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第十七讲(精)

合集下载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清华-17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清华-17

IC= IB =500.019=0.95 mA< ICS =2 mA , Q位于放大

精品课件
例: =50, USC =12V, RB =70k, RC =6k 当USB = -2V,2V,5V时,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Q位 于哪个区?
IB B RB
USB
IC
C
RC
E UCE
USC
USB =5V, IB= (USB -UBE)/ RB =(5-0.7)/70=0.061 mA
(2)、伏安特 性
I
反向击穿电 压U(BR)
IU
+-
导通压降: 硅
E
管0.6~0.7V,
锗管0.2~0.3V。
U
反向漏电流 (很小,A级)
死区电压 硅管 0.5V,锗管0.2V。
精品课件
(3)静态电阻Rd ,动态电阻 rD
IQ UQ
R +US
静态工作点Q(UQ ,IQ )
精品课件
(3)静态电阻Rd ,动态电阻 rD
i
R ui DZ
iL
iz UZ RL
UZW=10V R=200
ui=12V
uO Izmax=12mA
Izmin=2mA RL=2k (1.5 k ~4 k)
iL=uo/RL=UZ/RL=10/2=5(mA) 负载变化,但iZ仍在
i= (ui - UZ)/R=(12-10)/1压02.管m2=A仍1和0能2(起mmA稳A之)压间作,所用以稳 iZ = i - iL=10-5=5 (mA)
§10.2 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
10.2.1 PN 结的形成 在同一片半导体基片上,分别制造P型
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经过载流子的扩散, 在它们的交界面处就形成了PN结。

电工电子技术完整课件全套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完整课件全套课件

注意事项:
(1)符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加与减 (2)方向的假定是任意的,不影响结果 (3)一旦方向假定以后,不得中途变更
3、物理量正方向的表示方法
I
a
+ E
_
R
b
Uab
电流:从高电位 指向低电位。 (1)箭头表示
正负号
a
+
u _ b u b
I
+
R
-
电压

头 a
(2)双下标表示
双下标 Uab(a为高电位点,b为低 电位点,电压方向a→b)
I4
I3 +E _
3
2、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应用于节点
对任何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由节点流出的电流。 或者说,在任一瞬间,一个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为 0。
即: I流入=I流出 或 I =0 例:
I2
I1
I1 I 3 I 2 I 4
或:
I3
I1 I 3 I 2 I 4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电阻的并联
两个或更多个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这些电阻 两端的电压相等,这种联接方法称为电阻的并联。
I U R1 I1 I2 R2
电路特点:
1 1 1 R R1 R2
I
用一个等效电阻代替后
U
R

G G1 G2
(其中G为电导,为相应电阻倒数)
U相等 I1=U/R1=R2/(R1+R2)·I I2=U/R2=R1/(R1+R2)·I
3、对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关系,可用标点法简化,即可求解。
a
4 4 4 4
将未标点的 各个多条线 的交集点标 上序号

电工技术_第17次课

电工技术_第17次课

τ1
uR (0+ ) = U uC (0+ ) = 20 0 = 20
uR(∞) = 0
= 0 + [ 20 0]e
t 0 .2
= 20 e
t 0 .2
U=20V,C=4F,R=50K
S1
S2 C R
t ∈(0,0.1) u R = 20 e
t=0.1S时闭合S2
+
t 0 .2
t =0.1S
iC
uR1 t
例2 : U=20V,C=4F,R=50K .在t=0时闭合S1,在 t=0.1S时闭合S2,求t >0 以后的电压uR.设uc(0)=0
S1 S2 C R
解 在t=0时闭合S1后,
+
t =0.1S
R
τ 1 = RC = 0.2 S
U
t =0
+
uR
t
u R = u R ( ∞ ) + [ u R ( 0 + ) u R ( ∞ )]e
+ E
C
+ uC
τ = R 0 C = 40 ms
R0
+ E
25 t
C
+ uC
uc = E (1 e ) = 8(1 e
8
t
τ
)V
uC
O
t
三,RC电路的全响应 RC电路的全响应 K R i + t=0 U + C
uC
uC (0 + ) = U
0
用微分方程求解
du c RC + uc = U dt
uC
+
+ uR
C

第十七讲 电源和电流-【暑假辅导班】2021年新高二物理暑假精品课程(人教版2019)(解析版)

第十七讲 电源和电流-【暑假辅导班】2021年新高二物理暑假精品课程(人教版2019)(解析版)

