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一、病例描述某养猪场近期发现一例仔猪出现副伤寒症状,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经兽医检查确认为副伤寒感染。

针对该病例进行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对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二、病理分析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于猪群中。

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侵入猪体,引起猪的急性肠炎、发热、腹泻等症状。

本例仔猪出现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与副伤寒感染的临床表现相符。

初步病理分析判断,该仔猪疑似感染副伤寒病原体。

三、实验室检验对患病仔猪进行了实验室检验,包括血液、粪便和组织标本的检测。

检验结果显示,患猪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肠道标本中沙门氏菌阳性。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最终确诊为副伤寒感染。

四、诊断根据病理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该例仔猪确诊为副伤寒感染。

副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包括死亡。

对该病例的治疗非常重要。

五、治疗方案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保健措施两个方面。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首先给患病仔猪进行抗生素治疗,选择广谱抗生素,如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同时给予抗菌肽、激素等治疗,帮助仔猪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 保健措施:对仔猪的饲养环境和饲料进行彻底清洁,加强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给予患病仔猪提供充足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帮助其快速康复。

六、治疗效果经过7天的治疗,患病仔猪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欲和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腹泻症状减轻。

随后继续观察,10天后症状完全消失,仔猪体重逐渐增加,生长状况良好。

七、结论本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在日常养猪生产中,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猪只的饲养环境干净卫生,并严格控制传染源,做好预防工作,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及时发现疾病症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猪只传染病,主要通过粪便和尿液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过程,以便养猪业者对该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例描述在某养猪场,有一批年龄在2-4周的仔猪出现了明显的消瘦、食欲不振和腹泻的症状。

经过对病猪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后,发现部分仔猪出现了发热、呼吸急促、腹泻和体重下降的情况。

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血清沙门氏菌O9抗原阳性,临床症状和病原体检测结果一致,初步诊断为仔猪副伤寒。

治疗方案针对该病例,经过专家会诊,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细菌灭活剂治疗:对所有患病的仔猪进行细菌灭活剂治疗,通过口服给药或者注射进行治疗。

2.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仔猪,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的恶化,常用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对症治疗:对仔猪进行饲养管理和营养调理,加强消化道健康和营养补充,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4. 预防接种: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对未感染的仔猪进行沙门氏菌O9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防止病情的传播和扩散。

疗效观察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对患病仔猪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察。

经过治疗后,患病仔猪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欲增加,腹泻情况得到控制。

对未感染的仔猪进行了沙门氏菌O9疫苗接种,未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最终,该病例得到了控制和治愈。

结语仔猪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的传染病,对猪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面对该病例时,养猪业者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细菌灭活剂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预防接种等,以控制病情的恶化和传播。

加强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对猪只的健康管理和防疫意识,有助于预防猪只发生感染疾病。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养猪业者更深入地了解仔猪副伤寒的诊治过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疾病的传播和保护养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就我所在养猪场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情况进行报告。

1. 病例描述在我所在的养猪场中,有一批年龄为35天的仔猪出现了高烧、厌食、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经过仔细观察和初步检查,发现这些仔猪全都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超过40℃),并有腹泻现象。

经过病理检测和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副伤寒病毒感染。

2. 诊断过程作为养猪场的兽医,我首先对患病的仔猪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它们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与副伤寒病毒感染高度吻合。

随后,我采集了仔猪的粪便和血液样本,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这批仔猪的血液中存在副伤寒病毒的抗体,而粪便样本中也检测到了副伤寒病毒的DNA。

这些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仔猪患有副伤寒病毒感染的真实情况。

3. 治疗方案在明确诊断后,我立即制定了治疗方案。

我对患病的仔猪进行了隔离,并加强了生活和饲养管理,保障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清洁的饮水。

我使用抗生素对仔猪进行了治疗,以抑制和杀灭体内的副伤寒病毒。

我还对养猪场的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和清洁,并加强了对其他健康仔猪的检测和监测,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我还对饲料和饮水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监控,确保不会再次感染副伤寒病毒。

4. 治疗效果经过10天的治疗后,患病的仔猪们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它们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食欲逐渐恢复,并且腹泻的情况也得到了好转。

