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B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权力B. 权威C. 公共D.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B. 强制性C. 利益性D. 权威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B. 公共权力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权威性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B. 伊斯顿C. 西蒙D. 拉斯韦尔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B. 米歇尔·哈蒙C. 罗伯特·达尔D. 药师寺泰藏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D.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 利益整合B. 利益选择C. 利益分配D. 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行为B. 文化C. 观念D. 条件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A. 客观引导B. 间接引导C. 直接引导D. 主观引导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填空题1 -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6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7- 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8- “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10 -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渐进主义模型的实砲(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事 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和()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 因素的互动。
)这三个影响0 -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1 •()在三权分立的眸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 3 -费斯廷格提出了( )理论。
);三是(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5 -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二、单项选择题)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① 渐进主义模型② 理性主义模型③ 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① 功能取向② 过程取向 ③ 结构取向 ④ 目标取向4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 ④博弈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1 1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⑷政党政策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 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1 7 .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③政策持续④政策偏好次序表法又称为(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①政策执行 ②政策研究 ③政策制定 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①政策均衡②政策终结 ③ 政策持续 ④ 政策调整1 -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1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1-77A.实地观察法B.非参与观察法C.参与观察法D.无结构访谈法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着作之一是 A 1-99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B.政策方向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2-123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总政策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2-131A.风险型政策B.竞争型政策C.不确定型政策D.确定型政策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3-190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3-198A.英国B.德国C.法国D.加拿大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3-208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中国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4-231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4-236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5-256A.政党组织B.大众传媒C.政治人物D.政府部门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5-263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类别分析D.层次分析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5-268A.正式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系统议程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5-273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14.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 B 6-286/287A.政策设计B.政策规划C.政策论证D.政策制定15.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三个环节是 D 6-313A.政策论证B.政策审议C.政策确定D.政策采纳16.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7-329A.过程模型B.博弈模型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17.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 A 7-331A.执行性B.服务性C.权威性D.法制性18.“挂羊头,卖狗肉”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B 7-345A.象征式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C.残缺式政策执行D.规避式政策执行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 8-366A.政策价值评估B.政策成本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效益评估20.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 D 7-325A.麦克拉夫林B.雷恩C.巴达克D.史密斯21.内部政策监控的主体是 D 8-384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政党组织D.各级行政机关22.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 B 9-396A.政策变动B.政策维持C.政策调整D.政策接续23.公共政策调整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调整是 C 9-408A.政策目标调整B.政策方案调整C.政策措施调整D.政策关系调整24.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形式中的 A 9-417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部分终结D.政策分解25.在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B 9-420A.政策替代B.政策废止C.政策合并D.政策缩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 ABDE 2-133/134A.宪法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D.人大决定E.其他法律27.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 ABCE 3-217A.利益聚合B.利益表达C.政策传递D.利益整合E.政策监督28.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 ABE 5-259A.利益型政策网络B.意见型政策网络C.政党型政策网络D.社团型政策网络E.混合型政策网络29.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做的政策评估工作主要有 ABCDE 8-359 A.政策调查报告 B.政府工作报告C.公民意见和投诉D.政策听证会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30.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 ABCD 8-387/388A.接近B.提供信息C.游说D.提供竞选支持E.宣传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2- 152-154答: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3-191/192答:1地理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法治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国际环境;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7-335答: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00答: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35.简述知识的特征; 10-429答: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不可逆性;2共享性;3非磨损性;4交换的不对称性;5可传播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 3- 222答:大众传播能利用其特殊的信息网较快地获取各种信息,传播事件的真相和内幕,影响政府或公民对特定政策的总体性或局部性评估;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2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37.试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其策略;答: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 9-418/419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9-425/426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8.