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与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探究
GPS—RTK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GPS—RTK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地质灾害往往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将会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地质灾害监测便成了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本文基于GPS-RTK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相应探讨,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标签:GPS-RTK 地质灾害监测0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RTK技术日趋成熟,并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1地质灾害点的特点地质灾害点大多出现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海拔高,高差极大,沟体窄长,通视效果不佳,测区面积往往偏小,且大多具有不规则外观;(2)在滑坡发生点,主滑方向甚至约等于90°,堆积体不仅陡立,而且碎滑,给人员攀登造成了极大不便;(3)滑坡体后缘常见裂缝,且呈无规则分布[1]。
地质灾害点的以上特点给其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不便。
2GPS-RTK技术GPS-RTK技术,即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高新技术,可对厘米级的点予以准确定位,并实时提供其三维坐标。
最初的全球定位技术全部是在静态模式下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因而带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工作效率不尽人意,很难甚至无法很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各类测量工作。
在此背景下,GPS-RTK技术便得以迅速发展,实现了对GPS测量技术的有效突破,并开始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展现出了较为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较于传统测量技术而言,GPS-RTK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可对测量成果的精度予以实时动态显示,而传统测量需要借助繁琐的室内后处理;(2)可靠性高,有效规避了粗差导致的返工问题,大幅提升了GPS的工作效率。
传统测量需要借助一系列室内检查以及计算才能实现对粗差的确认;(3)不仅精准,而且耗用时间少;(4)适用范围广;(5)兼容性较为理想,如能够和全站仪联合作业,从而高效发挥各自优势[2]。
3GPS-RTK技术的应用——以山区交通沿线山体滑坡监测为例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GPS-RTK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测中应用分析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测中应用分析唐子奇(河北省地质调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地质勘测中应用GPS-RTK技术,是地质勘测的重要革命,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地质勘测中应用GPS-RTK技术具备一定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测中应用,并且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关键词:GPS-RTK技术地质勘测应用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地质勘测工作,并且不断提高扶持政策,以便于能够迅速发展地质勘测行业。
快速发展地质勘测市场,需要更新、更高的地质勘测要求。
GPS-RTK技术应用在野外地质找矿中能够满足放样、普查矿区、工程测图等的需求,从而提高野外作业效率。
一、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一种测距和定时空间交会定点导航细听,能够为全球用户合理提供高精度、实时、连续的三维速度、三维位置以及时间等信息,可以作为空、陆、海三军的导航设备,还能够为特殊用户在卫星定位、应急通讯、核爆炸检测以及收集情报等方面应用。
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因为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不能进行正常解算,导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定位可靠性和精度。
相比较常规定位系统来说,GPS测量技术具备定位精度高、提供三维坐标;操作方便简单;测站间不进行通讯,缩短观测时间等。
相比较常规测量技术,GPS-RTK技术可以提高一倍效率,并且还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多台流动站在一个参考站上作业,不需要依据基准站进行指挥流动站,可以单人独立作业[1]。
地质勘测过程中经常具备复杂的工程,既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随着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地质勘测技术,特别是广泛应用手持GPS,为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带来一定便利。
依据SPP技术来应用手持GPS,也就是单点定位技术,最根本的优势实际上是一台接收机就可以独立处理待求点绝对值坐标,并且速度快、方便进行观察,能够更加简单的处理数据。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GPS-RTK技术及其定位模式,重点对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勘探网及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点布设、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和物化探测量等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对GPS-RTK 技术应用中的测量误差和精度、基准站和移动站的设置以及数据链通讯和作业半径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标签:GPS-RTK 动态定位测量精度应用1 RTK原理与优点RTK测量是根据GPS的相对定位理论,将一台接收机设置在已知点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设置为移动站,放在待测点上,同步采集相同卫星的信号。
