的时刻,感受奥运大家庭的温暖,理解志愿者的辛苦,增强开放平等参与意识。
【活动十二】阅读与感悟1、引导材料一:教材第70页诗歌。
2、提出问题:诗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1、学生阅读材料:教材第68~70页。
2、小组内学生探究问题,完成活动内容。
加深对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
【课堂训练】1、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认识。
2、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有什么影响?3、你怎样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思考问题,训练巩固。
2、整理笔记。
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学生快速加回忆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2、教师提炼。
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结束全课】阅读教材第64页“经济全球化剪影”,回答65页问题。
探究作业:阅读材料后讨论,面临经济全球化,我国该怎么办?探究作业:阅读材料后谈论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我国怎么办?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板书设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和平与发要和平是时代的主流平展是时代谋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与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的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题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