最终,这批仔猪全部康复,并重新融入到了养猪场的正常生产生活之中。

5. 预防措施我建议养猪场对猪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避免感染副伤寒病毒。

我还加强了对养猪场员工和饲养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副伤寒病毒等猪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结:通过本次仔猪副伤寒的诊治过程,我深刻认识到了养猪场对猪病的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资源育繁|畜业技术 空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刘错孙秀雯 (山东省五莲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262300)
摘要:对仔猪来说,仔猪副伤寒是发病率极高,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
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肠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在多雨、潮湿、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更容易发 病。该病以1~4月龄的仔猪多发,经消化道传染。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拉稀,腹部皮肤有紫色斑点。剖检病 死仔猪,主要病变部位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增厚,黏膜潮红,表面附着一层腐乳状坏死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笔者从事 畜牧兽医工作多年,深知仔猪副伤寒对养殖业的危害,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仔猪副伤寒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总 结,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其他仔猪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
5小结 通过对这尽快控制疫情,减少损失,就要本着“防重于治,早确诊 早治疗”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1) 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进入,从源头上切断传播。 (2)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圈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 对食槽、 料槽、 圈舍和四周环境定期清洁、 消毒, 保持环境卫 生,切断传播途径。 (3) 在季节更替、 多雨潮湿或气候突变时做好猪舍保暖工 作,仔猪分群时最好不要更换猪舍,避免仔猪产生应激反应。 (4) 一旦发现病例迅速隔离病猪, 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尽快采取措施预防未发病猪与治疗已发病猪。 (5) 免疫接种,岀生后1个月以上的健康仔猪可使用多价 副伤寒灭活菌苗或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预防接种, 提高机 体免疫力,提前预防仔猪副伤寒。
关键词:仔猪副伤寒;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预防治疗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 的一种仔猪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以1~4月龄的仔猪多发,一般经消化道传染。近期,笔者 遇到一起仔猪副伤寒,现将诊治过程和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Typhimurium引起的疾病,最常见于10周龄以下的仔猪,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场的成功运营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施治。

1. 临床症状该猪场发现有大量仔猪出现副伤寒的症状,如食欲不振、发热、慢性腹泻等。

对于患病猪只的休息区进行了隔离,以防止病情的传播。

2. 诊断通过对血样、粪样的检测得出了结论:猪只患有仔猪副伤寒。

3. 治疗方案a) 给予抗生素在本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

我们首先在给猪只注射抗生素前进行了药敏试验,以确保病原体对该药物敏感,并选择在试验中表现优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此次治疗中,我们使用了每千克体重20毫克的环丙沙星,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注射,连续注射5天。

b) 给予生理盐水注射除了抗生素之外,猪只还需要额外的营养和水分来促进其康复。

我们为猪只注射了每千克体重10毫升的生理盐水,以缓解其身体不适,促进其吃与喝。

c) 采用消毒措施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采用了许多消毒措施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我们对猪舍进行了消毒,包括空气处理、表面清洁和饲喂的设备清洁。

4. 处理效果经过治疗,病例的死亡比例明显下降,猪只的食欲得到了恢复,且迅速恢复了其正常体重。

通过对该猪场的定期监测,我们得出结论:本次治疗是成功的,该猪场已经完全控制了仔猪副伤寒的爆发并成功地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

总之,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猪场疾病,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场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以上施治方案可以给有类似病例的养猪户提供一些参考,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成功。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山东畜牧兽医2020年第41卷28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刘强(山东省平邑县流峪畜牧兽医站,山东平邑2733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0)11-0028-02 仔猪副伤寒又称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中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1~4龄仔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急性败血症或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慢性肠炎为主,有时为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

常引起断奶仔猪的大批发病,如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或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比较高,给养殖场较大的损失。

动物生前感染沙门氏菌可污染食品,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故该病治疗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1 病例情况2018年3月,临沂市某生猪养殖场购进断奶仔猪232头,体重在14~30kg之间,运到场后,有部分仔猪不食、腹泻、发烧。

即用痢菌净、庆大霉素进行治疗,疗效不佳,仍出现仔猪死亡,并且发病数和死亡数越来越多。

先后有174头发病,死亡76头,急性的5h至2d左右死亡,多数病例亚急性和慢性经过,死亡率达32.7%。

2 主要临床症状(1)急性病例体温突然升高达41~42℃,精神萎靡,不食,下痢,呼吸困难,胸前和服下皮肤有紫红色的斑点,死亡较快。

(2)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5~41℃,精神不振,喜钻垫草,堆叠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病猪食欲不振,初期便秘后下痢,粪便呈粥状或水样,有时带血,排出灰白、黄绿、黄褐色等气味恶臭。

