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出师表2(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说课课件教学(第2课时)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 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 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
二、文章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 借鉴意义?
课堂小结
(1)一词多义:效、道、所以、于、以。 (2)古今异义:卑鄙、痛恨、开张、秋、义、感激、不毛。 (3)词类活用:良实、广益、亲、远、恢弘。 (4)特殊句式: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5)翻译句子:今天下三分……
译文:但是,侍卫大臣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在边境舍生忘 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啊。
重点翻译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寓情于叙
三 7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简析: 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
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是怎样分析的?(用原文 回答)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 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第2、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案(第2、3课时)新人教版一、导题、板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出师表》。
(教师板书课题、出处)二、学习目标:翻译3-9段,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正确翻译重要语句。
三、读译课文1、自学指导:自学要求:翻译3-9段: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结合注解口译文句,动笔圈划难点。
(2)各小组讨论解决组员们的疑点、难点。
经讨论后无法解决的向老师提出来。
(3)以段为单位,一个小组翻译一段。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可纠正。
第三课时一、导题、板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出师表》。
(教师板书课题、出处)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2、感受诸葛亮形象,体会其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
三、落实学习目标(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1)教师:之前我们已分析过第1、2段,下面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回顾一下这两段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述:第1段诸葛亮从形势危急和大臣表现两方面分析形势,然后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
板书:建议: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第2段诸葛亮针对宫中府中在执法方面,再提建议,要严明赏罚。
板书:严明赏罚(2)教师:下面请读第3、4、5段,说说诸葛亮给刘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三段在内容上有什么关系?第五段为什么插入诸葛亮对“先帝叹息”的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不好?[参考]①(板书:)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②第3、4、5段,荐贤臣,引教训,提出第三个建议:要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③不好。
插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的往事,为的是以先帝为榜样,告诫刘禅要以前人为鉴,从而促使刘禅亲信贤臣,光先帝遗德。
插入对往事回忆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读6-7段,回答:课文第六、七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板书: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白帝城托孤、兴复汉室)。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3 《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仿照示例,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示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参考答案: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二、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参考答案: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励精图治、复兴汉室的目标。
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九年级《出师表》全文及翻译

九年级《出师表》全文及翻译《出师表》全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
九年级语文全册(云南地区)课件-出师表 (2)

性行淑均( xìng ) ⒋否 陟罚臧否( pǐ )
是否( fǒu )
⒌遗 以遗陛下( wèi ) 遗失( yí )
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贫困衰弱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特殊待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光大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⒍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 4、赞诸葛亮的诗:
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 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 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 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 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 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 张。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课堂小练: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bó ) 薄纸( báo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sè )
古今词义
古义:痛心遗憾。
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 产生好感。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作者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谥号“忠武侯”后世称其为“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二、“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之以动情”。
三、背景: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传世有二,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四、疏通重要句子1、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2.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3、您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中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4、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获得更好的效果。
5、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去询问他的意见,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6、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亲自降低身份,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败的时候我接、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期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啊,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 22《出师表》(第2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异义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②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④由是感激..(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⑤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⑥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⑦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3)一词多义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的意思)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4)词类活用①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②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③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④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⑤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⑥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⑦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3.拓展延伸。
(1)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2)古诗中的《出师表》: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②“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3《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出师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仿照示例,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示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参考答案: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二、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参考答案: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励精图治、复兴汉室的目标。
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来了,牛背梁又开始慢慢地变绿了。牛背梁的春天比柞水县城的春天总要迟上半个月左右,因此,城里早已草色青青了,牛背梁才开始渐渐地返青。常言道,山高气寒。高一丈,不一样,更何 况牛背梁海拔2800多米,因此,这绿色便显得格外柔嫩、妩媚,甚至带着一点婴孩般的淘气和顽皮。足球分析
山体的绿峰峦叠嶂连绵的群山,就像是一个画家在宣纸上泼墨似的,一点一点地晕开,依次渲染过去,最后 成为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墨山水画。
望着青青的牛背梁,记忆又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
我是在2010年的春天来到陕西商洛柞水县牛背梁的,也是这样一个树木泛着鹅黄新绿的春天,阳光和暖,草木开始吐绿,我以一名工作者的状态走进了牛背梁。此次上牛背梁的任务是给牛背梁景点 取名。那时,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才开始开发,我被抽调到牛背梁管委会,就是为牛背梁做文化包装的。我们拿着笔和本子,还有照相机,为了随时随地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