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温度对PP和ABS试样表面颜色和光泽度的影响
pcabs成型工艺参数

pcabs成型工艺参数PCABS成型工艺参数是指在PCABS注塑加工过程中,所需控制的各项工艺参数。
合理的成型工艺参数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PCABS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1. 温度参数:温度是影响PCABS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温度参数主要包括:- 模具温度:模具温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一般可设置在70-90℃之间。
- 注塑缸温度:注塑缸温度对PCABS熔体的流动性和充填性有较大影响,一般可设置在230-260℃之间。
- 料筒温度:料筒温度对PCABS塑料的熔化和混合均匀性有重要作用,一般可设置在220-240℃之间。
2. 压力参数:压力是控制PCABS成型过程中熔融塑料充填模具的重要工艺参数。
合理的压力参数能够确保产品的成型完整性和表面质量。
- 注射压力:注射压力决定了PCABS熔融塑料充填模具的速度和压实程度,一般可设置在60-90MPa之间。
- 保压压力:保压压力对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密度均匀性有较大影响,一般可设置在40-60MPa之间。
3.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是指PCABS熔融塑料进入模具腔体的速度。
合理的注射速度能够保证产品的充填性和表面质量。
注射速度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尺寸、形状和壁厚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大尺寸、薄壁厚的产品,应选择较高的注射速度,而对于小尺寸、厚壁厚的产品,应选择较低的注射速度。
4. 冷却时间:冷却时间是指在注塑成型后,产品在模具中进行冷却固化的时间。
合理的冷却时间可以确保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质量。
冷却时间的选择应综合考虑PCABS塑料的特性、产品的尺寸和厚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冷却时间应该略长于产品的凝固时间。
5. 干燥处理:PCABS塑料在注塑成型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塑料中的吸湿物质。
干燥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
一般情况下,干燥处理的温度应在80-90℃之间,时间应根据塑料的含水率而定,通常为2-4小时。
温度对pe、pp熔指实验的影响

温度对PE、PP熔指实验的影响温度对PE、PP熔指实验的影响摘要:按照GB/T 3682-2000的规定,PE熔指实验的条件为D (温度为1900C,负荷为2.16kg),PP熔指实验的条件为M(温度为2300C,负荷为2.16kg)。
熔指实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负荷、样品性质等。
为了考查温度对熔指实验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温度做了适当改变,考查PE、PP熔指实验受温度的影响趋势及程度。
更好的了解实验温度与熔指的关系。
关键词:温度熔指 PP PE熔融指数又称熔体流动速率,即热塑性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每10分钟通过规定标准口模的质量,以g/10min表示。
是一项反映熔体流动特性及分子量大小的指标。
在工业上常采用它来表示熔体粘度的相对值。
流动性好,熔指大;流动性差,熔指小。
也常用以区分不同牌号的树脂,用来评价丙烯酸类、ABS、聚苯乙烯、聚酰胺等树脂。
在生产上,熔指是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
工艺人员通过实时监控熔指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一、实验部分1.仪器及材料1.1 熔指仪:CEAST公司的MODULAR MELT FLOW 7026.000。
1.2 熔指仪清洁工具:纱布、棉布。
1.3 PE:我公司生产的PE DMDA-8007颗粒。
1.4 PP:我公司生产的PP L5E89颗粒。
2.实验方法2.1PE熔指实验2.2 PP熔指实验二、结果与讨论1.PE熔指实验2.PP熔指实验从图三和图四可以看到,在1900C(463K)至2700C(543K),PE熔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其熔指对数值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图明显的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2100C(483K)至2500C(523K),其熔指对数值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相关性R为0.99992。
如图五所示。
三、结论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到,PE、PP熔指都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在进行熔指实验时,应选择固定的温度。
得出的数据才有可比性。
对于PP L5E89,在此次实验中,对对数值在温度为2100C (483K)至2500C(523K)的区间内,呈现良好的性线。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注塑温度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注塑温度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是一种类似塑料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和耐氧化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注塑行业。
注塑温度是影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加工性能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注塑过程中合理调控温度。
首先,合适的注塑温度可以保证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流动性能和塑性度。
注塑温度过低会导致共聚物粘度过高,使得其流动性能变差,难以充填模具,这会导致注塑制品表面不光滑、内部存在毛刺、瘤等缺陷,甚至会导致卡模、翘曲等严重问题。
