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永安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发育规律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贵州国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永安煤矿地质灾害监测措施2019年3月为认真做好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减少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规定,特制定本措施。
一、基本概况永安煤矿是兼并重组矿井,矿区面积1.7825km2,扩界后面积2.3041km2,,开采深度:+1475—+1100m标高,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一)地理位置。
永安煤矿位于织金县城东,直距约26km,行政区划隶属贵州省织金县化起镇管辖。
南西和北东分别与龙金煤矿、江西煤矿相邻。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织金县化起镇西东部,为低山丘陵地貌,北西南高,东部低。
井田内最高海拔1532m,最低海拔1395.6m。
(三)、地表水系工作区区域上处于长江水系乌江流域,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底,该片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西部溪沟处,海拔1330m。
矿区内溪沟不发育,只有一条小溪流经矿区外围东部,从北西向南东径流,最低标高1360 m,流过煤系地层时最低标高1373m。
据矿区井下调查,目前矿井井下开采面最低标高已达1350 m,但井下干燥无水,说明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1250 m以下。
杨柳河流经矿区外围西北面,距矿区3km,河谷最低标高115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杨柳河河谷标高1150m 应为该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四)、气象该区属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潮湿多雾,雾中常伴随雾雨。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据织金县气象局近十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4.1℃,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3.8℃。
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23.4℃;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5.3℃。
年均降雨量1230.00mm, 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2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相对湿度为75—86%。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

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学院资环学院地理科学郑宝云学号080904045 )(指导老师:李建成(教授),陈大涌(高级实验师))摘要:在对永安实习区喀斯特地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貌的成因,认为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是喀斯特地貌成因的基本因素。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们了解永安石林风景区以及十八洞喀斯特地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这两次均为永安著名的风景区,如果当地政府对这两个地方进行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对永安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貌成因,地貌特征,永安实习区正文引言:通过9月17日地貌野外实习,我们在永安石林风景区观测和描述喀斯特地貌主要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说明地貌的成因以及作典型的地质素描图。
以及在十八洞进行观测和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
这两个实习区让我们对永安喀斯特地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⒈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中断,东经116°56′―117°46′,北纬25°33′―26°13′;地理坐标X:27―45,Y:67-93公里,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
永安市是福建省中西部的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是鹰夏铁路的必经要冲,全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除鹰夏铁路外,还有永安至福加、永安至福建水泥厂铁路、以及永安至泉州、永安至清流永安至闽西诸县的公路、其它次一级公路贯穿全区,故交通十分方便。
永安地区是我国华南区典型的低谷丘陵区,全市山脉连绵起伏,一般在800米至1100米以上。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河谷水系十分发育,主干河流为沙溪,上游称九龙溪,支流称文川溪,其它大小河流沟谷遍布全市,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永安地区属华南地区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以上,最高气温达41℃,最低气温为—7.6℃.全年以7月份气温最高。
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
贵州习水官渡河煤矿地质特征

