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习题(7)

合集下载

04729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04729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4729)一、单项选择题1.D 2. B 3. C 4. B 5. A 6.D 7. B 8. C 9. B 10. A 11.D 12. B 13. C 14. C 15. A 16.D 17. B 18. C 19. B 20. A 21.D 22. A 23. C 24. C 25. A 26.D 27. D 28. C 29. B 30. A 31.B 32. A 33. C 34. D 35. A 36.B 37. D 38. C 39. B 40. A 41.A 42.D 43.B 44. C 45. B 46.A 47. B二、多项选择题1. A C D2. A B C D3. A C E4. B D E5.A C6. B E7. A B D8.C E9. B D 10.A B11. A C 12. ABCD 13. ACE 14. ABC 15.B E三、词语解释题1. 喜欢2.与3.尽4.天数(规律)5.约束6.治理7.引导8.决心9.武术技艺 10.招请11.好像 12.降临 13.短袄 14.忧虑 15.终结 16.怎 17.干 18.忧伤的样子 19.落花 20. 一周年21. 尽 22.满 23.积累 24.概括地推究25.请求 26.生存 27.估计 28.假使 29.规律30.依仗31.慢慢地 32.请 33.大约 34.催促 35.因为 36.分开 37.长期停留 38.调养 39.门 40.悲伤的样子 41. 更 42.按季节 43.等到 44.区别45.套话 46.给人吃 47.奔驰 48.辱骂 49.根 50.享用51.像 52.希望 53.先前 54.夫妻 55.迂回曲折 56.多得 57.筷子 58.幼弱的子女 59.半步60. 不顺心四、简答题1.答:原因是:(1)自以为是;(1分)(2)自高自大;(1分)避免途径是:(1)要有科学的认知态度;(1分)(2)要听取不同意见;(1分)(3)承认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统考《 大学语文》 练习题(网络教育) -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考《 大学语文》 练习题(网络教育) -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考《大学语文》练习题(网络教育) - 同济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统考《大学语文》练习题(网络教育)第一章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______________ 》。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 (《诗经》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艺术手法。

《诗经》在句式上以_______________言为主,以杂言为辅。

《诗经》在章法上多_______________,在词语上多双声叠韵、重言叠字。

3 (____________是继《诗经》之后在南方汉江一带崛起的一种新体诗歌。

4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为西汉时期的学者_______________所编。

5 (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 ______________》,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抒情诗篇之一。

6 (宋玉的代表作品《九辩》开创了我国文学中_______________主题的先河。

7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____________ ”。

8. 《诗经?周南?汉广》开头句“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在艺术上是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

该诗所表现的那种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的一种意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9 (《诗经? 邺风?燕燕》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____主题的诗歌。

其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着重渲染_______________ 的情境。

10 (《诗经?王风?黍离》的主旨,后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各家的解说中,以_______________之说影响最大。

其诗有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_____________ ”。

第二章《论语》、《孟子》一、单项选择题1 (先秦诸子中,_______________ 最早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

2019—2020 第二学期《大学语文》复习题(一)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天下为公”是孙中山一生最负盛名的题词,这四个字出自() A.《论语》B.《孟子》C.《庄子》D.《礼记》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齐桓公易牛以羊的原因是()A.牛比羊贵,舍不得牛。

B.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C.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对百姓以身作则。

3.《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刘向B.洪兴祖C.王逸D.朱熹4.朱东润先生认为《哀郢》中的郢都指的是()A.湖北江陵B.安徽寿春C.湖南长沙D.陕西汉中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A.《离骚》B.《湘君》C.《湘夫人》D.《哀郢》6.任命张巡守城的那位太守叫什么名字()A.许浑B.许远C.许询D.许绍7.以伶人为官的帝王是()A.李存勖B.李存颢C.李克用D.李嗣源8.《始得西山宴游记》被柳宗元收入下列哪组文章()A.柳州八记B.永州八记C.郴州八记D.并州八记9.《伶官传序》的作者是()A.欧阳询B.欧阳通C.欧阳修D.欧阳玄10.张巡死守的是哪座城()A.睢阳B.范阳C.渔阳D.南阳11.以下对《高祖还乡》的分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技巧高超,兼具本色泼辣和典雅庄重的双重特点。

