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 望海潮 导学案
《望海潮》《扬州慢》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与姜夔的生平遭遇以及文章相关的写作背景。
2、结合课下注释与练习册等相关资料,疏通文意。
3、能通过分析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主旨。
4、掌握本词写景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一、初读课文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二、知人论世1.仔细阅读练习册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两个部分。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作者的所属朝代,字、号及相关人生经历,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2.仔细阅读练习册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两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整理在积累本上整理提示:1.重点整理“词的分类与发展”“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与特点”2.积累“三吴”“三秋”“高牙”“凤池”“黍离之悲”的文化常识。
语言建构与运用一.夯实基础1.校准字音要求:完成练习册的“读准字音”,掌握本诗涉及到的多音字的读音。
2.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要求:完成练习册“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几部分的内容,针对“实词虚词”这一部分,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完成全部内容,基础稍差的同学主要完成本文涉及的实词虚词。
二.初读感悟1.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诗歌大意。
(可以依据注释加上自己适当的联想想象)《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柳永的《望海潮》与姜夔的《扬州慢》中找出你认为最适合概括所写城市特点的词,并说明理由。
《望海潮》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东南形胜)》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原文及注音注释1. 选自《乐章集校注》中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
望海潮,词牌名。
这首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
2.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3.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4.钱塘:今浙江杭州,旧属吴郡。
5.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6.风帘翠幕: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7.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8.怒涛卷霜雪:指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9.天堑:天然壕沟。
这里指钱塘江。
10.珠玑:珠宝。
玑,不圆的珠。
11.罗绮:绫罗绸缎。
12.重湖:指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
13.叠 :层层叠叠的山峦。
,小山峰。
14.三秋:指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15.桂子:桂花。
1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
17.嬉嬉:戏乐的样子18.莲娃:采莲女。
19.高牙:牙旗,将军之旗。
这里借指孙何。
20.吟赏烟霞:指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21.图将:描绘。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22.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
这是委婉称赞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
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白话译文杭州地处东南,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雕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楼阁房舍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竞相攀比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有桂花飘香,夏季有十里荷花。
晴空下人们欢快地吹奏羌笛,夜空中飘荡着划船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1.4.1望海潮-2023-2024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作业布置:
1. 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望海潮》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a. 请简述《望海潮》的主要内容。
b. 请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 请解释诗中的意象特点及其对塑造诗人情感的影响。
2. 文学鉴赏:请学生选择《望海潮》中的一处描绘自然景观的句子,进行赏析,并说明其艺术特色。
创作练习: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 文学鉴赏:
a. 对于赏析句子,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分析其艺术特色,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b. 对于赏析过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赏析,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3. 创作练习:
a. 对于创作诗文,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重点题型整理
1. 文本理解题
题型:请简要概括《望海潮》中的主要景象和意境。
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象,如潮水涌动、波澜壮阔等。诗中通过意象丰富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营造出开阔、宏伟的意境。
2. 文学鉴赏题
题型:请分析《望海潮》中的一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答案: 《望海潮》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将潮水与风帆进行比较,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平静和帆船的威武,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作业反馈:
1. 阅读理解:
a. 对于问题a,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概括诗文的主要内容,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b. 对于问题b,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4-1《望海潮》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语文《望海潮》导学案【素养目标】1.通过研读诗歌内容,探寻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种种情感2.总结学习古典诗歌经验,提升品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1.掌握文体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诗人描绘的情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词中优美的意境。
3.探究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一生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却独以词著称于世,他常出入坊间,为乐工歌伎填写歌词,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足见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打破了唐五代词描写男女情思的框子,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
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家,广为流传。
有《乐章集》传世。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词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柳永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
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
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
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
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
4.1 《望海潮》(教案)-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

人物关系
介绍角色之间的关系,包括亲 情、友情、爱情等,以及这些 关系对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作 用。
情感体验
探讨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如悲剧、感动、挫折、希望等, 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写作指导与扩展拓展
1
写作技巧
分析课文中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例如描写、铺陈、叙事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 水平。
2
写作演练
内容安排
介绍课后讲评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
《望海潮》教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详细讲解《望海潮》。实用的文本解读、修辞手 法和人物情感品味等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课文背景介绍
作者和作品背景
介绍作者林则徐和他生前经历,同时探讨相关文学和历史背景。
文化与社会背景
探讨作品与文化传媒、文艺流派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
在试图解释作者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具体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广泛的语言背景。
2 修辞技巧
从句式、语调、象征等角度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探讨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艺术效果产生 的影响。
