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机的导联方式

合集下载

脑电图检查简介

脑电图检查简介
为早期发现的指标; (2) 除对癫痫的诊断外, 其他均为非特异性; (3) EEG所显示出的病变范围大于实际病变部位。
脑电图检查简介
1. 癫痫:
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 癫痫在脑电图上的表现可呈现多样化, 尽管 其有特异的波形, 但不同类型的癫痫在脑电图 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不应单纯以脑电图的 改变来为癫痫分类。
❖ 家属协助记录癫痫发作的具体时间(如:月、日、小时、 分钟)及发作当时的表现。
脑电图检查简介
谢谢
脑电图检查简介
2. 基本节律中混有非阵发性慢波时, 慢波 为0.5-3Hz者为异常(广中或广重), 慢波 为4-7Hz者按慢波的数量分: 15-25%---广轻 25-50%---广中 >50%---广重;
脑电图检查简介
3.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150μν(广中)或成为 平坦、低幅、不规则慢波(广中或广重);
1. 成人
(1) 基本背景由α波和快波组成, 慢波只有 少数, 呈散在性出现,一般θ波(占10-15%以 下), 无明显的δ波;
(2) α波和β波显示正常的分布: 也就是 α波主要分布在顶、枕区,β波主要分布在额、 颞区;
脑电图检查简介
(3) 左右对称部位的频率差不>10%; (4) 左右对称部位的波幅差不>20%, 但>50%有意
义; (5) α波在睁眼、感觉刺激、精神活动时被抑制; (6) α波和β波不显示异常的高波幅,即α波波
幅<100μν, β波波幅<50μν; (7) 不出现棘波, 锐波等发作波; (8) 睡眠中锤波, 峰波左右对称。
脑电图检查简介
2. 儿童
(1) 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 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ν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3) 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4) 睡眠时的峰波、纺锤波不是恒定地在一侧 缺乏或消失; (5) 不出现发作波。

脑电图检查简介

脑电图检查简介
❖ 家属协助记录癫痫发作的具体时间(如:月、日、小时、 分钟)及发作当时的表现。
(2) 正常人睡眠时常见的有四种:
峰波(θ波频率), (纺)锤波(12-14Hz), 丘波(δ波频率), K-综合波, 它们出现 在不同的睡眠周期
异常波: 棘波(16-30Hz) 尖波(5-12Hz) 棘-慢波 尖-慢波 懒波
2. 波幅: 用微伏(μν)表示。 低幅 <30μν 中幅 30-100μν 高幅100μν
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
一. 脑电图(EEG) (一) 定义: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自发
性、节律性的电活动。
由于人和动物的脑生物电是一种频率极慢(0.530Hz), 且波幅极低(5-100μV)的微弱电, 必须
经过高倍放大后肉眼才可识别。为此, 人们 发明了一种装置, 它可将这种极其微小的脑生物 电信号进行多级放大并记录下来, 即脑电图机。
5. 两侧波幅差>50%; 6. 出现棘波、尖波等异常波; 7. 出现阵发性、爆发性慢波或快波; 8. 睡眠中, 生理波不对称, 一侧表现为减弱。
儿童:
1. 清醒期:
(1) α波前移, 波幅>150μν; (2) 基本波缺乏节律性
(<同年龄组儿童);
(3) 基本波的波幅双侧不对称; (4) 局限性慢波、懒波; (5) 出现病理波。
(3) 正常生理睡眠波的改变:
纺锤波, 峰波, 快波, K-综合波的一 侧性减弱或消失, 也是懒波的一种;同样 提示脑功能低下。
2. 异常波的出现:
(1) 棘波: 周期<83ms, 多为20-50ms之间(1630Hz), 波幅多在100μν以上, 属快波, 波 形较陡成为棘样 其中<50μν的称为小棘波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满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
脑电图记录的内容
输入和 输出两 个电极 间的电 位差。
脑电图仪参数的设置---1Hz
低频滤波(low-frequency filter, LF)也称 时间常数:该频率滤波点脑波的电压衰减 30%,在此点之下,频率越慢,衰减越明显。
低频滤:0.1Hz 低频滤:1Hz
脑电图仪的参数--- 70Hz
高频滤波(high-frequency filter, HF)也 称低通滤波: 该频率点脑波的电压被衰减 30%,在此点之上,频率越高,衰减越明显。 附图2张。
脑电图仪参数设置-----波幅
7µV/ mm
脑电图仪参数设置---陷波滤波
陷波滤波(notch filters):有选择的衰减一个 频率的信号。国内是50Hz交流电干扰,美国的 交流电为60Hz.
弥漫性
全部导联
正常睡眠脑电图---Ⅲ期delta波
20%-50%delta 波
正常睡眠脑电图---Ⅳ期( delta波)
&眼动
正常睡眠脑电图---觉醒期
特征1:肌电波;2:高电压;3:高同步
不同年龄的频率表
谢谢您的聆听!
脑电图的波形---棘波
棘慢 波 棘波:波宽<70ms
脑电图的波形---尖波
尖波:波宽70-200ms
正常清醒脑电图---闭眼
闭眼:从 前到后波 幅逐渐增 高,频率 逐渐减慢。 后节律出 现。
正常清醒脑电图---睁眼
睁眼,电压 低,后节律 消失。闭眼 电压高后节 律出现。 原因:闭眼 的时候,枕 部神经细胞 处于休息状 态,细胞工 作一致,电 压升高。当 睁眼的时候, 神经细胞分 散工作,出 现低电压。
正常睡眠脑电图---思睡期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