B.作者对车驾极尽嘲讽之能事,是为了颂扬乡间生活的淳朴。

C.作者从乡农的独特视角来叙述,形成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D.全篇充满辛辣的讽刺和幽默的调侃,揭露了刘邦的真面目。

12.对《书鲁亮侪事》的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鲁亮侪在田文镜手下做官,后被田文镜派往中牟,取代李令的职位。

B.鲁亮侪沿途察访,到中牟后又仔细观察,是为了替李令洗脱罪责。

C.鲁亮侪声称天气炎热,要求洗澡,是想借此冷静思考接着该怎么办。

D.鲁亮侪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竭力保护李令,中牟士民都很感激他。

13.出自傅雷译笔的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是()A.《约翰·克里斯多夫》B.《哈姆雷特》C.《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D.《刀锋》14.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白的是()A.《南陵别儿童入京》B.《侠客行》C.《赠花卿》D.《金陵酒肆留别》15.“诗言志”被称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此说法的提出出自于A.朱自清《诗言志辨》B.《尚书·尧典》C.朱熹《诗集传》D.王文生《诗言志释》16.“初唐四杰”指的是:()A.王勃、上官仪、李百药、李峤B.沈佺期、宋之问、东方虬、杜审言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D.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17.王勃《别薛华》中“送送多穷路”用了哪个典故:()A.“行行重行行”B.江淹赋别C.阳关三叠D.阮籍穷途而哭18.五言律诗定型于何时:()A.初唐B.中唐C.隋朝D.盛唐19.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作是:()A.《代悲白头翁》B.《无题》C.《春江花月夜》D.《登高》20.《春江花月夜》从哪个朝代开始引起著名诗选家的注意?()A.清朝B.明朝C.唐朝D.宋朝21.高适《燕歌行》的主旨在于:()A.表达捐躯为国的豪情B.表达戍守边关将领的乡思C.描绘戍关将士的英勇,表达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D.揭示军中苦乐不均的现实,表现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22.提出王维“诗中有画”的作家是:()A.孟浩然B.杜甫C.苏轼D.黄庭坚23.相比于王维的山水诗,孟浩然的山水诗更加:()A.宁静B.自我C.空灵D.清幽24.李白常常用来自比的鸟儿是:()A.沙鸥B.燕雀C.杜鹃D.大鹏25《旅夜书怀》表现了杜甫怎样的自我形象?()A.满怀抱负,意气风发 B.踌躇满志,积极乐观C.壮志未酬,漂泊无依D.随遇而安,洒脱达观26.白居易《长恨歌》的题材来自:()A.李隆基与杨玉环之恋B.牛郎与织女之恋C.萧史与弄玉之恋D.白居易与樊素之恋27.柳宗元的《江雪》和《渔翁》创作于何地?()A.湖南永州B.广西柳州C.广西宜州D.四川眉州28.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B.李贺C.李商隐D.李颀29.下列不属于李商隐无题诗的是()A.《锦瑟》B.《碧城》C.《促漏》D.《蝉》30.“花间鼻祖”指的是()A.韦庄B.温庭筠C.李煜D.李商隐31.李清照的词学批评文章是()A.《论词绝句》B.《人间词话》C.《词源》D.《词论》32.下面哪句词不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词中:()A.玉界琼田三万顷B.短发萧骚襟袖冷C.万象为宾客D.世路如今已惯33.伴随辛弃疾一生的执念是:()A.抗金复国B.解甲归田C.著书立说D.寄情山水3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A.李清照《青玉案》B.贺铸《青玉案》C.辛弃疾《青玉案》D.辛弃疾《水龙吟》35.“宋末四大家”指的是:()A.姜夔,吴文英,蒋捷,张炎B.吴文英,蒋捷,周密,张炎C.姜夔,蒋捷,张炎,周密D.周密,张炎,蒋捷,王沂孙36.与中唐、晚唐诗相比,盛唐诗更加()。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阐释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