案例:××市依据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19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过往车辆军用车除外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款”的规定,于2002年7月1日零时起,对其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实行收费年票制,其中由该市路桥公司管理的3座桥中的一老桥是政府税收拨款于1966年修建的;该市确定的主城8区路桥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针对该市路桥年票制的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的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1300元;一些人指出,比本市消费水平高得多的广州,路桥年票制中轿车收费不过980元;该市消费者协会的一负责人也说,市消协的一辆车以往一年的路桥费只花了500元,消协的车走动得算频繁的了;该政策出台的另一个反响是,该市一天比一天堵,就连江北的房价在政策出台后一周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80元;根据本案例,试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有哪些 8-369-371答:1政策效率政策效率是指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的投入包括政策活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政策的产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结果;在以效率衡量政策时,应既考虑定量效率的因素和定性效率的因素,又要关注个别效率的因素与整体效率的因素;效率标准的重点在于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以较好、较快、较节约的方法来执行政策,而不在于以较好的途径来完成政策目标;2政策效益政策效益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政策效益通过比较政策运行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对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分析;3政策影响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通过政策影响评估,分析政策运行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变动,结合实际情况,衡量政府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或造成的后果;4回应性回应性就是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在实际生活中,政策回应程度的重点不在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形式方面,而在于政策的具体内容的实际效果;2用事实标准来评价该市的年票政策; 教材中找不到答案,根据理解答题。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试题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1-14)答案解析第1章本章自测测验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选择一项:A. 政府B. 个人C. 企业D. 社会组织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政府题目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选择一项: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题目3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选择一项:A. 公共B. 利益C. 权威D. 权力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利益题目4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选择一项:A. 利益性B. 强制性C. 限制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权威性题目5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选择一项:A. 社会需求B. 社会利益C. 公共权力D. 集体利益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社会利益题目6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层次性C. 超前性D. 整体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系统性题目7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选择一项:A. 系统性B. 倾斜性C. 合法性D. 权威性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倾斜性题目8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公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A.林德布洛姆B.西蒙C.德洛尔D.戴伊答案:C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勒纳B.拉斯韦尔C.德洛尔D.马克思答案:B3.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 )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C.间接地D.客观地答案:A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答案:B5.公共政策是为(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B.社会组织C.政府D.个人答案:C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包括()A.多变化B.民主化C.高效化D.科学化E.精英化答案:ABCD2.综合西方学者观点,结合我国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经过哪些环节()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E.政策终结答案:ABCDE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答案:ABCDE三、判断题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是包括综合性、应用性、规范性。
答案:对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包括的三个方面是指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理论指导。
答案:错3.提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命题的学者是伊斯顿。
答案:对4.德洛尔的著作《政策科学的构想》成为政策科学领域的第一道分水岭。
答案:错5.拉斯韦尔确立政策科学的初步范式并归纳了政策科学的六大特征。
答案:对6.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对7.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选择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答案:错8.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课程代码0031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概括地说,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A.政府组织是什么B.公共权力是什么C.公共经济是什么D.公共政策是什么【答案】D【解析】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公共政策是什么。
参考教材P68【考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公共政策学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初D.21世纪初【答案】B【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参考教材P87【考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3.研究一项公共政策的历史过程,首先必须研究的是()A.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B.该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C.政策过程的具体脉络D.政策阶段的比较结果【答案】B4.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是()A.国家决策B.企业决策C.行政决策D.群团决策【答案】C【解析】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
参考教材P137【考点】中国的行政决策5.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A.社会实践B.理论演绎C.实验证明D.偶然事件【答案】A【解析】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社会实践。
参考教材P158【考点】政策与实践6.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A.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B.公共权利与公民的关系C.公共权力与政府的关系D.公共权利与政府的关系【答案】A【解析】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真题+解析

2016年10月公共政策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
【选项】A.线性结构B.横向结构C.矩阵结构D.线性——参谋结构【答案】A【解析】①线性结构,即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②职能结构,即下层决策者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决策,而上层决策者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③线性——参谋结构,即下层决策者面对多个上层决策者,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其它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对该下层决策者仅起“参谋指令”的作用;④矩阵结构,即下层决策者接受多个上层决策者的决策【考点】什么是公共政策学2.【题干】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
【选项】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B.立法机关评估C.司法机关评估D.公民评估【答案】A【解析】被委托的对象是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
【考点】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主体与类型3.【题干】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选项】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替代性执行D.残缺性执行【答案】C【解析】替代式政策执行,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即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
【考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4.【题干】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
