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界(“人欲”)与本体界(“天理”):反腐的哲学困境
关于腐败分子的哲学思考_吕铁

关于腐败分子的哲学思考吕铁刘秀波腐败分子的可耻行径,人神共愤。
反腐倡廉,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本人结合哲学常识,谈谈对腐败分子的认识。
一、运用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认识腐败分子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腐败分子往往是/高明0的化妆师,常常扮出两副面孔,双重人格。
胡长清在公共场合口若悬河,给人以/学者领导0形象,在不少人眼里,他是一个/爽快豪放,为人坦荡,热心助人,没有架子0的领导者。
受贿60余万元的胡建学,案发前10天,还戴着4.6万元的手表给泰安市干部作反腐倡廉报告:/绝不可伸手拿钱。
0受贿达1400万元的戚火贵,平时出差只吃10元一份的快餐。
面对腐败分子极富欺骗性的表演,再一次提醒我们: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透过现象,认识他们的本质。
二、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认识腐败分子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在党员干部中,确有一部分腐败分子,他们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将人民利益置于脑后,顶风犯法,铤而走险,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但大多数党员干部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在改革开放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党员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运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认识腐败分子产生的原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有的腐败分子对入党的动机和目的就没有搞清楚,入党以后不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改造,于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乘虚而入,占领了思想阵地。
对腐败现象的哲学思考

哈 尔滨 市委 党校 学报
T OURN L AR N C HE J A OF H BI OMMI EE S TI CHO HE OL OF T CCP
Jn. 2 1 a ,00
No. e il No. 7 1S ra 6
第 1 总第 6 期 7期
・
哲 学 与思辨 ・
对 腐 败 现 象 的 哲 学 思 考
周 德 海
( 中共巢湖市委党校 , 安徽 巢湖 280 ) 300
摘
要: 腐败是 一种社会 现 象, 在人和社会的本性 中都 包含 着腐败 的因子 。人 和社会 腐败的根 源, 于人和社 在
会对 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 。人 的腐败在本质上是人在追求 消费性快 乐过程 中的精 神和行 为堕落 , 社会 的腐败在 本
腐败 是 一种社 会现 象 。 人 和社会 的本性 中 在 包含 着腐败 的 因子
一
、
在 中国文化 中 , 败一 词最 先用 于有机 物 的“ 腐 腐 烂 ”“ 、败坏 ” 。在 《 史记 ・ 准书 》 , 太仓 之粟 , 平 中 有“ 陈 陈相 因 , 溢露 积于外 , 腐败不 可 食 ” 充 至 一说 。后 来 , 腐败一 词被 引 申到 人 的思 想 陈 旧 、 为 堕 落 和社 会 行 的制 度 、 组织 、 构 、 施 等 的混乱 、 暗。随着 人类 机 措 黑 知识 的发 展 , 一 个 人 的思 想 陈 旧都 不 可避 免 。至 每 于人 的行 为堕 落 , 是 一种 自然 的现 象 。在人 的生 更 存过 程 中 , 只要 失去前 进 和上 升 的动力 , 就必然 地处 于 堕落状 态 。人 的一 生 , 时 每 刻 都有 短 暂地 失 去 每 或 永远失 去前 进 和上 升 动 力 的可 能性 。因此 , 们 我 至少可 以说 , 乎 所 有 的人 , 几 在人 生 的过 程 中 , 曾 都 有过 行 为堕落 的现 象 , 只不 过 在 不 同 的人 那 里持 续 的时 间长短 和严重 的程 度不 同而 已 。正 如德 国学者 米夏埃 尔 ・ 兰德曼 指 出 :“ 完美性 与腐败 性 均等 地包 含在人 之 中 , 唯有 人 决定 着 道 路 是 朝着 完 美 性 拓展 还是朝 着腐 败性 延 伸 。 u 而 在 恩 格 斯 看 来 , 来 源 ” 人 于动物 界这 一事 实 已经 决定 人永 远不 能完全 摆脱兽 性 , 以 问题 永远 只能 在于 摆脱得 多些 或少些 , 于 所 在 兽性或 人 性 的程 度 上 的 差 异 。在 现 实 的社 会 生 活 中, 尽管人的行为堕落表现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 但 是一 般说来 , 以分 为两种 情况 : 可 一种 是通过 人 的 自 然机体 的衰退 所 表 现 出来 的行 为 堕 落 , 是 每 一个 这 人在人 生 到达顶 峰 以后 的一 种 自然 的过 程 ; 一 种 另
腐败 辩论