3 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精细的语言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人物形象与情感品味
角色分析
对于主人公、次要角色和配角 的形象、个性、身世、心理等 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课文结构分析
主要情节
通过对课文结构、情节、人物关 系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作品的构思和情节。
情节联系
讲解课文中不同情节、场景、人 物之间联系,以及整篇文章所有 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
节奏和衔接
探讨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以 及不同节奏、语调出现的原因和 所表达的意义。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导学案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重难点:一、写作背景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于是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传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
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
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
”仕途无望,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三、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云树绕堤沙(名词作形容词,高耸入云的)2.嬉嬉钓叟莲娃(名词作动词,采莲)3.异日图将好景(名词作动词,画出美景图)【古今异义】1.有三秋桂子古义:指农历九月。
今义:秋收、秋耕、秋播的合称。
2.嬉嬉钓叟莲娃古义:戏乐的样子。
今义:游戏,玩耍。
练习题:1.记字音①参差()②天堑()③珠玑()④叠巘()⑤羌管()⑥怆然()⑦豆蔻()⑧窥江()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________②千骑拥高牙拥:________③异日图将好景图:________④解鞍少驻初程少:________⑤荠麦弥望望:________⑥算而今,重到须惊算:________3.一词多义1.形①东南形胜()②因势象形()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以己之长,形人之短()2.将①异日图将好景()②出郭相扶将()③天将降大任()④将百万之众()3.望①荠麦弥望()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七月既望()4.过①予过维扬()②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③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④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5.兵①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②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③悉使羸兵负草填之()④将军起兵江东()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天堑无涯天堑变通途B.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错落C.异日图将好景此事异日再议D.户盈罗绮遍身罗绮者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归去凤池夸B.钱塘自古繁华C.参差十万人家D.烟柳画桥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4 《望海潮》(教案)(同步备课

《望海潮》教案【文本解读】《望海潮》写的是承平盛世。
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
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了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
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还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素养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婉约风格,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2.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意境,体会表达情感。
3.学习铺叙的写法,赏析以点带面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
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一、知人论世1.了解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世称柳七、柳屯田,崇安(今属福建)人。
柳永生于“太平时,朝野多欢”的年代,但是,他碰上了号称“留意儒雅,务本向道”的宋仁宗,宋仁宗认为他“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只能去“填词”,从此柳永便打出“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招牌,无所顾忌地“纵游娼馆酒楼间”,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
柳永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他通晓音律,其词多为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之作,“尤工于羁旅行役”之题。
2.相关背景《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旧交两浙转运使孙何,写了这首词赠给他。
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学案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3.本文是如何表现柳永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13.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①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4课导学案
望海潮
扬州慢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案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望海潮》《扬州慢》,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的使用
【情景导学】
杭州和扬州,是我国南方的两座名城。
今天,我们就随着柳永和姜夔的诗词,走进名都。
一、作品相关内容简介
走进宋词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望海潮》
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处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妓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
奉旨填词柳三变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
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
称:“奉旨填词。
”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杭州:
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景色优美的地方,可是,杭州到底美到什么程度呢?我在这里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据说金国大将金兀术(完颜宗弼)喜欢读书,尤其是有关中原文化的更是喜欢。
有一次,当他读到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首先被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吸引,接着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咏出声了,当读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时,忍不住掷下了书,大声说:“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
”遂下定决心要兵取钱塘。
又据说金主完颜亮听到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时,不禁对杭州的美景产生了神往之情。
遂起南侵之意。
这就是柳永写的《望海潮》,词中只是简单地描绘了杭州的境况,可是究竟有什么魅力它会勾起金兀术、完颜亮入侵大宋的呢?孙何听了《望海潮》有没有亲自前往见柳永呢?
3、背景介绍: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
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
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扬州慢》
1、姜夔:
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这一感人的历史瞬间(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
他就是南宋的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拖着衣襟)侯门,逢迎取合。
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
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2、黍离:是《诗经·国风·王风》中的篇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稷,是两种农作物。
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
靡靡:行步迟缓貌。
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宋词,体会词的音韵美和词的章法结构,掌握词的格式和特征。
2、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重点难点】
铺陈、点染的手法。
【情景导学】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
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学习活动】
问题探讨:
1、《望海潮》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2、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3、《扬州慢》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4、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这份昔盛今衰的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5、如何理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训练案
【学习目标】
完成一段景物描写。
【学习活动】
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300字左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