基准站在接收GPS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测站坐标信息按照一定数据格式一起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然后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与本机采集的GPS观测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给出待测点的坐标、高程及实测精度,并将实测精度与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符合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记录该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RTK技术优点:(1)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
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
(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全天候作业: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空通视”。
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作业受限因素少,几乎可以全天候作业。
(4)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多种外业测绘。
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理论方面较深层次讲解了GPS-RTK测量系统的定位原理,其中还对GPS-RTK定位的优缺点重点介绍。
关键词:GPS-RTK 载波相位应用GPS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嵌软件构成,是一种全新的GPS 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
其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通过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坐标。
GPS RTK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能够实时地完成厘米级定位精度和不通视情况下远距离测量坐标,且没有累积误差,测量精度较高。
优点为工作模式简单,需要不多的测量人员,定位速度快,操作简便,综合效益高等。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进行地质矿产建设的前提,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工作效率的快慢均对后续的矿产勘查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传统的测绘技术,外业工作量极大,效率较低,且精度有时不能得到满足。
鉴于GPS RTK技术在各方面的优越性,其在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矿区控制点加密、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钻孔、探槽等测量。
1 GPS-RTK简介1.1 GPS-RTK原理GPS-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可在野外获取点位厘米级的水平精度。
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
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1.2 GPS-RTK优点(1)测量过程直观透明,可实时动态显示测量成果。
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轩晓君,身份证号码:130229198501067422。
3.2 剖面测量与工程点定位测量 根据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要求,为了进一步保证测量数据的 准确性,测量人员需要在工程中布置勘探线与剖面测量。传统 的测量方式需 2 名地质勘探人员先确定剖面起点,3 名测量人 员根据剖面起点确定勘探路线,设置测量点与剖面点。采用 GPS RTK 技术,能够减少测量人员的数量,只需 1 名勘探人员 确定剖面起点与 2 名测量人员确定勘探线路。在确定路线的过 程中,如果遇到树木与建筑等障碍物,GPS RTK 技术能够减小 测量误差。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测量人员需要根据勘探路 线与控制点的布置情况对工程点进行测量。采用 GPS RTK 技术, 能够有效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点的准确度。测量人员在定 位工程点时,测量点与勘探线路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超过 10 m, 如果超过 10 m,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人员可以根 据勘探路线确定控制点,每条勘探路线上最好布置多个控制点 来保证测量精度,为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控制点数据。测量人 员也可以在勘探路线上建立移动站,利用移动站对控制点进行 二次测量,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GPS RTK 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低以及无 须通视、全天候作业等优良特性,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被广 泛使用。但是,测绘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如 GPS RTK 信号接收不理想区域、容易产生多路径效应区域 以及信号覆盖盲区等情况,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应用 RTK 与常 规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从而有效保证地质勘测工 程的顺利实施。
2.1 效率高 测量人员在应用 GPS RTK 技术的过程当中,如果设备位 于卫星信号的覆盖范围之内,并且地形地势比较稳定,能够有 效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量效率。GPS RTK 技术操作 比较简单,一名测量人员即可实现准确测量,降低测量作业难 度,有效提高各项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2.2 定位准确 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GPS RTK 技术测量数据更加精确, 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 RTK 技术原理比较简单,测量数 据的精确度更高,使得定位信息更加准确,提高测量人员的工 作质量。传统的测量技术对光学突视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GPS RTK 技术能够突破光学突视, 其内部采用电磁波通视技术,定位更加准确。在地形比较复杂 的区域,通过合理运用 GPS RTK 技术,能够减小地形障碍的 影响,保证定位的数据准确。 