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保护作用的研究
恒磁场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恒磁场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关微华;马波;朱翔;陈丽娜;许艳;高佩琦【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年(卷),期】2003(020)002【摘要】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应用恒磁场进行照射,10天后眼球取血,断头取脑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指标,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成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恒定磁场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NO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升高GSH-PX 的活力,维持一定量的GSH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后脑水肿,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总页数】3页(P122-123,126)【作者】关微华;马波;朱翔;陈丽娜;许艳;高佩琦【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64:R743【相关文献】1.不同磁场对大鼠脏器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J], 郭梅凤;张桂莲;程向晖;刘建玲2.恒磁场环境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J], 阮晓声;梁中庆;张月芳3.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一氧化氮含量及骨重建的影响 [J], 杨国敏4.恒磁场对糖基化终产物作用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J], 程何祥;周廉;贾国良;王海昌;郭文怡;张荣庆;于振涛;李争显5.银杏达莫与舒血宁对老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路华;栾家杰;宋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磁对小鼠创伤修复和自由基的影响

旋磁对小鼠创伤修复和自由基的影响
郝希平;宋晓伟;雷万军;朱坚民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22)001
【摘要】目的观察旋磁场对小鼠创伤愈合和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小白鼠随机分成磁疗组和对照组,做背部创伤模型,0.4 T旋磁每天辐照30 min,5 d后观察结构变化.结果小鼠缝合创口的修复磁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磁疗组小鼠血液SOD 比活性和MDA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自由基受到抑制.结论旋磁场对小鼠创伤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郝希平;宋晓伟;雷万军;朱坚民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2
【相关文献】
1.旋磁对小鼠心脑组织及血液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J], 杨修益;丁克祥
2.中频电流对小鼠创伤修复和自由基的影响 [J], 郝希平;王会娴;马灵筠;夏小燕
3.肠道真菌菌群失调对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J], 贾路路;路顶立;刘素素;陈雨晴;李志杰;王丽娅
4.昼夜节律颠倒对小鼠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 [J], 何靖新;林妍;徐鹏洋;薛芸霞;
李志杰
5.海螵蛸鸡子黄油膏制备及其对小鼠创伤修复中IL-6及TNF-α琢的影响 [J], 宋孟霜;杨宇;孙璐;陈晓霞;王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B203580对小鼠造血组织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SB203580对小鼠造血组织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翟志斌;王月英;张恒;吴红英;李德冠;路璐;常建辉;王小春;孟爱民【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1(32)2【摘要】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B203580 on hematopoietic tissue of C57 BL/6 mice injured by γ-ray. Methods Male C57 BL/6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tr) ,irradiation group (IR) and SB203580 treatment group (SB).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 injected SB ( 15 mg/kg)30 minutes ahead of TBI and then given every 2 days for 5 times after the TBI. On day 11 ,peripheral blood count and nucleated femoral cell count were performed by blood analyzer. 1 × l05 cells were seeded into Methocult GF M3534 methylcellulose medium and colony-forming units- granulocyte and monocyte (CFU-GM) were scored on day 6. DCFH as a fluorescent probe assessed 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in overnight incubate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 ,which were irradiated at 1 Gy. Results Transitory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cell amount of BMMNC in the irradiated mice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SB203580 :white blood cells,platelets and BMMNC in SB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111.8% ,157.7% and 135.4% (P <0.05). The proliferation suppression of BMMNC in IR group was eased by SB203580 injection and CFU-GM in SB group score rises by 118.5% (P <0.05 ). Moreover, ROS gets back to thenormal level observed in SB group. Conclusion It was shown that changing with cell count and enhancing of proliferation manifested the protection of SB203580 from radiation induced hematopoietic tissue injury. The protection of SB203580 may attribute to its suppression on ROS generation.