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读《相约星期二》有感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相约星期二》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看完最后一个字,我沉默了。
恽晨问我“有什么感想?”我没有回答他。
因为我不能对花几个小时时间读完的一个老人用78年的经历和感悟讲述的人生品头论足。
我只是在不停的问自己,如果死亡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会平静的接受并坦然的享受死亡的过程吗?我有资格在死亡来临之前微笑着对后人谈论爱情、婚姻、衰老、恐惧、原谅、遗憾、金钱与永恒吗?很多人在读完这部写实小说后感动的流下眼泪。
但我没有,真的。
我的每一根神经都僵硬着,我的胸部有些疼,我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天心脏又不好了,睡觉的时候总是梦见死去的亲人,我有些迷茫。
听人说梦见死去亲人并且与其亲热是死去亲人在召唤你的灵魂,我想,是不是我的生命就快走到尽头了?我也想到过我死后的事情,想象过哪些人参加了我的葬礼,想在临终前告诉我的亲人们不要给我买寿终人专用的衣服,要给我穿平时最爱穿的旧衣服,我想让我生前的样子留在亲人们的脑子里,让他们感觉我跟活着的时候一样。
但我没有想过可以对他们说“别把我烧过了头”这样的话。
从前我也曾认认真真的想过人生,想过如何走好这一生,也试探着写一些短小的有关人生感悟的小文章,但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到我对人生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了,面对人生的态度实在是太偏颇了。
莫里·施瓦茨社会心理学教授,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用十四个星期二的时间给自己的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
他在牢狱般的病榻上思索人生,告诉人们该怎样面对生活,他用自己的痛苦和生命写下了不朽的箴言。
“给予别人温情、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接受现实、学会满足、超越自我、原谅别人”这些从前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从即将死亡的一个老人嘴里说出来,分量一下变得沉重起来,它们像石头一样压在我的心上。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4篇.doc

认识遗憾——要习惯于退后一步,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
要问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点什么?”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打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坚信我它会让你沉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
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
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在米奇问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样做?”,莫里是这样回答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能够谈他们的,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齐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爱吃鸭子。
剩下的时刻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
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是的,就这样。
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个健全的人每一天都能够轻易地做到,但大多数的人却不愿意这样做。
其实生活很简单,爱也很简单,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难。
他们不会介意你的厨艺,他们介意的是你有爱他们珍惜他们的心。
空闲的时候,累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看看天空,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难。
大自然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皱早已被一阵轻旋的风温柔地抚平。
快乐或苦闷的时候,尽情的挥动舞姿,不难。
不用在意跳的是否优雅,不用在意是否有人嘲笑,尽管把自己的快乐或不快全随着汗水发泄出来,跳的筋疲力尽,再美美的睡个觉。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最新5篇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最新5篇《相约星期二》,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的一位记者,主人公莫里是一名社会学教授,1994年被查出身患渐冻症。
下面给您带来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父亲走后,重读《相约星期二》,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压抑的感情不断释放,最终泪流满面。
看着莫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4周里,与生活讲和,深受病痛的折磨依然能为陌生人遭受苦难而伤心流泪,向他的学生米奇分享关于对死亡、对家庭、对爱等人生重要课题的句句箴言,我渐渐释然了。
去年11月份吧,当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急剧上升,药效渐渐下降,父亲的身体也在慢慢变差,最终在大年初一肠胃出血之后,我意识到那一天不久就要到来了。
而这个情况又不能和母亲说,也没有和哥哥姐姐说,真相除了增加他们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毫无意义,只能期盼奇迹的降临。
父亲最终在今年5月中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摆托了折磨他的病痛。
在最后的一个月里,父亲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病房中度过,生活已不能自理,由家人日夜陪床照顾,而我远在天边,只能每天打电话问候。
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挤公交去上班,看到哥哥发来的消息,说医生建议我们办理出院手续回老家,我意识到该来的还是要来了,但也没想到却是那么突然。
想着把手上的工作抓紧办完交接清楚,乘坐当天傍晚的航班赶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没想到还没登机,就收到父亲离世的噩耗,直到现在也没能原谅自己。
父亲走后,自家兄弟帮忙张罗料理后事,我赶回到老家已是半夜,看着父亲静静地躺在纱帐里,只能默默接受。
悲痛欲绝的母亲在屋里卧床不起,由姑姑婶婶们陪着,说话有气无力,看到我回来之后,不禁放声大哭,念叨着父亲弃我们而去,而我从此就变成了没有父亲的人了。
屋里哭声阵阵,为了不让母亲再分心担忧我们,我只能故作坚强,强忍泪水,握着母亲的手安慰她,只是此时此刻再华丽的话语也显得苍白无力,只能默默地陪着,告诉母亲还有我们在。
来到灵堂,掀开纱帐,看着父亲的遗容,泪水在眼珠里打转,强忍着低声啜泣,俨然一个没心没肺的不孝子。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1打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坚信我它会让你沉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
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
