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第6课《猫》的作者老舍简介

合集下载

老舍《猫》课件(全课)

老舍《猫》课件(全课)

地域文化特色
老舍作为北京人,其语言 中融入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特色,使得故事更具文化 底蕴。
03 主题探讨
猫的象征意义
猫在老舍的笔下,不仅仅是一种动物 ,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自由、独 立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与当时的 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对猫的描绘,老舍表达了对自由 生活的向往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同 时也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 。
老舍《猫》ppt课件(全课)
$number {01}
目录
• 课程导入 • 文本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手法 • 作品评价 • 课堂活动
01 课程导入
作者介绍
0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 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语 言大师,代表作包括《茶馆》、 《骆驼祥子》等。
02
老舍在文学创作之外,还涉猎广 泛,包括艺术、历史、哲学等多 个领域,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 之际,各种思潮涌动。老舍身处其中,深感社会现实之复杂 ,因此通过《猫》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老舍在创作《猫》时,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在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作品概述
角色扮演
01
02
03
• 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故事中的某个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 理解。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 。
创意写作
• 创意写作: 学生可以根据《猫》的主题或故事情节,创作一篇短篇小说或诗歌 。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 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构思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性格等。

老舍《猫》ppt课件

老舍《猫》ppt课件
文学成就
老舍的作品以描绘城市人民生活著称 ,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 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代表作包 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猫》创作背景及动机
创作背景
老舍在创作《猫》时,正处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艺术探索的阶段。 他通过描绘猫的形象和性格,寓言式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性格特点突出
这只猫被赋予了许多人类 的性格特点,如机智、狡 猾、善良和忠诚等,使其 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与环境的互动
猫的行为和性格与其所处 的环境密切相关,老舍通 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 丰富了猫的形象。
配角形象塑造及作用分析
多样的配角形象
除了主角猫以外,老舍还 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配角 形象,如邻居、小孩和其 他动物等。
描绘手法和表现技巧
描绘手法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将猫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 ,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温柔可亲”等。
表现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将猫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突出猫的独特魅力 ;同时,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使得猫的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主题思想及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人物关系的变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老舍巧妙地利用这一点 ,使得故事引人入胜。
通过对人物间关系的解读,可以深入 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04
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
情感表达方式和技巧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深入剖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展现其对猫的复杂情感。
生动的细节描绘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感受主人公 与猫之间的微妙情感变化。
新时期文学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反映社会 变革和人民心声的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

老舍《猫》的课文原文

老舍《猫》的课文原文

老舍《猫》的课文原文老舍《猫》的课文原文《猫》一文,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作者状物言情的许多妙处值得揣摩和效仿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猫》的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猫》课文原文: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是,猫的确是倔强。

看吧,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艺儿,可是谁见过耍猫呢?这种小动物确是古怪。

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着你上街去逛逛。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螫的肿起来。

赶到猫儿们一讲起恋爱来,那就闹得一条街的人们都不能安睡。

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

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

它是那么尽责地看护儿女,连上房兜兜风也不肯去了。

郎猫可不那么负责,它丝毫不关心儿女。

它或睡大觉,或上房去乱叫,有机会就和邻居们打一架,身上的毛儿滚成了毡,满脸横七竖八都是伤痕,看起来实在不大体面。

好在它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依然昂首阔步,大喊大叫,它匆忙地吃两口东西,就又去挑战开打。

老舍《猫》课文原文

老舍《猫》课文原文

老舍《猫》课文原文老舍《猫》课文原文《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老舍《猫》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创作背景该篇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

他一生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

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北京时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进了一所位在北京的小三合院。

他在这所小房的院子里,养了不少花草,当普通朋友来访的时候,请他们看花、看猫,1958年是爱国卫生运动空前发展的一年,截至1958年12月止,中国全国共消灭老鼠19.3亿只[7],该篇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

《猫》作者简介

《猫》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猫》老舍课件

《猫》老舍课件
老舍的作品也常常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同时又对这种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老舍作品的特点
老舍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老舍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许多作家视为学习的榜样。
老舍的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争议,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被认为过于保守和 reactionary。
小说中描写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封建思想和对女性的偏见,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和落后的社会观念。
弱者的无奈与命运的悲哀
主人公金梅和她的母亲都是社会中的弱者,受制于社会传统和现实困境,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小说通过她们的故事,展现了弱者的无奈和命运的悲哀。
《猫》反映的社会现实
Hale Waihona Puke 重视女性地位通过描写金梅母亲这一形象,强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小说呼吁人们重视女性地位,尊重女性权利,摒弃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反对封建思想
小说中揭示的封建思想和对女性的偏见,对现实生活中的封建观念仍有启示作用。它呼吁人们反对封建思想,摒弃传统陋习,树立男女平等、尊重个体的观念。
《猫》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猫》具有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它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社会背景,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
《猫》的语言特色
老舍通过对猫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猫的性格和特点。
细节描写
在《猫》中,老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不同种类、性格的猫,突出了主题“猫”,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每一只猫的特点。
对比衬托
《猫》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猫》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04
民众的愚昧与落后的社会观念
文学鉴赏价值

《猫》课文笔记

《猫》课文笔记

《猫》课文笔记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
写作背景:作者在旅居英国期间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但因为某些原因,小猫不幸死亡。

作者感到非常难过,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主题: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小猫的相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弱小生命的关注。

写作特点:文章运用了朴素自然的笔调,通过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同时,文章中穿插了作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重点段落:文章中描写小猫可爱形象的部分可以作为重点段落。

作者通过对小猫的神态、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中心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弱小生命的关注,呼吁人们要关注身边的小动物,尊重和保护生命。

《猫》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描述了第一只猫的特点和活泼可爱的形象,以及它带给人的快乐和惊喜。

第二部分(3-6段):介绍了第二只猫的来历和特点,以及它与第一只猫的不同之处。

同时,描述了猫的天性和弱小生命的悲哀。

第三部分(7-8段):讲述了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对猫的同情和思考。

这一部分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总之,《猫》是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小猫的相处经历,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对生命的珍视。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

老舍猫知识点总结大全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品《猫》是一部饱含现代都市生活气息的小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猫》这部作品进行全面解读,包括作品背景、作品内容、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以期为读者全面展现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作品背景1.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利,字少吉,号槐冈,祖籍北京,生于天津。

他早年先后就学于北京保定中学、南开大学,后留学法国。

回国后从事写作事业,成为一位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

其作品以写都市生活为主,深受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风格独特,思想深刻。

2.《猫》的创作背景《猫》是老舍在1931年创作的一部小说,当时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生活混乱不安。

作品正是以这种背景为背景,以大城市为背景,描绘了一对年轻人在现代都市中的生活遭遇和挣扎,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面貌。

3.作品受法国现代文学影响老舍在法国留学期间受到了法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猫》这部作品中表现尤为显著。

其在作品中融合了柏拉图式的爱情理念、现实主义的刻画手法,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使得《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作品内容1.《猫》的故事情节《猫》是一部以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和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其主要情节围绕着一对年轻人小平和翠翠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纠葛展开。

小平是一个渴望变革社会、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翠翠则是一个情感丰富、受尽折磨的女子。

两人在现代都市中相遇,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起伏和变化,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小说所描绘的都市生活、爱情挣扎和社会冲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震撼。

2.小说的主题《猫》主要呈现了下层社会青年的挣扎与苦难、爱情的痛苦与迷茫、现代都市的冷漠与压迫、人性的扭曲与不幸等诸多主题。

作者通过对城市底层人群的真实描写,对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深重的人道悲剧的展示,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以及对人性和情感世界的深入洞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老舍及相关资料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

多从事农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