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就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有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照(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充分反映了贫富悬殊、锋利阶级矛盾的现实。

同时也揭发了统治者罔顾百姓的非要。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被喻体):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投影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与答案上编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1、人以外的动物也有交往活动。

据科学家们考察,蚂蚁能用头上的触角指示寻觅食物的方向;蜘蛛则靠网丝发出的波来辨别触网物是不是猎物;西班牙的鹿能用尾巴发出信号:尾巴下垂不动表示平安无事,尾巴抬起一半表示提高警惕,尾巴完全挺直则表示危险来临等。

那么,这些动物的交往是否也具有社会性呢?问题提示:其他动物的交往不具有社会性。

这些动物虽然也可通过发出和接收信息来进行交往,但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它只是一种求生、自卫的本能,不可能与人通过语言来进行交往相比。

人的语言能独立于人而存在,并能成为社会人所共同遵守、共同使用和不断共同创造的一门社会科学。

这即是人的交往具有社会性的关键。

2、精神状态世界(世界2)与精神产物世界(世界3)的异同如何?提示:相同者,都属于精神世界范畴,与物理世界(世界1)明显不同。

不同者,精神状态世界仍然依附于主体,是指主体精神活动中的某种状态情况。

精神产物世界则已经脱离于主体,是精神之产物,诸如电影、绘画、文学作品等。

所以,人的交往往往就是在精神产物世界中的一种交往。

3、构成“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它们有何主次?可结合某一作品讨论。

问题提示:“前结构”的三个层次包括身心感觉(生理)层次、文化修养(文化)层次和生活阅历(社会)层次,在具体的阅读接受活动中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三者之间没有主次,不能偏废。

4、结合自己经验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问题提示:结合本次课课堂讨论回答。

障碍可能各不一样,但往往与“前结构”相关,注意不能偏废。

5、“文本始终是敞开的,其意义读不完、读不尽,这是因为读者不断参与阅读实践的缘故。

”你是如何理解的?(证据支持)提示:相对而言,文本是客观的,其意义本是稳定的。

然而,文本接受者因时空的不同和主体语文及生活修养之差异,就会导致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另外,说话者本身也有一个具体时空的问题。

诸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等等,证据很多。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

1.中唐时期,他首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骈文,崇尚秦汉散文。

提倡文以载道,要求言之有物,词必己出,其文超卓群流,独遂高古,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代表作有《送孟东野序》《张中丞传后叙》等。

他名为( )。

A.欧阳修B.苏轼C.孟子D.韩愈【精析】D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以“文以载道”为号召,以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浮华柔靡的骈文。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更是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文章遒劲有力,辞风峻利,语言练达,有《昌黎先生集》。

著名文章有《张中丞传后叙》《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等。

2.这种诗体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

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双句押韵,这种诗歌体裁称为()。

A.乐府诗B.律诗C.歌行体D.楚辞【精析】B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共八句,分为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3.以下不属于儒家经典“四书”的作品是( )。

A.《大学》B.《中庸》C.《诗经》D.《论语》【精析】C“四书”是《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四本书的合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属于“五经”之一。

4.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其中从一般原理出发,经过一定的逻辑推演,从而得出一个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B.类比法C.比喻法D.演绎法【精析】D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

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类比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比喻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

