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山东省淄博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山东省淄博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10.(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牧羊犬女真①电话里,老爸声音焦急:“闺女,你能马上来一趟不?牧牧惹祸了!”②爸妈生活自立,平时很少给我打电话,都是我打电话问候他们。
城里养大型犬受限,多年前一个朋友找我帮忙——朋友知道我爸妈住在三环外,家里有院子。
爸妈接收了大狗,起名牧牧。
牧牧没惹过事,更甭提“惹祸”了。
这次老爸用词重,我心里一惊。
牧牧咬人了?不会吧!牧牧平时关在院子里,爸妈出门遛牧牧,每次都拴狗绳。
我问老爸:“牧牧咬人了?”“没咬人,是羊。
”“家里怎么会有羊?”“不是家里,草地上有羊。
你赶紧来一趟吧,人家不让我们走。
”得,爸妈是被扣了。
③见到爸妈时,爸妈和牧羊老汉正坐在林子里说话,看上去不像有争执。
我把爸妈拉到一边,小声问:“牧牧怎么了?”妈抢答:“你爸带我去卧龙湖看荷花,路过这片草地,你爸要下车透透气,顺便把牧牧一起带下车。
牧牧拴着绳的,看见附近有羊群,挣脱了跑去圈羊,跑得可欢了,把羊赶得团团转。
放羊的说母羊可能受惊,会流产掉羔子,死活不让我们走。
我和你爸身上只有五百块钱,放羊的说至少得三千,少了不让走,你爸没办法才给你打电话。
”我说:“凭什么张嘴就要三千?一只羊值多少?这不是讹人吗?”老爸说:“也不算讹,现在羊挺贵的。
”我爸人长得高大,心却软。
④我过去单独找老汉,告诉他没有现金,可以给他转账。
看上去跟我爸年纪相仿的牧羊人说他没有手机,他只要现金。
我把身上搜罗一遍,只有一千五百块钱,加上爸妈的五百,一起给了老汉。
⑤丈夫出差回来,饭桌上听我讲牧牧的祸事,明显不高兴:“要多少钱你都给?真有钱。
以后遇到这种事先打电话报警。
”丈夫有职业自信,我却有点不以为然:“这事归交警还是你们刑警管?我是怕我爸妈着急上火,他们万一病了可不是多少钱的事。
”⑥儿子在旁边说风凉话:“两千块钱够吃一顿烤全羊了,既然您花钱了,是不是应该把羊拉回来一只?您看见母羊掉羔子了?”⑦我嘴上骂儿子“吃货”,心里却想儿子说的也不是没一点道理,但我强硬地回怼他们:“你俩记住,以后在我爸妈面前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 默写专题(含解析)

默写专题滨州7.默写。
(7分)(1)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2)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4)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李清照《醉花阴》)(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6)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答案】(1)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2)逝者如斯夫(3)寤寐求之(4)半夜凉初透(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及理解性默写的能力。
本题中前6个题目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理解性默写,在七年级时时常考的名句。
小题1注意“矮、墓”的写法。
小题2注意“逝”的写法。
小题3注意“寤寐”的写法。
小题4注意“初”的写法。
小题5注意“世、反”的写法,这两个字最容易出错。
小题6注意“嶂”的写法。
小题7注意“朔、柝”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德州9.(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4)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嫦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写出一句相关原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 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滨州(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
(4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答案】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解析】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
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思念家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德州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考点】EL:思乡怀人诗.【分析】题目点明了事件和地点,诗歌的前六句写景,有声,有色,有味,写出了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最后两句,诗意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言简而情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分析作答.中间四句诗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其中有三处对比,一是晚籁与斜阳之间动静的对比,突出了此时的沉寂幽静.二是胭红与雪白之间色彩的对比,突出了色彩的鲜明绚丽;三是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之间远近高低的对比,突出景色的层次分明.(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信马悠悠野兴长的意思是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由野兴可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即所谓“兴长“.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此时诗人心中充满的是因为思乡而带来的忧愁.即所谓“惆怅“.答案:(1)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2)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东营(一)盆池杜牧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山东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有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滨州回家丁立梅①父亲生日,我记着,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
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
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替你过。
心下却黯然,父亲都七十有一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
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他补充道。
⑤母亲不屑,母亲说,你爸就爱吹牛。
母亲的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
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
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光阴。
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
我在地里掰过玉米,拾过棉花。
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
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妇人趴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
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里,她编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12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
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
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
山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根底学问〔每题 3 分,共 15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A . 甜腻.( nì)解剖.( pōu)沟壑.〔hè)剽.悍(biāo)B . 悄.然〔qiāo〕炽.热〔chì〕阔绰.( chuò ) 观瞻.(zhān)C.赡.养( shàn)遒劲.(jìn)犷.野( guǎng)畸.形(jī)D.眼花缭.乱(liáo)戛.然而止( jiá)参.差不齐(cēn)迥.然不同(jiǒng)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 )A.训诫张惶失措核辐射盛气临人B.招徕转弯抹角篮汪汪重蹈覆辙C.妩媚相得益彰自然气世外桃园D.吞噬五彩斑斓文绉绉恪尽职守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A.假设能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行缺少的,由于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安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4.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很多贵重的意见。
B.能否标准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根本要求。
C.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D.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5.以下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
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
山东省13市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综合性学习含解析025

综合性学习滨州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光明日报8月20日电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
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
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1个字)(2分)【答案】示例一: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示例二:女排里约奥运会写下新传奇【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抓住导语即第一段文字根据主要事件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2分)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下联:。
【答案】下联: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评分,共2分,①字数相同②内容有联系③形成对偶)【解析】根据对联的特点,“巾帼英雄”或“中国女排”对“铿锵玫瑰”;“奋勇出击”对“沉着应战”;“奥运”对“看大赛”;“写传奇”对“终折桂”。
对联是对偶,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就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
对联的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平”就是第一、二声(阴平、阳平),“仄”就是第三四声(上声、去声)。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通常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德州10.综合性学习六月,毕业季。
