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川矿智能矿山建设研究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方向研究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方向研究煤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所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能源资源。
然而,煤炭资源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地表深陷、地下水倒灌、瓦斯爆炸等。
目前煤炭開采过程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实现现代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应用,将使整个煤炭输运过程和管理控制过程有机整合成一个自动控制的整体,有利于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和远程控制,将成为未来煤炭开采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标签:煤矿;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煤矿智能化开采可以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将该技术应用于煤炭开采过程中可以实现煤炭开采三维空间统一于具有相同时间、空间坐标的二维网络平台中,并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管理监督和现场操作情况,使整个煤炭输运过程和管理控制过程形成一个自动控制整体。
一、煤矿智能化开采概述煤矿智能化开采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实现整个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矿体模型建立。
将处于不用位置、不同时间的矿山开采三维空间统一于具有同一时间和空间的网络平台上。
实现海量地质结构数据的分类、有序整合,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数字矿山还能更具已有的地质结构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借助空间分析软件、辅机设计软件、三维可视化软件、遥感探测软件、科学计算软件等提供可靠的矿山开采分析数据,为资源储备量的估计、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方便高效的智能数字化平台,保证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整个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智能化开采包含众多内容,通过计算机实现矿山的综合自动化,例如监控数字化、设备自动化、信息集成化、管理集成化、开采过程模拟化、决策处理一体化。
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整个矿山信息建立成一个三维虚拟矿山模型,通过该三维模型可以方便准确的描述矿井内各点信息。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数据的集中显示,可以使不同部门之间同时获得矿井内相关信息,帮助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方案讨论。
智能矿山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智能矿山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一、引言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其中矿山行业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智能矿山的建设可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是矿山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制定一份智能矿山建设的工作计划,以指导矿山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智能矿山建设的实施。
二、目标与原则智能矿山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矿山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水平,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提高矿山安全性:通过应用智能监测、预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矿山生产环境、设备状态和人员行为等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2.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通过应用智能调度、作业优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优化生产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力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改善矿山环境:通过应用智能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实现对矿山生产环境中的污染物、噪声等有害因素的监测、分析和控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智能矿山建设的原则是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在技术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成熟可靠、经济合理和易操作的技术方案;在资金投入上,应实施分步投入、逐步推进的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和资金风险;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研发和技术培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三、工作内容和计划1.智能监测系统的建设1.1 针对矿山生产环境中的重要参数,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进行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和报警处理。
预计工期:6个月。
1.2 针对矿山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电机温度、振动等,进行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
预计工期:6个月。
1.3 针对矿山作业人员的行为情况,如离开工作区域、使用非法设备等,进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预计工期:6个月。
2.智能调度与作业优化系统的建设2.1 基于数据分析和运筹优化算法,开发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对矿山生产计划的优化和动态调整。
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矿山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矿业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我们于近年来积极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1. 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针对矿山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研发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矿山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矿山主要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调节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我们构建了矿山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矿山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为生产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智能化矿用装备研发与推广我们积极研发和应用智能化矿用装备,如智能采矿机器人、智能输送系统等。
