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2002006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

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晋侯饮.赵盾酒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3.自非亭午..夜分,略无阙处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简答题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郦道元,水经2.子瞻,眉山3.英国,莎士比亚4.杨绛,洗澡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饮:给酒喝。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大学语文论述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论述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论述题及答案1、《长恨歌》中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及表现手法情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欢聚散、生死不渝的爱情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唐玄宗荒淫无度、贪恋美色、荒唐昏庸的讽刺批评,又表达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命运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忠贞凄美、生死不渝爱情的赞颂。

①讽刺唐玄宗的昏庸:开篇作者以“汉皇重色思倾国”概况了自己对唐玄宗的情感态度,接着用华丽的的文笔极力铺陈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入宫后唐玄宗对她的宠爱,揭露了唐玄宗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活,杨贵妃美貌无双,使得“后宫粉黛无颜色“君王独宠她一人,从此“日高起“”度春宵“”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下面马嵬事变,妃死恨生埋下伏笔。

②对杨李二人的同情:“渔阳鼙鼓动地来”杨李二人的欢愉生活走向了终结,马嵬坡下六军驻,可怜君王痛失亲,迫不得已但却不得不做,往后余生肝肠寸断。

面对爱人的离去,唐玄宗陷入深深的“恨“之中,恨征途中生离死别不得长相守,恨马嵬坡下不见玉颜空死处,恨深宫里物是人非何处寄相思。

作者把痛失所爱后的唐玄宗写的那么感伤凄苦,那么悲痛可怜,表达了作者二人悲剧的深切同情。

③对生死不渝爱情的赞颂:作者在最后一部借道士之口表现了杨贵妃的纯洁专一、忠贞不渝,杨贵妃虽然已经死去,但却并未入黄泉碧落,而是到了蓬莱仙山,就算她此生再也不能与唐玄宗相见,但是她却把并没有忘记唐玄宗,反而像他思念自己那样思念着他,生者死者相同思念,作者极力讴歌了这种生死不渝的爱情,天长地久有时尽头,此恨绵绵无绝期。

表现手法:这首叙事诗,作者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在一起,运用夸张、想象、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了杨李二人的爱情悲剧,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让杨贵妃在蓬莱仙山中出现,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主线,前写因,后写果,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完整鲜明,生动具体,语言流畅匀称,优美和谐,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佳作。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判断、选择、填空)

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判断、选择、填空)

⼤学语⽂考试题库(判断、选择、填空)⼤学语⽂考试题库(判断、选择、填空)⼀、判断题1.写作是⼀个运⽤语⾔⽂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复性脑⼒劳动的活动过程。

(错)2.写作是运⽤⽂字图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创造性脑⼒劳动的活动过程。

(错)3.⽂体写作学认为,写作活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顺次为社会、作品、作者和读者。

(错)4.审美类⽂体包括诗歌、⼩说、戏剧、散⽂等⽂学艺术类作品。

(对)5.审美类⽂体的思维逻辑是⼀种“科学实证逻辑”,不仅要讨论“什么是什么”,⽽且还要深⼊探究“为什么是这样”。

(错)6.析理类⽂体的思维逻辑是⼀种“科学实证逻辑”。

主要⽤来讨论“什么是什么”,⼀般不太涉及“为什么是这样”思考、辩论的分析。

(错)7.认知性⽂体的思维逻辑是⼀种“科学实证逻辑”,不仅要讨论“什么是什么”,⽽且还要深⼊探究“为什么是这样”。

(错)8.认知类⽂体的思维逻辑是⼀种“科学实证逻辑”。

主要⽤来讨论“什么是什么”,⼀般不太涉及“为什么是这样”思考、辩论的分析。

(对)9.⽂本阅读法把⼀个作品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部分,其表层包括语⾔层、形象层、主题层和⽂化层。

(错)10.⽂本阅读法把⼀个作品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部分,其深层包括哲学层和⽂化层。

11.审美类⽂体的表达⽅式以叙述、说明为主。

(错)12.析理类⽂体的表达⽅式⼀般是以议论为主,辅以叙述和说明。

(对)13.认知类⽂体的表达⽅式⼀般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辅以少量的议论及说明(错)。

14.聚合思维是有⽅向、有范围、有条理的展开性的思维⽅式。

(错)15.⼀般来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对灵感思维特点的描述。

所以当灵感出现时,要⽴即抓住,否则就丧失了时机。

(对)16.联想是由⼀事物想到另⼀事物的⼼理过程。

其中⼀种是相似联想——把两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对)17.运⽤概念、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思维⽅式被称为抽象思维。

(对)18.对⽐联想是由存在对⽴关系的事物所形成的联想,⽐如“⼤漠孤烟直”与“长河落⽇圆”。

大学语文试卷与答案

大学语文试卷与答案

大学语文试卷与答案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语文试卷与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单项选择题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B )国。