部分猪只排粪失禁,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畏寒怕冷,喜喝脏水,消瘦、脱水。

个别病猪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痂状湿疹,特别是腹部皮肤明显。

病程持续10~20d,最后极度消瘦而死亡。

3 病理变化(1)剖检病猪6头,主要病变为急性者脾肿大,色暗带蓝,切面蓝红色;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大;肝、肾肿大,充血、出血;胃肠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

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国畜禽种业中2019.11作者简介:施茂和(1967-),男,汉族,大专,初级职称,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施茂和王玉生(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畜牧兽医站211219)摘要:文中通过一例猪副伤寒病的诊治,分析有效的诊治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猪副伤寒病;诊治;体会猪副伤寒病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健康的猪普遍猪存在带菌现象,严重威胁猪的繁殖和健康,而且外界不良因素会影响降低猪抵的抗力,发病情况增多。

对于饲养管理好、没有受到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其发病概率较小,发病一般是散发性的,反之会引发地方流行病。

1猪副伤寒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1.1临床表现猪一旦患猪副伤寒病,急性型体温会突然升高到41~42℃,出现精神不振、不食的现象。

在患病后期会下痢,在耳根、胸部、腹下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所以有很高的病死率。

临床上大多是慢性型猪副伤寒病,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1.5℃,也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的症状,在病初便秘后期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

而且中后期在皮肤上也会出现弥漫性湿疹,甚至有时会出现腹部皮肤溃疡块的症状[1]。

1.2病理变化患猪副伤寒病的猪脾、肝、肾都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中脾色暗带蓝色,硬度比较高,肝会充血和出血。

初期肠系膜淋巴结软而红,后期会发生干酪样病变,最后会变为坏死性肠炎,盲肠和结肠的肠壁增厚,弥漫性坏死性和腐乳状物质覆盖在膜上一层,剥开可以看见底部呈红色,边缘溃疡面不规则。

在发病严重时回肠部位会被病变波及,继性感染还会引起肺部不同程度的炎性实变区。

2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某养猪农户新购进112头2~3月龄的小猪,部分小猪出现腹泻和死亡,其分别购自两个养猪场,进栏后在一栋猪舍内共同饲养。

7d 发现5头腹泻,3d 后(确定天数)腹泻的达到32头,发病率为28.6%,此时已经死亡10头,病死率为31.3%。

虽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但疗效不明显。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与体会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与体会

能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0 2 2 ( )4 84 ] 刀. 20 ,3 4 :0— 1.
临床 治疗试验E] 中国奶牛 ,0 0 6 :03 . 3. 2 1 ( ) 3—2
的试 验E3 中国畜牧兽 医,0 7 3 ( ) 6~8 l. 2 0 ,4 6 :76 .
2 ]张敬礼 , 王双山 , 袁逢新, 自拟中草药方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E4 1 ]张淼涛 , 王秋芳. 复方中草药对隐 性乳房炎乳 牛细胞 免疫功 能 [ 2
研究 E] 中国兽药杂志 ,O 5 3 ( )4 —8 J. 2 O ,9 8 :5 . 4 观察 []新疆畜牧业 ,0 6 2 :1 J. 20()6.
2 张志俊. 中草药制剂一 乳炎康注射液治疗乳 房炎的效果 [6 1]王新 , 张秀英. 中药 治疗奶牛乳房 炎的研究现状 与展望 E] 中 E q 王振俊 , 3.
动 物 疾 病 防 治 .2 5.
流行 病学 特征 作 出诊 断 。必 要 时 , 无 菌采 取 病 料 可
仔 猪副伤 寒病是 由猪 沙 门氏杆菌 引起 的仔 猪 的

种消 化道传 染 病 。本病 一 年 四季都 可 发 生 , 以 尤
1 病 因分 析
猪 沙 门 氏杆 菌在 自然 界分 布 广泛 , 健 康猪 的 在
多雨潮 湿季节 多发 , 主要 侵 害 1 ~4月龄 仔 猪 , 发 1 1 饲 养管 理不 当 且 .

