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四、著名战役
1、台儿庄战役。 日本侵略军 1937年12月13 日和27日相继 占领南京、济 南后,为了迅 速实现灭亡中 国的侵略计划, 连贯南北战场, 决定以南京、 济南为基地, 从南北两端沿 津浦铁路夹击 徐州。
四、著名战役
(1)台儿庄战役概况。
时间
以山东枣庄台 儿庄为中心的 鲁南区域 参战方 国民政府军与日军 参战兵 国军约29万, 力 日军约5万 中方指挥官 李宗仁、白崇禧、 日方指 西尾寿造 孙连仲、汤恩伯等 挥官 结果 国军伤亡5万余, 意义 中国正面战场 毙伤日军2万余, 最大的胜利之 中方获胜。 一
三、抗日战争经过
3、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 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战略反攻阶段。
主要战役: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 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却出现了大溃败 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 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起了滇西缅北大反 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 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收复西南失地,将日军 逐出国门。
四、著名战役
1、台儿庄战役。徐州 会战的一部分。徐州 会战,是1938年1月 至5月,中国第五战 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 面军、华中派遣军各 一部,在以江苏省徐 州为中心的津浦(天 津至浦口),陇海 (宝鸡至连云港)铁 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 的防御战役。
四、著名战役
1、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为山东省枣庄市辖区,地处 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538.5平方 公里,人口28万。台儿庄为山东南 大门、江苏北屏障,历来为兵家、 商家必争之地。
四、著名战役
抗日战争图文资料

抗日战争是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战争资料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局部抗战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6月至9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爆发两广事变,事件几乎触发了一场内战,但是最终以双方达成政治妥协而和平结束。
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宋庆龄等人联名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全会基本确定了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面抗战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抗日战 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称霸亚洲,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 2 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 29 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顽强。
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
日军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血腥惨案。
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大量的无辜百姓惨遭杀害。
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
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分别针对着不同的敌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战争。
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起始于1937年,持续了8年之久。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势力。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为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1945年结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国民党政权的对抗。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实现了中国的解放。
三、两场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在战争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量。
其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成为中国的领导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时,中国解放后,成为第一个在二战结束后实现国家独立的亚洲国家,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为世界和平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在这两场战争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场重要的武装斗争。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荣光。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示这两场战争的伟大历程。
一、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持续时间长达8年。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中国人民对侵略者所受到的严重压迫和屈辱的不满和反抗。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保卫战”,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39年底,中国军民以顽强抵抗的精神,阻止了日军的迅速扩张。
第二阶段是“相持战”,从1940年开始到1943年,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战斗,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三阶段是“反攻战”,从1944年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抗争精神,对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尊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抗日战争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时间跨越了1945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最后一阶段。
解放战争的起因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并因此而积累起来的政治、军事和组织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地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发动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蒋保卫战”,从1945年到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成功地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战略决战”,从1947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系列战役,逐渐取得了战略优势。
第三阶段是“战略进攻”,从1948年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进攻,解放了许多省市。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有着几千年的友好交往。
除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记载外,公元7世纪,日本先后18次派遣使节、留学生、学问僧人来中国,学习唐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中国文化,形成了持续200多年之久的中日友好交流的高潮。
公元1368年,明代中国建立,在强大的明朝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时刻,日本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发展对华贸易,专门派遣使臣来中国,甘愿做中国的属藩,以获得同明代中国的“勘合贸易”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持阶段敌后战 防御阶段正面战 场成为主要战场 场是主要战场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全民族抗战 ·国外战场
抗战胜利 ·日本投降
合作探究四:抗战胜利 · 原因 8月15,延安各界群 众举行了盛大的火炬庆 祝游行。……在游行队 伍中,斯大林、毛泽东、 朱德的巨幅画像被高高 举起,在火把的映照下 显得格外醒目。 ——《红色记忆》
防
御
(平型关大捷) 阶 徐州会战 李宗仁 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 段 武汉会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 张自忠 枣宜会战 阶段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
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日 军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00余
次,小规模战斗38000余次,消灭
日军100余万人,阵亡将士380万 人,牺牲的高级将领二百余位。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卢沟桥事变爆发 C.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 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小试牛刀
3.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 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4.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 B ) A.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中日民族矛盾空前 激化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合作探究一:日军侵华 ·原因
日本儿童玩具——儿童走珠弹珠 盒内正面的游戏布局图为 中国地图,图上均为中国地名, 有南京、上海、台湾等,众多中 国地名旁有一凹下去的圆孔,弹 珠可以落进去,且众多地名旁都 画有日本国旗。 通过这种下棋的方式,让 日本的儿童把日本的国旗插到标 有中国各个城市地名的地方,以 培养日本青少年的侵华意识,体 现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1.在延安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游行队伍中的画像 与国统区有何不同? 2.结合你的认识,请你为庆祝抗日胜利游行设计 一条横幅,并说明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四:抗战胜利 ·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实 现——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 一面旗帜,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与配合。
日军侵华 ·原因
(1)既定国策,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原因;
(3)西方列强陷于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可乘之机;
(4)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可乘之机。
日军侵华 ·罪行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合作探究二:面对日军的疯狂侵华行径,中国人做出 了怎样的选择?
知识延伸:铁证如山
铁证如山 ·文献资料 铁证如山 · 实物资料 铁证如山 ·口述资料
日 军 发 行 的 军 用 票
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李贵珍
小试牛刀
1.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 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 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 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B )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 )
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 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折》的爆炸性新闻, 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 (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 服支那。”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 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顶点。工业生产总值下降36.7%,一时陷 入绝望的境地。
——建川博物馆
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
抗战8年,共产党军队对
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日军
52.7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 共解放县以上城市150余座。 ——建川博物馆
共产党 主要战场
国民党
敌后战场 (沦陷区)
正面战场 (国统区)
阵地战 游击战 作战方式 (作战规模) (小规模伏击战) (兵团大会战) 依靠政府和军队 依靠人民 依靠力量 (片面抗战路线)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中华民族形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在这219座抗日群像中,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左权、赵 一曼、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共产党人,也有蒋介石、张治中、 薛岳等国民党人,还有刘湘、白崇禧、张学良等地方实力派人物;有领袖 将军,有普通士兵;有男性,有巾帼女英雄;有汉族,也有满、回、彝等 少数民族。他们按照抗战时期所处的战区位置汇聚在同一个广场上,这个 场面,正是20世纪前半叶,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空前大团结的缩影。
板书设计
第16课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中共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抗日胜利
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过程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 推动
反蒋抗日 联蒋抗日
国共两党进行政策调整,都作出了让步
反共妥协 联共抗日
1937年9月国民党布国共合作宣 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
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
会战 人物 影响 打破日军三月亡华计 划 堪称国共合作抗日之 典范;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
时间 1937年7月 1937冬 1938冬 1939冬 1940冬 日本陆军 师总数 17 24 34 41 49 关内 16 24 25 27 日军在中国师数 东北 合计 4 4 5 21 8 32 9 11 34 38 百分比 24% 88% 94% 83% 78% 69% 64% 54% 35% 34%
1941年12月初
1942冬 1943冬 1944冬 1945年8月
51
58 70 99 168
22
23 23 25 26
13
14 15 10 31
35
37 38 35 57
合作探究五:抗战胜利 · 历史意义
(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对中国而言: (2)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 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对国际而言: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