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秒表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计时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
3. 学生了解电子秒表中涉及的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并掌握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rotel或其他电路设计软件绘制电子秒表的原理图和PCB 图。
2. 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正确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体会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秒表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秒表基本原理:- 计时电路原理,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组成部分;- 控制电路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清零等功能实现;- 显示电路原理,涉及LED数码管、LCD显示屏等显示器件。
2. 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 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集成电路、门电路等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电池、电源模块为电子秒表提供稳定电源。
3. 实践操作与电路设计:- 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子秒表原理图和PCB图;- 根据原理图,搭建和调试电子秒表电路,实现计时、清零、启动等功能;-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电路设计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电子秒表基本原理学习,了解各部分电路功能;- 第二周:电子元器件学习,掌握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三周:实践操作,绘制原理图、PCB图,搭建电路;- 第四周:电路调试与优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数电课程设计:电子秒表
电子秒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它通过使用电子元件实现高精度的计时功能。
下面是一个基于数电的电子秒表的设计方案:
1. 运算部分设计:
- 使用一个1Hz的时钟源,可以通过计数器或者振荡器实现。
- 使用一个可重置的二进制计数器,位数根据需要的计时范
围确定。
例如,如果计时范围为1小时,可使用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
- 计时开始/停止控制逻辑:这可以通过一个开关电路实现,可以使用一个门电路或者触发器电路。
- 计数器重置逻辑:可以使用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重置计数
器的值。
2. 显示部分设计:
- 使用数码管或者液晶显示器来显示计时结果。
数码管可以
使用共阳或者共阴的7段数码管。
- 使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二进制输出转换为译码信号,用于
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数字。
3. 其他功能:
- 可以添加一个暂停功能,通过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实现。
当计时中按下暂停按钮时,计时器会停止计数,再次按下暂停
按钮时,计时器继续计数。
- 可以添加一个拆表功能,通过一个按钮或者开关来实现。
按下拆表按钮时,计时器会记录当前的计时值,然后重置为0,再次按下拆表按钮时,计时器恢复原来的计时状态。
该设计方案中的电子秒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例如增加更多的功能按钮、调整计时范围和精度等。
同时,需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对供电电源和信号的处理。
电子秒表设计方案

电子秒表设计方案电子秒表是一种按时间计数的仪器,主要用于精确测量短时间内的时间间隔。
传统的机械秒表已经逐渐被电子秒表所取代,因为电子秒表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更便捷的使用和更多的功能。
电子秒表的设计方案如下:1. 时钟系统:电子秒表需要一个准确的时钟系统来实现时间的测量和显示。
可以采用晶体振荡器来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并通过倒数计数器来计算出时间。
2. 按键设计:电子秒表需要一个按键来控制计时的开始、停止和重置。
可以采用机械按键或者触摸按键,通过按下按钮来触发计时动作。
3. 显示屏幕:电子秒表需要一个清晰的数字显示屏来显示计时结果。
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或者LED显示屏,显示出秒表的计时时间。
4. 计时精确度:电子秒表需要具有高精确度的计时功能。
可以采用纳秒级的计时芯片来提供更精确的计时结果,并且可以进行校准来保持计时的准确性。
5. 记录功能:电子秒表可以添加记录功能,可以记录多个计时数据,并提供查看和保存功能,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和比较不同的计时结果。
6. 声音提示功能:电子秒表可以添加声音提示功能,用于在计时开始、停止和重置时发出提示音,方便用户的操作。
7. 计时模式选择:电子秒表可以提供不同的计时模式选择,如计时、计次、倒计时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8. 电池供电:电子秒表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方便携带和使用。
可以选择使用可充电电池或者干电池,提供持久的使用时间。
9. 外观设计:电子秒表的外观设计可以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便于携带和使用。