第 四系 ( Q) : 零星 分布 于上述 地层 之上 。主要 由灰 黄、 土 黄色 黏土 、 砂及 砾石 等组 成 。厚 0~1 0 m。 2 . 2构 造 矿 区位 于 桑 木 场 背斜 北 西 翼 , 整 体 表 现 为单 斜 构 造, 地 层 走 向北 东 向 、 倾 向北 西 3 2 0~3 5 0 。 , 平 均 倾 向 3 3 5 。 ; 一 般倾 角 3 0~ 4 5 。 , 平均 3 5 。 。断裂构 造不 发育 。 3煤 层特 征 3 . 1含 煤岩 系 矿 区含煤 岩 系为龙 潭 组 ( P 1 ) 地层 , 为一 套 在 动态 的环 境下 沉 积形 成 的海 陆交 互 相 沉 积 岩 系 , 主要 由煤 层、 细砂 岩 、 粉 砂岩 、 泥质 粉 砂 岩 、 黏土岩、 粉砂质泥岩、 炭质 黏 土岩 、 灰 岩 等 不等 厚 互 层 。区 内厚 8 0—9 0 m, 平 均厚 8 5 m, 含煤 层 ( 线) 7层 , 含煤 系 数 6 %, 其 中含 稳 定 可采 煤层 3 层, 煤 层 总厚度 大于 3 . 6 m, 平 均厚度 不小 于 1 . 2 m, 含 可采 煤 系数 4 % 。各煤 层 结 构较 简 单 , 且 厚 度 在 空 间上变化 也不 大 , 均属稳 定煤 层 。 3 . 2煤 层特征 矿 区含 煤 岩 系含 稳 定 可采 煤 层 c 5 、 C 8 、 C 1 2三 层 , 现 将其 各煤层 特 征 由上 到下 叙述 如下 : c 5煤 层 : 位于龙 潭组 上部 , 距 上覆长 兴 组 P c 灰 岩 底 1 5 m左 右 , 煤 层 厚度 较 稳 定 , 一般为 0 . 9 5~1 . 0 5 m, 平 均厚 1 . 0 0 m, 全 区 可采 。煤 层 结 构 较 简 单 。顶 板 为 深 灰色 粉 一细砂 岩 , 底 板 为浅 灰 色黏 土 岩 , 煤 质 以半 亮 型粉煤 为 主 。 C 8煤层 : 位 于龙潭 组 中部 , 距 上覆 C 5煤 层 2 8 m左 右, 下距 C 1 2煤 层 3 2 m 左 右 。煤 层 厚 度 较 稳 定 , 一 般 1 . 2 8—1 . 3 6 m, 平均 1 . 3 2 m, 全 区 可采 。煤 层 结 构 较 简 单, 顶、 底板 均 为粘 土质粉 砂岩 , 煤质 以块煤 为主 。 C 1 2煤层 : 位 于龙 潭 组 下部 , 距 下伏 茅 口组 灰 岩顶 1 0 m左 右 , 煤 层 厚 度 较稳 定 , 厚度 1 . 2 5—1 . 3 2 m, 平 均 1 . 2 8 m, 全 区可 采 。煤层结 构 较 简单 。顶 板 为黑 色 薄层 状含 黄铁 矿粉 砂 岩 , 底 板 为灰 白色 富含 黄 铁 矿 结 核 的 铝 土质 黏土岩 , 属半 暗 一半亮 型块 煤 。 3 . 3煤 层对 比 矿 区煤层 主 要 通 过 煤 层 层 间 距 及 顶 、 底 板 岩 性 进 行对比, 其次 对 于 C 1 2煤 层 的顶 板 为黑 色 薄 层 状 含 黄 铁 矿粉 砂岩 , 底 板 为 灰 白色 富 含 黄 铁 矿 结 核 的铝 土 质 黏土岩 , 这与 C 5和 C 8的顶 底 板 岩 性 有 明 显 的 差 别 。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煤矿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是对煤矿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的科学,对于指导煤矿勘查、开采、安全生产、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就来浅谈一下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一、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基本概念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指地质构造对煤层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煤层产状、截面形态、产状走向和倾向、受压变形、地质构造对煤体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是由地壳构造、构造应力、岩层变形和地质构造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的综合反映。
二、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类型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地层倾角等构造形态特征。
褶皱是指地层在受到水平作用力时,发生挤压而形成的波动状地质体。
断裂是指岩石或土壤因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和位移的地质现象。
地层倾角是指沉积地层或火成岩地层倾斜的角度。
这些构造形态特征对于煤矿的形成、赋存、分布和采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成因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成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构造力学作用和岩层变形等因素。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内部岩石的变形和迁移,它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
构造力学作用是指岩石受到应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和破裂。
岩层变形是指岩石受到地质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
五、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方法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地质勘探、地震勘探、地质化探、地质力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为煤矿的勘查、开采、安全生产和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永安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2023年秋季学期赴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永安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矿产资源以及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层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参观了永安水泥厂和加福煤矿。
通过实地观察和指导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永安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
其中,永安水泥厂所在地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页岩、泥岩等。
加福煤矿则位于永安市加福镇,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第三系。
2. 喀斯特地貌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考察了永安石林风景区和十八洞喀斯特地貌。
永安石林风景区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闻名,石柱、石笋、石柱群等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十八洞喀斯特地貌则以其独特的溶洞景观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而著称。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河流地貌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永安市的河流地貌。
永安市地处福建省中西部,境内河流众多,其中以金溪、沙溪、九曲溪等为代表。
我们考察了河流的成因、特点以及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如河床、河漫滩、河岸阶地等。