腐败概念:“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腐败的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广义: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
狭义: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人性概念: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以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
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缺失二辩刚才我方一辩以明确的指出了我方的观点: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缺失,但我们更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我们把某个因素说成是根本原因,那就表示,这个因素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缺了这个主线,事件就无法发生。
我们不要忘了,我们面对的腐败,可是有很多类型的,有一类腐败,就叫做渎职。
三鹿奶粉事件,众人皆知,那些大发昧心财的商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而那些没有真正起到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公职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些行政人员的玩忽职守,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就是一种腐败。
腐败,不仅仅是权钱交易,还包括权力和责任的分离。
说到底,渎职也是腐败。
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赋予可行使的权力时,同时就肩负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他的每一个职务行为,不是给群众带来益处,就会令群众利益受损。
如果“人民公仆”仅仅把“不犯罪”作为行事底线,这样的人,群众是指望不上的。
所以,当我们剖析这些腐败事实的时候,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发现,是由于缺乏对公职人员执行力的监督制度和监管机关,就因为一个环节脱节而造成了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可见,制度的缺失造成了渎职这一腐败现象的发生,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在这个渎职腐败案中哪有人性的贪婪,既然没有人性贪婪,怎么能武断的说它是所有腐败的根本原因呢?这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吗?所以,我方认真的分析了腐败的现象后再次细化了腐败的内容,腐败应该是违法与犯罪的总称,是渎职与谋私的结合,是作为与不作为的双向,是贪污受贿、经济寻租、失职渎职、官僚腐化等行为的集合,而这些行为的产生就是因为权力的失去制约,就是因为种种制度的缺失。
中国哲学中的体论和决绝论

中国哲学中的体论和决绝论
体论和决绝论是中国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对事物本质和对事物的否定的不同思考方式。
体论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理解,认为一切存在都有其固有的本体或实体,而这个本体或实体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
体论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万物之源,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
在《道德经》中,“道”被描述为“无形无名”、“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状态,它超越了人类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但却是所有存在的基础和根源。
决绝论则强调对事物的否定和排斥,认为一切存在都是虚幻的、短暂的、不可靠的,而真正的存在只有通过否定和排斥才能显现出来。
决绝论的核心思想是“空”,即一切存在都没有固定的本质或实体,都是相对的、临时的、虚幻的。
在佛教中,“空”被解释为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存在,它是所有存在的真正本质。
体论和决绝论的意义在于它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哲学视角,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体论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理解,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的运作方式。
决绝论则强调对事物的否定和排斥,有助于人们超越主观意识和偏见,认识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局限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从胡寨尔现象学理论看王国维“境界说”