而注塑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共聚物分解,使得制品出现气泡、脆裂、变色等质量问题。
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注塑温度,保持共聚物的流动性和塑性度,从而制得高质量的制品。
其次,注塑温度还直接影响着制品的品质和外观。
通常情况下,注塑温度对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熔融温度越高,制品的光泽度、韧性和强度也就越高。
在注塑过程中,如果注塑温度控制不当,则很容易导致毛边、缩孔、熔接线、热胀等缺陷的产生,严重时会导致注塑制品的缺陷率增加,甚至达到不可用的地步。
因此,可通过对注塑温度的调整,优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流动性和塑性,使制品的表面光滑、无瑕疵、强度高,外观美观,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
最后,注塑温度还与注塑周期和生产成本密切相关。
注塑周期是指从注塑机射出塑料开始到冷却固化完成的时间,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一般情况下,注塑温度越高,注塑周期越短,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但如果注塑温度过高,会导致共聚物分解,降低制品质量,同时也会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控,控制注塑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平衡生产效率与成本。
总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注塑温度对于制品的质量、外观、生产效率和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控制注塑温度,可保证共聚物的流动性和塑性度,提高制品品质,同时也能平衡生产效率和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聚丙烯塑料_温度

聚丙烯塑料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常见塑料是聚丙烯。
聚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塑料制品、包装材料、纺织品和医疗器械等。
在聚丙烯的应用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会直接影响着聚丙烯塑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首先,我们来看聚丙烯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聚丙烯在较低温度下比较脆硬,易产生裂纹和变形,而在高温下则会变软,失去刚性,甚至可能发生熔化。
因此,在聚丙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和持久耐用。
在塑料加工中,温度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对于聚丙烯塑料的加热成型过程,温度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聚丙烯的熔融温度范围来确定加热温度,以保证其充分熔化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材料过热、老化甚至烧焦;而温度过低则可能造成塑料未完全熔化、表面粗糙或产生气泡等质量问题。
此外,温度对于聚丙烯的性能和稳定性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高温下,聚丙烯容易受热氧化降解,使其性能下降,甚至导致断裂和变色;而在低温环境下,聚丙烯的韧性和强度会减弱,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因此,在存储和应用过程中,需要避免聚丙烯与极端温度的长时间接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良好的性能。
综上所述,温度是聚丙烯塑料在生产、加工和应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正确控制和管理温度,能够有效提高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选择聚丙烯塑料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其温度特性,合理设计和应用,以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1。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关系是什么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关系是什么不饱和聚酯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制造过程中,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是影响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的角度探讨它们与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的关系。
一、成型温度对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的影响成型温度是指制造过程中,将不饱和聚酯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软化成型的过程。
成型温度的大小会影响到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一般来说,成型温度越高,材料的性质越好,但是温度过高会导致成型过程中产生气泡和组织不均匀。
因此,不同种类的不饱和聚酯材料对成型温度要求也不同。
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温度一般在60℃-150℃之间。
其中,低温下成型的不饱和聚酯材料容易形成气泡,影响制品的外观和质量。
高温下成型的不饱和聚酯材料可以形成较高强度的结构,但过高的温度会降低材料的抗氧化性、尺寸稳定性和老化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成型温度需要考虑到不饱和聚酯材料的种类、产品的要求以及制造工艺的可行性。
二、成型压力对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的影响成型压力是指在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过程中,加压使得材料充分填充模具的力量。