可以选择耐用的材质和防水设计,增加秒表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
总之,电子秒表是一种精确、便捷、多功能的计时工具,设计方案可以结合以上要点进行设计,以提供用户更好的计时体验。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电子秒表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秒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体育比赛和日常生活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子秒表的使用和测量,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2. 掌握正确使用电子秒表的方法;3. 比较电子秒表与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电子秒表、传统秒表、计时器、待测物体;2. 实验方法:a. 将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校准至同一起点;b. 使用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分别计时待测物体的时间;c.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d. 比较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实验次数 | 电子秒表计时(s) | 传统秒表计时(s)---------------------------------------1 | 10.23 | 10.202 | 10.21 | 10.183 | 10.25 | 10.224 | 10.24 | 10.195 | 10.22 | 10.21通过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电子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3秒,传统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0秒。
可以看出,两者的计时结果非常接近,差距在0.03秒以内。
这个结果表明,电子秒表在准确性方面与传统秒表相当。
其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内部的计时装置,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其频率非常稳定。
而传统秒表则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时间和手动操作的误差。
此外,电子秒表还具有其他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计时结果,小数点后几位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其次,电子秒表通常具有计时、计数、暂停和复位等功能,更加灵活方便。
最后,电子秒表还可以记录多次计时结果,并进行平均值计算,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电子秒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依赖于电池供电,一旦电池耗尽,计时功能将无法使用。
其次,对于某些特殊实验,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计时,电子秒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电子秒表调研报告

电子秒表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电子秒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间隔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实验室研究等领域。
与传统的机械秒表相比,电子秒表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功能丰富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电子秒表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市场需求、应用领域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在线搜索的方式,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针对电子秒表的潜在用户群体,通过线上发布问卷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共收集到200份有效问卷。
在线搜索主要针对电子秒表的各个品牌和产品进行详细了解,以获取市场竞争情况和用户评价。
三、市场需求调研结果1. 使用电子秒表的主要领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电子秒表的主要领域包括体育运动、实验研究、医学检测和工业生产等。
其中,体育运动是最重要的使用领域,占比超过50%。
实验研究和医学检测分别占比25%,工业生产占比10%。
2. 用户对电子秒表的需求特点在问卷调查中,用户对电子秒表的需求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度要求高:用户对电子秒表的精度要求较高,希望能够精确测量时间间隔。
•操作简便:用户希望电子秒表的操作简单易懂,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
•功能丰富:用户希望电子秒表具备多种功能,如计时、计数、存储等,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耐用可靠:用户对电子秒表的质量要求很高,希望能够使用多年而不出现故障。
3. 用户对品牌的选择偏好在对电子秒表的品牌选择上,用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品牌声誉:用户倾向于选择声誉良好的品牌,认为这样的品牌质量更可靠。
•产品性能:用户对电子秒表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倾向于选择功能更为强大的产品。
•售后服务:用户希望能够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包括质保、维修等。