A、颛臾B、鲁C、齐D、宋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C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B、反对骈俪文风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 )A、孟子B、庄子C、孔子D、刘向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C )A、1927年B、清代C、汉代D、元代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C、奴化心态D、中国历史的可怕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A、南霁云B、于嵩C、贺兰进明D、许远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A、李广B、沙子龙C、水生嫂D、王恺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A、柳州B、永州C、苏州D、徐州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苏洵11、“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B、《论语》C、《尚书》D、《左传》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A、冰心B、朱自清C、巴金D、茅盾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14、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B、王昌龄C、李白D、杜甫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B、陆游C、辛弃疾D、苏轼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8、《东篱乐府》是( )A、诗集B、词集C、曲集D、文集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A、李白B、李商隐C、杜甫D、王维20、孙犁的作品多以( )农村为背景。

大学语文B统考试题

大学语文B统考试题

大学语文B1一、判断题1、《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

()答案:对2、绝句起源于六朝乐府,但名称至唐代才有。

()答案:对3、岑参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答案:错4、与温庭筠齐名的词人是韦庄。

()答案:对5、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于被贬惠州时期。

()答案:错6、《韩非子》激切峭刻的文风对后世颇有影响。

()答案:对7、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

()答案:对8、唐初致力文风改革且成效卓著的是陈子昂。

()答案:对9、柳宗元自号"醉翁"。

()答案:错10、李玉在《闲情偶寄》中第一次提出"结构第一"的理论命题。

()答案:错11、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大约有20种左右。

()答案:对12、陈玄祐的《离魂记》是清代传奇。

()答案:错13、郭小川被认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答案:对14、《雅舍小品》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北。

()答案:错15、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答案:错16、戏剧社团南国社的主要人物是徐志摩。

()答案:错17、《骆驼祥子》是老舍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

()答案:错18、《狂人日记》的正文全用白话写成。

()答案:对19、日记、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文体。

()答案:对20、真实是日记的本质特征。

()答案:对1、下列作品不属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是()。

A:班固的《咏史》B:刘邦的《大风歌》C:辛延年的《羽林郎》D:张衡的《同声歌》答案: B2、唐诗今存()。

A:约三万首B:二十万首C:五万一千余首D:八万三千首答案: C3、下列诗歌属于通体对仗的是()。

A: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B:白居易的《长恨歌》C:杜甫的《登高》D:李商隐的《无题》答案: C4、豪放词由苏轼到辛弃疾之间的重要过渡人物是()。

A:张元干B:陈亮C:刘过D:张孝祥答案: D5、《淮海居士长短句》的作者是()。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15分。

选择正确的一个)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C )C.《论语》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B.xx、xx3.《xx》中的xx指的是(D )D.xx之神4.唐宋xx八大家之首是(B )B.韩愈5.所谓xx是指(D )D.xx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C )C.xx )B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A )A.演讲稿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 )D.《五代史xx官传序》9.xx《灯下漫笔》发表在(B )B.《xx》周刊10.《选择与安排》选自(C )C.《谈文学》11.xx的《论快乐》是(D)D.随笔12.培根是(C )C.xx唯物主义哲学家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CC.《边城》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D )D.《xxxx外传》15.《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C ))C.xx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___?17.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

18.《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_______。

19.选自巴金散文集《_____》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20.《氓》是《诗经。

卫风》中的一首_______。

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____。

22.《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____。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

2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

2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诗人。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0分)26.谨库序之教谨:认真地从事27.公伐xxxxxx:之于28.xx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大学语文试卷(1)

大学语文试卷(1)

