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与功5.改变世界的机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起重机用缆绳吊着货物竖直向上运动,货物在上升过程中的s﹣t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货物0~6s内的速度小于6~12s内的速度B.缆绳0~6s内的拉力大于6~12s内的拉力C.缆绳的拉力在0~6s内做的功大于6~12s内做的功D.缆绳的拉力在0~6s内的功率小于6~12s内的功率答案:CA.由s﹣t图像可知,0~6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m,6~12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m,因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所以货物0~6s内的速度大于6~12s内的速度,故A错误;B.由图可知,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而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相同,拉力也相同,即缆绳0~6s内的拉力等于6~12s内的拉力,故B错误;C.由B可知,缆绳0~6s内的拉力等于6~12s内的拉力,由A可知,0~6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m,6~12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m,根据公式W=Fs可得,缆绳的拉力在0~6s内做的功大于6~12s内做的功,故C正确;D.由B可知,缆绳0~6s内的拉力等于6~12s内的拉力,由A可知,货物0~6s内的速度大于6~12s内的速度,根据公式P=Fv可得,缆绳的拉力在0~6s内的功率大于6~12s内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
将小铁块用细绳图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如图乙为其截面图。
做好后如图丙所示,将该罐子从不太陡的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滚到水平面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子在A点的重力势能最大,橡皮筋在D点的弹性势能最大B.罐子从A点滚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只转化为动能C.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可能返回滚上斜面D.第一次返回斜面,向上滚动的过程中,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答案:AA.罐子在A点时高度最大,所以重力势能最大;到达D点时罐子移动最远,橡皮筋缠的最多最紧,所以弹性势能最大,故A正确;B.罐子从A点滚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故B错误;C.罐子返回是靠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若罐内没有橡皮筋和小铁块,罐子不可能返回,故C错误;D.返回时,由于罐子在地面上滚动,一部分能量会转化为地面的内能,造成能量损失,运动的时间越长,能量损失越大,故罐子整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时的机械能。
2018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5节改变世界的机械 教案

2018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5节改变世界的机械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机械操作,并能够运用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难点:机械的操作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机械模型、实物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PPT,展示各种机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讲解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机械的运作方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机械操作,如拼装机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探讨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难点:机械的操作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掌握了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了解机械的应用,如家庭电器、交通工具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我选择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他们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机械的原理和功能。
在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拼装机械模型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机械原理具体化,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在本节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这是课程的重点,因为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是学习更高级机械知识的基础。
我通过使用PPT和实物道具,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机械的运作方式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2024年春季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概述:1、指导思想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八(1)班x人,八(2)班x人,八(3)班x人,八(4)班x人,共计x人。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八(4)班成绩较差,而其余学生成绩很理想。
每班学生成绩也有些参差不齐,尖子生多,学困生较少,两级分化较突出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
在物理学习方面对现在的优生(大约x人)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中等生如不加以引导,也有可能再出现一批物理方面的后进生,所以一定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学,争取使一部分中等生加入到优等生的行列,尽量不掉队。
对少量后进生(大约x人)来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好习惯,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
根据一周的实践,我发现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基础: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物理更有一定的兴趣;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较上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4、学习基础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及知识点考核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知识点第十一章:机械与功一、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受力;二是物体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4、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5、功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牛顿·米,简称牛·米,符号是N·m。
为纪念物理学家焦耳,人们给了这个单位一个专门名称—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是0.5J。
)6、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与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
对一切机械都使用,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对机械的使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省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功率。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复习与训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与训练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姓名: 班级: 得分:一、知识回顾:1、杠杆: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_______________。
③画力臂④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平衡)⑤省力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特点:省______,费______。
如________费力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特点:费______,省______。
如________等臂杠杆: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如________2、滑轮 :①定滑轮: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是一个______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____________②动滑轮: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_______倍的杠杆。