太低,力太小(如图乙 3),会增加离线率;如果升的高度太高,力太大(如图乙 1),会使滑板和接触线 间产生较大的机械磨耗。因此弓网接触压力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受电弓获得的电流大小随压力的增大
而增大,如果受电弓的高度变化,接触网各点对受电弓施加的力不同,从而导致受电弓获得的电流大小随
时间发生如图丙中(A)的变化。为保证获得的电流大小稳定(如图丙中的 B),受电弓高度变化的图像应 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6)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I=nqSv
①建立模型
如图所示,AB 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v.设导体的长度为 L,横截面积为 S,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 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 q.
1
②理论推导
导体 AB 中的自由电荷总数 N=nLS
总电荷量 Q=Nq=nLSq
B.重力势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 B 错误;
C.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 C 错误;
D.电流有大小又有方向,故 D 正确。
故选 D。
7.(2021·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一月考)横截面直径为 d、长为 L 的导线,两端电压为 U,当三个参量
中一个或两个变化时,不影响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是( )
R
S
L
3.(2015·上海高考真题)重粒子肿瘤治疗装置中的回旋加速器可发生+5 价重离子束,其电流强度为
3
1.2 105 A ,则在 1s 内发射的重离子个数为( e 1.6 1019 C )
A. 3.0 1012
B. 1.5 1013
C. 7.51013
D. 3.751014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式 Q It ,可得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粒子的电荷量为 Q 1.2 105C ,故个数为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电工电子技术》(董昌春) 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电源。
垫: 指如果触电人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绕在身上,这时可先用干燥的
木板或橡胶绝缘垫塞进触电人身下使其与大地绝缘,隔断电源的通路。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The
INTERNET of THINGS
使触电者 脱离电源
拨打急救电话
现场急救
将触电者安放到空气流 通、温度适宜的地方
有心跳无呼吸 有呼吸无心跳 无心跳无呼吸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胸外挤压
人工呼吸+胸外挤压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实施口对口人 工呼吸时
保持口、鼻 呼吸道畅通
吹气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排放废 气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实施胸外挤 压法时
选择压区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向下挤压
松手复原谢谢关注来自脱离电源的方法切: 指用带有可靠绝缘柄的工具将电源切断。
The
INTERNET of THINGS
脱离电源的方法
挑: 将导线挑开。
The
INTERNET of THINGS
脱离电源的方法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拽: 指救护人戴上的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物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脱离
The
INTERNET of THINGS
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目录
脱离电源的方法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脱离电源的方法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触电后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 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拉: 就近拉开电源开关,使电源断开。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清华-37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清华-37

(2) URRM:反向峰值电压
控制极断路时,可以重复作用在晶闸管上的反 向重复电压。一般取URRM = 80% URSM(反向击 穿电压)。普通晶闸管URRM为100V--3000V)
反向击穿电压
URSM
额定 正向
IFI
平均
电流 IH
URRM
2020/2/15
课件
UDRM
U U 正向转折
DSM 电压
ßig
K
T210、20/2/T15 2都导通后,即使去课掉件 UGK, T1、T2仍然导通5
A
RL
ßßig T
可控硅导通的条件: (1)阳极A加正电压 (2)控制极G加正的触发电压
2
UAK 可控硅截止的条件:
G
T1 ßig
UGK ig
K
A
(1)阳极A加反向电压,或不加 触发信号(即UGK= 0 )。
4. 输出电压如何调节,其大小如何计算?
u1
2020/2/15
u2 u3
aR DZ
b
c
R2
RP d
e
uc C R1
T1
T2
D1 D2
RL uL
课件
40
1. 单结管触发的可控
u2
整流电路中,主电
路和触发电路为什 么接在同一个变压
uab


器上?
ucb


保证主电路和触发电 UZ
路的电源电压同时过 零(即两者同步),
33
二、波形关系
u2
整流稳压电路部分
a
c
R
uab


u2
DZ
UZ
UZ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课件(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课件(完整版)

基础性实验项目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识别与测量
01
学习识别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掌握使用万用表等基
本工具进行测量。
电路基本定律的验证
02 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本定
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03
学习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常用电子仪
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技能。
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以及 主要参数。
放大电路基础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以及放大电路的分类和工作原 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知识
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念、特点、主要参数以及分类。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详细阐述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放大、信号处理、信号变换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加法器、 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等电路。
3
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的应用
介绍信号产生与处理电路在通信、自动控制、测 量等领域的应用,如调制与解调电路、开关电源 电路等。ຫໍສະໝຸດ 05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特性
01
02
03
04
05
晶闸管(SCR)
可关断晶闸管( GTO)
电力晶体管( GTR)
电力场效应管( 绝缘栅双极型晶
MOSF…
体管(I…

