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实习心得总结

煤矿地质实习心得总结煤矿地质实习心得总结篇1这次生产实习是为毕业前的顶岗生产实习的一个铺垫,也无疑是对我们课程上理论知识的一次实际训练。
这次亲临煤矿的时机来之不易啊,因此倍感珍惜这次外出的实习!我深知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但从未置身面对过它。
心里有一丝的喜悦也有几分担忧啊。
现在国家的矿难事故层出不穷,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煤矿都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没有好的煤矿吗,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班全体同学来到澄河矿务局生产实习,希望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答案,希望从中学到我们祖国煤矿将来的出路问题。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们于2022年9月7日的早晨出发了,在澄河县城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休息,我们便进入我们艰苦的实习任务。
我们先后去王村斜井和董家河煤矿参观实习,矿上参观由矿方组织的各项活动很多,包括听讲座、地面生产系统设施参观、平安报告、地面运输系统参观、地面变电所、绞车房和主要通风机的参观等。
我们严格遵守矿井有关规章制度及平安作业规程,尊重矿上一切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提问,不怕脏,不怕累,常动脑,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互助,密切协作,保障了实践锻炼的平安顺利进行。
在这所有的活动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我们最担忧而又是最渴望的井下参观实习,9月14日早晨,经过煤矿领导下井前的精心部署,我们班将近30名同学下井体验生活。
首先,我们来到更衣室,换上干净、整洁的矿工服装,佩带好矿灯和自救器,然后来到了小火车前,等待着一次充满好奇的体验。
由于下井小火车的容量有限,我们分批下井,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我们徐徐下降来到了+355水平,看着周围陌生的地下环境,心中有种莫名的冲动。
来到井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卫生、齐整的平安警语和工人有序的行走。
在巷道里,通风气流从耳边吼叫而过,脚下不时有湿滑的水坑,加上靴子并不合脚,行走时就更显吃力了,刚下井那陌生和新奇的感觉不到半小时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不管走多远,两旁的墙壁和脚边的铁轨不知伸到何处,好似看不到尽头。
煤矿地质学总结

地表类型: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系统。
海洋类型: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
颜色,条纹,光泽(金属,半金属,非金属光泽),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硬度,解理(极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断口,脆性和延展性,弹性和挠性,密度,磁性,电性,发光性,其他性质。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石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石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力侵入的能力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成煤条件:植物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煤的工业分析项目:包括测定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以及计算固定碳四个项目,他们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煤岩类型:宏观:光亮煤,半光亮煤,半暗煤,暗淡煤。
显微煤岩类型:单组分组分类:微镜煤,微亮煤,微惰煤双组分组分类:微亮煤,微暗煤,微镜惰煤。
地质作用(内地质作用、外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分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有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叫外地质作用。
分为分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煤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受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
名词解释矿物:矿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构造:地质学上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将岩层或岩体分割成许多岩块,但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节理。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矿井地质总结

矿井地质总结矿井地质总结矿井地质是矿产资源勘探和采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井地质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和采矿安全,为矿山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
本文将对矿井地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矿山的管理者和矿井地质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1.1 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矿井地质是指矿井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矿床的分布、成因特征和地层结构等。
矿井地质的基本特征对矿山的规划、设计和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矿井地质的分布规律是不均匀的。
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地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需要通过详细的矿山地质调查和勘探来确定其分布范围。
其次,矿井地质的成因特征是多样而复杂的。
不同类型的矿床由于成因不同,矿石的性质和赋存状态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可以为矿床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矿井地质的地层结构是关键影响矿井稳定性和开采效果的因素。
地层的变异和变形可能导致矿井发生塌陷和冒顶等地质灾害,因此,地层结构的研究对于保证矿井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矿井地质的研究方法矿井地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矿山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探。
矿山地质调查是通过现场勘查和采样等方式获取矿山地质资料的过程。
矿山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地质断面测量、地质剖面绘制、矿块测量和采样等。
通过矿山地质调查,可以获取矿山地质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矿床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矿床勘探是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矿床进行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矿床勘探的主要任务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矿床勘探,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矿床的形态、规模和质量,为矿床的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井地质的研究成果2.1 矿井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矿井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手段获取有关矿床形态、规模和质量的信息的方法和工艺。
在矿井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上,我国在矿山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
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煤矿地质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煤矿地质工作总结1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
实习期间,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矗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实习单位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只有两年,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
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没一米进尺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
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强大发展。
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
下面我就吧实习情况做以总结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平煤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4座,二零零三年原煤产量2669万吨;选煤厂3座,精煤生产能力500万吨/年。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煤矿地质学实习心得总结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我于2024年参加了一段为期两个月的煤矿地质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了煤矿地质工作的全过程,从勘察、调查到报告撰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帮助极大。
二、实习内容1. 勘察与调查实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对煤矿地质进行勘察和调查。
我们团队前往位于山西的一座煤矿,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和测量,了解了煤矿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以及水文地质等相关情况。
通过与导师和工作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我对于煤矿地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室工作实习的第二个环节是进行实验室工作。