这些装备的应用提高了矿山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矿山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2. 增强了安全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化矿用装备的应用,使得矿山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安全,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 降低了成本: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人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为矿山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 提升了企业形象: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我们展示了矿山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力,提升了企业形象。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推进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标准规范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我们将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为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现状分析 (6)1. 智能化建设水平现状 (7)1.1 采煤、掘进、通风、排水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8)1.2 综采、综掘等先进设备的应用情况 (9)1.3 工业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的应用程度 (11)2.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12)2.1 智能化建设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3)2.2 主要参与者及市场份额分布 (14)2.3 行业竞争格局及优劣势分析 (16)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3.1 技术瓶颈与创新能力不足 (18)3.2 安全风险与监管难题 (19)3.3 市场接受度与投资回报周期 (20)三、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预测 (21)1. 技术发展趋势 (23)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 (24)1.2 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25)1.3 新型智能设备与系统研发与应用 (26)2. 市场发展趋势 (28)2.1 政策支持与行业需求推动市场扩张 (29)2.2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智能化建设新方向 (30)2.3 国际化合作与市场竞争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31)3. 竞争格局与发展策略 (32)3.1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龙头企业培育 (34)3.2 创新驱动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35)3.3 跨界融合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36)四、结论与建议 (38)1. 研究结论总结 (39)2. 对煤矿企业的建议 (40)3.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41)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42)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关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市场规模、参与主体、技术应用现状等。
分析了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难题、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方向、政策调整趋势、产业升级路径等。
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计划

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计划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煤矿智能化建设旨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改善工作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文将围绕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意义1. 提高煤矿生产效率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煤矿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2. 减少事故风险煤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一大隐患,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远程监控、预警系统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改善工作环境煤矿作业环境通常比较艰苦,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工作环境的监控和改善,减少工人的身体损伤和职业病发生率。
4. 节约能源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煤矿设备进行智能化调度,合理安排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能源消耗,节约煤矿的能源成本。
以上几点都表明了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意义,更好地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计划1.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采煤是煤矿开采的关键环节,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采煤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降低事故风险。
2. 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建设煤矿的物资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物资运输路线的智能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煤矿的成本。
3. 智能化通风系统的建设煤矿作业环境中通风系统的建设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智能化通风系统可以根据煤矿工作区域的实际情况智能调节通风量,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4.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建设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煤矿设备和工作环境的远程监控,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预警,提高煤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5. 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智能化煤矿建设需要引进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化采煤机、智能化输送带等,这些设备的引进可以实现煤矿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
有色金属矿山智慧矿山平台建设思路浅析

有色金属矿山智慧矿山平台建设思路浅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有色金属矿山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矿山平台的构建,就如同为古老的矿山装上了一双“千里眼”和“顺风耳”,使其能够洞察地下的秘密,预见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有色金属矿山智慧矿山平台的建设思路,以期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要明确智慧矿山平台的核心目标。
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堆砌的产物,而是一个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的综合系统。
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矿山的各个生产环节,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决策的科学性。
在构建这座“桥梁”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一是数据的采集与整合。
智慧矿山平台的基础是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矿山的各个角落,包括地质勘探、采矿作业、选矿流程等。
我们需要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实时地采集起来,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合和分析。
二是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有了数据作为支撑,我们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我们可以预测矿山的生产趋势、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是人机协同的作业模式。
智慧矿山平台并不是要取代人的作用,而是要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作业模式。
