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与日本家姓比较 (1)

合集下载

日本古代社会的近亲婚及其实质_兼与中国古代_同姓不婚_的比较_官文娜

日本古代社会的近亲婚及其实质_兼与中国古代_同姓不婚_的比较_官文娜
由此可见, 问题并不在于日本古代社会是否存在近亲婚, 而在于各种近亲婚形态的社会实
¹ 洞富雄: 《日本母权制社会的形成》( 增订补正本) 第四章第二节“近亲婚和母系 族外婚”( 家族、婚姻 研究文献选 集 战后编 汤泽雍彦监修) , 1991 年版。
º 大林太良: 《古代的婚姻》, 载《风土和生活》( 《古代的日本》( 2) ) , 角川书店 1972 年版。 » 西野悠纪子: 《律令体制下的氏族和近亲婚》, 载《日本女性史》第一卷,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2 年版。 ¼ “双系制”也称“双系出自”( bilinear f iliat ion) , 与以下注¼ 的“出自”属同一类文化人类学中的概念。文化人类学中,
( 1) 八田若郎女 ( 2) 宇迟能若郎女
反正天皇 安闲天皇
同父异母姐妹 同父异母姐妹
( 1) 都怒郎女 ( 2) 弟比卖
同父同母姐妹
( 1) 石比卖命 ( 2) 小石比卖命
钦明天皇
同父同母姐妹
敏达皇子 ( 彦人大兄皇子)
天智天皇
天武天皇
同父同母姐妹
同父 同母姐妹
同父同母姐妹
( 1) 糠代比卖命
( 2) 樱井玄王 ( 3) 小治田王
82 世 界 历 史 1998 年第 4 期
质, 即各种近亲婚形态在文化人类学、历史学上的意义。因此用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的方法对日 本古代社会近亲婚的社会性质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 才不仅可以避免在讨论日本 古代婚姻形态时引起的混乱和毫无结果的对立的争论, 而且笔者认为这也是进一步讨论和研 究日本古代“氏”集团、家庭血缘结构的前提和关键。因而本文不仅旨在讨论日本古代的婚姻规 制, 而且也将在中日两国血缘集团结构的比较中与日本学者商榷日本古代社会“氏”集团血缘 结构及其性质, 并试图论证日本学术界在这一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由此导致错误结论的根源。 在此基础上也试图论证日本史学界鬼头清明提出、但目前尚未解决的通婚圈与出自集团间的 关系。¹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

《当代语言学>第6卷2004年第3期236—247页,北京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方经民日本松山大学捷要本文考察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直指和回指所受到的语境制约。

第三人称代词用于介绍型现场宜指时只受到信息原则的制约,但是用于议论型现场直指、话语回指时还要分别受到礼貌原则、功能原则的制约,用于现场话语回指时则还要受到礼貌原则的部分制约。

本文还通过跟日语的比较揭示两种语言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功能的不同以及整个代词称谓系统的结构差异。

关键词第三人称代词直指回指信息原则礼貌原则功能原则1.引言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称谓语境有自称、对称、他称之分。

(方经民1999b,2001)从人称代词和称谓情境的关系来看,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于他称,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方。

在话语分析和功能语法里,指称(reference)根据所指对象(referent)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指(exophorlereference,或译成“外指”)和话语复指(e11.dophoricreference,或译成“内指”)①;话语复指根据复指成分和被复指的成分在话语中的顺序关系分为话语回指(anaphoriereference,或译成“上指”)和话语后指(eataphoricreference,或译成“下指”)。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跟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在指称用法上的区别可简单归结为下表:参与者被复指成分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十一第三人称代词一±从语言交往方面来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代词的所指对象是语言交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j他们总是出现在语言交往活动现场;第三人称代词的所指对象不是语言交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是话题中所涉及到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出现在现场,也可以不在现场。

从话语结构分析来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没有被复指成分,我们无法在话语结构里找到它的复指对象,无法把它确认为互指代词(co—referencepronoun);第三人称代词允许在话语结构里出现复指成分,因而有可能是一个互指代词。