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在米奇问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样做?”,莫里是这样回答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能够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齐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爱吃鸭子。
剩下的时刻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
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是的,就这样。
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个健全的人每一天都能够轻易地做到,但大多数的人却不愿意这样做。
其实生活很简单,爱也很简单,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难。
他们不会介意你的厨艺,他们介意的是你有爱他们珍惜他们的心。
空闲的时候,累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看看天空,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难。
大自然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皱早已被一阵轻旋的风温柔地抚平。
快乐或苦闷的时候,尽情的挥动舞姿,不难。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5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5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之前已经看过《相约星期二》的同名电影,书和电影的内容和讲解并描述方式都相差不大。
个人认为领悟力量够的话,选其中一种看就行了。
本书选材是相当的好与难得,难怪余秋雨也会情愿为书写序。
简洁地说,故事写的是一位临终老人为一位迷茫青年上了14堂人生课,直到去世,课程在每个周二上,内容包括家庭、爱情、死亡等人生主题,每个话题都是人生中特别重要的构成。
略为惋惜的是,老人病得严峻,他们每次谈话的时间都不长,话题很大,所以也只能点到即止了,不过也是,非常钟把死亡话题讲透谈何简单?!对人生话题有爱好的,可以将这本书/影片作为一个引子,假如要深化探讨,唯恐要找更多的学习素材。
从名目来看,整本书经过了细心的编排像极了课堂大纲,有课程框架、有老师、有同学、有教室地点,以及课程支配每个星期二上课。
这种编辑方式还是颇适合本书内容的。
说回正题,关于人生话题。
里面提到有几个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关于自怜不得不说,本书写到的莫里老教授的心态实在太健康了!死到临头,他还能拿生命开玩笑,还很幽默,很坦然,这是特别难得的。
作为一个得了重病的人,他没有埋怨,而是想着怎么能为这个社会再做点奉献,自己都顾不得,他还想着远方正在受难的生疏人他还每天看新闻,看到一些灾难之类,会为生疏人流泪,这种情怀、胸怀不得不让人佩服。
他没有无望,虽然病得很重,依旧安于天命,没有艳羡他人,而是乐于做个聪慧的老头,他知道自己曾经也年轻过,没必要艳羡他人,而且老也有老的好处,那些阅历和才智不是未经风雨的年轻人可以得到的。
之前我还担忧自己老了怎么办,其实也没怎么办,我还可以很好,由于我会好好生活,我会有自己的独特经受,我会把我的阅历传给下一代人,我到时依旧会有力量为社会做奉献。
前不久看电视节目有看到,一位退休老人,自己有拍摄爱好,退休后,他自己制作影片,组织老人院里的老人观看,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不也是一种奉献吗?我也会录像,也有这方面天赋,如今及以后退休了,我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用自己的目光去记录世界。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你有接触过优质的作品读后感模板吗?写的作品让我们发现更宽阔的的天地。
写好读后感的重点是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感受,使感想落到实处。
以下是栏目我为大家收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关心!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1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真实所以感人。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
当然这确定是有理由的。
或许编者是盼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盼望它能带来一些转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
莫里告知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
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四周的人都不懂我...有时我们分不清晰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分,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爱做的事。
由于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
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意。
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惜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四周的世界。
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
也就是爱。
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善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善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伴侣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漫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漂亮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爱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范文五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范文五篇《相约星期二》是行将去世的社会学教授莫里在每个星期二教给他最喜欢的学生米奇的最后一课,没有书本没有时限,是有关人生的话题。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
(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
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
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
?”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
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
即使,是死亡。
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
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
”“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
”“……”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
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
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