新生儿脑电图技术标准正文新生儿期是指足月出生后28天内,或早产儿矫正胎龄后在同等年龄段内。

新生儿脑电图主要用于对新生儿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对新生儿脑发育和脑损伤的功能评估。

新生儿脑电图记录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殊要求。

首先新生儿脑电图监测应遵循常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需要建立符合新生儿特点的脑电图技术标准。

本指南适用于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脑电图操作。

1、新生儿脑电图团队的人员配置和职责新生儿脑电图团队应包括具有脑电图专业基础的脑电图医师、新生儿科医师、脑电图技师和新生儿科护士。

团队人员的工作职责可根据各医院情况有所调整,但强调脑电图医技人员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之间应建立密切的沟通合作通道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1.1脑电图医师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系统的脑电图和癫痫专业培训,能独立进行长程VEEG和新生儿脑电图的操作、阅图和症状学分析,具有对新生儿相关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诊断能力,具有对新生儿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通过脑电图中级或以上水平考试。

脑电图医师的职责是对新生儿脑电图的所有记录结果进行阅图分析和书写签发报告。

1.2新生儿科医师新生儿科或NICU病房内负责新生儿脑电图的医师,应为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具有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经过系统的脑电图专业培训,并具有至少3个月的aEEG学习经历,具备对定量脑电图(qEEG)的实时分析能力和对原始脑电图的初步阅图能力,通过脑电图初级或以上水平考试,负责确定新生儿脑电图监测适应证,决定监测过程中的医疗干预,负责与脑电图医师的及时沟通、以及对新生儿脑电图所有记录结果的临床解读。

1.3脑电图技师要求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经过系统的脑电图和癫痫专业培训,通过脑电图初级或以上水平考试,或通过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职称考试。

能熟练掌握脑电图仪器的调试、电极安放、参数调整等操作,能及时识别和排除NICU环境中的各种伪差,掌握新生儿的脑电图特征,能识别新生儿发作间期脑电图和发作期放电模式及症状学特征,具备对qEEG的实时分析能力。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散在出现:单个出现,无规则
偶见:仅见1-2次
周期性:有规则的反复出现,呈现相对固定的周期
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固定的位相关系和相同的频率出现
非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非固定的位相关系和非相同的频率出现
阵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差别不是很大
爆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有明显差别
高度失律:波幅、波率、波形不对称、不同步
22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 轻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但也为非特异性改 变
• 中度不正常:异常性放电的出现或者/和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 变,为特异性改变
• 高度不正常: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常常 提示严重的弥散性脑功能异常
• 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 似,可导致诊断错误,甚至使之难以辨认 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35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颈者, 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EEG记录上可 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QRS综合波中 的R波最为突出
44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双侧性高波幅多棘波、多棘慢波综合。
45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全图弥漫性快波和慢波节律,波形杂乱不整,可见单发的棘波、棘慢波综合以及多棘
波和多棘慢波
46
• 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左图为清醒 EEG见背景活动正常,阵发性出现双侧性
高波幅慢波,不规则棘慢波综合,短程爆发出现,约4CPS。右图为睡眠EEG见双侧性高波幅慢波、尖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