日本姓氏1

日本姓氏1

日本人姓全集2010-11-03 17:28:09佐藤さとう林はや清水しみず鈴木すずき高橋たかはし田中たなか渡辺わたなべ伊藤いとう山本やまもと中村なかむら小林こばやし斎藤さいとう加藤かとう吉田よしたよしだ山田やまだ佐々木ささき山口やまぐち松本まつもと井上いのうえ木村きむら清水しみず山崎やまさきやまざき中島なかしまなかじま池田いけだ阿部あべ橋本はしもと山下やました森もり石川いしかわ前田まえだ小川おがわ藤田ふじた岡田おかだ後藤ごとう長谷川はせがわ石井いしい村上むらかみ近藤こんどう坂本さかもと遠藤えんどう青木あおき藤井ふじい西村にしむら福田ふくだ太田おおた三浦みうら藤原ふじわら岡本おかもと松田まつだ中川なかがわ中野なかの原田はらだ小野おの田村たむら竹内たけうち金子かねこ和田わだ中山なかやま石田いしだ上田うえだ森田もりた小島こじま柴田しばた原はら宮崎みやざき酒井さかい工藤くどう横山よこやま宮本みやもと内田うちだ高木たかぎ安藤あんどう島田しまだ谷口やぐち大野おおの高田たかだ丸山まるやま今井いまい河野こうのかわの藤本ふじもと村田むらた武田たけだ上野うえの杉山すぎやま増田ますだ小山おやまこやま大塚おおつか平野ひらの菅原すがわらすがはら久保くぼ松井まつい千葉ちば岩崎いわさき桜井さくらい木下きのした野口のぐち松尾まつお菊地きくち野村のむら新井あらい渡部わたべわたなべ佐野さの杉本すぎもと大西おおにし古川ふるかわ浜田はまだ市川いちかわ小松こまつ高野たかのこうの水野みずの吉川よかわ山内やまうち西田にしだ西川にしかわ菊池きくち北村きたむら五十嵐いがらし福島ふくしま安田やすだ中田なかだなかた平田ひらた川口かわぐち川崎かわさき飯田いいだ東ひがしあずま本田ほんだ沢田さわだ久保田くぼた吉村よしむら中西なかにし岩田いわた服部はっとり辻つじ関せき富田とみた川上かわかみ樋口ひぐち永井ながい松岡まつおか山中やまなか田口たぐち森本もりもと矢野やの秋山あきやま大島おおしま小沢おざわ広瀬ひろせ土屋つちや石原いしはら松下まつした馬場ばば大橋おおはし松浦まつうら吉岡よしおか荒木あらき小池こいけ大久保おおくぼ浅野あさの熊谷くまがや野田のだ川村かわむら田辺たなべ星野ほしの大谷おおたに黒田くろだ尾崎おざき永田ながた松村まつむら望月もちづき内藤ないとう菅野すがのかんの西山にしやま堀ほり岩本いわもと平井ひらい片山かたやま川島かわしま本間ほんま岡崎おかざき横田よこた早川はやかわ荒井あらい鎌田かまた小田おだ成田なりた宮田みやた大石おおいし石橋いしばし篠原しのはら高山たかやま須藤すどう萩原はぎはらはぎわら大沢おおさわ小西こにし栗原くりはら松原まつばら伊東いとう三宅みやけ大森おおもり福井ふくい南みなみ奥村おくむら松永まつなが片岡かたおか桑原くわばらくわはら内山うちやま関口せきぐち古賀こが奥田おくだ岡おか北川きたがわ八木やぎ上原うえはら吉野よしの白石しらいし今村いまむら中沢なかざわ田島たじま渋谷しぶや小泉こいずみ上村うえむら中尾なかお平山ひらやま青山あおやま牧野まきの岡村おかむら寺田てらだ坂口さかぐち児玉こだま大山おおやま河合かわい多田ただ竹田たけだたけた宮下みやした小倉こくらおぐら小野寺おのでら小笠原おがさわら足立あだち村山むらやま天野あまの杉浦すぎうら西にし坂田さかた小原おばらおはらこはら豊田