四、市场竞争调研结果经过在线搜索以及对竞争品牌和产品的评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主要竞争品牌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品牌包括CASIO、OMRON、SEIKO等。
电子秒表原理

电子秒表原理电子秒表是一种精确测量时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体育比赛、实验室研究等。
本文将介绍电子秒表的原理及其工作机制。
一、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电子秒表通过利用电子元件,特别是内置的定时器和振荡器,来测量经过的时间。
其基本原理如下:1. 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时间基准:电子秒表内置一个晶体振荡器,它产生一个非常稳定的频率信号。
这个频率信号通常被设定为1赫兹(也就是每秒钟产生一个周期)。
这个信号被称为时间基准,它将用于计算时间间隔。
2. 定时器与计数器:电子秒表内置一个定时器和计数器。
定时器通过设置一个初始值,开始计时,同时计数器开始累加时间基准信号的周期数。
3. 计算经过的时间:当定时器达到设置的目标值时,它会发送一个触发信号。
这个触发信号将用于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计数器此时的值。
4. 显示时间:计数器的值将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以提供实时的时间测量结果。
二、电子秒表的工作机制电子秒表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振荡器、定时器、计数器、触发器和显示器。
1. 振荡器:振荡器是电子秒表的基础部分,它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信号,用作时间基准。
在电子秒表中,常用的振荡器是晶体振荡器,它使用晶体的共振特性来产生稳定的振荡频率。
2. 定时器:定时器是电子秒表的核心组件之一,它接收来自振荡器的时间基准信号,并开始计时。
定时器可以设置一个初始值,用来设定需要测量的时间间隔。
在计时过程中,定时器会将时间基准信号与初始值进行比较,当两者匹配时,触发器将会被触发。
3. 计数器:计数器是用来记录经过的时间的部分,它与定时器紧密结合。
计数器会接收定时器的触发信号,并开始累加时间基准信号的周期数。
当定时器触发时,计数器的值将会被保存下来,以供后续的显示。
4. 触发器:触发器是连接定时器和计数器之间的重要组件,它在定时器达到设定的初始值时触发计数器。
触发器可以是一个逻辑电路元件,根据定时器的输出状态来进行触发。
5. 显示器:显示器是电子秒表的输出部分,它将计数器的值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秒表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计时器的功能及其组成部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子秒表的电路工作原理,包括晶体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电路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解释电子秒表中时间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秒表电路,并进行模拟组装。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电子秒表的调试和故障排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对电子秒表进行性能测试,并做出准确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通过团队合作设计电子秒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计制作电子秒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假设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原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电子秒表基础知识:介绍电子秒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涉及课本第三章“计时器原理”相关内容。
2. 电路设计与分析:讲解电子秒表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等关键部分的设计,参照课本第四章“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3. 元器件选择与使用: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如晶体振荡器、集成电路、显示屏等,对应课本第五章“常用元器件”。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秒表的组装、调试与测试,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课本第六章“电子制作实践”。
电子秒表的读数方法

电子秒表的读数方法
电子秒表是一种可以测量时间的精确仪器,它是用电子技术来测量时间间隔的,可以用来精确测量一定时间段内的事件,如比赛或实验中的时间间隔。
电子秒表的读数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打开电子秒表的电源,然后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
接下来,电子秒
表会显示计时的时间,可以看到秒表上的数字在不断变化,这就是电子秒表的读数方法。
其次,电子秒表可以设置报警,当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后,秒表会发出报警声,以提醒使用者。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子秒表的复位功能,当计时结束后,可以按下复位按钮,
将秒表的时间重置为0,以便进行下一次计时。
最后,电子秒表还可以使用定时功能,可以设置时间,当时间到达设定的时间后,秒表会自动开始计时,以便使用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时间。