2.3 自动化程度较高 GPS RTK 技术设备内部主要采用软件控制系统,与传统的 测量技术相比,其自动化程度更高,无需人工操作,能够减小 人为误差。另外,测量人员在设置流动站的过程当中,需要安 装相关设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测量人员能够在较短时间 内完成数据处理,在保证数据处理质量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 测量信息的安全性。 3 GPS RTK 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地质勘探工程中,测绘数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 关系到工程定位。在实际测绘中,应用 GPS RTK 技术能够为 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快速建立三维定位系统, 保证测量人员的工作质量。 3.1 控制测量与工程点布置 在地质勘探工程测绘工程中,控制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由于 GPS RTK 技术测量精度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 方式。在传统的测量工作中,二级控制网的平均边长为 250 m,
GPS-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下,rtk测量技术也在日益成长,rtk测量技术逐步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应用。
通过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测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精确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了gps-rtk的原理,其次,就gps-rtk在实际作业中的所运用的方法和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gps-rtk;坐标转换;误差分析;中图分类号: p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gps-rtk技术在实际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原理1.1gps以及rtk定位技术1.1.1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gps 是美国军方于1958年开始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在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合力研究下诞生了。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成果积累,到1994年,由24颗gps卫星组成的星座全球覆盖率高达98%。
1.1.2 rtk定位技术rtk是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的简称,这种新型的测量方法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不得不说是gps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在野外实测中能达到厘米级精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1.2 gps-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原理gps-rtk利用卫星信号,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动态差分法的定位技术,它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2秒内就可以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基准站接收到gps接受观测位和测站坐标的相关数据,以数据统一调制解调器为媒介,将gps观测数据及站点的坐标信息用电磁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接受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同时,另一方面也自主接受 gps 观测到的相关数据,在系统内将二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等,最终给出可精确到厘米的坐标位置。
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由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有一定的缺陷,很难满足现今工程地质的要求,加之效率较低,对测量的精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提升测量技术势在必行。
基于此,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对新兴起的GPS-RTK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方面带来的优势,可供参考。
关键词:GPS-RTK技术;工程测量;坐标系统1 引言针对于GPS-RTK的技术而言,作为一种实时动态的卫星全球定位,是通过一台基准站和几个移动站所组成,基准站以及移动站可以同时的接受到卫星的实施策略数据,基准站也是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无线连接,通过对其进行修正后便能够将数据直接的传输到移动站当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流动站得到准确的数据。
GPS-RTK技术的应用是地质测量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工程进行放样和地质绘图当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对其作业的经准性进行全面的提升。
2 GPS-RTK 技术在工程测量之中的应用分析2.1 GPS 在地质工程测量应用在地质调查中,由于一些限制,由操作环境带来的,导致测量强和工作效率低的工作难度,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协助操作辅助传统乐器,主要是电子全站仪是应用最广泛的,但还没有能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地质调查。
GPS主要是创新技术,定位系统不需要协调,并通过地质调查环境不受影响,也可以严格控制测量的水平,也不需要,误差很小,在设计过程中,控制测量和地形可以更准确,在实际操作中,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把握方向和高度。
2.2 RTK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原理及优势RTK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工程和测量技术的需要,其工作原理是通过GPS基站接收机接收信号,通过数据直接传送到用户站的无线电设备,按照原则,有效整合的定位数,可以合理地确定控制精度,在除了这项技术,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可以直接显示,通过计算可以准确定位,对判断的最终结果是成功的,有效的降低了观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RTK可胜任多种涉外测绘工作。
