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Word版含答案

汕头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
由第7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D(由第4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
)3.B(与原文不符,由第5段可知,原文是说,道教继承并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的说法是“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4.C5.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推选,推荐。
“察”“举”与“擢”的含义不同。
)6.C(最终杀了牙兵十六人,并非全军战士都免于丧命。
)7.(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或“并未受到鼓励”),撤消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更加富裕。
(“复”“劝”“而”各1分,句意2分。
)(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或“为他申冤予以救助”)。
(“为……所”“抵罪”“申”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
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升任上等官职。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等级考试)

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等级考期中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以下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威专制权力的是()A .埃及法老 B.古希腊首席将军 C.中国周天子 D.法兰克国王2. 明文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是()A. 《汉穆拉比法典》B. 《十二铜表法》C. 《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3.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
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
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发生于()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初期的西亚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D.中世纪后期的西亚4.《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对应的时期是()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5. “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6.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A.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 B.汉朝初年的丞相C.明朝初年的内阁大学士D.清朝初年的军机大臣7.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的国策是针对以下什么历史教训而制定的()A.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天子衰微 B.五胡十六国战火频仍C.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夺权 D.民国初北洋军阀混战8.中世纪的西方人在谈及中国时,一般称Cathay,而东方人则称Khitay或Khitai,这些词语都起源于公元10至13世纪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哪个政权而来()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9.在中国古代,曾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并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是()A.西域 B.琉球 C.吐蕃 D.腹里10.“被政治扭曲的畸形外贸形态”,这是评价什么时期的对外贸易()A. 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1.某一市场人潮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金山中学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2。
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
又称“引经断狱”。
由此可见()A.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3.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A.宗法制B.君主制C.分封制D.郡县制4。
读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秦朝疆域图5.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6. 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B.《明史》记载C.民间传说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7. 下图为意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来华时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摹本,这张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佐证了()A.中国仍处在世界中心的地位B.传教士迎合中国“天朝上国”的心理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D.西方人接受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8.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词语命名.原名胡嗣糜的胡适,也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考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的试题