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主题。
序曲忆往昔播放师生学习生第一章(A)合唱:《每当我走过第二章(B)爵士舞:《快乐崇拜》尾声展未来舞蹈:《让梦飞起来》活的视频。
老师窗前》舞蹈:《老师妈妈》相声:《家访》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时装秀:《春天的色彩》武术:《风云》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朝诵:《少年中国说》(2)节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视频,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作为画外音。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二〇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咚!咚!咚!”不远处传来一阵牛皮大鼓声,参加竟渡..的18条龙船缓缓(露相/亮相):这些体形狭长的“水上蛟龙....。
只见..,龙须飘飘,威风凛凛..”龙头高昂,①,龙睛闪烁一艘25米长的龙船上,40多位汉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时刻准备着击鼓鸣响;划手们身体前倾,双手推桨,严阵已待....;船头和船尾处的舵手看起来十分(淡定/淡泊),他们望着远处的弯道,若有所思。
突然,“哗”的一声哨响,龙船上的几十支桨应声而动,②,河道里瞬间泛起惊.滔.骇浪..。
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呼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竟渡威风凛凛.(lín)B.蛟.(jiāo)龙摩拳擦掌C.闪烁.(shuò)严阵已待D.舵.(duò)手惊滔骇浪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亮相淡定B.露相淡泊C.亮相淡泊D.露相淡定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龙尾翘起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B.①翘起龙尾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C.①翘起龙尾②船如脱缰的马一般向前冲去D.①龙尾翘起②船如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B.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边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C.河面上鼓号震天,河畔的看台上有将近2000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D.河面上发出鼓号震天,河畔的看台上有2000余位观众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滨州回家丁立梅①父亲生日,我记着,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
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
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替你过。
心下却黯然,父亲都七十有一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混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
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
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他补充道。
⑤母亲不屑,母亲说,你爸就爱吹牛。
母亲的脸上,却荡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
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
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光阴。
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
我在地里掰过玉米,拾过棉花。
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野蒿、黄花菜、苜蓿、菖蒲和苦艾。
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妇人趴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
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里,她编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12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
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
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
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我都是这么干的。
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13 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14 我赧颜,又有些伤感。
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
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
麦苗儿却绿滴滴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15 望见麦田中的坟。
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
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
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16 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21.文章第六段中,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3分)【答案】(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的话;(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的满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分析概括,阅读所示文段,从情节的相关性来梳理相关的情节,根据“幸福”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件找到所指代的情节,简要概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答案】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共2分,每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黯然”“惭愧”的位置,找到具体的情节,根据所提的问题,分析有关内容,概括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来分析词语的含义。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赏析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答案】“满村庄溜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
“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题干要求分析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艺术手法及反映的环境特点,解答分三步:第一步,调动阅读积累,梳理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第二步,分析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满村庄溜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
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环境的特点,“满村庄溜达”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答案】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评分,共3分。
答出其中3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从情节上表现人物形象,体现文章主旨,表达情感,塑造氛围等角度分析作答。
本题中的情节是妇人终于说出的一句话“你真孝顺啊!”,话语简单,但感情复杂:①对我的称赞②对我父母的羡慕③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④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不好。
“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
作者一方面表达了要孝敬老人,要关心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
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
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全文从文中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回家”表明是回到父母身边和回到家乡,包括家人和家乡。
本题要求分析换标题后的效果,这也是很常见的题型,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训练比较多,有方法。
文章的内容是和标题一致的,所以分析文章主体部分的层次内容即分析出了标题几重含义。
本文标题是“回家”,要抓住文章主体部分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析“家”的具体含义。
“家”可以理解为对父母的孝敬,也可理解为对家乡的敬意和热爱。
所以《回家》的主旨是丰富的:①孝敬老人,关心留守老人②不要忘记家乡。
而《父亲的生日》就不能显示不忘家乡、热爱家乡的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题目,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德州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
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
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
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
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
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疼欲裂,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啥也不想,一秒也不愿多呆……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
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像升国旗一样准时,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
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早就被导游、门票和游览图计算好了的。
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有点失真,有人工痕迹,且谋划太久,准备得太充分,有“主题先行”的味道,像租来的、买来的,机器复制的VCD……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
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