%目的观察SB203580对接受γ射线照射的C57BL/6小鼠造血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tr)组、照射(IR)组及SB203580给药(SB)组,以6.0Gy137 Cs 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SB组和IR组的C57BL/6鼠.收集并计数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板.以及单侧股骨骨髓核细胞(BMMNC) 骨髓细胞丰固体培养法检测BMMNC增殖能力.另外收集小鼠BMMNC,同样分组,IR组与SB组细胞进行1 Gy体外照射,照封之后孵育过夜,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SB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分别比IR组高111.8%和157.7% (P<0.05);SB组BMMNC较IR组高135.4%,CFU-GM高188.5% (P<0.05);SB组BMMNC内ROS校IR组低56.2%(P<0.05).结论 SB203580对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组织损伤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照射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总页数】3页(P85-87)【作者】翟志斌;王月英;张恒;吴红英;李德冠;路璐;常建辉;王小春;孟爱民【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分子和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相关文献】1.SB203580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J], 魏子峰;王永生;田清友;王茜;张作凤;高俊玲;张宇新2.杨梅多酚对核辐射损伤的血细胞与造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J], 迟文;徐静;郭凌燕;黄国良;李艳3.蒙药童格勒格-1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J], 侯天宇;王宗霞;贾天奇;刘晓旭;刘文琪4.狗枣猕猴桃多酚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左丽丽;李昰奇;富校轶;高永欣;王振宇;王舒然5.沙棘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卫守喆;刘伟;杨宏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电离辐射损伤后血液和肝细胞浆抗氧化酶活力变化的特点

小鼠电离辐射损伤后血液和肝细胞浆抗氧化酶活力变化的特点郑辉;赵乃坤;刘秀敏;甄荣;陈惠芳
【期刊名称】《中国辐射卫生》
【年(卷),期】1996(5)4
【摘要】小鼠电离辐射损伤后血液和肝细胞浆抗氧化酶活力变化的特点郑辉赵乃坤刘秀敏甄荣陈惠芳(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北京100088)超氧化物自由基-O.2);氢氧自由基(·OH);激发态氧分子(1O2),过氧化氢(H2O2)和各类过氧化物(ROOH)是生物体内...
【总页数】3页(P233-235)
【关键词】电离辐射损伤;血液;抗氧化酶;GSH-Px;CAT
【作者】郑辉;赵乃坤;刘秀敏;甄荣;陈惠芳
【作者单位】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4.8
【相关文献】
1.辐射损伤后不同阶段细胞内外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的研究 [J], 涂序珉;郑辉;甄荣;廖京辉;张志兴
2.电离辐射对小鼠血和肝细胞生物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郑辉;赵乃坤
3.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造血作用的影响 [J], 康肖梦;王华伟;杜利清;赵洁;张宇睿;王华南;杨福军;徐文清
4.胎肝细胞裂解上清液对小鼠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J], 程文英;王建平;罗伟华;徐萍;丁志圣;周锦锋
5.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J], 张伟光;张春光;高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定磁场暴露雄性小鼠某些脏_体比值及血液成分的变化_张克英

近年来 ,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 人们接 触磁场的机会越来越多 , 环境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倍受 人们的关注, 磁场对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一部分研究显示 , 可用恒定磁场进行磁疗 、磁保健及 抗肿瘤 [ 1 -2] , 而另一部分研究发现恒定磁场会导致人 体植物神经紊乱及神经衰弱综合征[ 3] , 极低频电磁场 与内分泌等器官系统的病变以及致畸 、致癌 、致突变 效应有关[ 4] 。 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与研究的对象 、实 验方法及观测的指标不同有关 , 因而需要更广泛和深
3 讨论 磁场辐射对生物体的多个系统都有影响 , 对人类
健康的危害和组织器官的 损伤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 目前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 近年来 , 磁场生 物学研究已经扩展到神经系统 、行为学 、血液学 、免疫 学 、组织再生和胚胎发育 、基因表达以及肿瘤等方面 , 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 5] 。 值得肯定的是 低剂量的磁 场对人体的一些方面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 如改善微循 环 、促进骨折愈合 、抗衰老 、提高免疫功能等 [ 6 -7] 。但
肝 /体比值 (%) 4.846 ±0.497 4.317 ±0.466* 4.967 ±0.528# 4.914 ±0.388#
脾 /体比值 (%) 0.406 ±0.119 0.378 ±0.059* 0.448 ±0.100*# 0.500 ±0.107*#
胸腺 /体比值 (%) 0.145 ±0.072 0.125 ±0.029 0.143 ±0.035 0.123 ±0.026*
摘要 :目的 探讨恒定磁场的不同强度暴露雄性小鼠 某些脏 器系数 及血液 成分的 变化 。 方法 取幼 龄小鼠 (4周 龄 ), 分成 4组 , 分别 放入设置有不同强度的恒定磁场 (0.06、0.08、0.10 T)的鼠笼和未设置磁场 的鼠笼 (对照组 )中 24 h 饲养 。 30 d后断颈处死小鼠 , 测定肝 /体 、脾 /体和胸腺 /体 比值 , 摘眼 取血进行 血常规 检查 。 结 果 磁暴 露 0.06 T组小 鼠的肝 /体比值 、脾 /体比值 、白细胞数显著 低于对照组 (P<0.05);磁暴露 0.08 T组小鼠的体质量 、脾 /体比值 、血红蛋白 数以及血小板数显著或 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0.01);磁 暴露 0.10 T组 小鼠的 脾 /体比 值 、红细胞数 、血 红蛋 白数以及血小板极显著高于对照 组 (P<0.01), 而胸腺 /体比值 、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恒定磁场 暴露会抑制雄性小鼠胸 腺发育 , 降低白细胞数 。