4.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实习期间,我们还了解了永安市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永安市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温泉资源为主要特色,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分析了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科知识的理解。
2.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习期间,我们学会了野外地质调查、观测、记录和分析等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总结本次永安地质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永安地质实习报告(多篇)

永安地质实习报告(多篇)篇:野外地理地质实习报告—永安永安实习报告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了解和掌握水文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了解水文测验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河流水情的测验与分析。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地貌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河流水文、海洋水文的基本知识,地表水的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水污染与防治;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福建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实习时间与人员安排实习时间:2021年7月3日--7月9日,共7天。
2007级规划管理专业学生81人,领队教师沈金瑞,指导教师郑敏、陈香、傅文杰等。
实习地点、内容和实习路线福建省永安市等地第一天(7月3日):上午莆田—永安,住永安市。
下午实习地点:龟山公园。
实习内容:观察山区河流、水情、常见的庭院观赏树木的种类、形态、特征;永安市主要城市的绿化树种。
第二天(7月4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和桃源洞第一班(1-4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一、矿区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一)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习水县新晟煤矿位于习水县城南东154°方向,直距约5.4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习水县东皇镇所辖。
矿区范围地理座标:东经106°13′28″-106°14′32″,北纬28°16′21″-28°17′12″。
矿山公路与S302国道公路相接,矿区至县城18公里,距习水火电厂8公里,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区内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娄山脉的北西。
地貌属侵蚀、岩溶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内南部的坝岩上山顶,海拔1612.1米;最低点位于区内北西部菜籽湾附近的冲沟中,海拔1350米;相对高差262.1米。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0米。
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
自然植被以低矮次生灌丛草坡为主,乔木较少,冲沟较开阔,水土流失严重。
(三)水系河流矿区处于长江流域的赤水河水系,区内无大的河流。
矿区以中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冲沟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四)气象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约13.1℃,7-8月平均温度21—22℃,日最高气温约33-35℃,1月气温最低,月均约6.1℃,日最低气温零下1-6℃左右。
由于高差较大,地势低洼的谷地气温较高,高山上则偏寒冷,二者温差可达3-5℃左右。
年均降雨量1137.8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且多有大暴雨,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
二、井田境界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月颁发的习水县东皇镇新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5200000930087),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见表2-1-1),面积1.1382km2,开采深度由1490m至1227m。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矿地质中的构造特征,它对煤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包括矿层的倾向、倾角、节理、构造断裂等多个方面,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及其意义。
一、煤矿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煤矿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动的影响。
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壳深部各种构造作用的总和,包括地震、隆升、下沉、褶皱、断裂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煤炭地质构造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有机质和泥炭等沉积物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煤矿,同时地质构造运动也会对煤矿地质构造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煤矿地质构造特征1. 矿层的倾向和倾角煤矿地质构造中的煤层具有一定的倾向和倾角特征。
煤层的倾向是指煤层在地面投影上的走向方向,而煤层的倾角是指煤层向地下延伸的倾斜度。
煤层的倾向和倾角特征对于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开采方向可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2. 构造断裂构造断裂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表现为地层的破裂和错动。
构造断裂对煤矿的地质构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常常会导致煤层的错动和变形,影响煤矿的开采和资源的利用。