5.它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源起于楚辞,受先秦散文的影响,以歌功颂德为内容,以铺陈、排比、夸张、追求辞藻华丽为手法,以服务于宫廷贵族为目的,它是( )。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 )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B )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B喜妹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BC )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 )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AB )A崔莺莺B张珙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C )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B《乡愁》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 C )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word完整版)《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A 反复咏叹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C 起兴手法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 柳宗元C 白居易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A yìB sīC shī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A 柳永B 苏轼C 李清照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A 《短歌行》B 《月夜》C 《春江花月夜》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A 陆游B 唐琬C 白居易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 赠别诗B 七言古诗C 山水诗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C )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19、《诗经》中的“风”是(C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A 《大雅》B 《小雅》C 《国风》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当仁不让C 君子成人之美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 )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B )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A )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下列诗句属于李白的有( B )A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33、《牡丹亭》主角是( C )A、崔莺莺B、张珙C杜丽娘34、《牡丹亭》的作者是(A )A汤显祖B王实甫C曹雪芹35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A )A 《死水》B《蛇》C《乡愁》36、下面的作者属于“创造社”的是(B )A鲁迅B郁达夫 C 梁实秋37、下列作品属于刘以鬯的有(B )A《道士塔》B《蛇》C《乡愁》38、《蛇》的作者是(A )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39、下列人物属于《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有(ABC )A王雄B喜妹C丽儿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 )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 )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 A )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BC )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 )A很B指“孔子”C洞47、表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作者是(A )A陶渊明B汤显祖C白居易48、《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的主角是(AB )A崔莺莺B张珙C红娘4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C )A 《对酒》B 《滕王阁序》C《饮酒》50、《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 )A徐志摩 B 余秋雨C余光中51、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C )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2、《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AB )A 对比B 反衬C 夸张53、《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C )A王雄B丽儿C表少爷54、下列作品属于余光中的是(AB )A《听听那冷雨》B《乡愁》C《神女峰》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B )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C )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B )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B )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 A )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习题(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宇母填在题后的括自内。

1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诗的是
A《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B《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C《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D《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2 下列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B《报刘一丈书》C《谏逐客书》D《答李翊书》
3 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 杜牧《泊奏淮》
B 陆游《关山月》
C 李白《行路难》
D 王维《山居秋瞑》
4 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 骚体赋
B 大赋
C 抒情小赋
D 文赋
5 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欧阳修D 王安石
6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 李白
B 王维
C 王昌龄
D 杜甫
7 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
A 培根
B 屠格涅夫
C 欧·亨利
D 契柯夫
8 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 仕途失意
B 伤春惜别
C 羁旅行役之苦
D 怀古叹今之悲
9 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 张勋复壁
B 辫子事件
C 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 九斤老太的唠叨
10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 清新俊逸
B 沉郁顿挫
C 苍凉悲壮
D 沉哀凄苦
1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 鼎足对
B 流水对
C 扇面对
D 隔句对
12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 叠字
B 夸张
C 拟人
D 比喻
13 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我赚大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

”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 对比反衬
B 欲扬先抑
C 侧面烘托
D 铺塾渲染
14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 庄子《秋水》B《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D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15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 《妒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_______》。

17 诗集《北方》的作者是_______。

18 老舍在短篇小说《断魂枪》中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

20 在《论快乐》一文中,钱钟书认为“快乐”是由_______决定的。

21 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运用了吕尚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

2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23 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


24 苏轼《水调歌头》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25 陆游《关山月》:“______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


三、词语解释题:懈释句中加点们的词义。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

26 右左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贱:
27 冀君实或见恕也。

见恕:
28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怜:
29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
30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政。

具:
31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系:
3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
33女之眈兮,不可说也
说:
34 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
35 常有兵燹,常有水旱,可有谁听到大叫唤么?
兵燹: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37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无以终余年:
38 斧斤以时如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39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李将军列传》)
为虏所生得:
40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中丞传后叙》)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分。

41 庄子《秋水》(节选)一文中,对河景和海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2 在《论学间》中,培根认为“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请说明“娱乐”和“装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3 在侯方域《马伶传》一文中,马伶学艺的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44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45 在莫泊桑《米龙老爹》中,开头部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 每小题3分,共3 5分。

(一)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6—48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46 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7 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48 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
(二)阅读矛盾《沙滩上的脚迹》中的一段文字,回答49、50小题。

隆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

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在找觅牺牲品。

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娆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人的歌曲。

49 指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分别说明其象征意义。

50 文中“人鱼”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向人们提出怎样的警示?
(三)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然后回答51、52小题。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布翠袖,英雄泪。

51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的含义是什么?
52 词人借“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曹雪芹《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53-55小题。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53 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54 宝钗的话表达了哪两层含义。

55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薛宝钞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作文:50分。

56 题目:追求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B不能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