とよたとよだ角田かくたかくだ武藤むとう河村かわむら根本ねもと関根せきね水谷みずたに中井なかい森下もりした神田かんだこうだ塚本つかもと佐久間さくま植田うえだ飯塚いいづか安部あべ前川まえかわ山根やまね白井しらい宮川みやがわ岡部おかべ大川おおかわ長田ながた堀内ほりうち松崎まつざき飯島いいじま榎本えのもと稲垣いながき若林わかばやし森山もりやま金沢かなざわ江口えぐち神谷かみや中谷なかやなかたに畠山はたけやま谷たに細川ほそかわ及川おいかわ安達あだち今野こんのいまの三上みかみ西尾にしお田代たしろ石塚いしづか岸本きしもと津田つだ荒川あらかわ中原なかはら長尾ながお戸田とだ本多ほんだ高島たかしま森川もりかわ滝沢たきざわ土井どい三好みよし金井かない松山まつやま米田よねだ岡野おかの稲葉いなば村松むらまつ甲斐かい西岡にしおか佐伯さえき岩井いわい星ほし金田かねだ黒木くろき野崎のざき藤沢ふじさわ堤つつみ落合おちあい泉いずみ堀田ほった広田ひろた西野にしの町田まちだ吉沢よしざわ古田ふるた宮沢みやざわ徳永とくなが新田しんでん長島ながしま山岸やまぎし富永とみなが柳沢やなぎさわ黒川くろかわ山川やまかわ川田かわた松島まつしま杉田すぎた奥山おくやま土田つちだ三木みき村井むらい黒沢くろさわ笠原かさはら須田すだ梅田うめだ大竹おおたけ野中のなか堀江ほりえ川端かわばた大村おおむら日高ひだか梶原かじわら岸きし西本にしもと井口いぐち大木おおき長沢ながさわ向井むかい大場おおば竹中たけなか藤川ふじかわ安井やすい榊原さかきばら川原かわら吉本よしもと大内おおうち深沢ふかさわふかざわ竹下たけした西沢にしざわ吉原よしはら藤岡ふじおか庄司しょうじ福本ふくもと塚田つかだ宮内みやうち小谷こたに緒方おがた谷川たにがわ下田しもだ竹本たけもと相沢あいざわ藤村ふじむら奥野おくの宇野うの窪田くぼた北野きたの栗田くりた石黒いしくろいしぐろ野沢のざわ亀井かめい平川ひらかわ長野ながの宮原みやはら山村やまむら藤野ふじの茂木もぎ島崎しまざき川本かわもと下村しもむら丹羽にわ青柳あおやぎ竹村たけむら古谷ふるやこたに三輪みわ出口でぐち高井たかい荻野おぎの大城おおしろ田原たはらたわら高瀬たかせ小森こもり稲田いなだ宮城みやぎ筒井つつい福岡ふくおか矢島やじま大原おおはら福永ふくなが林田はやしだ横井よこい大平おおひら金城かねしろ篠崎しのざき長岡ながおか溝口みぞぐち平松ひらまつ山岡やまおか浅田あさだ越智おち北原きたはら永野ながの武井たけい鶴田つるた柳田やなぎだ北島きたじま入江いりえ大田おおた浜口はまぐち湯浅ゆあさ相馬そうま園田そのだ高松たかまつ二宮にのみや石山いしやま堀川ほりかわ手塚てづか川野かわの沼田ぬまた石崎いしざき比嘉ひが臼井うすい宮島みやじま平岡ひらおか浜崎はまざき池上いけがみ花田はなだ谷本やもとたにもと瀬戸せと西原にしはら小出こいで杉原すぎはら志村しむら根岸ねぎし田畑たばた浜野はまの笠井かさい寺島てらじま松沢まつざわ三島みしま大槻おおつき島村しまむら倉田くらた福原ふくはら片桐かたぎり日野ひの小坂こさか菅すげ堀口ほりぐち加納かのう河原かわはら新谷あらや松野まつの徳田とくだ田上たのうえ吉井よしい森岡もりおか柏木かしわぎ村瀬むらせ内海ないかいうちうみ白川しらかわ畑中はたなか秋元あきもと大崎おおさき中本なかもと小柳こやなぎ岩瀬いわせ原口はらぐち秋田あきた。