通过引入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等智能化设备,我们可以将人员从危险和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地专注于决策和创新。
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智慧矿山平台的建设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我们需要通过绿色开采、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智慧矿山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
智慧矿山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全局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就像绘制一幅精美的地图,既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特色和需求,又要确保整体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二是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智慧矿山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矿山智能化建设成为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矿山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前期准备1. 调研和分析:对矿山现有的生产情况、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明确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目标: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智能化建设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等。
二、智能化设备选型1. 选取适用的设备:根据矿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用的智能化设备,包括自动化采矿设备、智能化运输设备、无人机巡检设备等。
2. 考虑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确保所选设备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和系统无缝连接,同时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将来进行系统升级和扩展。
三、数据采集和管理1. 传感器布置:合理布置传感器设备,实现对矿山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地质勘探数据等。
2. 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以便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智能化控制系统1. 控制策略设计:根据矿山的生产需求和工艺特点,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和智能优化等。
2. 实时监控和调度: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五、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1. 安全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智能报警和安全评估等,提高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
2.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矿山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六、培训和运维1. 人员培训:对矿山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2. 运维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设备巡检、故障处理、备件管理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
一、指南简介
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旨在指导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建设智能矿山,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带来的潜力,打造卓越的金属矿山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1.信息化建设
实施矿山信息化建设,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以便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定位、数据管理和业务流程决策支持等功能。
此外,应建设包括视频监控和安全报警系统在内的安全系统,以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
2.物联网技术
矿山中应建设覆盖采矿、矿石加工、运输内外、设备维护等活动的工业物联网,并实施设备联网、智能识别等技术,充分发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安全、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等优势。
3.机器人技术
矿山生产要落实机器人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器人作业,实现安全操作和生产高效。
同时实施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联动,推进机器人在矿山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以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等综合效益。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矿山立体空间模型的建立,以及有关
建筑设计、设备安装、矿井运行等活动的模拟和仿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川矿智能矿山建设研究作者:周文彬来源:《河南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的精神指引下,基于“智慧城市”作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方兴未艾,使矿山行业迎来智慧化建设的浪潮。
面对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煤矿企业如何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实现矿井高产高效、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是为当下之急,是每个煤矿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智慧矿山;物联网;自动化;环网中图分类号:F426.1;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19-0094-03Abstract:Guided by the spirit of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odernizations and adhering to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put forward at the 18th Congress,the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smart city” as a representative is in the ascendant,which also makes the mining industry usher in the wave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Faced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ow to use new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workers, achieve high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f mines,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ines is the urgent matter at pres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every coal mine.Keywords: intelligent mine;Internet of Things;automation;ring network1 朝川矿概述朝川矿隶属于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的上市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朝川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南部,北距汝州市18km,南距宝丰县25km,距平顶山市60km。
焦枝铁路、207国道、904省道均从矿区东部通过。
有专用线与焦枝铁路小屯站接轨,有矿区公路与207国道、904省道连接,交通十分方便。
井田面积26km2,是河南省第二大主焦煤基地,历史上有“川炭之乡”的美称。
产品有焦煤、肥煤、精煤和焦炭,煤质优良,低硫低灰高发热量,是电力、建材、冶金、炼焦的理想原料。