辐射对实验小鼠的损伤及防护初探

辐射对实验小鼠的损伤及防护初探
聂振红;胡军
【期刊名称】《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卷),期】1998(12)1
【摘要】目的:探讨辐射对小鼠组织器官的损害程度和探讨双歧杆菌对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实验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防护实验组。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正常喂食、水;防护实验组除正常喂食外每只喂双歧杆菌菌液1ml/d,连续2周。
将单纯照射组与防护实验组同时用射线照射。
结果:小鼠经射线照射后,周围血象中白细胞数明显降低,单纯照射组和防护实验组白细胞的变化趋势相似,但程度不同。
结论:射线对小鼠组织器官有明显损伤和破坏作用,尤其对造血系统作用明显。
双歧杆菌有一定的抗幅射作用。
【总页数】2页(P13-14)
【关键词】双歧杆菌;防护;放射损伤
【作者】聂振红;胡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8.74;R142.4
【相关文献】
1.还原型辅酶NADH对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J], 刘发全;张积仁;崔念基;夏云飞
2.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二甲双胍对其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J], 宋妃灵;王思涵;林小松;张博文;何丽娟;裴雪涛;李艳华
3.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贾海泉;金宏;许志勤;王先远;南文考;李培兵
4.17a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对辐射和化学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雌活性的实验研究 [J], 周则卫;沈秀;唐卫生;吴小霞;王月英;张良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韦淑贞;谢学军;郭国祯【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8(012)022【摘要】背景:已证实磁场可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而大量自由基产生是放射损伤的机制之一,因此推测磁场对自由基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材料:8~10周龄、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132只;磁场装置采用HMF-6000旋转磁场治疗装置(中国专利号Z19311801.1,美国发明号为5.667.469).方法:1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磁疗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4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磁疗组小鼠接受吸收剂量6.0Gy的60COY射线全身一次照射,其他2组不予以照射;照射当天开始单纯磁疗组及照射磁疗组予以磁场处理30d,2次/d,1.5h/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照射后第9,23,30天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结果:7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磁疗后第9天,照射磁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高于单纯照射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②磁疗后第23天,照射磁疗组的丙二醛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两组均高于单纯磁疗组及正常组(P<0.05).③单纯磁疗组与正常组比较,3个时间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自由基有一定影响,早期具有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浓度的作用.②磁场暴露对正常小鼠自由基未产生明显影响.【总页数】4页(P4279-4282)【作者】韦淑贞;谢学军;郭国祯【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陕西省西安市,710032;解放军第八十二医院放疗科,江苏省淮安市,2230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陕西省西安市,71003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陕西省西安市,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南药巴戟天对游泳小鼠肝组织自由基及血清酶的影响 [J], 夏峰飞;史晓伟;白新瑞;曹正委;丁岩;孙浩2.破茎松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血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J], 贾新梅3.云克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J], 薛秀青;郑健;苏成海4.旋转磁场对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肝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J], 付妍;诸挥明;李星林;樊颖杰;张慧卿;卫红军;吕遐龄;刘吉民5.巴戟天对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J], 龙碧波; 张新定; 赖月娟; 徐海衡; 陈猛醒; 胡金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定均匀磁场对荷瘤小鼠血浆SOD活性的影响

恒定均匀磁场对荷瘤小鼠血浆SOD活性的影响
杜红文;董青
【期刊名称】《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17)001
【摘要】恒定均匀磁场对荷瘤小鼠血浆SOD活性的影响杜红文,郭佑民,张明,董青,赵中媛(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西安710061)恒定均匀磁场具有生物效应已有报道[1~3],表明了在某一特定情况下与其它类型磁场一样具有生物效应,有抑制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
本...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杜红文;董青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
【相关文献】
1.酸提水溶玉米芯硫酸酯化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浆CuZn-SOD及MDA的影响 [J], 赵锐;宋宇;杨丽