中日姓名之比较

中日姓名之比较

Ξ 收稿日期:2007-10-15作者简介:刘代容(1973—),女,四川泸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日、中、英语言比较和二语习得研究。

中日姓名之比较Ξ刘代容(云南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昆明 650221)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中日两国姓名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了解两国的文化背景。

日本人的姓名和中国人的姓名一样有大体相似的结构形式,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类似的变化趋势,但也有各自的读音特点、文化差异和变化规律。

关 键 词:姓名;苗字;名前中图分类号:H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03-0140-03 在日本说起姓名时常常说到“苗字”和“名前”,“苗字”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姓,“名前”指代“名”,也可以用氏名(姓+名)。

日本的氏姓制度和中国的姓氏制度有着相同的根源。

公元5世纪的大和时期,氏和姓开始被封赐。

其中,氏是按官名,国、县所在地之名和技艺等为依据来命名的。

在中国的远古,氏也是姓的分支,只有贵族才有姓氏,而平民是没有氏的。

那时中国人的氏也是取自国名、地名、官爵和技艺等。

所以中日两国的姓名渊源是相同的。

如同中国的名字从过去的姓、氏、名、字、号到现在的“姓+名”一样,日本姓名也经历了如下的演变过程:氏+姓+苗字=统治者及其一族氏+名=独立公民部名+名=部名苗字+名=新的居民[1]1 中日姓的特点 中国人(本研究主要指汉族人)的姓以1个字居多,比如我们从小就可以背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等,而由两个字构成的复姓也占很大的比例。

从历史来看,复姓数量在减少,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据徐俊元等编制的《古今姓氏表》,不分时代所收录的5093个姓氏中,复姓有1723个;而据杜若甫的研究调查,历史上存在过1700多个复姓,而今汉族人中还在使用的有58个,其中“欧阳”人数最多[2]。

单姓中常用的姓有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第22卷 第3期Vol.22 No.3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 )2008年3月Mar.2008刘代容:中日姓名之比较141成为随和的人,就越愿意放弃自己的说话机会而把机会让给别人。

日本姓氏的由来

日本姓氏的由来

日本姓氏的由来关于日本姓氏的由来,网上曾经盛传一个段子,段子的内容是这样的:矮国人好战. 古时几乎所有的少壮男丁都被征召去当兵打仗,根本没有时间结婚生子, 所以人丁越来越少。

当时一个国主就出了一个国策,让所有的男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便跟任何女人发生关系,来保持人口的出生率。

所以在休战期间,某国女人都习惯了「无论何时何地」的那种方式,乾脆就背著枕头、被单出门,後来就成了现在所谓的「和服」。

很多女人被人「无论何时何地」後,对方都来不及告知姓氏,就又去打仗了,所以她们生下的小孩就出现了「井上」、「田中」、「松下」、「渡边」、「山口」、「竹下」、「近藤」……等等的姓你现在搜索日本姓氏来源的时候大多数搜到的还是这个段子,但是事实上日本姓氏的来源还真跟这个段子有点像,下面我们来探究下。

日本国家虽小人口不多,而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据日本《姓氏的历史和谜》一书介绍,日本有十三万余种姓氏。

除了十大姓佐藤、铃木、高桥、伊藤、渡道、斋藤、田中、小林、佐佐木、山本外,较具代表的姓氏有100姓,普通姓氏3600姓,其他属稀奇杂姓.如:一井、一木、一色、一尾、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小穴、瓶子、布袋、我孙子、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五鬼肉、一尺八寸等等。

每一个珍稀姓氏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来历和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

日本山梨县南巨摩郡早川町,有很多人姓“药袋”.传说历史上来了一位名医,用葡萄制酒,村里人饮用了此酒后,无病长寿.从此后,全村看不到有人再用药袋了,故取此姓氏.奈良县有五家三字姓:五鬼助、五鬼肉、五鬼堂、五鬼胜、五鬼作.“五鬼”在日文里与“御器”同音.“御器”是神的供器,具有神圣感,而“鬼"字又有很强的灵意。

这五家又都是神社里的职员,故分别取用此姓氏。

静冈县有家姓“一尺八寸”,其取姓的原本意思是取镰刀柄的长度一尺八寸。

因同乡有人先取用了“镰柄"为姓氏,故后者取用间接用意为姓。

日本姓氏趣谈(转载)

日本姓氏趣谈(转载)

日本姓氏趣谈(转载)日本人口才一亿多,姓却有十几万个,平均一个姓只覆盖了几百人。

这么多姓氏里,出现一些搞笑的也是在所难免。

带你看天下第7期日本人口才一亿多,姓却有十几万个,也就是说一个姓只覆盖了几百人,比中国姓氏的平均人口比例高多了。

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不难发现,在最常用的这些姓氏里和藤相关的姓又比例最多。

究其原因,和平民取姓时妄想攀附权贵的心理有关。

藤原本是贵族的姓,1870年明治天皇允许平民取姓后,不少平民希望能够贵族沾亲带故攀上点关系,也在姓氏里加入了“藤”字,于是“佐藤”,“伊藤”,“斋藤”,"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日本流传一个段子,要是在上下班高峰朝,往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的,可见“藤”字在日本的姓氏中极其普遍。

日本人的姓氏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也有一个字的,如大家熟知的软银老板孙正义,就是姓孙名正义。

