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气候变化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第7章 大气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第7章 大气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2. CH4浓度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后,大气中甲烷浓度呈迅速增长态势, 平均增长速率1%左右;北半球浓度明显高于南半球浓度。 CH4在大气中的源、会情况复杂,其源、汇变化和在大 气中的输送过程至今还不是很清楚 1993年前后在全球范围内观测到了大气CH4浓度增长 速率大大降低的结果,其原因还没有达成共识。
气候:研究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长期 (如 100年)平均规律,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 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和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变化: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 期 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尺 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年际、季际、月际。 气候异常:指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导 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适应,影响人类社会及生产活动,危机 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飓风、热浪、暴风雪等 灾害性时间。 大气辐射以及各个圈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气候变化。
第七章 大气温室气 体与气候变化
主要内容: 大气温室气体的种类、来源及其分布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增加和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实际上就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 体层,其总质量约为6000×108 T。 大气层是由氮气(78%)氧气(20.95%) 氢气(0.93%)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 一氧化碳,甲烷等微量气体组成。此外大气 层中还有一些含量变化不定的水蒸汽等组 分。
温室气体的直接辐射强迫:辐射活性气体通过吸收和发射红 外辐射对辐射平衡产生影响 间接辐射强迫:反映活性温室气体通过影响化学转化过程和 大气中反映活性物种(例如OH)的分布对辐射平衡产生 间接的影响

第七章全新世及近2000年的全球变化

第七章全新世及近2000年的全球变化

森林植被的扩张与回归是全新世早期全球变
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天然障碍有时会阻碍植被的空间扩展。


a.全球年平均温度变化,c 西北欧7月平均温度(依据饱粉资料), d.中国东部年平均温度(江苏建湖孢粉资料) 图7全新世的温度变化(据张巫远等,1996)
全新世中期是一个较现代更为温暖的时期,
全新世暖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温暖期,其间 存在数次短期变冷事件。 4 kaBP以后,全球气候发生重大调整,呈现 变冷的趋势,温度下降到与现代相当的水平, 其间每个寒冷或温暖阶段分别持续数百年, 其中,在最近的1000多年里,出现了较现代 略为温暖的中世纪暖期和比现代更为寒冷的 小冰期。
2.冰川与海洋状况变化
全新世期间,许多山地冰川融化殆尽,一些
残存下来的山地冰川随气候变化而发生显著 的进退。 南北半球的山地冰川在10000-8500aBP无明 显变化趋势;而在8500-4000aBP之间总体以 冰退为主,与全新世温暖期相对应;4000aBP 以后冰川以前进为主,且进退波动频繁(图 7-5)。


海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迁移,使冰期时出 露的大陆架被淹没成浅海,在冰期时连成一片的东 南亚的翼他次大陆被海水重新分隔成由若干岛屿组 成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冰期时形成的各个陆桥也重 新中断,一些沿海低地相继沦为海湾或湖。海水向 陆地推进的速度是相当迅速的,每年都可以感受到 海岸的变化,例如澳大利亚北部海岸200km的陆架 在约10ka期间被淹没,海岸线推进速度达平均 20m/a
3.湖泊演变与河流调整
从冰期结束直到全新世初期是一个陆地河湖
水系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随着全球气候变 暖、冰盖融化、降水增加、海面上升,许多 地方都发育大小规模不等的湖泊。随着这些 湖泊的出现,湿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显著发 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气中甲烷气体含量的增加产生重要 的影响.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ppt课件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ppt课件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的CO2排放:按国家排序
CO2 排放,亿吨/年
90
80
人口:45%
70
GDP:46%
60
CO2排放:56%
50
40
30
20
10
0
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14国家
21
人均CO2排放,kt/人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 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
17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辐射强迫:2005年与工业革命前(1750年)相比
1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GHG CO2 CH4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减
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变热
长寿命温室气体:CO2、CH4、CFCs、 N2O
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六必访,七必谈”及六必访六必谈记录

“六必访,七必谈”及六必访六必谈记录

“六必访,七必谈”及六必访六必谈记录《六必访,七必谈》是一本备受关注的书籍,这本书通过记录作者在五大洲的六个必访地以及七个必谈话题,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并提供高于6000字以上的记录。

第一章:六必访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六个必访地,它们分别是中国、美国、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和印度。

作者认为这些国家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作者在中国的访问中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迅速改变世界格局。

他深入了解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并与当地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作者还参观了一些中国的科技企业,包括华为和阿里巴巴,以了解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方面的进展。

2.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者在美国的访问中,深入了解了美国的创新和科技产业,包括硅谷和波士顿等创新中心。

他还会见了一些美国的企业家和高级政府官员,探讨了美中两国在全球化和贸易方面的合作和竞争。

3. 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肉类出口国之一。

作者在巴西的访问中了解了巴西的农业和农业发展模式,以及该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他还研究了巴西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包括贫富差距和土地分配等议题。

4. 南非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南非在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在南非的访问中,探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包括贫困、失业和种族隔离等问题。

他还参观了南非的一些企业和社会项目,了解了该国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等的努力。

5.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矿业和能源产业对全球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在澳大利亚的访问中,了解了该国的矿业和农业发展,并与当地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讨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6.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

环境生物学复习-段昌群-参考重点

环境生物学复习-段昌群-参考重点

第一章绪论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4)全球变化生物学(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环境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本质:生态破坏其本质是对人类有用部分的环境因素作为资源而过度利用所出现的后果。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生物转化: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2、生物放大积累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随食物链的营养转移而进行迁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体中不断富集。

