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面)
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适宜发展林 业
3. 东北三省形成雪原与自然条件的哪 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
2. 部分地区 等温线弯曲 的原因
读图: 1. 找出降水
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
2. 东南部降 水丰富的原 因
总结: 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冷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13-14 解释: 1.“ 白山黑水”含义? 2. 林海雪原的含义? 3.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含义?
1.“ 白山” 含 义
读图并找出大 兴安岭、小兴 安岭、长白山
1. 读图并找 出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1.“ 黑水” 含 义
在图中找出黑 龙江、乌苏里 江、图们江、 鸭绿江
1. 在图中 找出松嫩平 原、辽河平 原、三江平

1. 林海雪原含 义
在图中找出松嫩 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1.. 在图中 找出松嫩平 原、辽河平 原、三江平

1. 根据以上所学知识总结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特
点: 山环水绕,沃野千 里 2. 东北三省形成林海的条件是什么?(从地形方
解释:冷的原因:
纬度较高,北部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加剧了寒冷
湿的原因: 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微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是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情况,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格局,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其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

2.难点: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的发展为例,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特点。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等,使学生对东北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1课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作为导入,展示哈大高铁沿线风光、起止点等画面,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哈大高铁所在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增加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地区距离较远,学生对其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了解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例,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案例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过程1:东北印象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含义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经度在120°E 至130°E 之间,纬度在40°N 至50°N 之间。

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发现东北之美: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

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游览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

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

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

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同学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总体地形之后,下面我们走进东北,了解东北的气候特征,进入第二个学习过程:过程2 走进东北自主探究,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三省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课件: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地图:东北三省的地形地貌、交通、城市分布等地图。

4.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教学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2 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 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并描述地形特征
2.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说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效果评测】
表现评定、项目评定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东北三省包括哪三个省?下面我们将跟随航拍中国摄制组
来一场东北三省的航拍之旅,马上开启东北三省航拍旅程的第一站,在此次旅行结束后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是?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旅程一:感受北境雪国气质——气候
展示微课,感受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问:本次旅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冰雪世界、雾凇等)这些景观济南能看到吗?(不能)这些景象只有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下面大家结合材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资料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1、结合学案资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

2、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适宜当地气候的住房。

(进行星级评定,其他同学的回答都能理解,请打五分)
承转:大家的东北印象除了冰雪王国,还有“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这样一些别称,到底白山黑水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在下面的旅程中了解一下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大家一起带着任务来参与这趟旅程,看看能否找到揭开“白山黑水”神秘面纱的线索。

旅程二:揭开“白山黑水”的神秘面纱——地形展
示微课,感受东北三省地形特点。

大家通过此次旅程肯定有所启发,咱们再利用地形图查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白山黑水”的准确位置。

学生活动:慧眼识图,巧手标记。

教学活动:1、读图填图,填写东北地区重要地形单元。

2、指图说图,请同学上黑板指出山脉、河流、平原的位置,说一说“白山黑水”所指为何。

3、总结: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旅途寻珍:进行练习一。

(星级评定,打分)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承转:辽阔的东北平原发育了独特的的黑色土壤,接下来的旅程我们
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

在这趟旅途中大家注意听,东北三省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
旅程三: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农业
展示视频,感受东北三省农业发展变化。

东北平原能从“北大荒”演变成“北大仓”,这体现着东北平原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势。

其中,自然因素有地形、土壤、气候等,人文因素有本地粮食消费量、农业科技。

下面结合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后小组上台展示。

学生活动:图释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1、结合学案资料,探究东北三省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填写。

2、学生代表上前展示。

3、补充: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何不利条件?
旅途寻珍:进行练习二(完成星级评定,打分)。

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开发,东北三省开始出现黑土肥力下降、湿地面积锐减的现象,因此,停止开荒、恢复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承转:下面的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庆这座城市,欣赏湿地风光,大
家认真听,这个城市除了湿地这个绿色宝藏还有什么?
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旅程四:石油城市与“绿色宝藏”——工业展
示视频,认识大庆的湿地与石油资源
问:大庆除了绿色宝藏还有什么城市名片?
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规律呈现。

教学活动:1、读图分析,以大庆为案例分析城市的的资源状况及工业部门。

找出除大庆以外还有哪些工业中心。

2、学生根据方法引导完成鞍山的相应内容。

3、总结规律:东北三省工业多分布在原料产地附近。

4、交通优势:铁路、河运、海运
总结升华:东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曾经,九一八的炮火响彻东北大地,曾经,滚滚车轮见证着那里重工业发展的辉煌,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工业基地发展缓慢,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失。

想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迫在眉睫。

现在,东北人脚下,是一条生机勃勃的东北亚经济走廊,这里涌动着奋进的渴望,我相信这片“白山黑水”会孕育出无穷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