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9第5章横向侧移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植物生长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那到底是不是一种化学物质呢?如何证明?实验思路是什么?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 温特的实验
(1)实验处理及现象
实验组
对照组
(1)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快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胚芽鞘朝对侧弯曲生长; (2)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快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实验推论
结论1: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_尖__端__
结论2: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 尖端 有关
引起
尖端下部伸长区弯曲生长
推测
①尖端产生了某种 “_影__响___”_,传到下部
②下部弯曲生长是因为背 光侧生长的快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鲍森·詹森的实验
思考2:胚芽鞘弯曲生长部位在哪里?怎么证明? 胚芽鞘的生长弯曲部位 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画横线法或画竖线法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__①___,实验组为_②___③__④__; ①②对照,自变量为 有无尖端 ,说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 尖端 有关; ①③对照,自变量为 尖端有无遮光 ,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 尖端感受单侧光 有关; ①③④对照,自变量为 遮光部位 ,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 尖端 ;
二、植物激素
1.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 作用部位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
著影响的微量_有__机__物__,称植物激素。
2.植物激素种类: 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等。
3.植物激素作用: 植物激素作为 信息分子 ,几乎参与 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2
由平衡条件得
两式相等:
当p=1作用在跨中k点时,任一板条的荷载峰值为:
荷载作用在任意位置i时,k点的挠度值与同一荷载下平均挠度之比定义为影响系数Kki
01
ηki——p=1作用在任意位置i时分配至k点的荷载,即对k点的荷载影响线坐标。
02
Kki——计算板条位置k、荷载位置I、扭弯参数α及纵横向抗弯刚度之比θ的函数。
T梁、工字梁, α=0~1
(四)应用图表计算荷载的横向分布
1、绘制荷载横向影响线 纵横向单宽惯矩为 的简支比拟板 板上任意位置k作用单位正弦荷载,板在跨中产生弹性挠曲 全桥按横向不同位置分成纵向单位宽板条,沿x方向挠度:
1
跨中荷载挠度成正比
1
弯曲刚度参数θ θ<=0.3时为窄桥, θ>0.3时为宽桥
2
校核K值
计算截面抗弯、抗扭刚度 抗弯惯矩 Ix——按翼板宽为b的T形截面计算
λ值——查表 P455
Iy——按翼板宽为有效宽度为(2λ+δ)的T形截面计算
独立的宽扁矩形截面b>>h: 连续桥面板:
抗扭惯矩
连续桥面板的整体式梁桥、翼板刚性连结的装配式梁桥在应用“G-M法”时,可用下式计算α:
板梁的典型受力图式
第二章 简支板、梁桥-4
式中, 铰缝k内作用单位正弦铰接力,在铰缝i处引起 的竖向相对位移
01
求 、 ,用 表示,
03
可由刚度参数、板块数、荷载作用位置确定gi,并由gi得到荷载作用下分配到各块板的竖向荷载的峰值。
05
3
表示:
铰接板桥计算图式
第二章 简支板、梁桥-4
求单位正弦荷载作用在1号梁上时(n-1)条铰缝的铰接力峰值gi 各板分配的竖向荷载峰值pi1为: 1号板 p11=1-g1 2号板 p21=g1-g2 3号板 p31=g2-g3 4号板 p41=g3-g4 5号板 p51=g4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Vh0
H0 M 2 H0 2 Vh0 Vh0 2h0 V 近似取 H0 4 h
在初步设计时,柱截面尺寸可按轴压比确定。
N ∵轴压比为 f c Ac
0.7 (一级) 0.8 (二级) 0.9 (三级) 1.0(四级或非抗震)
N ∴ Ac fc
h 梁截面高度可按b ( 1 1 ~ )lb 10 18
确定,且截面高度不宜大于1/4净
跨;截面宽度不宜小于1/4hb,且不宜小于200mm。 为增加房屋的净空,有时要设计宽度较大的扁梁,这时除要 进行承载力计算之外,尚应验算梁的挠度和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二、框架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柱宜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矩形,两个主轴方向的 刚度相差不宜过多,矩形截面长短边之比不宜超过3,框架柱的 截面边长 非抗震≥250mm 矩形柱 抗震≥300mm 园形直径≥350mm 高规要求 M 2 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
按教材表5.4查用; y2、y3 — — 分别为考虑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0 底层
y3 0
3. D值法计算步骤
当按上述1、2中的方法求出各柱的D值及反弯点高度yh之后,框架的内 力计算步骤为: (1)各柱的剪力
固端弯矩:
ql 2 2.8 7.52 MGH 13.13kN - m 12 12 ql 2 M HG 13.13kN - m 12
MHI 7.32kN - m
MIH 7.32kN - m
-13.13
13.13
-7.32
7.32
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1、分配系数
5.3 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 一、计算单元 框架结构为空间结构,应取整体结构为计算单元,按空间框 架进行内力及位移的计算,但对平面布置比较规则,柱距及跨度 相差不多的框架结构,计算中可将空间框架简化为平面框架,在 各榀框架中,选出一榀或几榀有代表性的平面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每榀框架按其负荷面积 承担荷载。