日本丰田公司前总裁张富士常被误认为是华裔,其实他是纯正日本人,姓张,名富士。

姓氏“张”起源于萨摩藩地区,是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大族。

“林”、“金”两支也是纯正的日本人,只是单姓而已。

但要澄清一点的是,中日混血儿金城武的姓氏却不是“金”,而是“金城”,名“武”。

日本的姓,最多的有九个汉字,但极其少见,一般四个字以上的就属于生僻了,如“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日本人也十有八九读不出来。

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日本人在名片上都会把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格,以示区分。

如,井上清,会写成"井上清",八木下弘会写成"八木下弘"。

由于日本的姓氏太过复杂,多音字也很多,日本人都经常搞不清楚对方的名字应该怎么读。

日本姓氏文化现象透析

日本姓氏文化现象透析

日本姓氏文化现象透析摘要:姓氏文化是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探讨日本姓氏关于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文字的探讨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关键词:日本姓氏文化现象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1.日本人的姓氏起源较中国晚1.1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中国人的姓氏起源据说可以追溯至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的崇拜。

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为雷姓,黄帝有云姓之称,等等。

上古时期,中国人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只有贵族才有闲空探讨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

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

男人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

姓、氏分开的制度在汉以后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姓、氏逐渐合流。

夏商周时期,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联系的种族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先秦时期一般老百姓不准有姓氏,如变法的商鞅,本是卫国人,起先被称作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成功,被封于商郡,从此改名为商鞅。