特点:省______,费______③滑轮组:绳端拉力F=_______, 绳端移动距离s=_________)3、功 :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功的定义:功等于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
匀速提升重物时:W=___________;知道功率时:W=______________。
③功的国际单位: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____)4、功率: ①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功率大做功___)②功率的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内做的______。
定义式________; 牵引力的功率____________ ③功率的单位: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____);0.2kw= ______w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时都___________,W 有用________W 总①不考虚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时 W 有用_______W 总②考虚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时 W 有用_________W 总6、机械效率: ①定义:_________在________中所占的百分比,叫机械效率②公式:________ ___; 机械效率总_____1,机械效率______单位,机械效率跟功率_____关。
初中《物理》教科版教材目录导航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3.活动:降落伞比赛∙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量∙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声∙ 1.认识声现象∙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噪声∙ 4.声与现代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源光的传播∙ 2.光的发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7.通过透镜看世界∙8.走进彩色世界∙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地球上的水循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体的密度∙ 3.测量密度∙本章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013年春使用)∙第七章力∙ 1.力∙ 3.弹力弹簧测力计∙ 4.重力∙ 5.摩擦力∙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八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2.力的平衡∙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 4.大气压强∙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4.沉与浮∙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1.杠杆∙ 2.滑轮∙ 3.功功率∙ 4.机械效率∙ 5.改变世界的机械∙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本章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认识电路∙ 1.电现象∙ 2.电路∙ 3.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四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五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六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3.焦耳定律∙ 4.灯泡的电功率∙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七章磁与电∙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 电磁感应现象∙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电话和传感器∙本章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本章复习与测试∙综合内容与测试。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材分析一、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在“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将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一系列知识,教材的编排表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彼此作用、能量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习功和能的关系——各类能量间的彼此转化等知识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章导图中从用饭用的筷子到航天飞机上的机械臂,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工具到最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庞大的不同中隐含着相同的地方——人手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人文背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进展的意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章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学会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明白机械功的概念。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明白得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明白得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利用的历史进展进程。
熟悉机械的利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三、知识结构省力杠杆简杠杆杠杆平稳条件费力杠杆单等臂杠杆机滑轮(变形杠杆)定滑轮(特点、实质)滑轮组杠杆原理械动滑轮(特点、实质)轮轴(变形杠杆)斜面功的原理做功的多少—W 概念、公式、单位两个必要因素做功的快慢—P 概念、公式、单位功物理意义概念、公式做功的效率—η有效功、总功、额外功物理意义新旧教材对照:从内容看,新教材包括了原教材中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绝大部份内容,原18.5机械能现被编入新教材第十二章中,同时,新教材又以“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呈现了原先选学内容:轮轴和不学内容:斜面,并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
新教材的上述改动和转变有如下优势:1、更突出能量的地位,更便于学生分析、比较学习各类能量间的彼此转化和联系。
2、拓展了简单机械的知识面,使之更接近生活实际。
(因为生产、生活中轮轴、斜面的应用一样超级普遍)3、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机械与功的知识,减少没必要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第三章声1什么是声音2乐音的三个特征3奇异的声现象4噪音5声与现代科技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定律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神奇的眼睛7通过透镜看世界8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物态变化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质量2物质的密度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八年级下第七章力1 力3弹力力的测量4重力5摩擦力第八章力与运动1力的合成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3力的平衡4力与运动第九章压强1压强2液体的压强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4大气压强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在流体中运动2认识浮力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第十一章功与机械1功2杠杆3滑轮4功的原理及应用5机械效率6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1机械能2机械能的转化3水能和风能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2内能和热量3比热容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3热机效率第三章电与磁1磁现象2电现象3电与磁第四章认识电路1电路2电路的连接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五章探究电流1电流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六章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2测量电阻3等效电路第七章电功率1电功2电功率3灯泡的电功率九年级下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电磁铁2电磁继电器3电磁感应现象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5电话和传感器第九章家庭用电1家用电器2家庭电路3安全用电与保护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1神奇的电磁波2电磁波的应用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原子核、核能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