成型压力的大小会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强度。
一般来说,成型压力越大,制品的密度和强度越高,但成型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损伤。
在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过程中,成型压力一般控制在0.1-0.5MPa之间,不同的材料在成型压力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材料在成型时需要较高的压力,而碳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需要较低的压力。
除了成型压力外,压力施加的方式也对材料性能有影响。
在不饱和聚酯材料的成型过程中,施加压力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压力,即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另一种是真空压力,即在成型过程中利用真空将材料填充到模具内部,并将模具闭合。
真空压力可以消除气泡和杂质,提高制品质量。
三、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协同作用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是不饱和聚酯材料成型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abs材料和pp材料哪个好

abs材料和pp材料哪个好
ABS材料和PP材料都是常见的塑料材料,它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
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究竟是ABS材料好还是PP材料好呢?接下来我们将从物理特性、机械性能、耐化学性、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首先,从物理特性来看,ABS材料相对较硬,而PP材料则相对较软。
ABS材
料的耐热性和耐寒性较好,而PP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寒性相对较差。
此外,ABS材
料的表面光泽度较高,而PP材料的表面光泽度较低。
因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
其次,从机械性能来看,ABS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高,而PP材料的韧性和抗
冲击性较好。
因此,如果需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可以选择ABS材料;
如果需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可以选择PP材料。
再者,从耐化学性来看,ABS材料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PP材料对一些有机溶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选择
不同的材料以满足特定的耐化学性要求。
最后,从成本方面来看,ABS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而PP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在进行材料选择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成本因素。
综上所述,ABS材料和PP材料各有其优劣势,具体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
求来进行。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物理特性、机械性能、耐化学性、成本等因素,以便选取最适合的材料。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模具温度对室内灯面板颜色和光泽度的影响

绿值 a 没有 明显影响 , 但对零件表面的光泽度 、 明度值£ 和蓝, 黄值 b 的影 响较大 。 关键词 : 模具 温度 颜色 光泽度
文 献标 识 码 2 3 . 4
■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吴晓兰
汽 车 内饰 设 计 时 , 不 同零 件 之 间 的颜 色 协 调 和光泽 度 控制 是不 可 忽视 的 。以汽 车 室 内灯 面 板
表 示 明度 值 , a 表 示 红/ 绿值 , b 表示 黄/ 蓝值 。从 图1 可 以看 出色 空 间与 明度 的变 化 关 系 以及颜 色 空间值 偏差方 向的说 明。 光泽 度是 指 来 自试 样表 面 的正 面 反射 光量 与 在相 同条 件 下来 自标 准板 表 面 的正 面反射 光量 之 百分 比 , 主 要 用于 对 材 料 表 面反 射 光 的 能力 进 行
常用聚碳 酸酯 与丙烯 酸 一 丙 烯腈一 苯 乙烯合 金 ( P C +
A S A) 材料 为 例 , 通 过控 制 注 塑过 程 中模 具 温度 的 变化 , 观察其 对零 件表面 颜色 和光泽 度 的影 响 。
1 颜色和光泽 度的定义及其描述方式
颜 色通 常 采 用 C I E L A B色 空 间来 表示 。其 中
. 土 生 产 琐 碗 碾’ 场
.
模 具温度 对 室 内灯 面 板颜 色
和 光泽 度 的影 响
摘要 : 介 绍 了颜 色 、 光 泽 度 的定 义及 相 关 知识 ; 以汽 车 室 内灯 面板 用 P C + A S A材 料 为例 , 探 讨 了 塑 料 零 件 在 注 塑 过 程 中模 具 温 度对 零 件 颜 色 和光 泽 度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模 具 温 度 对 红/
注射成型因素对聚丙烯制品光泽度的影响

( Hun n Voc to lCole fSce e & Te hn o a a i na lge o inc c olgy,Ch n ha, u a a gs H n n,41 1 01 8)
Ab ta t The x rm e t a t r w e e e e m i d sr c : e pe i n f c o s r d t r ne by m e ns f ne f c o — ta tm e a o o —a t r a— —i m e h d ,i l nc i ng o hee pe i e a t sw a na y e n ptm ie g hi to nfue e weghi ft x rm ntf c or sa l z d a d o i z d by Ta uc
1 6 3 2 m) . ~ . 。然 后 测 试 试 样 性 能 。
1 4 性 能 测 试 .
光 泽 度 按 GB 8 O 一 l 8 8 7 9 8进 行 测 试 , 试 测
控 制方案 。
1 试 验 部 分
1 1 主 要 原 料 .