电路基本组成
电源、负载、导线等电 路基本组成元素及其作
用。
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 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 约束关系及其应用。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与器件
01

电工电子技术ppt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全套电子讲义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ppt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全套电子讲义完整版

电气安全
图2.3 阀形避雷器结构示意图 1—瓷套;2—火花间隙;3—电阻阀片;4—抱箍;5—接线鼻
4. 雷雨天气时注意事项
电气安全
第二节 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一、保护接地 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构 架,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接地金属连接。保护接地适 用于电源中性线不直接接地的电气设备。采用了保护 接地措施后,即使偶然触及漏电的电气设备也能避免 触电。如图2.4(a)所示为没有保护接地,若电动机 绝缘损坏使一相与外壳相连而漏电时,外壳带电,当 人体接触带电外壳时,电流经人体、大地和另二根相 线的分布电容形成闭合回路,就会产生触电事故。
电气安全
第二章 电气安全 第一节 电气防火、防爆、防雷常识 第二节 电气安全技术知识 第三节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第四节 电工职业素养
电气安全
第一节 电气防火、防爆、防雷常识 一、电气防火 1. 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 2. 电气火灾的预防和紧急处理 (1)预防方法。 (2)电气火灾的紧急处理。 常用的电气灭火器的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如表2.1所示。
安全用电常识
(a)
(b)
(c)
图1.1 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指人体不同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称为两相 触电,如图1.2所示。
图1.2 两相触电
安全用电常识
3.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触电 这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种触电方式。当外壳接地 的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或导线断落发生 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由设备外壳经接地线、接地体 (或由断落导线经接地点)流入大地,向四周扩散,在 导线接地点及周围形成强电场。其电位分布以接地点 为圆心向周围扩散,一般距接地体20m远处电位为零。 这时,人站在地上触及设备外壳,就会承受一定的电 压,称为接触电压。如果人站在设备附近地面上,两 脚之间也会承受一定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如图 1.3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断”的条件原则上仍成立, 即 i ≈0
i
+
rid
+
uO
上页
路中的负反馈
引言:运算放大器的开环与闭环工作
5.3.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3.2 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5.3.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5.3.1 反馈的基本概念 x i — 输入信号 xi xd x o A xd — 净输入信号 xo — 输出信号 xf 无反馈 xf — 反馈信号
+
上页
下页
_
_
u0´ ~
返回
+
~
ui
~
~
第 5章
U

+ R’
AO
i0
RL
f
if ii
+ R1 u _i R2
Rf
AO
电压还是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 直接成比例关系
-
ui
u0
F + u Rf
从输出回路分析
uf 或 if )与输出电压 u0
电压负反馈
if =
-
Rf
u0
反馈信号( uf 或 f )与输出电流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运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正、负反馈?
各点的瞬时极性 各电流的实际方向 净输入电流 d
Rf
iL
RL
id= ii – if < ii ,为负反馈。
i
ii
-
if
R1
i
id
+
Rf
R2
AO
+ uL -
i0
u0
id
+ 电压还是电流反馈? u i R
if = i0
+
_ R i L 0 ii
+
2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因为
判断是电压还是电流反馈? if Rf
u-=0!
if =
u-
_
u0
Rf
u =- 0
Rf
所以为电压反馈。反馈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id ui+ R2 u_
ii
AO
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R1 反馈? 信号以电流出现, if与ii相并联,
为并联反馈;
+ RL uL _
uo
反相输入电路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
RL
uO