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

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联线(见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联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一、一般常规1.经治医师按要求填写申请单,送脑电图室。

脑电图检查的适应证有癫痫、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病、脑外伤、急慢性中毒或代谢障碍性脑病等。

2.检查前一天和当日停服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中药),长期服用抗癫病药的患者,不易停药,但应注明用药名称和剂量。

3.检查前一天洗净头皮,忌用头油等。

4.应在饭后3h内检查,如空腹或不能进食者,可口服食糖50g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oml°5.婴幼儿及不能合作的患者应由申请医师决定给予镇静剂和用量,于入睡后检查。

6.检查中不宜穿着过多,毛衣和化纤类衣服常可造成静电干扰,检查时最好脱去。

二、脑电图的导联法(一)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I)相接,把无关电极与栅极2(G2)相接。

无关电极以耳垂和乳突部位最常用,亦有选择鼻尖、下颌和顶部者,还有平均参考电极法。

无关电极与作用电极的连接方式:1.一侧作用电极分别与同侧无关电极相连接。

2.两侧无关电极连接在一起再与各个作用电极分别相连。

3.两侧无关电极轮流使用,即两侧作用电极分别与一侧无关电极相连。

4.两侧无关电极交叉连接。

(二)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2个作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l)和栅极2(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的记录方法。

常用的有纵联、外联、环状联、横联、三角导联等。

(≡)三角导联法当在单、双极脑电描记中发现有局限性异常时,选择其中异常最著的1个电极与其附近的2个有关电极组成三角形,若出现位相倒置,则2个位相倒置的导程的公用电极处即为病灶部位。

三、诱发试验为提高诊断阳性率,受检者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诱发试验。

为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做药物诱发试验时应有负责医师在场。

(一)睁闭眼诱发试验记录可在单极或双极描记中进行。

睁闭眼2〜3次,每次3〜5s,间隔5〜10s。

检查时室内光线不宜过暗,且最好选择脑电图a波波幅最高时为宜。

操作者在图纸上应标上受检者睁、闭眼的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安放系统
• 目前,国际上 已广泛采用1020系统电极法,其前后方向的 测量是以鼻根到枕骨粗隆连成 的正中线为准,在此线左右等 距的相应部位定出左右前额点 (FP1,FP2)、额 点(F3,F4)、 中央点(C3.C4)、顶点(P3,, P4)和枕点(O1,O2),前额点 的位置在鼻根上相当于鼻根至 枕骨粗隆的10%处,额点在前 额 点之后相当于鼻根至前额点 距离的二倍即鼻根正中线距离 20%处,向后中央、顶、枕诸 点的间隔均为20%,10-20系统 电极的命名即源于此。
Hale Waihona Puke 双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 电极,只使用头皮上的两个活 动电极。这样记录下来的是两 个电极部位脑电变化的差值。 • 双极导联法连接方式有多 种。主要的连接方式如图B、C。 图B是联接式双极导联法,四道 电极形成三道输出。 图C是三 角导联法,3道电极两两一组可 形成三道输出。
单极导联法
• 脑电图机的导 联连接 方式一般分为单极导联法 和双极导联法。如图A, 单极导联法是将活动电极 置于头皮上,并通过导联 选择开关接至前置放大器 的一个输人端(G1);无关 电极置于耳垂,并通过导 联选择开关按至前置放大 器的另一个输入端(G2)。
• 两侧耳垂的连接方式
1.一侧 (如左侧耳垂)无关电极与同侧头皮话动电极连接。 由于有左右两侧,故这种接法就有两种。 2.先把一侧耳垂作为无关电极连接,然后另一侧耳垂有作 为无关电极连接,也有两种接法。 3.左右两侧耳垂的电极连接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使用(也可 接地),再与各活动电极(每次只能取一种)相连。 优点:能记录活动电极下脑电位变化的绝对值,其波幅较高 且较稳定,异常波常较局限 。 缺点:参考电极(无关电极)不能保持0电 位,易混进其他生 物电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