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
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
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相约星期二读后感2"我不想让世界惊慌不安。
《相约星期二》观后有感范文五篇

《相约星期二》观后有感范文五篇大家有没有看过《相约星期二》呢?观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相约星期二》观后有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相约星期二》观后有感范文一他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
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
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
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
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在《相约星期二》里面,我最喜欢莫里的人生观,他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又充实,平凡而伟大。
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状态。
我非常认可莫里的生活方式,细细想来,我一直所追求的生活,就是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美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享受朋友带给我的欢笑;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内涵;享受宁静带给我的心灵净化;而这所有,都希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交错出现,那我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惬意啊!莫里还说:“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
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其实我也已经无法再把他的语言放大或解释或阐述一遍了,因为我觉得莫里他讲得已经够透彻,够清晰明白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这么去做吧!去爱身边的人和物。
莫里还如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如何施爱于人我就不多说,重点想说下接受爱,其实学会接受爱也是一种美德。
学会接受他人,接受他人的关心,接受他人的赞美,接受他人的帮助。
然后将你接受的关心、赞美、帮助等等转赠给更多的人,于是我们说,只有学会接受别人的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
那么,请给你的心开一扇窗吧!书中莫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亨利·亚当斯读这本书的原因是由于看了余秋雨的《最后的课程》一文,那是他为《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图书所作的序,余秋雨在文中说,“我曾设想过,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
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而且很抱歉,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他不太重要,不必在临终之时承担大多的外界使命;他应该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来俯视众生;他应该很了解世俗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他,我硬着心肠说,临终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围绕,使他有可能系统有序他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就像一个教师在课堂里一样——那么对了,这位老人最好是教师,即便在弥留之际也保留着表述能力,听讲者,最好是他过去的学生……这种期待,来自多重逻辑推衍,但他果然出现了,出现于遥远的美国,出现后又立即消失。
一切与我们的期待契合。
”这段话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浓厚兴趣,让我想要看看一个教师临终前对于人生的感悟是怎样的。
怀着好奇和郑重的心情,我阅读了《相约星期二》。
这部书内含着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
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阿尔博姆,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
人,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这本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曾经连续四十周被列入图书销售排行榜。
莫里教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灵魂,是一个幽默的精神导师。
他最后十四周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
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衰败,莫里却以特有的乐观和达观,痛苦而清醒地面对,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作为教案,展现着一个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过程中的乐观,幽默、痛苦、挣扎以及坦然。
这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莫里和米奇对衰老的谈论——莫里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
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子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
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
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这是怎样一种豁达坦然的心态!这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然而作为教师,莫里又必须把这种化解上升为课程。
他对学生说,有一个重要的哲理需要记住: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环顾我们四周,有的青年人或漠视青春,或炫耀强壮;有的中年人或揽镜自悲,或扮演老成;有的老年人或忌讳年龄,或倚老卖老……实在都有点可怜,都应该来听听莫里老人的最后课
程。
虽然我现在年纪轻轻,涉世未深,但是亦从这个章节中感悟出一份豁达和从容,人生在世,就该经历喜怒哀乐,享受每个人生阶段,你会发现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美好,都有别的人生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幸福。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莫里教授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是一堂关于爱的教育课,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老莫里渐渐影响着米奇,影响着周边的人,也包括读了这本书的我。
我将继续从中感悟和挖掘,体会教师的伟大,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