角度为 6 。拉 伸强度按 AS 0; TM 6 8测试 ; 曲 D 3 弯 强 度按 AS M 7 o测 试 ; T D9 冲击 强 度 按 AS TM
有 很 多 , 了 减 少 试 验 次 数 , 采 用 一 次 因 子 法 为 先
进 行 试 验 , 初 步 确 定 在 注 射 成 型 过 程 中 各 成 型 以
s一 - ) 一 g N ( n
其 中 : 为 品 质 特 性 ; 为 试 验 数 目 。根 据 . y 上 述 一 次 因子 法 试 验 结 果 , 用 4因子 3 平 试 采 水 验 ( 。 , 验 的 水 平 选 取 及 I 正 交 设 计 分 I 3) 试 3 别 如 表 3和 表 4所 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ang Zhiqiang1,Cao Wei1,Yang Hui1,Zhou Zui1,Qian Jin2,Chen Feihu2
(1.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Ltd.,Shanghai 201805,China ; 2. Shanghai Kumhosunny Plastics Co.,Ltd.,Shanghai 201107,China)
张志强 1,曹崴 1,杨慧 1,周最 1,钱进 2,陈飞虎 2
(1.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 201805 ; 2.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上海 201107)
摘要:以 K31 皮纹为例,研究了成型温度对聚丙烯 (PP) 和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塑料 (ABS) 试样表面颜色和 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的升高,无论是 PP 还是 ABS,其试样颜色的 L 值均呈增加趋势 而光泽度均呈降低趋势,且 ABS 试样的光泽度降低程度比 PP 试样高。注塑温度和模具温度升高,材料的流动性提高, 冷却时间延长,试样复制模具皮纹的能力提高,使得 PP 和 ABS 试样表面皮纹深度均有所增加,从而使试样的光泽度 降低、同时 L 值升高。与 PP 结晶型材料不同,ABS 作为非结晶型材料,其流动性受温度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成型温 度的升高,使得 ABS 试样的光泽度降低的程度更大。
第 45 卷,第 5 期 2017 年 5 月
工程塑料应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7.05.013
Vol.45,No.5 May 2017
69
成型温度对 PP 和 ABS 试样表面颜色和光泽度的影响
根据塑料加热后的情况可分为热塑性材料和 热固性材料 [5]。汽车内饰塑料件要由热塑性材料 中的结晶型材料聚丙烯 (PP) 和非结晶型材料丙烯 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塑料 (ABS) 等注塑成型 [6]。从
其成型方式可看出,影响内饰塑料件色差的因素主 要有三个方面:注塑工艺、模具状态和材料,其中注 塑工艺在塑料件某一生产批次中的波动是最为剧 烈的。根据目前研究成果,成型温度,包括熔体温度 和模具温度,对塑料件光泽度的影响又更为突出 [7]。 但这仅限于对 ABS、聚碳酸酯 (PC)/ABS 等材料光 泽度影响的研究 [8–11] 或理论汇总分析 [2,4]。成型温 度对结晶型材料和非结晶型材料制件的光泽度影响 程度是否一样?成型温度的改变对制件表面颜色的 影响又如何?另外,上汽大众 VW50190 标准 (2011 版 ) 中,注塑的浅色塑料件的光泽度要求比深色塑 料件放宽 0.2~0.4,这是基于什么呢?对于此类生
关键词:聚丙烯;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塑料;成型温度;注塑温度;模具温度;光泽度;颜色 中图分类号:TQ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7)05-0069-05
Influence of Molding Temperature on Color and Gloss of PP and ABS Parts
Keywords :polypropylene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lastic ;molding temperature ;injection temperature ;mold temperature ;gloss ;color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汽车制造商 对汽车内饰材料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消 费者对汽车内部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汽车 内饰件着色,其作用在于提供色彩、装饰美观,同时 塑料件的着色还可以增加塑料的光、热稳定性、耐候 性、填充改性并赋予新的性能 [2–3]。然而,汽车内饰 件的着色也给汽车生产厂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 控制、判别并改进内饰件颜色的质量 [4]。这也敦促 各整车厂提高汽车内饰件色差匹配的要求。因此汽 车制件色差影响因素探究分析对降低汽车内饰件色 差具有重大意义,以望进一步减少整车的色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