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复习1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高二历史常考知识点必修二

高二历史常考知识点必修二在高二历史的学习中,必修二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高二历史常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理解这一历史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高二历史常考的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1. 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唐朝的统治制度、科举制度、交通与经济发展、文学艺术等。
2. 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北宋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繁荣等。
三、中国近代史的学习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介绍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 戊戌维新与百日维新:分析戊戌维新和百日维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四、世界近代史的学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 俄国十月革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史的学习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研究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历史进程,以及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等方面的内容。
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考试中准确应用。
通过努力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A.希腊城邦文明1.希腊城邦的形成2.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3.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4.希腊城邦文化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罗马建立共和国和扩张2.凯撒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3.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政治制度4.罗马帝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二、东亚古代文明A.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2.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3.汉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4.汉朝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对外交往B.日本和韩国的古代文明1.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2.韩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三、撒拉丁的伊斯兰帝国A.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1.穆罕默德的生平和伊斯兰教教义2.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文明B.西欧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帝国的冲突1.卡拉曼阿尔苏德的征服2.圣地战争的起因和结果C.撒拉丁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影响1.撒拉丁的统治和政治制度2.撒拉丁对文化和科技的贡献四、非洲古代文明A.尼罗河流域的文明1.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2.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B.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文明1.马里帝国的兴起和发展2.西非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五、欧洲中世纪文明A.封建制度和领地制1.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产生背景2.领地制的组成和特点B.城市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1.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组织2.商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制度C.宗教和宗教战争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的背景2.宗教战争的起因和影响D.封建时代的文化成就1.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发展2.教育和科技的进步六、东南亚和南亚的古代文明A.印度古代文明1.印度教的兴起和影响2.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B.东南亚群岛的古代文明1.玛朗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2.钦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A.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2.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影响B.大航海时代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成就和贡献八、明清社会和文化的变革A.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明朝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2.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B.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清朝的农奴制度和满洲政权2.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C.明清的文化成就和传统文化的衰落1.明清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衰落和消亡九、政治革命与新兴国家的诞生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2.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特点B.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影响2.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和重要事件C.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政制度的形成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影响2.美国宪政制度的形成和特点十、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A.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2.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征2.拉萨尔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以上提纲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可以对各个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e5b3e62dcc7931b764ce1502.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知识经纬知识清单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__①__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20年代银行信贷和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造成的供需矛盾尖锐。
2、特点:__②__、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_③__。
游行示威、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列强争夺、侵略别国,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4)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出现。
4、“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美国胡佛政府,固守“__④__”政策,结果未能克服危机。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3)1933年3月,__⑤__就任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2)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3)影响: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制度创新:开创了_____⑧_____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深远: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局限性: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①私人占有②范围广③社会危机④自由放任⑤罗斯福⑥全国工业复兴法⑦以工代赈⑧国家干预经济要点精析要点一:分析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何很快波及全世界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答题集合含答案

材料题:1. ) 材料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当代史》材料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哪些具有长远意义指导方针呢?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初级阶级,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
在初级阶段。
改革成为更迫切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
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共十三大报告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中国当代史》材料四: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
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2)与材料四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2.)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托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2是一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2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商代至东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政治制度以王室和贵族统治为主,国家实行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商朝的王,下设诸侯、卿、大夫等封爵。
商代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兴盛、城邦的繁荣、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代甲骨文的记载。
2.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周代继商代之后,建立了一个以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
周代的特点是分封制的兴起、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周礼的形成。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动荡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
其中包括齐桓公、楚庄王等各国的崛起和衰落,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产生和传播,以及《孙子兵法》、《墨子》等著作的问世。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连接南北的长城等措施。
秦的政治制度以集权制为主,设有郡县制度,设立宦官丞相等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以太守、郡守和县令为主。
汉朝在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开设太学、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3. 十七帝的兴衰和帝国统一汉朝有十七位帝王,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兴衰事件。
其中包括汉武帝的时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逐渐衰败,最后由于黄巾起义等内外因素导致瓦解,并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至北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127年)1. 三国时期的鼎立局势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势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外有武装干涉;内有反革命叛乱。
(2)内容:
(3)评价:积极:
消极:
认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新的矛盾。
(2)内容:
(3)评价: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经济体制
(1)背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一五计划。
(2)形成时间:30年代中期(1936年)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
(4)评价:积极、消极。
4、苏联改革
(1)赫鲁晓夫:侧重农业,大种玉米;工业: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败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个人性
格有关;缺乏一以贯之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2)勃列日涅夫:重点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继续扩大企业自主权。
结果:提升了军事实力;经济全面滑坡。
(3)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仍放在重工业,使经济结构
更加畸形。
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结果走向解体。
评价:虽然突破了斯大林体制,但改革的实质
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5、社会主义改革的总体认识:社会主义事业遭遇空
前挫折;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1、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来势猛、破坏性大。
原因: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股票投机
的推动。
2、罗斯福新政:内容及评价
3、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国家干预经济
(2)制定经济计划
(3)政府采购、利用财税政策调节
(4)福利国家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三大机构:
2、两大支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
四、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1、从欧共体(1967年)到欧盟(1993年)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
4、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评价全球化。
五、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事件
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3——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59——1961年三年困难
7、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8、“文革”初期经济受到影响
9、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0、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
11、城市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过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1995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