1.2日本人的姓氏产生与中国姓氏制度相比,日本的姓氏产生较晚。

受中国汉文化作用,日本也以汉字取名。

公元四世纪中期,大和政权建立(中国南宋中期)后才开始产生姓氏。

氏指的是出身氏族,姓则指的是大和朝廷赐予氏上等贵族的称号,如“臣”、“连”、“造”等。

日本の姓

日本の姓

日本の姓青木あお-き 浅沼あさ-ぬま 浅井あさ-い 朝倉あさ-くら 安達あ-だち 荒木あら-き 家永いえ-なが新井あら-い 荒川あら-かわ 安西あん-ざい 安藤あん-どう 井川い-かわ 石田いし-だ 石黒いし-ぐろ 井沢い-ざわ伊藤い-とう井上い-の-うえ 岩下いわ-した 岩田いわ-た 宇野う-の 江口え-ぐち 遠藤えん-どう 及川おい-かわ大井おお-い大沢おお-さわ 太田おお-た 大沼おお-ぬま 大野おお-の 大林おお-ばやし 大山おお-やま 岡本おか-もと奥村おく-むら尾崎お-ざき 小沢お-ざわ 小野お-の 小野田お-の-だ 小野寺お-の-でら加藤か-とう川上かわ-かみ 川田かわ-だ 川西かわ-にし 上条かみ-じょう 神本かみ-もと 神田かん-だ 北村きた-むら木下き-の-した木村き-むら 工藤く-どう 熊谷くま-がい 倉田くら-た 倉本くら-もと 後藤ご-とう 小西こ-にし小林こ-ばやし五味ご-み 近藤こん-どう 紺野こん-の斎藤さい-とう佐伯さ-えき 榊原さかき-ばら 桜井さくら-い 佐々木さ-さ-き 佐田さ-だ 佐藤さ-とう 沢田さわ-だ篠田しの-だ篠山しの-やま 清水し-みず 鈴木すず-き 下川しも-かわ 下山しも-やま 須藤す-どう 須原す-はら清家せい-け関 せき 関口せき-ぐち 関根せき-ね 千田せん-だ 曽根そ-ね平 たいら 高井たか-い 高田たか-だ 高橋たか-はし 田川た-がわ 田口た-ぐち 竹内たけ-うち 竹下たけ-した武田たけ-だ 橘 たちばな 伊達だて 立山たて-やま 田中た-なか 田村た-むら 谷口たに-ぐち 塚越つか-ごし塚田つか-だ塚本つか-もと 竹中たけ-なか 鶴田つる-た 寺田てら-だ 戸田と-だ 富田とみ-た 富永とみ-なが中井なか-い長井なが-い 中川なか-がわ 永瀬なが-せ 中田なか-た 長谷なが-たに 中野なか-の 中村なか-むら並木なみ-き成瀬なる-せ 西岡にし-おか 西川にし-かわ 西田にし-だ 西山にし-やま 沼田ぬま-た 根本ね-もと野口の-ぐち野田の-だ 野村の-むら浜田はま-だ林 はやし 林田はやし-だ 原田はら-だ 半田はん-だ 平井ひら-い 平田ひら-た 平林ひら-ばやし福田ふく-だ福本ふく-もと 藤井ふじ-い 藤倉ふじ-くら 藤田ふじ-た 藤村ふじ-むら 星野ほし-の 星川ほし-かわ細川ほそ-かわ細田ほそ-だ 細谷ほそ-や 堀田ほっ-た 堀口ほり-ぐち 堀越ほり-こし 本田ほん-だ前川まえ-かわ前田まえ-だ 町田まち-だ 松井まつ-い 松下まつ-した 松村まつ-むら 松本まつ-もと 真鍋ま-なべ三沢み-さわ水沢みず-さわ 水野みず-の 三田み-た 三井み-い 水上みな-かみ 宮川みや-かわ 宮下みや-した三村み-むら宮田みや-た 宮部みや-べ 村田むら-た 村井むら-い 村野むら-の 室田むろ-た 目黒め-ぐろ森川もり-かわ森下もり-した 森田もり-た矢口や-ぐち安井やす-い 安川やす-かわ 矢沢や-ざわ 矢作や-はぎ 矢野口や-の-くち 矢田や-だ 矢野や-の矢部や-べ 山川やま-かわ 山口やま-ぐち 山崎やま-ざき 山下やま-した 山田やま-だ 山村やま-むら 山本やま-もと吉岡よし-おか 吉川よし-かわ 吉田よし-だ 吉本よし-もと渡辺わた-なべ綿貫わた-ぬき 渡部わた-べ 渡会わた-ら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三类,相对应的行动 “需求法则 ” 法则是: 需求法则、 人情法则和公平法则。 强调互动 “人情法则 ”强调互 双方考虑彼此之间深厚亲密的“同一关系 ” ; “公平法则 ”强调互动双 动双方考虑彼此之间的和谐团结关系; 方只考虑彼此所扮演的角色关系。 组织模式是与社会文化习惯结合在一起的,在此差序格局 人际关系的作用下,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家族成员间分配收益时, “需求原则 ” “诸子析产分户 ” 自然按照 实行 制度。只要这种差序 格局的社会结构存在, 重视血缘关系的思想不改变, 由己推人的 波纹中,最靠近中心的仍然是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子女。由此断 定,多数现存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会选 “子承父业 ” “子承父业 ” 择 的企业权力继承模式, 换言之, 的权力 继任模式是我国家族企业未来的权力转移基本趋势。 三、 简要结论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就是为绵延千古的家业而奋斗,血脉相 继, 家业不断兴旺。所以, 家族成员努力参与家族事业, 家族所有 权的持续性导致对控制权的强化。不尊重中国文化统一性、 连续 性的特点, 认为国内外家族企业继承理论并无畛域之分, 强行套 用并不可取。 儒学重视血缘关系、遵从姓氏制度、教化人们讲究“孝悌之 道 ” 的思想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影响我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始 “子承父业 ”继承模式在近期依 人对企业权力继承模式的决策, 然会普遍存在。 同时, 我们也看到组织衍生于文化, 也是滋养文化的环境。 随着后代人接受更多的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和理念的冲 击, 我国家族企业权力继承模式会出现渐进式的调整, 但肯定不 是一蹴而就的改变。
由姓氏制度衍生出传统中国家庭的理想就是把家庭成员整 合为一个共同的收支单位。 在这个整合体中: +> 每个人的劳动所 得皆归公库;’> 每个人的生活所需皆由公库支出;,> 家庭的财 富由家中成员所共享。对中国人而言, 维持家族内的和谐与团结 似乎比强调公平分配更为重要,家庭责任是获取经济利益的主