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命题人:林晓华陈燕娟邱会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一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以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淤有一成不变之观。
”那个地址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 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 .法家治国精华 D.儒家传统道德25.西施和钟无艳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广为传颂。
她们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奇丑非常。
西施帮忙勾践复国成功;钟无艳助齐宣王勤政强国。
对此熟悉正确的选项是A.春秋战国时妇女社会地位高 B.反映那时中国对才德的推崇C.“红颜祸水”的观念由来已久 D.历史传奇缺乏依据不足为信26.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之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地域间进展不平稳 B.科举制短处严峻C.户籍制度的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27.《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才有资格修建家庙,一般庶民没有资格修建,只能路祭。
到明代时,皇帝诏令许诺民间“联宗立庙”,民间成立宗祠取得了合法地位。
这种转变反映了A.宗法伦理的淡化 B.新经济因素显现C.社会进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28.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那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
但是那时它却没有形成壮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转变。
其中内在的、人为的缘故是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进展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29.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可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进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那么,对该法进行了部份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形时能够作为担保人。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
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B.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C. 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亲亲得相首匿”体现的是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即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是得到强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权力滥用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法律与儒家伦理的兼顾而非法律与道德兼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观念。
2. 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A. 《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B. 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C. 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D. 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新疆的学生抄写《论语·郑氏注》等字眼反映了儒家文化在吐鲁番地区流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汉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五言诗起源于西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试题数:17,满分:01.(单选题,3分)如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I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II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III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据此可知()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2.(单选题,3分)《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
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A.源于自然法则B.体现神权思想C.强调等级对立D.规范社会秩序3.(单选题,3分)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4.(单选题,3分)吕思勉先生说:“假使魏晋以后,在商业上,有运巴蜀之粟,以给关中的必要,木牛流马自然会大量制造,成为社会上的交通用具的。
不然,谁会保存它?”他意在说明()A.科技发展由商业来决定B.巴蜀与关中地区经贸联系松弛C.社会需求促进工艺进步D.动荡的社会环境阻碍商业发展5.(单选题,3分)《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由此可见,朱熹()A.肯定了秦始皇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功绩B.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C.指出秦始皇实施暴政是无道之君D.从君臣关系角度思考后世沿用秦制的原因6.(单选题,3分)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7.(单选题,3分)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B.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C.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D.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8.(单选题,3分)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历史试题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年度高三文综历史测试一、选择题。
1.《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2.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3.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计40多枚。
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
这说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B.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C.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D.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4.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5.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
明淸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
这折射出当时苏州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城市经济发展繁荣C.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社会风气积极向上6.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7.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
2017届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命题人:袁万生范绍旭苗青2016年10月24.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主流风气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25.鲁国大旱,鲁僖公想用烧死女巫的方式求雨。
大臣臧文仲极力反对,他说:“只有修筑城墙、节约粮食、节省开支,致力于农事才可救荒。
”鲁僖公照做后,鲁国“饥而不害”。
这表明A.臧文仲主张富国强兵B.当时已有人怀疑天命观C.鲁僖公未能真正掌握国家权力D.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形成26.“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7.魏晋时期,士人由两汉时对外在功名操守的追求转入对内在实体和人生真谛的追求,形成豪放不加掩饰的为人品格与思辨学风。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传统价值体系趋向瓦解B.新政治势力开始崛起C.官吏选拔标准发生变化D.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28.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29.晚唐诗人罗隐在《谒文宣庙》诗中写到:“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 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主流风气 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25.鲁国大旱,鲁僖公想用烧死女巫的方式求雨。
大臣臧文仲极力反对,他说:“只有修筑城墙、节约粮食、节省开支,致力于农事才可救荒。
”鲁僖公照做后,鲁国“饥而不害”。
这表明A.臧文仲主张富国强兵 B.当时已有人怀疑天命观C.鲁僖公未能真正掌握国家权力 D.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形成26.“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7.魏晋时期,士人由两汉时对外在功名操守的追求转入对内在实体和人生真谛的追求,形成豪放不加掩饰的为人品格与思辨学风。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传统价值体系趋向瓦解 B.新政治势力开始崛起C.官吏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D.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28.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29.晚唐诗人罗隐在《谒文宣庙》诗中写到:“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儒学失去社会统治地位C.理学逐渐取代了传统儒学 D.孔子的圣人地位被取代30.《蜀锦谱》记载,北宋元丰六年,官营的成都锦院“募军匠五百人织造,……设机百五十四,日用挽综之工百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练染之工十一,纺绎之工百十一。
”这表明成都锦院A.是北宋规模最大的官营纺织业 B.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C.以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D.是工厂性质的生产单位31.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32.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这说明罗马法A.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B.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C.与希腊文化并无关系 D.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33.雅典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据此可知,雅典的国家机构A.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下权力制约与平衡 B.为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C.权力分工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决策机构 D.充分调动了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34.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
这反映了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35.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
这说明雅典A.忽视公民的道德建设 B.城邦危机逐渐加深C.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 D.公民执政能力较低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
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
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
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购买中国瓷器,中国拥有世界瓷器市场的全部份额。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纹章、广彩等众多的外销瓷品种,不断提高的釉上彩技术为生产具有欧洲装饰风格的瓷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其间,欧洲人不断模仿中国瓷器,但质地相差甚远,直到18世纪初,欧洲陶瓷才真正诞生。
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皇家瓷器厂,德国麦森的硬质彩绘瓷、法国的软质彩绘瓷、英国的骨质瓷大放异彩,它们更加符合欧洲人审美情趣,胎薄、光泽度等也直追中国瓷。
1769年,英国建立了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规定此线必须贯彻工厂制度并全面实行劳动分工。
到18世纪后期,各国纷纷提高华瓷进口税,同时欧洲瓷还出口到美洲、中东地区。
仍处于手工作坊阶段的中国制瓷业,逐渐丧失了技术垄断优势,出口主要对象由欧洲转为美洲,到19世纪初,几乎只剩下东南亚地区了。
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瓷器。
欧洲瓷只付税5%就可销售,到19世纪末国内开始出现欧洲人开办的瓷器工厂,其产品成本低、售价低。
当时有人谈到洋瓷时慨叹道“夺我外洋之销路犹以为未足,进而夺我国之销路矣”,中国制瓷业就此衰落。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10分)(2)依据材料二,解读中国和欧洲在瓷器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15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请考生在第45、46、47、48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
他支持将汉文著作翻译成蒙古文,如《尚书》、《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范》、《资治通鉴》等。
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
仁宗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
蒙古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
元仁宗通过核实田土占有状况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但一些“郡县并缘以厉民”、“考核多失其实”,百姓苦不堪言。
⑴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46.(15分)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7分)4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7分)4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
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
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的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理》,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