水平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计算

水平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计算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侧移验算1.横向框架梁的线刚度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线刚度,减小框架侧移。

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 ,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 I b1.5I 0 〔 I 0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 I b2.0I 0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边框架梁中框架梁梁截面尺寸矩形截面惯性矩 混 凝E c〔 b/mm ×跨度 l/m土 强i b EI b / li b EI b / l /I 0 / ×103 m4I b1.5I 0I b 2.0I 0h/mm 〕度 等/ KN m2/×104KN m×104KN m级3 4/×103 4/×10mmAB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BC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AC 跨 300×600C30 30×106横梁CD 跨 300×450C3030×106横梁DE 跨 300×600C3030×106横梁2.柱的侧移刚度〔 D 值法〕柱线刚度计算结果如下表:混凝土强 截面尺寸2截面惯性矩线刚度 i c EI c / h柱号度等级〔a/mm × b/mm 〕柱高 h/mEc/KN mIc / ×103 m 4/ ×104 KN mZ 1C30 700×70030×106Z 2C30 ×6550 55030×10:楼层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 值〕计算如下表所示:Ki b K(一般层 )(一般层 )2i c K12柱类型Dic h 2根数i b/ 104KN / mK K(底层 )2(底层 )i c K一层其他层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边框架边柱边框架中柱中框架边柱中框架中柱D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653520KN/mA 轴2E 轴2C 轴2D 轴2A 轴2B 轴4E 轴6B 轴2C 轴6D 轴6794540KN/m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结构自振周期按顶点位移法计算,将各楼层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作为水平荷载作用在各楼层标高处,按弹性方法求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并考虑填充墙对框架的影响取折减系数r,计算结果如下表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G/KN nG i/KND i / KN m 1i / mm i / mm楼层V Gii 16999099907945405114582144879454041145832906794540311458443647945402114585582279454011241563237653520T1T T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本结构重量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分布比拟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

“结构力学I”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结构力学I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 I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3.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制定人:赵腾飞、袁立群、孟昭博审定人:张绪涛、孟昭博、崔诗才一、课程性质《结构力学I》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学生结构分析与计算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并能够应用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目标要求(一)总体目标掌握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等因素作用下结构强度、刚度等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及分析方法;熟悉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近似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结构力学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结构的力学思维方式,能正确应用力学知识对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合理组成进行分析。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能理解结构力学的一般概念及结构受力、变形等特点;(2)能正确建立力学相关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几何组成分析;(3)能正确利用多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绘制相应的内力图;(4)能正确通过虚功法求解结构的位移,并能大致绘制结构的变形图。

2.能力目标(1)能熟练计算、绘制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2)能熟练求出指定截面的广义位移;(3)能判别平面杆系结构的几何组成合理性。

3.素质目标(1)能将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着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2)引入前延、后续课程,做好课程衔接,形成课程体系,为后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的受力概念、直观受力感觉和力学意识,勇于担当结构安全和经济两大重任。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通过分析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阐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其他科学家从人尿、植物体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物质:吲哚乙酸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4.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举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判断正误(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2)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3)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和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4)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答案(1)×(2)×(3)√(4)×任务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实验分析1.阅读教材P90~9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下列组别的自变量和实验结论,并完善表格。

组别自变量结论①和②胚芽鞘尖端的有无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①和③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受单侧光刺激有关①和④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无关(2)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

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概论(一)填空题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 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一)填空题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 ,且可用普通开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

5m ,且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

结构力学第5章 位移法.