3、吸收:环境中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总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带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环境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将学习关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话题。

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其原因多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推进,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过高的温度、不平等的降水、更频繁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所有国家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能源清洁化等。

在气候变化的同时,人类也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是指维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系列活动。

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

为此,全世界的人类都要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增加环保意识,发展环保产业,依靠人类自主行动,保护地球环境。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保行动的做法也有很多。

比如:减少使用塑料袋,使用环保袋;关闭用电器;减少污染等等。

而在这些小行动中,都折射出我们需要关注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一方面,人类需要通过行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的内容涵盖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

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维护人类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因素与大气相互作用,构成了各种不同 尺度的气候变化。
对于季度到年际的短期气候变化而言,不仅 大气内部动力、热力过程是重要的,而且海 洋和陆地表面热状况也是重要的。
2019/9/28
13
由于气候变化是指较长时间尺度大气环流和 气象要素的变化,一般运动的时间愈长,它 的空间尺度也愈长,这就有两方面的问题:
2019/9/28
10
因此,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大气内 部的动力过程与热力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 外部强迫过程,主要是非绝热加热过程,即 依靠太阳辐射的加热,地表和海洋对大气的 加热等。
2019/9/28
11
二、气候变化的全球性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开始认识到气候系统
大气本身存在各种尺度的运动 还受到太阳的直接辐射及从地面和海面发射的红外辐
2019/9/28
8
则单位质量的能量大约为:E/M = 102J/g
大气的能源根本上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给地球能量的功率为 1.8 × 1014kW
其中40%直接反射到太空 地球上实际收到的能量约为 1.0 × 1014kW
如果没有外部能量的输入,大气全部能量转换成 大气运动的动能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 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2019/9/28
5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全球性
2019/9/28
6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由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和生物圈等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且还受到火山活动、地球轨道、太阳活动 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大气外部的能量对于1周以上的大气运动是 相当重要的。
这意味着太阳活动、海洋和陆地等对大气能量的注入 和补充是相当重要的。
2019/9/28
9
来看大气能量的耗散过程。
是一种串级过程,即将大涡旋逐级地向小涡旋 传输能量,最后由分子粘性耗散成热量。
耗散的时间尺度约为1周
所以,时间尺度在1周以上的大气环流演变 所需的动能靠大气本身位能转换是不够的, 还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来补偿。
(1)冰河期
指地球大气的气候显著变冷
估计气温比现在低3~7℃ 50°N以北都被冰雪覆盖,冰盖占大陆总面积20%~30% 由于水分都变成冰雪,并且海水水体由于冷收缩,海洋水位显
著下降,比目前低100m。 地球从形成以来,至少经历了3此冰河期:
气候变化的特征:
非绝热性
全球性
系统性
2019/9/28
7
一、气候变化的非绝热性
根据观测资料估算,大气运动的总能量E
北半球
冬季: 4 × 1020 J 夏季:1.9 × 1020 J
南半球
冬季:7.1 × 1020 J 夏季:3.9 × 1020 J
大气的总质量M为 5.3×1021g
射 大气处于海洋、陆地之上,大气与海洋、陆地表面进
行热交换 陆地上有的有冰雪覆盖,各地植被不一,对太阳辐射
的反照率不同 陆地上的山脉,会造成大气的动力强迫作用 大气中的有云、CO2、O3等微量气体,不仅影响辐射,
还会进行化学反应
2019/9/28
12
在海洋上还有海冰 在海洋及陆地之下还有岩石圈
人类活动又严重影响着气候变化
近年来国际上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2019/9/28
3
气候:
是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长时间的平均 (一般取30a左右)
气候较常年异常
降水偏多,气温偏高
20世纪90年代
常年:国际规定为1961~1990年的平均
21世纪
常年:国际规定为1971~2000年的平均
一方面,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大气任何一部分 的变化都不能看成是独立的,它不仅仅由自身 的状况所决定的,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相接的 海洋、陆地、高原和冰雪等的变化的状况
如南亚与东亚季风的变化,它不仅仅取决于季风系 统自身的变化,还要依赖于过赤道气流的强弱、青 藏高原的热状况、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表热状况及 西风带的天气系统等等。
2019/9/28
15
第二节 全球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2019/9/28
16
就全球气候而言,地球已经历了各种不同时 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
利用在南极、格陵兰或大陆冰川钻探所得的冰芯, 再利用氧同位素的测定方法来推算而得到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利用树木的年轮,古书记载,特别是历代的黄宫奏 章中推测而得
2019/9/28
4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 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 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 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 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 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 变。”
近代气候变化
2019/9/28
17
一、全球气候的不同时间尺度
根据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及性质,分为以下 几种:(图7.2.1)
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百年际变化 间冰期变化
2019/9/28
18
(一)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球从形成至今已有46亿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剧 烈变化。
2019/9/28
14
另一方面,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大气要与它的 下垫面产生相互作用
若下垫面比大气热,则它要向大气输送感热 若大气比下垫面热,则向下垫面输送和传导热量 此外,海洋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向大气输送潜热
因此,气候变化不可避免是全球性的
当然,它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区域之间的气 候也有明显的差异。
第七章 气候变化
2019/9/28
1
4节,2学时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全球性 第二节 全球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第三节 我国气候变化 第四节 我国的气候灾害种类与分布特征
2019/9/28
2
气候与环境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最重 要的条件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工农业生产
粮食生产 交通运输 能源消耗 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