【选项】A.政策稳定B.政策变动C.政策终结D.政策变革【答案】A【解析】政策稳定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考点】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抖音:出头自考小师姐整理v:zikao112233 )5.【题干】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B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公共政策学的诞生地是()A 英国B 中国C 法国D 美国2. 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视角来界定“政策分析”的是()A 林德布洛姆B 威廉·邓恩C 奥斯丁·兰尼D 拉斯韦尔3. 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A 权利均衡B 人人平等C 权利自由D 主权在民4. 下列各项中不是为在某一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是()A 部门政策B 具体政策C 个别政策D 方面政策5. 政策运行的载体和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是()A 政策系统B 政策结构C 政策细节D 政策环境6. 代议机关的基本职能是()A 商议决策B 制定法律C 政策执行D 提出公共问题7.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A 实物模型B 结构模型C 理性主义模型D 理论模型8.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代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是()A 理性化B 专业化C 科学化D 民主化9. 政府要解决问题的前提是()A 感知和界定问题B 分析问题C 问题系统化D 问题具体化10. 将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三种类型的是()A 威廉·邓恩B 琼斯C 埃尔德D 马休斯11. 具有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测性、目的的多元性三大特征的是()A 政策问题B 政策目标C 政策系统D 政策方案1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是()A 政策分析B 政策抉择C 政策移植D 政策设计13. 可能在政策抉择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 国家元首B 行政首长C 民意代表D 执政党首脑14. 政策方案评估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A 预测性评估方法B 方案调查C 详细研究D 试验式证实15. 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A 政府B 民意代表C 法院D 军事机关16. 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A 政策制定B 政策分析C 政策执行D 政策抉择17. 政策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是()A 执行性B 服务性C 权威性D 法制性18. 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 政策失效B 政策失败C 早期失灵D 无效执行19. 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是()A 政策结果B 政策执行C 政策抉择D 政策设计20. 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以及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是()A 筹划B 实施C 总结D 报告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没小题2分,共10分)21.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括()A 研究对象B 研究结论C 政策制定D 研究方法E 概念体系22. 以下哪些属于政策行为者()A 立法和行政机关B 政党和利益集团C 大众传媒和舆论领袖D 政策分析人员E 公民个人23. 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划分为()A 国际问题B 全国性问题C 省级问题D 区域性问题E 地方性问题24. 三源流包括()A 经济流B 社会流C 问题流D 政策流E 政治流25. 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有()A 实事求是B 面向未来C 系统协调D 明确具体E 伦理考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原因。
27. 简述战略、策略、战术的区别于联系。
28. 简述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29. 简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4、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 论述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31. 谈谈在公共政策学中使用模型的意义。
5、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 中介,这个机构在今年被评为最不受信赖的行业,然而,它的存在具有重大的意义,某市市政府为此制定了《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立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服务品牌机构。
请运用政策工具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促进中介行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33. 近几年以来,房屋的价格一路飙升,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很多市民难以承受房屋的价格而无法购置,然而更有一些人,借此炒高房屋的价格,使得“房屋热”高温不降。
随着情况的日趋严重,国家终于出台相应政策来缓解此情况。
请运用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何会出台相应政策来缓解情况。
参考答案1、 单项选择题1. D(P57)2.B(P59)3.D(P121)4.C(P124)5.A(P181)6.B(P184)7.D(P225)8.A(P228)9.A(P247) 10.A(P253)11.B(P279) 12.B(P302) 13.D(P303) 14.A(P311)15.A(P315) 16.C(P320) 17.A(P331)18. D(P349) 19.A(P355) 20.A(P366)2、 多项选择题21. ADE(P62) 22.ABCDE(P182) 23.ABDE(P255) 24.CDE(P275)25.ABCDE(P285)3、 简答题26. 答: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27. 答:战略、策略、战术三者之间在定义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战略是指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邓小平经常讲到的“大政策”。
战略也被称为“宏观决策”。
策略是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
策略又被称为“中观决策”。
战术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战术又被称为“微观决策”。
三者中,以战略为大方面,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于战略的,是服务于战略的。
而战术更为具体,在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特定方面的目标。
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涉及面不同,战略、策略、战术依次递减。
28. 答: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29. 答: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关联性与公共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动态性。
4、 论述题30. 答:相同点:政策与法常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
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
法和政策的社会作用都在于它们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有相同的程序。
不同点:对于获得法的形态者来说,法与政策具有同一文本,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于文本付诸实行的过程中。
包括注重点不同、司法机关的干预度不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同、精神和条文的注重不同、强制方式不同、政策更具有灵活性、政策干预的范围较广等等。
对于未获得法的形态者,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
31. 答:模型的认识论意义如下: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模型的性能需尽可能准确的表示原型,而且原则上须对应于原型的某些特征,所以就有可能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型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作出有效预测。
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模型的具体意义如下: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
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的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步骤顺序。
5、 案例分析题32. 答:政策工具不仅对于政策执行的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在政策设计、政策抉择和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中也是要注重考量的因素。
所谓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成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
在提高中介行业的信用或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用相应的政策规定规范中介行业的行为,提高其信用;提高中介行业的技术水平,防止中介诈骗事件的发生;建立相应的机制,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在中介行业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以及资金;中介行业本身也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形象。
33.答:综合有关学者观点,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突出三点。
分别为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房价问题之所以能受到关注,与这三项原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首先,房价问题已经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再不解决,恐怕会引起骚乱或对国家的不信任,大规模的群众示威也有可能被引发。
其次,在此问题上,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最重要的是领导人的重视,这对于房价问题早日解决具有鲜明意义。
最后,有关组织的察觉及上报起到了配合作用,房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必然会受到有关组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