从胡寨尔现象学理论看王国维“境界说”作者:孙妍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期内容摘要:现象学理论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重要流派,伊格尔顿指出,“现象学是关于纯粹现象的科学”。
其开创者胡塞尔主张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和“返回事物本身”的态度,克服了自古希腊以来的主客二分对立的哲学思维,重视创作中主体和客体的意向性活动。
中国古代文学的“境界说”理论,从作品中艺术家和描写事物角度出发,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核心理论。
从物我关系的角度,现象学摒弃“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与“无我之境”的主客相融的作品情感诉求有着可沟通之处。
此外,现象学力求剔除偏见,移情的投入作品中的世界,认为“美存在事物中,是不断生成的”与境界说中提倡的以物观物,重视物我交感的意境观念也颇有共相。
但是,由于中西政治、历史、文化等差异,导致两种理论又各有特点,不尽相同。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境界说一.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美国当代学者詹姆斯·艾迪曾指出:现象学并不纯是研究客体的科学,也不纯是研究主体的科学,而是研究“经验”的科学。
现象学不只是会注重经验中的客体或者是经验中的主体,而是要集中探讨物体与意识的交接点。
因此,现象学要研究的是意识的指向性活动,意识向客体的投射,意识通过指向性的活动而构成的世界。
主体和课题在每一经验层次上(认知和想象)的交互关系才是研究的重点。
现象学原本是对“现象、表现、出场”的研究,康德和黑格尔都使用过这一概念,但真正将现象学进行系统的把握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的是胡塞尔。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还原,这也是现象学中最有特色的方法。
正如伊格尔顿提出的:“他要回到具体之上,回到坚实的根据之上,正如他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所提出的那样。
”1而现象学还原又可分为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现象学悬搁,一种是先验还原。
现象学认为,应该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来揭示事物本身,意识的构成应该是纯粹的意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现象学也应称为纯粹意识的学说。
关于腐败的社会学断想

关于腐败的社会学断想
朱力
【期刊名称】《社会》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解释腐败现象的理论角度很多,诸如,从政治学权力的角度、从经济学市场的角度、从法律学规范的角度、从伦理学品德的角度等等。
但是,每一种角度在看到问题的某个方面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些方面,因而难免具有局限性。
相对而言,从社会学的某些角度对腐败现象所作的理论解释,则显示出更具综合性的特点。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朱力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社会资本、嵌入和腐败网络——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腐败问题研究 [J], 唐利如
2.住房社会学断想 [J], 郑也夫;
3.教育社会学断想--教师角色理论探析 [J], 傅显捷;袁刚
4.审美社会学断想 [J], 杨春鼎
5.关于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学断想 [J], 李永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哲学历年考题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问答(五选三)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3、慧能“本性是佛”说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5、严复的认识论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2、原子和虚空3、四因说4、流溢说5、唯实论6、我思故我在7、物是观念的集合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分析题4选3 15分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1、《礼记》2、谶纬3、崇本举末4、习与性成5、体用一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以心原物3、圣人体无4、一故神两故化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2005北大中国哲学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陈一德:现象学生活世界的危机