大学语文试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发起人是()A. 韩愈B. 杜甫C. 柳宗元D.白居易2.《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特点之一是“一实一虚双线并行”,其中的实线是()A. 德拉因无钱给丈夫买礼物而哭泣B. 德拉卖掉美发给丈夫买表链C. 古姆卖掉金表给妻子买发梳D.古姆看到妻子剪发大为惊愕3.鲁迅在小说《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的主要用意是()A. 暴露当时农民的愚昧落后B. 嘲讽文豪诗兴的不合时宜C. 衬托小说后文的风波动荡D.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4.下列诗作,没有整体用象征手法的是()A. 《炉中煤》B. 《再别康桥》C. 《雨巷》D.《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5.下列成语不是出自《前赤壁赋》的是()A. 凭虚御风B. 正襟危坐C. 望洋兴叹D.杯盘狼藉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 抒写羁旅行役之苦B. 抒写国破家亡之痛C. 抒写报国无门之愤D.抒写两地相思之哀7.《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这运用的是()A. 铺垫手法B. 对比手法C. 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8.中唐时期模仿民歌创作《竹枝词》的诗人是()A. 柳宗元B. 刘禹锡C. 白居易D.元稹9.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故园心”的主要内涵是()A. 对草堂的思念B. 对朝廷的思念C. 对长安的思念D.对故国的思念10.《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中“扁舟子”指的是()A. 游子B. 思妇C. 渔夫D.船工11.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 借景抒情B. 借典故抒情C. 借前人成句抒情D.直抒胸臆12.《短歌行》(其一)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A. 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 优礼贤才的态度C. 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 求贤不得的苦闷13.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 车错毂兮短兵接B. 旌蔽日兮敌若云C. 矢交坠兮士争先D. 凌余阵兮躐余行14.《我与地坛》中地坛与母亲对我来说,都是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这在整体上是一种()A. 比喻B. 类比C. 铺垫D.烘托15.张洁《捡麦穗》一文的主旨是()A. 对纯真情谊的赞美B. 对美好童真的怀念C. 对真挚爱情的追求D. 对幸福婚姻的憧憬16.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 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没落和崩溃B. 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C. 对就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 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7.《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A. 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B. 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C. 今日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D. “蚕种改良所”挂牌的情景18.《马伶传》中体现主旨的关键情节是()A. 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B. 马伶与李伶的第二次技艺较量C. 华林部夜访马伶D. 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1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文与可关于画竹的精湛见解不包括()A. 胸有成竹B. 心手相应C. 文以载道D.尺幅万里2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被郭橐驼直斥为“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行为是()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C.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D.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21.“唐宋八大家”中,以写山水游记而著称的作家是()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王安石22.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的是()A. 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B. 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C. 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 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23.“咬文嚼字”四字要求我们()A. 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品味B. 在阅读作品时要严肃而挑剔C. 不要过于苛求别人的创作D. 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24.鲁迅在文中说“失掉自信力”的人是指()A. 中国的脊梁B. 国民党官僚及“社会名流”C. 中国民众D. 沦陷区的百姓25.下列《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论证,采用例证法证明论点的是()A.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B. 受命于人主,不为侵官C. 举先王之政,不为生事D.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问君何能尔,。

大学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大学语文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秦时期着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孟子》B.《论语》C.《庄子》D.《韩非子》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层递C.对偶D.排比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A.称王天下的方法B.用仁政治理天下C.夺取王位的方法D.用武力统一天下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着名历史着作是()A.《战国策》 B.《左传》 C.《国语》 D.《史记》5.《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A.共叔段B.郑庄公C.颍考叔D.公子吕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短歌行》B.《春江花月夜》C.《春望》D.《山居秋暝》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A.《林家铺子》B.《药》C.《围城》D.《边城》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A.郭沫若《炉中煤》B.徐志摩《再别康桥》C.闻一多《发现》D.屠格涅夫《门槛》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A.追溯法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A.论点论据论证B.论点立论驳论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着名的是()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C.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D.故居园中的花树14. 小说《复活》的作者是()A.雨果B.托尔斯泰C.巴尔扎克D.普希金15.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A.古道西风瘦马B.小桥流水人家C.断肠人在天涯D.枯藤老树昏鸦16. 下列作品中,抒发了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是()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B.杜牧《泊秦淮》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 .陆游《关山月》17.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18.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杜牧19.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作品()A. 小说集B.诗歌集C. 散文集D.寓言集20.短语“收拾东西”所属的类型是()A. 动宾短语B. 偏正短语C. 数量短语D. 的字短语21. 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庄子》C.《孟子》D.《左传》2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出自()A.《西厢记》B.《长恨歌》C.《夜行船·秋思》D.《春江花月夜》23.盛唐诗人中,被誉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是()A.杜甫B.王维C.李白D.孟浩然2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25.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的论证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答司马谏议书》26.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由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由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27. 《左传》是一部()A.编年体的历史着作B.国别体的历史着作C.纪传体的历史着作D.纪传体的断代史着作2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夸张B.比喻、拟人C.借代、比喻D.借代、夸张29.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归纳法C.类比法D.演绎法30. 郁达夫所创作的散文名篇有()A.《白杨礼赞》B.《荷塘夜色》C.《故都的秋》D.《箱子岩》31. 《死魂灵》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A.狄更斯B.高尔基C.歌德 D .果戈里32. 下列作品中属于词的是()A.《长恨歌》B.《春江花月夜》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春望》33. 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A.性格B.物质C.处境D.精神34. 下列各句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山师范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第1页共5页一、单项选择题(在1~20小题备选的四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九章》B、《诗经》C、《中庸》D、《论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 )。