由此可见,电子秒表的读数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按下开始按钮,就可以开始计时。
此外,电子秒表还具有报警、复位和定时等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基于FPGA的电子秒表的设计学院:物理电子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VHDL语言在PFGA开发板上开发一个具有启动、停止、分段和复位功能的电子秒表,着重介绍了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案以及在Xilinx公司的ISE软件开发平台上利用VHDL语言编程实现,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实时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上实现功能。
关键词:FPGA,VHDL,ISE,自顶向下。
1目录电子科技大学 (1)摘要 (1)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FPGA和VHDL简介以及开发流程 (5)2.1FPGA概述 (5)2.2FPGA开发环境简介 (6)2.2.1VHDL语言简介 (6)2.2.2VHDL语言的开发流程 (8)第三章数字秒表的设计 (11)3.1实验任务及要求 (11)3.2 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 (12)3.2.1分频器设计 (13)3.2.2消抖电路设计 (13)3.2.3控制模块 (14)3.2.4计数器 (15)3.2.5模块设计之数据锁存器 (15)3.2.6八选一多路复用电路 (16)3.2.7扫描段选电路 (16)3.2.8数码管段选电路 (17)第四章数字秒表仿真实验结果 (19)4.1分频器仿真 (19)4.2段选电路仿真 (19)4.3模八计数器 (19)24.4计数器程序仿真 (20)4.5锁存器程序仿真 (20)4.6多路复用器程序仿真 (20)4.7按键消抖程序仿真 (21)参考文献 (22)3电子设计实验报告——数字秒表的设计第一章引言秒表是体育竞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其可以直观的衡量运动员能力,考量运动员的水平,目前,用于控制秒表的秒表控制系统主要有PLC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其和PLD控制器等多种形式。
其中PLC控制器的特点为编程方便,容易扩展输入输出通路,但系统硬件成本较高了单片机控制其的特点为可塑性强,控制模式灵活多样,单系统组成除单片机外,还需要较多外围电路。
而使用VHDL语言设计秒表控制系统的方法,则可将程序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中组成实际电路,从而实现了数字系统硬件的软件化,不仅非常发辫,而且非常实用。
4第二章FPGA和VHDL简介以及开发流程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使数字系统的设计从电路级深入到了芯片级,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结合EDA技术,只需在计算机上修改和更新程序就可以实现硬件功能重构与性能升级,不需要额外的修改硬件电路,使硬件设计成为软件设计,方便快捷,提高了实现的灵活性,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大大缩短,开发程度显著降低。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现场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1。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由70年代初期的只能完成简单数字逻辑功能的可编程只读存贮器(PROM)、紫外线可按除只读存贮器(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贮器(EEPROM)和PLA,然后到70年代80年代初的只用于规模较小的数字电路的较复杂可编程芯片PLA 和GAL,再到80年代中期的功能齐全、能实现较大规模电路设计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最后到90年代的器件编程和器件测试技术"在这一发展进程中,PLD的结构配置和功能得到改善、集成度越来越高、速度和灵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
目前,可编程器件的发展速度极快,工作频率可达数百兆赫兹,片上逻辑资源已达数百万门,可以嵌入功能强大的32位微处理器构成片上可编程逻辑系统: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
2.1 FPGA概述FPGA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密度已超过25×104门水平,内部门延时小于3ns。
这种期间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是完全由用户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和编程来实现的,而且可以反复编写,它具有芯片逻辑资源丰富、成本低、功耗低等优势。
此外,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场变成,在FPGA工作的现场,可以不痛过计算机把存于FPGA外的ROM中的变成数据加载给FPGA,通过简单的设备就能改变FPGA中的编程数据,从而改变FPGA执行的逻辑功能。
这种方法也叫做ICR(In Circuit Reconfiguration,在电路上直接配置)编程。
FPGA的这个特点为工程技术人员维修、改进、更新电路逻辑功能提供了方便。
5电子设计实验报告——数字秒表的设计大部分FPGA采用基于SRAM的查找表(LUT,Look-Up-Table)结构。
查找表本质上就是一个RAM。
若逻辑函数具有n个输入项的的话,就需要由输入个数为n、容易为2n个位的RAM单元存放函数值,RAM的地址线器输入线的作用,地址即输入线的作用,地址即输入变量,RAM输出为逻辑函数值。
每输入一个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就等于输入一个地址进行查表,地址所对应的内容就是输出。
2.2 FPGA开发环境简介2.2.1 VHDL语言简介本次设计中的变成采用的是VHDL语言。