!""# 年 ! 月 !"#$%&’ ()*# +$)*),- 特区经济 $%
用,所以儒家重视血缘关系,将其置于重要位置,表现在人们生 “姓氏制度 ” “孝悌之道 ” 产、 生活过程中就是 和 。 “姓氏制度 ” 与家族企业权力继承模式 O> 研究家族企业权力继承模式时,经常会将中、日家族企业进 “长子继承制 ” 行对比。 如陆省娟等认为日本家族企业采用 是由于 接受了西方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观念, 注重的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传宗接代,而是作为生活共同体和经营体的家的长盛久兴; “子承父业 ” “诸子分产析户 ” 而在中国家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 和 继承制度是因为沿袭了一般儒家文化的家理论。 我们认为姓氏制 度是这两种继承模式的文化根源。 日本家族企业权力继承不是严格的 “长子继承制 ” ,而是与 “废嫡制 ” “养子制 ” 和 共存, 这与日本的姓氏制度密不可分。世界 各国的姓多是用以区分血缘关系,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 同一个姓的人群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不是一个姓的人群倒可能是 直系血亲。全部日本人都有姓始于 OS#% 年日本政府强制性规定 “凡国民, 必须起姓 ” , 之前绝大多数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OS$S 年, 政府制定户籍法, 日本每户的姓才固定下来。因此, 由于家族 “废嫡制 ” “养子制 ” 血缘关系历史短, 日本家庭具有高流动性, 盛 行, 这在其他国家不多见。其反映在家族企业权力继任模式中就 “长子继承制 ” “废嫡制 ” “养子制 ” 是 、 和 共存, 更重要的是创始人 的个人价值观和偏好。 在这一点上, 中国与日本截然不同。中国姓氏制度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一些姓可以回溯到数千年以前,这在世 (母系 T 界史上也不多见。从母系氏族社会后, 中国汉族人就采用 父系 )血缘确定姓的原则。姓代表血统,用以区别血统,是不变 的。 中国人对家姓非常重视, 随意改姓极为罕见。 不仅儿子必须继 承家姓, 女性既使结婚后, 也不放弃娘家的姓; 男性到异性之家作 养子的事也很少发生; 既使赘婿也不会改为岳父家的姓。直至现 在, 绝大多数子女终身使用父系血缘的姓。
民营经济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权力继任模式的文化影响
—— — 兼与日本家姓文化的比较
!
N O> 西南交通大学
! 董巍 O,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管理学院; 福建 !> 集美大学,
厦门
PQO"!O R
摘要:传统文化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影响因 素,本文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 儒学入手,着重分析儒学思想体 “姓氏制度 ” “孝悌之道 ” 系所重视的血缘关系之 和 , 并用之解释我国家 “子承 族企业在从创始人到第一代继承人的企业权力更替过程中采用 父业 ” 继承模式的普遍性。 关键词: 姓氏制度; 孝悌之道; 差序格局; 子承父业 &’()*+,)- .) /+( ’001 21341 )3 +55 )/+) )*+67)731+5 ,85)8*0 95+: ;0*: 7<93*)+1) *350( 71 )/0 60;0539<01) 3= =+<75: =7*<(> ?31=8,7+1 ,85)8*0 7( 71 + 63<71+1) 93(7)731 71 ?/710(0 )*+67)731+5 ,85)8*0 =3* + 531@ )7<0 +16 7) 9010)*+)0( 0;0*: =7056 71 (3,7+5 57=0> A/7( 9+90* +1+5:B0( )/0 )43 ,/+*+,C )0*7()7,( 3= ?31=8,7+1 ,85)8*0 ,71,58671@ D E+<75: F+<0 G:()0<D +16 D E757+5 H70): D > I+(06 31 7),)/0 9+90* <+20( + ()86: 3= )/0 71=5801,0 3= ?31=8,7+1 ,85)8*0 31 )/0 (8,,0((731 <3605 1+<06 D )/0 G31 J ( ,+**:71@ 31 =+)/0* J ( 01)0*9*7(0 D 71 ?/710(0 =+<75: =7*<(> K0:43*6(- E+<75: F+<0 G:()0< ; E757+5 H70):; )/0 H+))0*1 3= L7==0*01,0 G0M801,0 ; A/0 G31 J ( ,+**:71@ 31 =+)/0* J ( 01)0*9*7(0
参考文献: $ % & 陆省娟, 吴兰 " 中外家族企业继承问题探析 $ ’ & " 中国民营科技 * (+ , " 与经济, !(() , $ ! & 张瑞,徐明 " 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 $ ’ & " 现代管理科学, * (- , " !(() , $ . & 刑伟 " 对浙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与建议的思考 $ ’ & " 商业经 * () , " 济, !(() , $ / & 谢海东 " 民营企业治理转型困境与超越 $ ’ & " 特区经济 " !(() , * (% , " $ 0 & 曾德国,王林 "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 ’ & " (社会科学版 ) * %% , " 渝西学院学报 " !