3. 节理节理是指地层中的裂隙或者裂纹,它对煤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煤矿地质构造中的节理特征会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性和煤层的透水性,了解节理特征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对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选择开采方向和方法,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对于煤炭资源的勘探、评价、开采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地选择勘探和开采方案,以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水县永安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发育规律分析
【摘要】永安煤矿矿区位于官店向斜北西翼,地层总体走向为NE向。
矿区南西侧发育次级褶皱楠木背斜,矿区中部受区外次级褶皱S1的水平挤压影响,地层倾角向深部逐渐变大。
区内钻孔揭露隐伏断层10条,规模较小,其中有7条断层对煤层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和发育规律的分析研究,可为矿井改扩建设计、井巷布置和矿井生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永安煤矿;构造特征;发育规律
永安煤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南东约25km,矿区走向长约5.7km,平均宽0.9km,面积:5.2545km2,开采标高+1000~+100m。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10~16层,主要可采煤层6层,总厚6.62~18.43m,平均10.35m。
矿区地质构造中等复杂,构造特征的分析研究,对煤矿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构造特征
矿区所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Ⅰ)黔北台隆(Ⅰ1)遵义断拱(Ⅰ1A)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Ⅰ1A1)的北缘,位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北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相接,南与早古生代“黔中隆起”相邻。
区域内各构造轮廓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不均一上升为主,具明显的继承性和间歇性,活动十分频繁,导致各构造林系间的复合与迭加,其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等势式褶皱,由一系列走向北东—西南的宽层长轴状褶皱组成,常具明显的雁列分级特征,背斜多箱顶,向斜常呈圆底。
断裂常发育于背斜轴部附近,以张性断裂为主,压扭性断裂次之,广泛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地区。
2 矿区构造特征
2.1 基本形态
矿区位于官店向斜北西翼,地层总体走向为N40°E,倾向130°~150°,倾角一般30°~50°,矿区中部受区外次级褶皱S1的水平挤压影响,该地段地层倾角向深部逐渐变大,50°~75°渐变;北东侧地层倾角较为稳定,一般30°~40°。
在矿区南西侧发育官店向斜之次级褶皱楠木背斜,背斜西翼地层倾向230°~260°,倾角25°~45°。
矿区断层稀少,地表未见出露,仅钻孔揭露隐伏断层10条,走向主要为NE-SW向,规模小。
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图1)。
图1 矿区构造纲要图
2.2 褶皱
楠木背斜:该背斜为官店向斜之次级褶皱,于矿区南西侧通过。
背斜北东端位于烂泥槽附近,南西端倾伏于后槽以东,走向长约13km,轴向N10~30°E。
背斜西翼地层倾向230°~260°,倾角25°~45°;东翼地层倾向130°~150°,倾角总体30°~50°,在该翼2~5线,受区外小褶皱北西方向水平挤压,该地段地层倾角向深部变大,但总体上背斜轴面直立,两翼基本对称。
通过β图解法对该背斜图解,楠木背斜枢纽倾伏向为195°,倾伏角为20°。
该背斜为两翼基本对称的直立倾伏褶皱。
S1:为向斜构造,北东端位于徐家沟,南西端位于山草湾,走向长约3km,轴向N40~60°E,呈弧状。
向斜北西翼倾向130°~170°,倾角40°~60°,南东翼倾向290°~320°,倾角一般30°~50°,南西段倾角较大,约70°~80°,该褶皱为近直立水平褶皱。
S2:为背斜构造,两端与S1相邻,走向长约3km,轴向N40~60°E,呈弧状,形态与S1接近,近于平行。
背斜北西翼倾向290°~320°,倾角一般30°~50°,南东翼倾向130°~180°,倾角20°~40°,两翼基本对称,枢扭水平,为近直立水平褶皱。
2.3 断层
矿区断层稀少,地表未见出露,钻孔揭露隐伏断层10条,走向NE-SW向为主,少许E-W向,落差大于30m断层1条,其余断层5~25m不等,规模较小。
(1)正断层:揭露正断层共5条,走向NE-SW,倾向NW,倾角60°~70°,落差5~20m。
断面较光滑,一般含方解石晶片或薄膜,具有压扭性结构面特征。
(2)逆断层:揭露逆断层共5条,除f101、f102走向为EW向、倾向S外,其余逆断层走向为NE-SW向,倾向NW。
各断层倾角60°~80°,落差10~55m,仅f102落差大于30m,为55m。
逆断层中f101、f102断层破碎带长约4m,方解石脉发育,且零乱,具有张性结构面特征,其余逆断层均属压扭性断裂。
3 矿区构造发育规律
(1)矿区褶皱属次级褶皱,位于官店向斜与二郎向斜的接合部位,其轴向NE向,与主构造方向基本一致,为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2)矿区地层倾角沿走向有一定变化,中部受S1北西方向水平挤压影响,煤层底板等高线向北西弯曲,其形态与褶皱相似,呈弧状,该地段倾角变大至60°~70°,近S1轴部变缓;矿区其它地段地层倾角较稳定,一般35°~45°。
(3)通过对区内褶皱特征及地层倾角的变化分析,楠木背斜形成时两翼对称,后期受区外S1、S2褶皱形成时的挤压,导致2~5线由浅至深倾角逐渐增
大,表明S1、S2褶皱的形成晚于楠木背斜。
(4)矿区内断层以大角度走向断层为主,倾角60°~80°,规模小,地表未出露,除f101、f2、f702未破坏煤层外,其余断层对煤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5)区内f101 、f102为张性断层,其余断层为压扭性断层,为S1、S2褶皱形成过程中向北西方向产生水平挤压所致,由于应力作用较小,形成的断裂构造规模不大。
张性断层主要分布于楠木背斜附近,北、北东方向主要形成了压扭性断层,总体上,压扭性断层其走向受水平方向作用力影响,与S1走向基本一致。
4 结语
通过对矿区构造的分析研究,各构造轮廓定型于燕山运动,构造线发育方向为北东向,区内及外围发育三条次一级褶皱,矿区地层走向和倾角有一定变化,同时形成了少量规模较小的断层,矿区地质构造中等复杂。
矿区次级褶皱发育规律与区域主构造基本一致,断层的发育规律受次级褶皱影响,虽规模不大,但多数断层对煤层都有一定破坏,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对井巷新揭露的小断层应结合已有地质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和规律,以指导矿井生产。
参考文献:
[1]郭颖,李智陵.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2]王定武,王运泉.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3]徐彬彬,何明德.贵州煤田地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