2 4.动 物 疾病 防 治
养 殖 与 饲料 2 1 0 1年 第 6期
仔 猪 副伤 寒 病 的诊 治 与体 会
余 秀云 韩磊 明 许宏兵。 王发祥。 吴维华
1 江苏省如 东县双 甸 畜牧 兽 医站 , 苏如 东 2 6 0 ; . 苏省 如 东县 岔 河畜牧 兽 医站 , . 江 2 42 2 江 江苏如 东 2 6 0 ; 2 4 3 3 江苏省如 东县 长沙 畜牧 兽 医站 , 苏如 东 2 6 1 ; . 苏省 如 东县 畜牧 兽 医站 , 苏如 东 2 6 0 . 江 2 43 4 江 江 2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体 会
81 . 猪沙 门氏菌 通常 经污 染 的水 和饲料 而侵入 机 体 先 在肠 道 内大 量 繁殖 , 生 内毒 素 , 起肠 壁 产 引
取 肠 系膜 淋 巴结 、 脏 , 片 , 革 兰 氏染 色 . 肝 涂 经 油镜 (O 10 镜 检 , 见短 粗而 两端 椭 圆 的革 兰 氏 Ix 0 ) 可 阴性 小杆菌 ; 42细菌培 养
滑、 湿润 、 隆起 半透 明 的灰 白色 菌落 , 微 菌落 边 缘整 齐 ;S琼 脂平 板 上形 成 淡 黄色 、 S 圆形 、 滑 、 润 的 光 湿
小 菌落 。 常规制 片 , 革兰 氏染 色 , 油镜下 镜检 可 经 在 见两 端钝 圆的革 兰 氏阴性小 杆菌 。 422钓 取可 疑 菌落 在 三糖 铁 斜 面上 划 线 和底 -- 层 穿刺 .7 3 ℃培养 2 4小 时后 .可 见底 层呈 黄 色 , 斜

3 病理变化
解 剖病 死猪 1头 和发 病 严 重猪 1头 。主要 病 变: 、 、 肝 脾 肾肿 大 ; 肿 大并 有 散 在 的 淡 黄色 米 粒 肝
大小 的坏死 点 ;肠 系 膜淋 巴结 充 血肿 胀 呈索 状 . 有 干酪 样坏死 灶 ; 胃黏膜 严重瘀 血 和梗 死 而呈 黑红 色 和浅 表性 糜 烂 ; 肠黏 膜呈 卡他性 炎 症 ; 小 后段 回肠 、 盲肠 、 结肠肠 壁增 厚 , 硬如橡 皮管 , 膜上 出现 分 散 黏 或融 合成 大 片 的灰 色 溃疡 , 疡底 部 红 色 . 缘 呈 溃 边 不规 则 的溃 疡 面 : 系膜 淋 巴结 增 大 , 面呈 灰 白 肠 切 色脑 回样 ; 囊肿 大 , 胆 壁增厚 , 膜溃 疡 。 黏 4实验 室诊 断
41显 微 镜 检 查 .
天 10毫 克/ 克 体重 进行 全 群 拌料 饲 喂 ,连 用一 5 千 周 。() 3 同时 对症 治 疗 , 烧 严 重 的 猪可 肌 肉注射 发 l%的安 乃近 2 5毫 升/ 。 0 ~ 次 7效 果 回访 经 上 述 治疗 3天后 , 电话 回访 , 全群 猪 基 本痊 愈, 没有 出现继续 伤 亡 。

