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岳》精选习题(精品)
小学语文-有答案-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古诗三首_望岳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古诗三首望岳填空题1. 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未了()造化()阴阳()坦荡()钟情()割裂()绝顶()一览()2. 理解字词。
岱宗:________ 未了________造化:________ 钟:________荡胸:________ 决眦:________会当:________ 凌:________3. 诗意理解。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的景色。
2.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的特点。
3.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________的特点。
4.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________ 。
5.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古诗三首望岳填空题1.【答案】dài liǎo huàyīn dàng zhōnggē juélǎn【考点】诗词鉴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2.【答案】指泰山;连绵不断,了:尽大自然;赋予,集中胸中荡漾;尽力睁大眼睛,此指极力远眺一定要;跃上【考点】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3.【答案】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高大雄伟3、神奇秀丽4、参天耸立5、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考点】诗词鉴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望岳》精选习题

《望岳》习题一、基础过关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的泰山。
“,”蕴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的高大 ,“”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综合训练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三、拓展应用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4.“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五岳之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阴阳,高大(巍峨)。
3.泰山,造化钟神秀。
4.决眦入归鸟。
二、综合训练1.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2.D三、拓展应用1.钟,割。
2.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望岳》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__的特点;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
(2分)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1.望高大雄伟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__的特点;2.高大雄伟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
(2分)3.神奇秀丽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4.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5.“钟“积聚、会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及答案上册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及答案上册###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及答案上册#### 第一单元:古诗文诵读练习一:《静夜思》- 诵读目标: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 诵读要点:1. 正确发音,注意平仄。
2. 体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3. 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
练习二:《望岳》- 诵读目标:学习古诗的韵律,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 诵读要点:1. 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 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答案解析:-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通过明月的描写,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句,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壮志。
#### 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一:《草房子》节选- 阅读目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
- 阅读要点:1. 抓住故事主线,理解人物关系。
2. 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情感变化。
练习二:《小王子》节选- 阅读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想象力。
- 阅读要点:1. 理解小王子的旅行经历。
2. 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答案解析:- 《草房子》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和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 《小王子》通过小王子与各种星球居民的交流,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和纯真的重要性。
####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练习一: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 写作要点:1. 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2. 描述实现梦想的计划和步骤。
3. 表达对梦想的执着和热爱。
练习二: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记叙文- 写作要点:1. 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2. 叙述与家乡有关的故事或经历。
3.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答案示例:- 在“我的梦想”作文中,学生可以写到自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并积极参与科学竞赛。
- 在“我的家乡”记叙文中,学生描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以及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沪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古诗三首赏析练习及答案

古诗三首赏析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东临.碣石()⑵水何澹澹..()⑶山岛竦峙..()()⑷星汉..()⑹造化钟...神秀()..灿烂()⑸秋风萧瑟()⑺阴阳...绝顶()()..割昏晓()⑻会当凌⑼水光潋滟..雨亦奇.()..晴方.好()()⑽山色空蒙()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一)《饮湖上初晴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____朝_______(人名)。
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相照应。
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描写了西湖晴天湖水的美丽风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句描写作者身处西湖远观雨中山色的美。
沪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沪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
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2. 课内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 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 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 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原因。
29
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
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 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 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 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 《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 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3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 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 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 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 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 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 ,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称。
8
位于陕西
西 华阴县城南。
岳: 海拔2160米,
华
以险峻著称。 素有“奇险天
山 下第一山”之
誉。
9
北
岳: 恒 山
位于山西省浑源 县东,海拔2017米。 恒山分东西两峰,双 峰对峙,浑水中流。 山上怪石争奇,古树 参天,苍松翠柏之间 散布着楼台殿宇,以 幽静著称。
10
中 岳: 嵩 山
位于河南省登封 县境内,海拔1440米, 以峻闻名。嵩阳书院 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 之一。嵩山西部北麓 少林寺,是我国佛教 禅宗发源地,也是我 国少林拳的发源地。
21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望岳》精选习题(1)(精品)

《望岳》习题基础题1.默写古诗《望岳》。
2.比一比,再组词。
昏( ) 晓()凌( ) 览()婚( ) 绕()陵( ) 鉴()综合题3.解释。
岱宗:__________ 齐鲁:________造化:___________ 阴阳:荡胸:会当:夫:青:钟:入:眦:凌:览:曾:4.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
(4)“钟”在这里是“”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
提高题6.选择题。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7.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基础题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习题
1、基础过关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 ”的泰山。
“ , ”蕴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远。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
,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
”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 的高大 ,“
”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 ”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综合训练
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
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三、拓展应用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 。
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4.“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五岳之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阴阳,高大(巍峨)。
3.泰山,造化钟神秀。
4.决眦入归鸟。
二、综合训练
1.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2.D
三、拓展应用
1.钟,割。
2.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3.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