结构力学第5章 位移法.

例1: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弯矩图. E=常数.
熟记了“形、载
常数”吗?
kij、RiP
如何求?
na 2 nl 0
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示意如下:
单位弯矩图为
Z1 1
4i
Z2 1
8i
4i
4i 8i
4i 4i 8i
2i
2i
M1 图
k11
8i
k k 取结点考虑平衡 M2 图
21
12
• 基本方程:
外因和未知位移共同作用时,附加约 束没有反力——实质为平衡方程。
K Z R 0
未知位移 外因
附加反力
Z
为零
典型方程法步骤
• 确定独立位移未知量数目(隐含建立基本体系, 支杆只限制线位移,限制转动的约束不能阻止 线位移)
• 作基本未知量分别等于一个单位时的单位弯矩 图
6i l 2i
12i l 2 6i l 12i l 2 6i l
6i 2i
6i 4i
l l
A



A



B B



FF QAB
M
F AB
FF QAB
M
F BA

转角位移方程(刚度方程)
nl =结点数2–约束数 总未知量 n = na+ nl 。
电算时
位移未知数确定举例
位移未知数确定举例
位移未知数确定举例
位移未知数确定举例
位移未知数确定举例
位移未知数确定练习
na 5 nl 2
na 2 nl 2
位移未知数确定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侧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计算5.1 侧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计算5.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运用顶点位移法来计算,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来计算:T T u T ψ7.11=式中,T u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即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 G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T ψ——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n k k T u u 1)( ∑==n k k G G V i 1∑==∆sj ij G i D V u i 1/)(。

故先计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如下表: 表4.1 结构顶点位移计算 层次/i G kN /Gi V kN/(/)iD N mm ∑/iu mm ∆/i u mm5 1075.81 1075.81 84466 12.74 211.12 4 987.18 2062.99 84466 24.42 197.38 3 987.81 3050.82 84466 36.11 172.96 2 987.81 4038.61 84466 47.81 136.85 11464.025502.636180089.0489.04由上表计算基本周期1T ,S T T T 467.021012.06.07.17.11=⨯⨯=ψ=μ5.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理想分析表明,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结构,振动时具有以下特点:(1)水平阵型以基本阵型为主; (2)基本阵型接近直线此时可近似按照底部剪力法计算。

1Ek eqF G α=式中,1α——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eq 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kN G G i q 24.467763.550285.085.0=⨯==∑ε地震影响 6度 7度8度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0.50(0.72)0.9(1.20)1.4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ⅠⅡ Ⅲ 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 0.4 0.55 0.75 第三组0.350.450.650.9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Tg 应按照表中数值增加0.05S场地特征周期值Tg郑州地区特征分区为一区,又场地类别为Ⅱ类,查规范得特征周期 查表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08α=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来计算1α,-------------0665.008.043.035.09.0max 1=⨯⎪⎭⎫ ⎝⎛=⎪⎪⎭⎫ ⎝⎛=ααrgTT式中, γ—曲线下降段的衰减系数,ξ=0.05时,取0.9;kN G F q Ek 04.31124.46770665.01=⨯==εα因为s T s T g 49.04.143.01=≤=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则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i F 为:1i ii Ek njjj G H F F G H==∑(1-δn )式中:i G 、j G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荷载代表值;i H 、j H 分别为质点i 、j 的计算高度,δn 为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对于多层钢筋混土和钢结构房屋按下表选择。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Tg/s T1>1.4TgT1≤1.4Tg≤0.350.08T1+0.070.00>0.35-0.55 0.08T1+0.01 >0.550.08T1-0.02gg T T T 5<<-------------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1ni kk V F ==∑ 来计算,一并列入表中:表4.2 各层在地震作用下剪力的计算表 层次 /i H m/i G kN /i i G H kN m ⋅ /i F kN /i V kN 5 16.5 1075.81 17705.87 99.15 99.15 4 13.5 987.18 13326.93 74.63 173.78 3 10.5 987.18 10365.39 58.05 231.83 2 7.5 987.18 7403.85 41.46 273.29 14.51464.026588.09 36.85 311.04 jjG H ∑55543.51--------------------------图4.1各层剪力以及各层总剪力(KN )5.1.3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用D 值法来验算 框架第i 层的层间剪力iV 、层间位移()i u ∆及结构顶点位移u 分别按下式来计算:ni kk iV F ==∑1()/s i i ijj u V D =∆=∑1()nkk u u ==∆∑计算过程见下表,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e i i u h θ=∆。