iC2
-UCC
上页
下页
返回
图4.3.2 F007电路中的放大电路部分
第 5章
5.1.4 集成运放的符号、管脚
信号传 输方向 反相 输入 端 实际运放开环 理想运放开环 电压放大倍数
u- ui
- +
AO +
输出端
uo
同相 输入端
u+
上页
下页
返回
运放的主要参数:
Auo 高: 80dB~140dB rid 高: 105 ~ 1011 ro 低: 几十 ~ 几百 KCMR高: 70dB~130dB
电流并联负反馈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1.电压串联负反馈
R f
AO
ui
+
ud
-
A0 F
uf
ui – uf
uo
_
uf
R1
+
a
+ ui _
R2
b
RL
同相输入电路
uo + _uL
uf大小与uo成正比,为电压反馈;
a,b两点电压几乎相等,但此时需要分析电压关系 不可作相等的近似假设。但输入电流可认为近似=0
上页
ie1 ,ie2 ie1 = - ie2 IRe不变 VE不变
其等效电路为:
因为vi1 =- vi2
设vi1 ,vi2 vo1 ,vo2 。
由于电路对称 │vo1│ = │vo2│
vo= vo1 – vo2=-2 vo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O 2vO1 v O1 Av d vi1 vi 2 2vi1 vi1
R1
B1 R3 D1 B D2 T2 B2 R2 +UCC T1
特点:
T1和T2两个晶体管特性相同 且轮流导通,提高电源效率。 电路为射级输出器,输出电 阻小,带负载能力强。 互补对称电路结构对称,采 用正负对称电源,静态时无直 流电压输出,负载可直接接到 发射极,实现了直接耦合。
iC1 iO
+
ui
净输入信号
ud= ui – uf < ui ,为负反馈。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4.电流并联负反馈
+ i
i
id
-
A0 F
if ii – if
io
在放大器输入端, 信号以电流出现, if与id相并联,为并联反馈;
在放大器输出端, if与 io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净输入电流
id= ii – if < ii ,为负反馈。
i u
if Rf
AO
+ i i
-
A0 F
if
uo
ii
ui R2
R1
a b
+ RL uL _
uo
反相输入电路 在输入端, 信号以电流出现, if与ii相并联,为并联反馈; 在输出端, if与uo成正比, 为电压反馈; 净输入信号 id = ii – if < ii ,为负反馈。
a,b两点电压近似为0(b接地) 因此反馈回路电压变化在a处被隔离 输入回路感受不到,只能分析电流关系 (并联)。虽然电流很小,但不可以忽略!
差模输入电阻
Rid 2Rb rbe
Av d
RL ( Rc // ) 2 Rb rbe
输出电阻 Ro 2Rc
(2)加入共模信号
设: vi1=vi2 =vic,vid=0。
RE大,电流 变化很小
设vi1 , vi2 ,使vo1 , vo2 。 因vi1 = vi2, vo1 = vo2 vo= 0 (理想化)。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Avc 0
RE越大、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
4.带恒流源差动放大器
RC + + T1
R1 RB +
R
u0
RL
C1

RC
+UCC C2
u01

u02

+
ui1
- - B3
+
T2
RB
E
ui
R

iB3
+ UZ

iC3
T3
R2
-UEE
ui2
+
DZ
第 5章
5.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第 5章 [例题5.3.2] 试判别图示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极性
AO
+
AO
ui
id
A1
u01
RF
A2
uo
io
RL
ii
+
if
利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正、负反馈 在输入回路中分析串联、并联反馈
为负反馈 并联反馈
在输出回路中分析电压、电流反馈
电流反馈
所以,RF引入了电流并联负反馈
作业:
• 5.1.2,
3.3.3:不求静态工作点,gm=1.2mA/V
–UOM
饱和区
uo =
+ U – OM
上页
下页
返回
2. 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
理想化的条件: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O
差模输入电阻 ri ∞ ;
u- - A
u+

O
∞ ; 0 ; ∞ ;
+ u o
开环输出电阻 rO
共模抑制比 KCMRR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 5章
集成运放的理想电压传输特性
u– u+
- +

uo
第 5章
5.2 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1. 电压传输特性 uo
UOM
Ui–
0
u– u+
- +
AO

uo
uo= f ( ui ) , 其中 ui = u+ – u - Ui– <ui < U+ i 线性区

U+
i
ui
– uo= A0 ui = A( 0 u+ u )
ui > U+ u 和 U < i i i
净输入信号
瞬时极性法
id = ii – if < ii ,为负反馈。
上页 下页 返回
该例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第 5章
3. 电流串联负反馈
ud
-
uL
AO
ui
+
A0 F
io
– uf+

+ i
RL
uf
u i – uf
ud

+
i0
u
Rb

在输出端,
uf与 io成正比,为电流反馈;
在输入端,信号以电压形式出现,uf与ui相串联,为串联反馈;
+UCC
RC RB RC RC
+UCC
RC RC
+UCC
+ T1
+
+ u _0 IS _U
EE
R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