我们团队需要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以判断煤质的好坏、煤中的元素含量等。
通过操作各类仪器,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样品的制备、浸提、减量等一系列实验操作,并且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3. 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并撰写实习报告。
通过对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我发现了煤矿地质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我利用所学的地质学理论,结合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为煤矿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习,我对煤矿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和煤质,提高了我在地质实践中的指导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中,我和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团队中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技能,使我更全面地了解煤矿地质学的各个方面。
3. 问题解决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地质调查和实验中的问题,如对地质构造的识别、样品分析结果的解读等。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地质矿业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成因、矿产资源分布、勘查开采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学科领域。
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形成、矿产勘查开采等方面对地质矿业知识进行总结。
地球地质构造地球的地质构造是地质矿业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指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形成的构造特征。
地质学家将地球的地质构造区分为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大层。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的地幔构成,它是地球表面的硬壳,厚度约为 5~70 公里,地幔则位于岩石圈下面,厚度约为2850 公里,地核则位于地幔下面,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地球地质构造的分布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形成矿产资源是指经济利用的地球内部自然矿物和岩石。
矿产资源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岩浆活动、岩石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深部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包括火山喷发和火山活动,岩石变质是指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遭受风化和侵蚀后重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这些不同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分布。
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对潜在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和探测的活动。
矿产勘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和遥感勘查。
其中,地质勘查是通过地质勘探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探,地球物理勘查则是借助地球物理学的方法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和形成情况,地球化学勘查则是通过采集地表物质进行分析,遥感勘查则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勘查是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提高已知矿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矿产资源开采矿产资源开采是指通过采矿技术、采矿设施对地下、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开挖、提取和利用的过程。
矿产资源开采主要包括露天矿开采和地下矿开采。
露天矿开采是指对地表露头的矿床进行露天开采,地下矿开采则是指对地下矿床进行采掘。
煤矿地质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煤矿地质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三篇认识报告范文| 2018 | 2018 | 4000字| 5000字实习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十字路口之一,不论你是什么专业,实习之后都要写一份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下面是找总结网小编怎专门整理的:煤矿地质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欢迎参阅,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找总结网实习总结报告范文栏目。
篇一:煤矿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范文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1)让学生了解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一些岩石。
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二、时间安排实习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编写实习总结报告范文1-2天。
三、组织状况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老师指导,12届煤矿工程高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人员。
四、工作量在两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行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和继续,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学有所用。
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立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大脑里已经有了地层的画面,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片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自己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煤矿地质工程实践总结(热门23篇)

在实习期间,我还较好的完成了盘区供电设计课题,受到了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三、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得到了提高1、认真学习各种工具一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虽然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在工作当中发现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再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够把工作做好。
因此,我首先对各种仪器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并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已能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摸索和钻研,把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完美。
2、我还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标准。
3、认真学习了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比天还大”“人人都是通风员”煤矿工作是艰苦的行业,井下作业,随时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瓦斯爆炸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还有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等。
然而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认为安全与生产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
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
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在实习中,我尽管学到了不少知识,有了不少收获,但学校的要求,离集团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总结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
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
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8.外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
形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19.构造运动:有地球内动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
20.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21.地壳中的主要矿物元素:OSiAlFeGaNaKMg22.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23.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如玻璃。
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24.矿物的主要性质:一,矿物的形态(单体的形态:①一向伸长的②二向延展的③三向等长的。
集合体形态:①柱状,针状,放射状,纤维状②板状,片状,鳞片状③粒状集合体④晶簇⑤其他形态;鲕状,核状,豆状土状分泌体钟乳状等)二,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②条痕③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