陈一德:现象学生活世界的危机来源:陈一德胡塞尔的超越主义分析基本上有个前题,认为我们无法从「自然立足点」的科学中,对这个世界获得一个真正具有哲学意义的认识。
他认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之所以为自然科学家,并不表示他已经了解他自己的工作的意义。
他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就必须像哲学家一般,把自然科学赖以成立的那些「自然立足点的思维」全部予以「暂停使用」。
实证论运动不断的在歌颂科学,不断在嘲讽形而上学的反科学态度之中种种离谱论调。
科学本身并不是坏的,但它却已经使人类不再重视和他自己的存在息息相关的真正问题,使人类遗忘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与价值。
科学意义的危机与科学的客观主义胡塞尔认为弥漫在现代科学中的「客观主义的物理主义」,是科学危机的一个主要根源。
他不反对科学的「客观主义」本身,他真正反对的是由这个客观主义所激发出来的「自足的错觉」。
他强调科学不会也不可能自足。
「科学的真理」和「科学的客观性」的新理想,在把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素质从科学的判准中予以清除的过程里面,科学的反人文态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巅峰。
「主体的立足点」及其一切的人文意义,都已经被科学的客观主义潮流所淹没了。
科学家的目的,仍然是想把经验翻译为超乎个人的公式。
当他进行这个工作时,他从不追究他的科学工作的历史预设,更不会追究科学的一般预设。
他把自己生活于其间而且工作于其间的世界之中的「明显易见的细节」,把自己的「生活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从不加以深思。
问题是他如果想要了解科学之意义,他是否真的能够无顾于他的生活世界中那些明显易见的真理?这些「生活世界」明显易见的真理,包括我拥有一个身体、或是生活在一个由人类组成的群体之中、有一个世界存在着,等等。
这一切都是科学不知不觉所肯定的,而且从不加以深入探讨的部分。
「生活世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遗忘,甚至有时还被视为不准确与不完整的根源。
而这些被遗忘的从未加以反省的「理所当然的」真理,这是他毕生心力的历史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
文化 ・ 文化 产业 论坛
现象界 ( “ 人欲” ) 与 本体界( “ 天理" ) : 反腐的哲学困境
刘 芳1 。 _
( 1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云南 芒 市 6 7 8 4 0 0 2 、 北京大学 中文 系, 北京 1 0 0 8 7 1 )
摘 要: 反腐这一本体界( “ 天理 ” ) 目标依 赖于现 象界 ( “ 人欲 ” ) , 如果不能做到 “ 内圣” 的“ 天理” 就 只能依 靠法规将主体异化为客体 来 执行 , 但 由于执 法者和被执法者都是 主体 的人 , 因此就需要在现 实要 求和承认 感性 需要 的基础上调整 法规 。使“ 天理 ” ( 本体界 ) 与“ 人欲 ” ( 现 象界 ) 在平衡的基础上向前推进 , 否则或者走向宋明理 学的“ 存 天理 、 灭人欲” 的极端 , 或者走 向资产阶级 自然人性论的个人 享乐主 义。 关键词 : 反 腐; 本体界 ; “ 天理” ; 现象界 ; “ 人欲” 李泽厚认为, 和康德静孥f 4 £ 界与现象界截然分开、 “ 自 律” 和“ 他律” 截 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增强 , 原有标准未必能适应新的公务要求, 如 然分开、 需要绝蹦 寒 睹 令相反 , 宋 明理学将天理( 本体界) 与人欲( 现象 果强行推行原有标准, 有可能挫伤公务工作的积极性。因此 , 中纪委开始 界) 连在一起 , 既认为天理出 自 人欲, 又要求天理控制人欲。 口 果这一说 修改《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 不做不切实际 法成立 , 那么, 宋明理学就陷入了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困境 , 也是人文学 的“ 官样文章” 。 科的困境 : 主体将自身异化为客体来进} 亍 研究, 或者说从研究对象这一客 从宋明理学、 谭嗣同到刘少奇 产党员的修养》 , 和康德一样都是 体中抽离出主体来对 自身进行研究 , 就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陛, 及巴 高扬人的伦理学主体地位, 提升人的意志行为从而 具 有 坚强的中华 民族 赫金所说l 的“ 外位陛” 。 气节及心里文化结构 , 完成自 我品质的升华 , 以对抗资产阶级的“ 物欲横 既然天理要完全控制人欲 ,又在根植于 人欲的基础上生化而成, 于 流” 。 不过, 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 还以之前的物质标准来要 是就有了堕落 人人欲的感陛 求之危险。所以朱熹慨叹“ 人欲中亦有天 求大众生活, 便是退回到老庄的小国寡民理想 ; 如果 以此要求公务员队 璎’ , “ 天理 人 欲无硬定底界” 。人类的反腐败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也. 正是天 伍 , 便又变相地回到宋明理学的“ 存天理 、 灭人 ’ 老路, 将之异化为不食 理和人欲 、 本体界和现象界无法完全分裂的悖论: —方面承认管理者的现 人问烟火的“ 贞妇烈女” , 最终导致其精神领域崩溃。 