2.玉米芯硫酸酯化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浆Cu·Zn-SOD及MDA的影响 [J], 赵锐;梁
铁彪;孟繁军
3.茶色素(TP—91)对荷瘤小鼠红细胞中SOD活性的影响 [J], 刘晓康;朱秀华
4.局部放射、加温对荷瘤小鼠肝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J], 孙丽萍;李
彦敏
5.大黄(庶虫)虫丸对小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1α、血栓素B_2含量和纤溶酶原活性、红细胞SOD活性的影响 [J], 李贵海;姚晓喻;王树荣;巩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保护作用的研究季百苗,宋国丽,张小云*(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E-mail:zxy@摘 要: 利用旋转恒定磁场作用于137Cs γ射线损伤小鼠,观察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CFU-GM等的影响,研究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旋转恒定磁场作用能明显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增加放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并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提高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磁场作用还明显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的表达水平。
关键词:旋转恒定磁场,放射损伤,骨形态发生蛋白,造血保护作用1. 引言目前放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放疗可以大量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抑制癌肿病灶发展,对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有确切疗效。
但这种疗法对人体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代谢旺盛的正常造血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主要病理变化为骨髓抑制,对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具有损伤破坏作用,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下,能诱发感染和出血等造血功能损伤症状[1,2]。
根据以往的研究[3-8],磁场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生长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骨碱性磷酸酶(BAP)等的合成与分泌、促进成骨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
成骨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近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研究报告[9,10]指出,成骨细胞是组成造血微环境的一个重要调节性组分。
提示磁场可能通过作用于造血微环境对造血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本实验通过旋转恒定磁场作用于137Cs γ射线损伤小鼠,研究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动物及分组作者简介:季百苗(1980--),男,广东河源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磁生物学研究。
通讯作者:张小云,女,教授,E-mail: zxy@。
-1-6~7周清洁级C57 BL6/J小鼠,雄性,平均体重(20±4)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磁场处理组,小鼠经放射处理后,磁场组接受磁疗装置处理,每天2次,每次1小时,磁场强度0.6T,各组小鼠均在标准条件下喂养。
2.2 照射条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天津血液学研究所提供137Cs γ射线放射源,剂量率为0.83Gy/min,采用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
剂量7.0Gy,观察小鼠30天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剂量6.5Gy观察小鼠外周血象等各项指标。
2.3 磁场装置及处理采用本室张小云教授研制的HMF-6000旋转磁场治疗装置(中国专利号2L93118017.1,美国发明号为5.667.469)。
磁场是由稀土磁钢制成的圆柱形磁体,磁场旋转频率10Hz,旋转时在磁体上方20cm内形成一个直径60cm的有效半球形旋转磁场,磁场强度0.6 T。
所有需接受磁场处理的小鼠每天置于该装置中2次,每次1小时,连续处理30天。
2.4 观察指标2.4.1 旋转恒定磁场作用对7.0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存活率和存活期的影响放射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每组10只,磁场组接受磁疗装置处理。
每天记录小鼠死亡情况,计算各组小鼠30天的存活率和存活期。
2.4.2 旋转恒定磁场作用对6.5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放射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处理组,每组12只。
各组小鼠放射后第7,10,14,21,28天尾静脉取血,送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检验科检测。
2.4.3 旋转恒定磁场作用对骨髓单个核细胞数(BMNC)及CFU-GM集落数的影响取小鼠两侧股骨,用IMDM培养液(Gibco公司)冲洗出骨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BMNC。
上述单细胞悬液按2×104的细胞量接种于24板孔培养板中,每孔含MethoCult™3434集落培养基(STEMCELL Technogies公司)0.5ml,置37℃,5% CO2孵箱中培养,第7天计数每孔的CFU-GM集落形成数。
2.4.4 小鼠股骨骨髓病理切片观察取小鼠两侧股骨后快速放入甲醛中固定24h以上,用硝酸脱钙后进行脱水,浸蜡,石蜡包埋,切片。
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骨髓造血组织情况并计数血管数。
2.4.5 观察小鼠骨髓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表达水平小鼠股骨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微波修复抗原,山羊血清封闭,加适当比例稀释的一抗(BMPs兔抗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4℃过夜,加生物素化二抗(北京中杉公司SP-9000通用型免疫组化试剂盒)、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A/HRP),DAB染色,苏-2-木素复染,脱水,中性树脂封片,光镜下观察BMPs的表达。
2.4.6 以上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以上2.5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采用SPSS软件和Excel分析、作图。