表4.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i V kN /(/)iD N mm ∑ /iu mm ∆/i u mm /i h mm /e i i u h θ=∆ 5 99.15 84466 1.174 14.262 3000 1/2555 4 173.78 84466 2.057 13.089 3000 1/1458 3 231.83 84466 2.745 11.014 3000 1/1093 2 273.29 84466 3.236 8.269 3000 1/927 1311.04618005.0335.033 45001/894从表中可以看到,第一层发生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1/894<1/550,满足要求。

5.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首先求出所求框架的总的侧向刚度,然后按照所求框架在总的框架中所占的比列分配每层的剪力。

柱端剪力按下式来计算: 求得各柱所承受的剪力jk V 以后,柱上、下端弯矩uij M、bij M 按下式来计算jijijij i i V V ∑=-------------b ij ij M V yh=⋅(1)u ij ij M V y h=⋅- 3210y y y y y +++=式中:ij i —i 层j 柱的侧移刚度;h 为该层柱的计算高度;y--反弯点高度比;0y —标准反弯点高比,其值与结构总层数n 、该柱所在的层次j 、框架柱线刚度比K 以及侧向何在的形式等因素有关。

1y —可以根据上下衡量的线刚度比I 和K 查表得出。

2y 、3y —上下层高变化对y 的修正值。

表4.4 边柱柱端的剪力和弯矩值 层次 /i h m /i V kN /(/)ij D N mm ∑ 1i D 1i VKyM 上 M 下5 3 99.15 84466 17013 19.97 0.648 0.35 20.97 38.94 4 3 173.78 84466 17013 35.00 0.648 0.40 42.00 63.00 3 3 231.83 84466 17013 46.69 0.648 0.45 63.32 77.39 23 273.2984466 17013 55.05 0.648 0.45 73.32 89.61 1 4.5 311.04 6180014185 71.39 0.972 0.65 112.4 208.82表4.5 中柱的剪力和弯矩值 层次 /i h m /i V kN /(/)ij D N mm ∑ 1i D 1i VKyM 上 M 下53 99.158446625220 29.60 1.287 0.37 32.86 55.94-------------4 3 173.78 84466 25220 51.89 1.287 0.45 70.05 85.62 3 3 231.83 84466 25220 69.22 1.287 0.47 97.60 110.1 23 273.2984466 25220 81.60 1.287 0.47 115.06 129.7 1 4.5 311.046180016715 84.13 1.931 0.65 132.50 246.9注:弯矩:kN m ⋅,剪力:KN 。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下式来计算l l b b b i =()i u l c c l r b M M M i ++ b b b i =()i r ru l c c l r bM M M i ++l M M V r b l b b += lM M V rb l b b +=表4.6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层次边梁走道梁 柱轴力lb Mr b Ml b V lb M r b Ml b V边柱N 中柱N5 20.97 16.536 6.25 16.33 16.33 2.4 13.61 -6.25 -7.36 4 42.00 70.05 6 23.69 70.36 70.36 2.4 58.63 -29.94 -42.30 3 63.32 92.16 6 36.41 91.06 91.06 2.4 75.88 -66.35 -81.772 43.32 113.2 6 43.99 118.88 118.9 2.4 99.07 -110.3 -136.91 112.4 131.3 6 81.25 186.78 186.8 2.4 155.65 -191.6 -211.2-------------图4.2 左地震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图4.3 左地震作用下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kN)5.2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5.2.1 风荷载标准值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规定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标准值Wk : 式中,z β—Z 高度处的风振系数s μ—风压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0ω—基本风压值(kN/m2)《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度分为A 、B 、C 、D 四类. A 类指近海面、海岛、海岸以及沙滩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由此,郑州地区重现期为50年,基本风压:0ω=0.3KN/m ,地面粗糙度:C 类。

由《荷载规范》查得: s μ=0.8(迎风面)和s μ=-0.5(背风面)。

且,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结构,应采用风振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