A .《庄子》B .《老子》C .《论语》D .《孟子》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4.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是()A.陶渊明B.谢灵运C.王维D.王粲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诗句中“白”是指()A.白居易B.李白C.白朴D.白行简6.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7.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A.《女神》 B.《红烛》 C.《死水》 D. 《北方》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A. 朱熹B.苏轼C.白居易D. 韩愈9.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三变”是指()A.柳宗元B.柳公权C.柳开D.柳永第2页共5页10.元代散曲创作成就很高,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A .关汉卿B .马致远C .王实甫 D. 郑光祖11.《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是指()A.晴雯B.袭人C.探春D.王熙凤12.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13.鲁迅的代表作品集中,属于散文诗集的是()A.《呐喊》B.《坟》C.《朝花夕拾》D.《野草》14.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为()A.问题与主义之争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C.《每周评论》的创刊D.《努力周报》的创刊1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为()A.《狂人日记》B.《孔乙己》C.《药》D.《阿Q传》16.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为()A.《幻灭》B.《动摇》C.《追求》D.《子夜》17.老舍小说的代表作()A.《骆驼祥子》B.《猫城记》C.《老张的哲学》D.《赵子曰》18.《雷雨》的作者是指()A.老舍B.茅盾C.曹禺D.郭沫若19.在《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倾向是()A.拥曹反刘B.拥刘反曹C.尊曹反吴D.尊吴反蜀20.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为()A.《柏子》B.《萧萧》C.《神巫之爱》D.《边城》二、多项选择题(在1~5小题备选的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双调·夜行船·秋思》“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

”这几句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拟B. 对偶C. 借代D. 鼎足对E. 比喻第3页共5页2.徐志摩的诗集有()A.《志摩的诗》B.《翡冷翠的一夜》C.《猛虎集》D.《爱眉小扎》3.下面属于明代四大章回小说的是()A.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B.施耐庵白话小说《水浒传》C.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D.兰陵笑笑生社会小说《金瓶梅》E.曹雪芹《红楼梦》4.下面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杨炯B.王维C.卢照邻D.骆宾王E.王勃5.下列作品中,属于张爱玲创作的有()A、《倾城之恋》B、《红玫瑰与白玫瑰》C、《小艾》D、《霸王别姬》E、《十八春》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诗经》句式以言为主。

2.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多组的组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挚爱之情和渴望祖国富强的殷切心意。

4. 戴望舒以其成名诗作被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苏轼《前赤壁赋》“横槊赋诗”一句指称的人物是。

6.《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是中国当代青年诗人的诗集。

7. 现代文学史上被成为“吹芦笛的诗人”是。

8.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___、___、___。

四、补全名句(每小题2分,共10分)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页共5页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建安风骨2.朦胧诗六、分析下列作品(选二)(每题5分,共10分)1.《诗经·蒹葭》; 2.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3.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舒婷《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第5页共5页七、简要回答(选二)(每小题5分,共10分)1.《再别康桥》主要有哪些艺术特点?2.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的美学特征?3.以作品为例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4.宋词从风格上可以分成几派?各派有什么主要特征?八、简析题(共20分):简评一部中国古典名著,包括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

字数在400左右。

韩山师范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在1~20小题备选的四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B2.C3.B4.A5.B6.B7.A8.D9.D10.B11.D12.A13.D14.B15.A16.D17.A18.C19.B20.D二、多项选择题(在1~5小题备选的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ABDE2.ABC3.ABCD4.ACDE5.ABC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四2. 《狂人日记》3. 意象4. 雨巷诗人5. 曹操6. 舒婷7. 艾青8. 《家》《春》《秋》四、补全名句(每小题2分,共10分)1一弦一柱思华年(2分)。

2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2分)。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分)。

4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分)!5又岂在朝朝暮暮(2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1分)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应瑒、徐干)(1分),他们文学创作包括诗文辞赋等,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雅好慷慨”,“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3分),在后世被称为“建安风骨”。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

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伤感调和反叛精神(2分)。

代表诗人是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1分)。

六、分析下列作品(选二)(每题5分,共10分)1《兼葭》赏析1、意境美(2分)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脱,一悲壮耳。

此诗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

深入品味,反复吟诵,更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第一重,诗人苦苦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

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

第二重,诗人执着追求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

若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

“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

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由境生,境带情韵。

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

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2、朦胧美(1分):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中国第一首朦胧诗。

作品虽然只是描写了诗人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

这种美感是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的,是一种朦胧美。

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留有较多的空白和模糊之处,为读者实现各自的阅读期待提供了极为开放的召唤结构。

①“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是一个朦胧不清、飘忽不定的,其身份、性别、外貌等都不确定。

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

②“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的,其景象凄迷,具有多重寓意。

③抒情主人公的意象稍明确些,是一个执著的追求者,但其性别、身份等也难以确定,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

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作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④“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茫,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

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

3、蕴藉美(1分):《蒹葭》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其最大的艺术特色正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蒹葭》一诗通过朦胧的意境涵盖了超时空的社会共相和人生真谛,具有深远的旨意和哲理,我们就不应拘于一隅,昧于私情和偏见,而应以哲人似的深邃的眼光和豁达的心胸,进一步思索整个意境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