VHDL语言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DeseriptionLanguage,HDL),主要用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两个领域。
写好的VHDL程序既可以下载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实现电路功能,又可以提交到工厂用于ASIC芯片的流片。
VHDL主要用于描述数字系统的结构、行为、能和接口。
VHDL程序结构的特点是将一项工程设计或设计实体(可以是元件、路模块或系统)分成外部和内部两部分,外部即可视部分,对设计实体和端口引脚进行声明;内部即不可视部分,描述模块的功能和算法。
VHDL从实体与外部的接口以及实体内部的功能与结构这两个方面来描述实体,其对实体描述的示意图图片1所示,常用的VHDL程序结构图片2。
设计实体定义成功后就可生成共享功能模块。
在顶层综合或其他设计中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个实体模块。
这种将设计实体分成内外部分的概念是VHDL系统设计的基本点。
6图片1对实体描述的示意图图片2常用VHDL结构示意图应用VHDL语言进行工程设计有很多优点3。
①具有更强的行为描述能力VHDL的硬件描述能力很强,可以用于从门级、电路级直至系统级的描述、仿真、综合和调试,从逻辑功能和行为上描述和设计大规模系统,避开了具体期间内部结构4。
7电子设计实验报告——数字秒表的设计②支持层次化和模块化设计这是运用ISE工具进行了电路和系统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方法的重要方面,简化了系统设计,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5。
③可仿真和可综合仿真是指代码模拟硬件的行为,综合是指将代码转化成客物理实现的电路结构。
所有的VHDL语句都能用于仿真,但有一部分VHDL语句不能进行综合、翻译成与之对应的硬件电路,并在逻辑器件上实现。
VHDL强大的仿真及按摩功能是设计者能在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能十分方便地对数字系统进行仿真验证。
④系统设计与硬件结构无关VHDL语言对设计的描述具有相对独立性,设计者可以进行独立的设计,可以不懂硬件的结构,也不比了解最终设计实现的目标期间是什么。
⑤具有很强的移植能力VHDL语言描述的设计通用性好,可以被支持VHDL标准的不同工具所支持,具有很强的移植能力。
⑥VHDL本身的生命周期长VHDL的硬件描述与工艺无关,不会因工艺变化而过时,而且与工艺技术有关的参数可以用VHDL提供的属性加以描述,当生产工艺改变时,只需修改程序中相应属性参数即可。
VHDL语言具有很强大的语言功能、硬件描述能力和抑制能力及设计与器件支持无关的特性,并且VHDL语言程序易于共享和复用,因此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2.2.2 VHDL语言的开发流程采用VHDL语言对硬件电路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
通常情况下,其流程图片3所示8图片3采用VHDL语言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的流程图从图片3的流程图可以看出,采用VHDL语言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的开发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①接受电路设计任务在进行硬件电路系统设计之前,首先作出总体设计方案,然后给出相应的硬件电路系统设计徽标,最后将总体方案中各部分电路设计任务和要求下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
②确定电路具体功能设计人员要具体分析电路的设计要求,确定其要实现的具体功能。
③划分模块、编写程序利用VHDL语言设计硬件电路通常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从电路设计的总体要求出发,先确定顶层模块的设计,然后将顶层模块划分为不同的完成一定逻辑功能的子功能模块,最后再详细设计子功能模块。
模块划分的好坏将会直接9电子设计实验报告——数字秒表的设计影响到最终的电路设计,设计人员在这一步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保证模块划分的最优化。
④VHDL语言程序模拟VHDL语言程序模拟即功能仿真,是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逻辑功能进行综合、优化和布局布线验证,可以在设计的早起发现电路设计上的缺陷和错误,节省设计时间、缩短开发周期。
⑤综合、优化和布局布线综合的作用简单的说就将电路设计的较高级抽象层次的VHDL语言描述转化成底层电路表示。
优化的作用是将电路设计的时延缩到最小和有效利用资源。
布局布线的作用是将通过综合和优化所得到的逻辑规划到一个逻辑器件的逻辑结构,然后讲个逻辑单元放置到相应优化的位置,最后再进行逻辑单元之间、逻辑单元和I/O之间的布线,以消除布线延迟。
⑥布局布线后的程序模拟布局布线后的程序模拟又称后仿真,既实验设计的逻辑功能,又验证时序。
如果时序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回到前面的步骤重新进行操作。
⑦生成器件编程文件和进行器件编程顾名思义,器件编程是针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的操作,具体过程是:将设计描述经过、编译、综合、优化和布局布线的结果,经过一定的映射转化成一个器件编程所用的数据文件格式,然后通过烧片器或者下载电缆将数据文件下载到指定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去的过程。
10第三章数字秒表的设计3.1 实验任务及要求秒表的计时范围为00’00”00 ~ 59’59”99。
有两个按钮开关Start/Stop和Split/Reset,控制秒表的启动、停止、分段和复位:在秒表已经被复位的情况下,按下“Start/Stop”键,秒表开始计时。
在秒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按下“Start/Stop”键,则秒表暂停计时;再次按下该键,秒表继续计时。
在秒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按下“Split/Reset”键,显示停止在按键时的时间,但秒表仍然在计时;再次按下该键,秒表恢复正常显示。
在秒表暂停计时的情况下,按下“Split/Reset”键,秒表复位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