发 炎 , 外 健康 畜禽 带 菌 的现 象 也 非 常普 遍 , 菌 此 病 可潜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中 , 正常情况下健 康 猪 的 大肠 黏膜 固有 的梭 形 细 胞 可 产生 挥 发性 有 机 酸从 而抑 制 沙 门氏菌 的生 长 , 同时肠 管 中 的正 常 菌 群 可 刺激 肠 管 不 断 的蠕 动 从 而 使沙 门氏 菌 不易 在肠 管 上 附着 , 当存 在不 良因素而 使猪 处 于应 激状 态, 以致 肠道 中正常 菌群 失调 , 蠕 动 缓慢 , 肠 可使 沙 门 氏菌移 居 于 小 肠 下端 和 结肠 生长 繁 殖 .产 生 毒 素, 引起 肠 炎 , 菌 进 一 步破 坏 肠 黏膜 的屏 蔽经 淋 细 巴道而 进入 血液 大肠 的钮扣 状 溃疡有 时与 仔猪 . 副 伤寒 非 常 相 似 , 其 数 量少 , 典 型 的轮 层状 隆 但 呈
维普资讯
规模井罄
仔 猪 副 伤 寒 病 诊 治体 会 日 牧 医 的 今 畜 兽
Eo . ⑨ 0g
田学 良 . 允 田 2 王 1刘海 防 (. 东枣 庄峄城 区畜牧局 , 东枣  ̄2 7 0 ; . 东农业 大 学动物 医学院, 1山 山 7 3 0 2山 山东泰安 2 1 1) 708
法:
61 . 对发 病 猪进行 隔离 治疗 ,对全 群猪 加 强护
理, 强化 饲养 管 理 , 给予充 足 的清 洁饮 水 , 水 中加 或 人 01 .%的电解 多维 。
62对 污染 场地 及器 具进 行全 面 清理 .同时用 . 力4 %的火 碱溶 液 进行 泼洒 消 毒 , 01 用 .%的澳 可西 因( 双链 季胺 盐 , 润华 动物 保健 品 厂 ) 洗涮 器具 。 63对发 病严 重 的猪 只进行 单 独 治疗 : 1 氟苯 . () 尼考注射液按 2 0毫 克/ 千克 体 重 肌 肉注射 ,每 隔 2 时 1 , 4小 次 连用 3次 。 ( ) 群猪 用 土霉 素按 每 2全
面上仍 为红 色 。 5诊 断 据 临床症 状 、剖 检变 化可 初 步诊 断为 该病 . 经
实 验室 诊断 可进 一步 确诊 为仔猪 副 伤寒 。
6治 疗措 施
治疗 以加强 护理 、 除病 因 、 菌 消炎 、 泻缓 消 抗 止 泻 、 理 胃肠 、 症 治疗 为原则 。 以下采 取综 合疗 调 对 可
仔猪 副伤 寒病 又 叫仔猪沙 门氏菌 病 , 由沙 门 是 氏菌属 细菌 引起 的仔猪 传染病 . 主要侵 害 14月龄 — 仔 猪 . 吮乳 猪 很 少发 病 , 年 猪则 常 以伴 发病 的 而 成 形 式 出现 , 有 明显 的 季节性 , 于多 雨潮 湿 、 没 但 气候 突 变季节 多发 。主要 经 消化道 传播 , 配 或人 工授 交 精 也可 以传播 本病 , 据临床 剖检 特点 可 分 为败血 根 型和 慢性 肠 炎 型 . 者 主要 表 现败 血 症 变化 。 前 死亡 率较高: 后者 主 要 表 现为 肠 炎顽 固性 下 痢 、 回肠 和 大肠发 生 固膜 性肠 炎 为特征 . 严重 影 响猪 的生 长 发 育 , 对 仔猪 威 胁 很 大 的一 种 细菌 性 传 染病 , 养 是 给 猪 业 带来 了较 大 的经济 损 失 。 9月份 在 山 东省 临 沂 市 笔 者接诊 并成 功治愈 一病 例 , 现介 绍如 下 : 1发病情 况 9月 初 山东 省 临 沂 市 某 一 中型 养 猪 场 从 莒 县 某一仔 猪交 易市 场购 进断奶 仔猪 7 6头 ,平 均体 重 2 8千克, 由市场 防疫 员给全 群仔 猪 注射 了猪瘟 疫 并 苗, 仔猪 引进 后 分 3圈饲 养 , 同时 给 予适 的 口服 补液 盐 饮水 . 2天 下 午突 然 死 亡一 头 , 第 后全 群 猪 陆续 发病 , 主迅 速前 往笔 者所 在 门诊就 诊 。 畜 2临床症 状 全群猪 精神 不振 , 被毛粗 乱无 光 泽 , 食欲 减退 , 发 病 严重 者食 欲 废绝 ,体 温 升高 达 4 ℃ ;畏 寒 扎 1 堆 , 有 黏 性 分 泌 物 , 膜 充 血 潮 红 . 猪严 重 腹 眼 结 病 泻。 粪便 呈 液状 , 白色 恶 臭 ; 灰 耳根 部 发 紫 , 下 皮 腹 肤 出现紫色 出血 斑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