1971年建井,1978—1980年相继投产,1998年7月加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1]。
朝山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水,随着开采深度加深,直接面临水患及-400m水平以下沼气带的威胁。
《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指出:科技进步为煤矿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有效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快小型矿井机械化改造,鼓励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矿井,2025年大煤矿基本全部实现智能化[2]。
要实现智慧矿山,首先要把自动化搞好、把基础打牢,矿山自动化是基础。
没有各系统接入层(底层传感器)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实时采集,没有综合自动化平台,没有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共享与分析,智慧矿山便是无源之水。
2 现状朝山矿为国有煤矿企业,在公司及矿党政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发展势头强劲,科技方面投入也较大。
对朝山矿而言,虽正处在机械化矿山向自动化矿山的发展进程中,但自矿井自动化投入运行以来,在减员增效、安全稳定方面成绩显著。
不但减少了岗位人员,还夯实了检修队伍,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设备稳定性。
但对于智慧矿山而言,发展空间还很大。
朝山矿自动化有一定基礎,近年来虽建成了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基础的高速传输网络平台,矿井信息孤岛依然众多,可发展潜力很大。
目前,朝山矿只有部分运输设备实现了远程集中控制,其余设备均是现场操作。
虽然多数设备也使用新型工业控制装置,但仍离不开人员在现场操作,如朝山矿的副井提升系统、综掘系统、辽源MG-300/730-MD综采系统等。
虽然设备都是新型的PLC工业控制装置,具备硬件接入条件,有通用型强和标准的接口功能,但都没有组网建设,依靠岗位人员现场作业,无法发挥新型设备的性能,标准化现场及亮点不能突出展示,且浪费较多人力资源。
此外,个别系统虽前几年做过控制系统改造,但因没有坚持使用或发现的问题没能整改、维护不到位等造成系统通信中断、设备长期闲置损坏等。
安全监测、调度通信、人员定位等系统独立存在,昂贵的线路成本和重复的检修人员是最显著的特点。
2.1 工业环网传输平台工业环网传输平台为朝山矿自动化的基础平台。
整体网络由24芯光缆和地面核心交换机、井下隔爆型交换机组成的千兆冗余以太环网,机房2个核心交换机,井下4台隔爆型交换机,地面煤楼1台赫斯曼交换机,光缆敷设约10km。
利用率很低,其他子系统分散运行,孤岛现象严重,如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调度通信系统等都是独立存在运行的。
2.2 集控情况在主运行系统中,2012年已建设远程集中控制并投入使用,其余设备均是现场操作,且从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控制设备相对稳定可靠。
但从期间的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第一,现场人员观念陈旧或技术欠缺,已经适应了老设备、老方法,对新技术、新设备有排斥心里:第二,刚投入使用期间问题相对较多,需高标准调试和维护,负责人员需有较强责任心;第三,底层传感器故障相对较多;第四,精密的电子设备对环境要求苛刻,需定期巡查、维护。
3 分析与效果煤矿技术发展的过程是原始矿山—机械化矿山—自动化矿山—智慧矿山。
智慧就是有和人一样的思维,能够替代人处理复杂的工作。
可以说,矿山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智慧矿山—矿山“无人化”,能够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并能快速而正确地处理矿山系统。
智慧化矿山是个长期过程,煤矿生产中涉及很多系统,包括采掘系统、胶带运输系统、提升机系统等;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还有排水、供电、通风、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等辅助系统;煤矿生产还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矿压、瓦斯、地下水等。
这些复杂的因素给矿井安全信息感知和传输带来了很大困难。
所以,不能指望一次建设终身受用,应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布实施,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
煤矿自动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规范的过程,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让工作流程更清晰、制度更完善。
此外,自动化建设牵扯面广、范围大,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重要環节,如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安全等各系统都属于不同的部分,当属“一把手”工程。
自动化建设对朝山矿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决策层应发挥强大的导向力量,在领导的指引下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朝山矿智慧矿山建设长效发展。
鉴于笔者自身的经验,利用皮带机实现远程集中控制,能够延长至运煤上山皮带或亮点“头面”。
综掘、综采系统有良好的硬件接入条件,通过敷设线缆组网后,视频和设备信号即可传送至调度机房,在综掘机和采面支架做视频覆盖后可在调度中心全方位实时监控工作面的生产情况和设备状况,控制上,通过软件组态和程序设置,可实现井下操作站所有功能;再和视频信息相配合,也可实现工作面无人值守。
安全监测、人员定位、调度通信等更换主要设备,采用符合标准接口的设备可连接融入平台,直接节省原有复杂的电缆线路,把不稳定、延时长的电缆传输方式改为稳定、延时短的光缆传输,既降低了原有线路造价成本,又可减少线路的维护人员。
面对朝山矿进行更深煤层开采,井下不稳定因素也势必会增加,对安全监测和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
利用先进的射频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井下可使用手持式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与调度通信相连接,方便井下轨道和车辆管理,使轨道运输系统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后期还可利用地理信息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将人员、设备等定位情况以3D实景矿图的形式实时展现。
智慧矿山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1 调查研究,总体规划调查朝山矿井下的真实情况,研究制订智慧矿山长期或较长期的规划方案及短期目标,使朝山矿在智慧矿山建设上少走弯路。
通过调查研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按需进行整改,为现阶段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通过整体规划,让我们思路清晰,对朝山矿智慧矿山的建设有清楚的认识和可行的目标。
近些年,随着国家层面政策推动,很多服务厂家打出了数字矿山、智能矿山等各种口号,导致出现平台多样、标准多样、融合不匹配、接口费用高等许多现实问题。
为避免没有规划各系统分散实施,要做好数据接口的预留处理,为新系统创造以后接入的条件。
例如:子系统与自动化平台分别使用不同的设计及接口集中融合,需要承担高昂的接入费用,甚至有可能需要返工再次更换底层设备等。
3.2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制度为纲规范建设和管理。
在宣传和学习中让多数人真正感受到智慧矿山为职工带来的幸福,使之有良好的建设氛围,更为以后免遭人为破坏,避免形势上建设、跟风上建设,让建设有目的、投入出效益。
3.3 建设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煤炭企业还需要做好统一、科学、合理规划,实现技术规范统一,并且要求严格落实。
做好数据接口的预留处理,能够为新系统创造接入的条件。
做好各个接入子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工作,不断丰富信息来源,利用智慧矿山本身的“强集成”作用,发挥综合效益。
在建设与运行智慧矿山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新技术与新工艺融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技术水平。
例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语音通话、移动办公应用以及视频传输,为井下人员提供便捷的通信以及移动办公条件;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建立对应的安全综合检测系统,对现有的采集系统进行替换与升级,让采集数据更加丰富,让采集手段更加安全,最终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满足成本控制[3]。
智能矿山的建设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结合朝山矿实际,稳步推进,高标准建设。
先期的建设标准直接关乎日后系统的使用及融合,标准低会使日后的运行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遭遇瓶颈或故障较多无法正常运行。
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强化朝山矿的科技引领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