使用内置的软件控制系统,移动台能自动实现各种映射功能,无需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的手动操作误差,保证了操作精度。
浅析GPS-RTK测量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中的应用

【 关键词 】 G S R K ' P — T  ̄量技 术 J 引 言
复杂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件
其 主要是 由 G S接 收机 、软件处理 系统以及数据传输 系统三个方 P 面 的设 备 组成 。其具 体 介绍 如 下 :
2 1GPS接 收 机 .
在 地质条件 好的地方进 行工程测量 是比较简单 的 ,由于地质 一般 不会 太复 杂 ,只需要 用常 规的测 量仪器 就可 以对 建筑物 、放样 施工 、 地 形等 进行 测量 ,就 能够满 足要 求 ,然而 在 山区里 , 因其 地质 条件
R K(e li e Kn m t c T R a t m i e a i )称 为 实 时 动 态 差 分 法 ,是 G S ( P 个
31周 边 控 制 网路 的 建 立 与使 用 .
在精确度方面,G S R K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 中工程项 P—T
目建 设控制 网络对 于精度 的要求 :在覆盖 范围方 面 ,根据 具体情 况 ,
23数 据 传 输 系统 .
数据传输系 统是由基准站无线 电发射装置和流动站的无线 电接收装
置 所 组 成 的 , 通 过 无 线 电相 互 传 递 数 据 信 息对 于 发 射 电 台 与 接 收 电 台 的功 率 与 频 率 选 择 , 不 要 考 虑 流 动 站 与 基 准 站 之 间 的距 离 、周 边 环 境 情 况以及 传输 数据 的速 度 。
要 】 随着经济社会 的不断发展 , 们对测绘精 度的要 求也越来越 高; 人 同时测绘仪 器、 计算工具也在 不断更 新换代 , 测绘 已经成为 了我们
改造 自然 , 获取 图文资料及相 关信息 的重要 手段 , 国民经 济建设 中的一 项基 础 工作 。 是 本文对G S RTK ̄ P- N量技术在 复杂地质条件 中的应 用进行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测量 作业之 前 , 首先应 对测 区进行 系统勘 察 , 收集资料 , 主要 八廓 测区控 制 点坐标 、 中央 子午 线和 高程 等数据 信 息 。 此外 , 对 工作 区控 制点 合理布 设 , 保
2 . G P S 与R T K 技 术 的 特点 2 1 工作 效率 高
标信 息 。 3 4 R T K 坐 标转 换 目前 中 国采用 的 仍是 1 9 8 0 国家坐 标 系。 但是 由于R T K测量 需要 进 行坐 标 转换 , 因此 , 在 高程精 度 要求 比较 高时 , 转 化参 数应 考虑 高程这 一 要求 。 在 无法 有效 满足 高程 精度 的条件 下 , 可对 R T K 数 据做 相 应 的处理 , 并根 据 高程 拟合 、
在观测 时段 内 , 保 证至 少有5 N 以上卫 星供 同步观测 , 而移 动点 与基准 点距
离 控 制在2 k m以下 。 3 3应 用流 程
K i n e ma t i c ) 转变。 脚 ( 测量 技术 作为 G P S :  ̄质测量 的 里程 碑 , 为其 工程 放样 、 地 图测 绘等 多个 作 业带 来 了便 利 , 极大 的提 高 了作 业精 确度 和 效率 。 1 . G PS 与R T K 技 术 的 测量 原 理
远 离水 源 、 通信塔, 保 证 信号 不 受 到干 扰 。 G P S - R T K得 到的 是W G S 8 4 坐标 系 标, 但 是地 质 测量 需要 的是 地方 坐 标 , 因 此在 测量 中 , 还 需要 把 WG S 8 4 坐标 转 换为 地 方坐 标 。 在 转换 过程 中, R T K测量 可 采用 处理 后得 到 的转 换参 数 , 获 得
实时三维定位坐标数据信息。 通过手簿建立项目, 合理设置移动站, 用不少于3 个 已知点 坐 标解 开参 数 。 在 接收G P S 卫 星信号 同 时 , 流动站 接 收基 准站 数据 通
讯 电 台发射 出的伪 距差 分改 正数 , 以及 伪载 波相 位测量 信 息 , 而整个 过程 持 续 大约 I 1 分钟 , 因此 , 流动站 在接 收卫 星和基 准站 信息 的情 况 下 , 便 可获取 三维 坐
应用 技 术
啊
I
GPS与 RT K技 术 在地 质 测量 中的应 用 探 究
朱 艳
( 中国建 筑材 料 工业 地质 勘查 中心黑 龙江 总 队)
[ 摘 要] G P s 与R T K测量技术在普通测量 中应用广泛。 由于R TK 技术相 传统的地质测量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 , 因此在测量精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 过RT K技术 能够 在野 外 实时得 到 厘米级 定 位精 度 的测 量方 法 , 本 文 首先分 析 了G P S 与R TK 技 术在 工程 测量 中的应 用 , 其 次就 G P S 与R T K技术在 工 程测 量 中处理 数据 方 法 和G P S 与R T K技 术在 工程 测 量 中应用 的 优点 进行 了探 讨 , 具有 一 定 的参 考价 值 。 [ 关键 词] G P S 与RT K技术 , 数据 采 集 ; 地 质 测量 中 图分类 号 : P 6 2 3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 ) 9 —9 1 4 X ( 2 0 1 5 ) 1 1 — 0 3 9 5 一叭
得到精准的信息。 有全天性 、 自动化和高准确性等特点 1 。 G P S — R T K技术 主 要包括 : 2 台G P s 接 收机 、 1 台站 和 1 台移 动站 。 其 中, 基 站
可在任 意 地 点设 站 , 增 加 了作 业 的灵 活性 , 并将 一些 必 要的 数据 , 如基 准 站坐 标、 高程 、 坐标 转换 参数 等 输人 G P S  ̄ -簿 , 一至 多 台接 收机设 置 为流 动站 。 流动 站 由1 台或者 多 台接 收 机组 成 。 基准 站 、 流动 站 可 同时接 收 G P S 卫 星 发 出的信
号, 通 过基 准站 观测值 与 已知位 置数 据的 比较 , 可修 正G P S : #N 。 然 后通过 无 线电方 式或 G P S 网络实 时传 递给 公共卫 星 的流动站 , 流动站 不仅 通过 数据链 接 收来 自基 准站 的数 据 , 采 集G P S 观测 数据 , 在 系统 内组 成 差分 观测 值来 实 时处 理, 最 终得 到差 分 的修 正值 , 校准 实 时位 置 , 使 得 定位 过程 在 几秒 钟 内 即可完 成, 三 维定位 精 度为 厘 米级 。
近年来, 全球 定位 系统 技术 得到 了较 快 的发展 , G P S 卫 星定 位系 统 目前在 国 民经济 各领 域均 有着 应 用 , 且应 用效 果较 好 。 随着 G P S 与R T K技术 的 出现 以
及GP s 接收 机定 位精 度 的不 断提 高 , 测量 方 式上 也发 生着 革命 性变 革 , 从静 态 向快 速 静 态 , 向动 差 分DG P S 和 载波 相 位差 分 实 时态 测 量 R T K( Re a l - T i me — 点 等 点测量 顺 序开 展 测量 / 2 1 。 3 2作 业要 求
证控 制 点的 数量在 4 4 " 以上 , 而 且分 布均 匀 , 覆盖 整个 的量 区域 。 对 于基 站架 设 的 中心位 置 , 选 择地 势高 , 而 且无 遮挡 电 台覆盖 区域 , 保 证足够 的空 间, 且 需要
信号 接 收 、 数据 的 实时 传递 和 数据 处理 。 G P S — R TK 技 术能 够在 极 短 的时 间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