((0 , $ ) & 黄光国 " 人情与面子: 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 ’ & " 面子: 中国人的权 力游戏 $ 1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2 & 程裕祯 " 中国文化要略 $ 1 &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家族企业的延续主要通过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在内的 权力转移完成。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源于所有权, 也能够导致所有 权变更, 因此, 在家族企业继承过程中, 经营控制权转移相对于股 “子承父业 ” 权转移更复杂。据称, 我国 传统的发端始于禹传位于 “子承父业 ” 儿子启, 并且 的权力继任模式被认为是中国商界的传 统,也是目前国家族企业最为现实的继任模式选择,还具有延续 的大趋势。 我国家族企业经过近 P" 年的发展,开始步入权力更替环 “子承父业 ” 节。尽管在理论上一直存在对 继承模式的反对, 但在 现实中, 这种权力转移模式普遍存在。如方太集团、 格兰仕集团、 红豆集团和万象集团的家族第二代成员相继接替父辈的权杖, 完 成了企业经营控制权的转移。 本文拟从儒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姓氏制度 ” “孝悌之道 ” —— — 血缘关系入手, 通过分析 和 来解释我 “子承父业 ” 国家族企业 权力继承模式的普遍性, 并与日本家族企 业权力继任的文化基础进行比较。 一、 重视血缘关系, 规制我国家族企业权力继承模式 血缘关系是人自身的生产关系, 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纽带作
万方数据
要动机。其反映在家族企业权力继任模式中就是普遍倾向于采 “子承父业 ” “诸子析产分户 ” 用 和 的继承模式, 体现出家族整体 利益观念。 “孝悌之道 ” 与家族企业继承模式 !" “孝 ” “悌 ” 以 和 为核心的血缘骨肉之情是血缘关系的另一种 “伦理特性 ” 主要表现形式。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具有 。 即中 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追求群体 “个人本位 ” “自我中心 ” 互助, 同西方的 和 很不相同。孝的义务一 直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石,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情感,甚至思 “孝是中国家族中心主义的灵魂与基本 维方式。殷海光先生说: 命题。灵魂就是中国人在考虑与家庭有关事情时, 主要考虑的是 具有血缘关系的子对父的尊崇的义务、对于同一血脉的祖先的 奉祀和香火绵延。 在“五伦 ”人际关系中,儒家最重视的是亲子关系中的“父 慈 # 子孝 ” , 它来源于儒家对人类生命起源的认识: 自己的生命是 “ ” 父母肉体生命的延续, 并由此产生出儒家的 孝道 观。 “孝 ”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从对中国古代妇女规定的“三 “从子 ” 从” 之 在现实中几乎被搁置可见一斑。因为, 中国文化历 “百善孝为先 ” (悌 ) ” 来有 的准则, 主张 ”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 而 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孝 ” “无违 ” “事父母几谏, 乎?” 。所以人类的 应该表现为 , 所谓: “无违 ”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无怨 ” 。那么, 子孝顺父母, 必 , “从子 ” “孝悌之 则不得而行。至今, 尽管形式上有所放松, 但是 道” 仍然是对儿童最基本的教育。这种思想反映在家族企业权力 继任模式中就表现为子女不仅要奉养、 恭敬父母, 还要承载父母 对家族企业未来的期望和意志, 加入家族企业、 承接控制权杖。 “孝悌之道 ” 简言之,上述姓氏制度、 ,文化传统反映在我国 家族企业中,就是以“子承父业 ”的方式实现创始人所希望的家 族姓氏在企业中延续,家族成员的整体利益在企业中得以维持, 父系群体对财产控制的愿望。 二、 差序格局社会结构规制我国家族企业权力继承模式 “血缘关系 ” 儒家 的向外拓展就是主张个人和群体任何人交 “亲疏 ” “尊卑 ” 往时, 都应当从 两个社会认知向度来衡量彼此之 间的角色关系。费孝通先生总结出: 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是一种 具有同心圆波纹性质的差序格局。波纹的中心是自己, 与别人发 生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随着波纹与 “亲疏 ” 中心的远近, 形成种种亲疏不同、 贵贱不一的差序关系。 来自于对血缘关系的认可。这种思路反映在家族企业中就形成 以企业主为核心,环绕着这个核心的是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的 管理层, 该组织结构的运转既依靠一般的业务关系, 也依靠特殊 的人际关系。 “人情与面子 ” 黄光国用 的理论模式说明中国人与人之间的 “请托者 ” “资源分 社会互动关系。该模式将互动的双方界定为 和 配者 ” 。当请托者向资源支配者发出请求时,资源支配者心中所 “他和我之间 做的第一件事是“关系判断 ” ,他要思考的问题是: “情感性成分 ” 有什么样的关系? ” 。 依照 的多寡, 人际关系被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