④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②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解理。
③断口: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
)四,其他性质(①相对密度②磁性)27.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折射等所表现的各种性质。
28.矿物的颜色,光泽,透明度:颜色:矿物最直观的光学性质,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选择吸收的结果。
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波长的程度。
29.摩氏硬度与硬度:应用划痕法将棱锥形金刚钻针刻划所试矿物的表面而发生划痕,习惯上矿物学或宝石学上都是用莫氏硬度。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机械强度。
30.摩氏硬度计1到10级: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32.解理及断口: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的一种力学性质。
与“解理”相对,矿物受力后不是按一定的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的称断口。
34.常见的矿物20种:自然金,英、白云母、黑云母、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重晶石、萤石、磷灰石、白云石、黄玉、刚玉,蒙脱石,红柱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35.岩石: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
36.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37.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辉石,橄榄石,斜长石,角闪石(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38.火成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显晶质结构②隐晶质结构③玻璃质结构④等粒和不等粒结构⑤斑状和似斑状结构⑥自形晶结构)构造:(①块状构造②斑杂结构③气孔和杏仁结构③枕状结构④流纹结构)。
39.火成岩的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40.火成岩的主要类型:①橄榄岩:超基性深成岩②辉长岩:基性深沉岩③闪长岩:中性深成岩④正长岩:中性深成岩。
⑤花岗岩:酸性深成岩。
4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石英类,长石类,云母类,粘土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铁铝等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2.沉积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结构。
②非碎屑结构)构造:(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结核)43-1.圆度(磨圆度):碎屑物棱角被磨蚀而圆化的程度。
43.沉积岩的分类:外源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内源沉积岩。
44.沉积岩的主要类型: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砾岩,泥岩和页岩,火山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45.变质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结构:(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
)构造:(变余构造,变成构造)45-1.变余结构:又称残留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仍然保留的原岩结构。
例如,原来沉积岩中的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
45-2.变晶结构:指原岩在固态条件下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46.变质岩的分类:接触变质岩类,汽-液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类变质岩。
47.变质岩的主要类型: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8.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49.古生物:地质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50.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51.古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52.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生成顺序和地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
53.地层分类: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53-1,地层对比: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的对应关系。
54.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①岩石地层学方法: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标志层法旋回结构法。
②生物地层学方法: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法。
③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55.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并且连续沉积,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56.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接触但不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
57.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新老地层彼此不平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的剥蚀面。
58.地层单位的分类:①岩石地层分类(组群段层)②生物地层分类③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58-1.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58-2.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59.地质年代表(从古至今):元古宙PT(新元古代,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太古宙AR,冥古宙,显生宙PH(古生代Pz:①寒武纪②奥陶纪O③志留纪S④泥盆纪D⑤石炭纪C⑥二叠纪P。
中生代Mz:①三叠纪T②侏罗纪J③白垩纪K。
新生代Kz:①早第三纪E②晚第三纪N③第四纪Q。
)60.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6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62.岩层产状的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63.褶皱和褶曲: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但仍保持着岩层的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成为褶皱。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64.褶曲的要素:核部翼部翼角转折端顶角枢纽轴面轴、轴迹脊线和槽线。
65.褶曲的分类:①横剖面分类: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扇形褶曲平卧褶曲绕曲。
②纵剖面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③平面形态分类:线形褶曲短轴褶曲近等轴褶曲.④剖面上褶曲组合形态分类: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曹式褶皱同斜褶皱。
⑤平面上褶曲的组合形态分类:平行褶皱雁形褶皱帚状褶皱。
66.背斜与向斜(区别方法):背斜是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新的新岩层形态一般向上弯曲的褶曲,向斜是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向两侧一次出现较老岩层形态一般向下弯曲的褶曲。
67.断裂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所受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发生脆性形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破裂和错动,使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层脆性形变造成的产物总称为断裂构造。
68.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69.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70.节理的分类:①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②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倾层节理。
③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剪节理。
71.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72.断层的分类:①根据断层两端相对位移方向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②根据断层走向和所切割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③根据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73.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垒和地堑阶梯状构造叠瓦状构造。
74.地垒和地堑:通常幼两条以上正断层组成。
若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边断层相对下降称为地垒。
断层倾向相对,中间盘相对下降,两边盘相对上升称为地堑。
75.叠瓦状构造:由数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在一起,其上盘在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上推,这种断层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构造。
76.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转变为煤的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77.成煤的必要条件: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78.煤岩成分:丝炭镜煤暗煤亮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