不断跳楼和自杀的官 实欲求 、 办公需要、 权力授予 , 另—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够异化出来 , 超越 自 员及公务员就说明了他们无法适应“ 十八大” 后突然严厉的反腐 , 因此有 身,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走向超我 。在中国便表现为: —力面希望 国企控 制 人呼吁国家应该启动心理干预机制 , ( 2 ) ‘ ‘ 惩前毖后” 的同时也要“ 治病救 国家经济命脉以走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过度垄断膨胀 自 人” 。 可见 , 如何重建新的公务员精神生活, 如何适应现实要求更新党纪国 身的“ 人 ’ 。 而当前的官员便处于如此悖论: 亨 面按照规定无法真正办 法 , 便是当前反腐的重要课题。因此,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 : “ 当官就不 事, 因为之前的法规并未严格实行而导致了多年来养成的潜规则( 人欲) 要发财, 发财就不要当官。 清清爽爽、 义 无反顾地去当官。 不要把当官作为 超过了显规则( 天理 ) ,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潜规则办事又要被法规惩处。 个满足无 穷贪欲 、 获得无 限私利的捷 径 , 那 样迟早要完 蛋。’ @ 另外 , 当康德式的绝对命令无法得到贯彻 、 陷入宋明理学天理与人 总之, 反腐这一本体界( “ 天理” ) 目标依赖于现象界( “ 人欲” ) , 如果不 欲之混同后 , 反腐败便陷入 自身的悖论困境: 过于强调天理, 人 欲便被 压 能做到“ 内圣” 的“ 天理 ’ 就只能依靠“ 外王” 来执行: 法规将主体异化为客 ; 过于放纵 人 欲, 则使天理这一本体追求难以 体。 但由于 执法者和被执 法者都是主体的人, 因此就需要在现实要求和承 完成。因此 , 寻找立足于现实的法规, 才能真正获得“ 绝对命令” 的本体陛 认感陆需要的基础上调整法规。 在这样的双向互动轨迹中, 每一个运动的 效果, 并得以贯彻下去; 当“ 绝对命令” 降格为现象界的人欲需求时 , 法律 点都会显得痛苦而艰难, 或者表现为法规的推行搁浅, 或官员心理压力增 便需作出调整。李泽厚指出: “ 道心” 反对“ 人J ” 而又必须依赖“ 人J ” 存 大 , 最终要求“ 天理” ( 本体界 ) 与“ 人 ’ ( 现象界) 在平衡的基础上向前推 在, 必然发展出“ 天理即在人欲中” 、 “ 理在气中” 的唯物主义。呵 见, 立足 进 , 否则或者走向宋明理学的“ 存天理、 灭人欲” 的极端 , 或者走向资产阶 于“ 人欲” 之上的“ 天理” 、 “ 他律” 乃至“ 自律” , 才可能具有实践性 , 否则容 级 自然人陛论的个人享乐主义。 易变成难以完成的非现实目标, 而流于“ 潜规则” 之上的“ 官样文章” , 好看 注释 但不中用 , 正如王国维所说, “ 可爱者不可信 , 可信者不可爱” 。 人类的法规 ① 李 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呻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2 0 0 4 : 亦然, 太过堂皇和美好的者 I 5 彳 筒 E 施行。 22 _ 22 8 。 也许,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儒家传 ②同上I 2 3 1 . 统文化的渗透 , 或者说中国人以儒家 理 一情感结构来吸收共产主义理 ③N _ E : 2 3 5 . 想, 于是天理和人欲的矛盾就阻隔了同样来 自德国文化哲学结构的康德 ( 垒 员工 资改革: 增加 基本 工 资比重, 搜狐 媒 体平 台, 2 0 1 5 - 0 6 - 1 3 1 9 : 式绝对命令的浸人 , 导致中国 传统文化的矛盾也进 入了 今天的 反腐败问 5 2 I l 8 h t t p : f / I n 协o h u . c o m O l 5 0 6l 3 加4 1 4 9 7 3 2 4 2 s h t Ⅱ 题。 甚至可以说, 我们用根植于/ J 留济 基础上的儒家 里文化结构之内 ⑤ 中国 共产党纪律处分{ 籍 例有必要修订, 新华网 >法治 2 0 1 5 年0 6 月 部 自我平衡和循环机制来吸纳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缺乏“ 绝对命令” 08 日 1 2 : 4 9  ̄ 3 9, h t t p : / / n e ws . x i n h u a o e t . c o m/ l e g a l / 2 0 1 5 06 - / 0 8 / c1 2 78 9 09 07 . 也就变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而有异于德 国人或欧美 人理解的马 h t m。 克思主义。 这或许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今天, 如果小农经济成份将 ( 蚕 ) 李 泽厚. 中国古 代思想史论 天津: 天津 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2 0 0 & 调整而减少, 中国制造产业与欧美曾 23 9 - - 2 43 。 经的工业社会更加趋近, 那么, 对马克思主 义 哲学的认识是否会带来新的 ( 自杀官员为何多“ 抑郁” , 大河网, 第A 0 4版: 重点, 2 0 1 0年 1 O月 2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