3. 结果3.1 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30天存活率及存活期的影响小鼠经7.0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对照组小鼠第13天开始死亡,第16~20天为死亡高峰期;磁场组小鼠第16天开始死亡,第20天左右为死亡高峰;磁场组小鼠存活率和存活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照射后30天,对照组和磁场组小鼠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7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8±0.8天、27±0.7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 <0.01,图1)。
0204060801001201591317212529t (放射后)/dS u r v i v a l r a t e /%图1.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后小鼠30天存活率的影响。
3.2 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照射6.5Gy 137Cs γ射线后,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均大幅度下降,至第10天降至最低,随后开始逐渐恢复,在28天内磁场组小鼠血细胞的恢复均比对照组快。
磁场可以提高不同时间段的血细胞数,特别是在照射后10~28天,磁场组外周血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 <0.05,图2)。
-3-2468107d10d14d21d28dt (放射后)W B C /(109/L )246810127d10d14d21d28dt (放射后)R B C /(1012/L )A B40801201607d10d14d21d28dt (放射后)H G B /(g /L )CDP <0.05图2.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A :磁场作用后小鼠白细胞的变化;B :磁场作用后小鼠红细胞的变化;C :磁场作用后小鼠血红蛋白的变化;D :磁场作用后小鼠血小板的变化。
3.3 旋转恒定磁场对BMNC 数及CFU-GM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照射6.5Gy 137Cs γ射线后第12天,对照组和磁场组BMNC数分别为2.1±0.47,2.5±0.68,CFU-GM 集落形成数分别为0.75±0.15,33.25±5.4;照射6.5Gy 137Cs γ射线后第16天,对照组和磁场组BMNC 数分别为0.91±0.05,1.23±0.14,CFU-GM 集落形成数分别为9.0±1.04,33.25±7.59。
磁场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图3)。
-4-BP <0.05 <0.01图3.A :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BMNC 的影响。
B :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CFU-GM 的影响。
3.4 放射损伤小鼠股骨病理切片观察骨髓病理检查对照组出现大片空白区,造血细胞稀少,而磁场组造血组织结构较完整,造血细胞量较丰富,骨髓腔边沿都有血管,对照组血管数平均为2.17±0.23,磁场组血管数平均为6.37±0.53,磁场组小鼠的血管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多,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 <0.01,图4)。
对照组-5-磁场组图4.放射损伤小鼠股骨病理切片观察(HE染色,X400)3.5 放射损伤小鼠股骨BMPs的表达水平BMPs在对照组和磁场组小鼠股骨中都有表达,旋转恒定磁场能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股骨BMPs的表达,免疫组化切片显示磁场组BMP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图5)。
-6-对照组磁场组图5.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股骨BMPs表达水平的影响(DAB染色,X400)4. 结论本实验的设计是用旋转恒定磁场作用于137Cs γ射线损伤小鼠,研究旋转恒定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恒定磁场作用能明显提高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期,增加放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并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提高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磁场作用还明显促进放射损伤小鼠的血管生成,提高BMPs的表达水平。
造血干细胞是产生血液有形成分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其增殖和分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涉及造血微环境和细胞因子两种[12,13]。
辐射可直接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从而影响对辐射极为敏感的造血干细胞的修复, 最终导致造血障碍。
造血微环-7-境能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保留干细胞的多潜能性,骨髓造血完全依赖骨髓微环境的支持和调控,因此造血微环境在辐射后造血功能的恢复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4]。
微血管系统也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髓腔中的静脉血窦系统是微环境的结构基础,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必须先有血管系统特别是静脉窦的修复和血流的重建,以保证细胞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体液因子,促进造血细胞、基质细胞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15]。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恒定磁场能明显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股骨骨髓内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BMPs是由成骨细胞分泌产生的,是造血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能诱导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调节成骨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成骨细胞的数量与BMPs的含量成正比。
Jiwang Zhang等[9,11]的研究表明BMPs可通过调节造血微环境而调控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本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恒定磁场可以提高放射损伤小鼠骨髓BMPs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微环境中成骨细胞的发生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