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2016年中考题22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 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通过描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坚韧、勇敢的形象。
以下是一组关于木兰诗的练习题,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
练习题一:作者的情感表达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木兰诗中对木兰的情感表达,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答案:在木兰诗中,作者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描写,表达了对木兰的由衷赞赏和敬佩之情。
首先,从全诗的开头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木兰的情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里“木兰当户织”表明木兰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女子,而“惟闻女叹息”则表达了作者对她辛劳的同情。
其次,在诗中描写木兰代父从军的过程中,作者对木兰的勇敢与决心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这些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木兰慷慨激昂的情感,也传递了作者对女性勇敢精神的赞美。
练习题二:符号与意义诗中出现的一些符号与意象,传达了何种含义?答案:在木兰诗中,有几个符号与意象被用来表达深层的含义。
首先,木兰代父从军的刀剑象征着战争和英勇。
诗中描述了木兰柔弱的双手,却能够挥舞锋利的刀剑,这象征着木兰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品质。
其次,诗中木兰的军装和长发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木兰将女性特征的长发完全剪去,换上了男性的军装,这象征着她要融入男性世界,为国家和家人去战斗,展现了她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练习题三:诗中的反转木兰诗在整个叙事中有哪些反转的地方?答案:木兰诗在叙事上存在两个重要的反转。
首先是木兰代父从军的反转。
在叙事开始时,我们了解到木兰的父亲因年迈体弱无法从军,而木兰毅然决定替他从军。
这一决定本身就是一个反转,因为按照当时的社会观念,女性不应该从军,而木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
其次是木兰在军中保持女儿身份的反转。
在军中长达十年之久,没有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直到她脱下军装,展现女性之姿,才引起了同伴的热烈赞赏。
这一反转表明了木兰在男性世界中成功隐匿自己的故事,更凸显了她的聪明和机智。
木兰诗考试题目及答案

木兰诗考试题目及答案篇1:木兰诗考试题目及答案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1-6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策勋十二转()③赏赐百千强()④著我旧时裳()2.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代父从军→()→()→()→亲人团聚3.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节诗写了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充满了____________的气氛。
从全首诗来看,这节诗属于(A.详写 B.略写)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示,写出原文诗句。
①夸张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 木兰在军中的身份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 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用来比喻木兰在军中不被发现是女子。
4. 木兰辞官回乡时,皇帝“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5. 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描述了木兰为从军做准备的情景。
二、选择题1. 《木兰诗》是一首()。
A. 抒情诗B. 叙事诗C. 讽刺诗D. 哲理诗答案:B2.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A. 为了报效国家B. 为了家族荣誉C. 因为家中无男儿D. 为了追求爱情答案:C3. 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描述的是()。
A. 木兰的家B. 木兰的军营C. 木兰的战马D. 木兰的武器答案:A4. 木兰辞官回乡后,她选择了()。
A. 继续留在军中B. 回家种田C. 进入朝廷为官D. 回到自己的村庄答案:D5. 诗中“对镜贴花黄”描述的是()。
A. 木兰化妆的情景B. 木兰的战功C. 木兰的勇敢D. 木兰的忠诚答案:A三、判断题1. 《木兰诗》是一首描写女性英雄的叙事诗。
(对)2. 木兰从军是为了追求爱情。
(错)3. 木兰在军中被同僚发现是女子。
(错)4. 木兰辞官回乡后,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军中。
(错)5. 诗中“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木兰对自己身份的自问。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木兰诗》中木兰的英勇事迹。
答案:《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历经十二年的征战,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还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女性身份,直到战争结束才被同僚发现。
她的故事体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也展现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
2. 描述《木兰诗》中木兰辞官回乡的情景。
答案:在《木兰诗》中,木兰辞官回乡时,皇帝询问她有何愿望,木兰表示不需要官职,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以便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家乡。
她回到家乡后,换上了女子的装束,与家人团聚,享受了平静的生活。
(完整版)《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木兰诗》练习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1、给加点字注音:(17分)可汗..()()辔.头()戎.机()..()()鞍鞯朔.气()金柝.()傍.地走()胡骑.()燕.山()机杼.()军帖.()溅溅..()..()百千强.()霍霍..()啾啾2、《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时北方的()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英勇善战)、(不慕名利)〔此处或者写热爱祖国〕的女英雄形象。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3分)唧唧()当()户()惟()思(忆()亦()军帖()可汗()军书(爷()愿()为市()西市()旦(暮()但()溅溅()至()胡骑(胡()骑()啾啾()戎机()度(朔()若()策勋()转()强(欲()不用()千里足()扶将()郭()霍霍()著()帖()火伴(皆()扑朔()迷离()傍()辨(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4分)1)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_______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5、文中产生的两个成语及意思:(4分)(1)、磨刀霍霍:(2)、扑朔迷离:6、问答题:(52分)(1).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4分)(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2分)(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2分)(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情感?(4分)(5)、《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4分)(6)、诗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请你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木兰怎样的心情?(4分)(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8)、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几件事?(4分)(9)、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4分)(10)、“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最新整理)《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木兰诗》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木兰诗》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10《木兰诗》)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阿zǐ()策勋( ) 雄 cí()赏赐()理云bìn( ) pèi头()扑shuò()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B。
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C.唧唧(jī)朔气(shuò) 燕山(yān)D.胡骑(qí)金柝(tuò) 赏赐(cì)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②日扳仲永通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愿为市鞍马 市:买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C。
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D。
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但闻黄河流水(但是) 万里赴戎机(奔赴) B。
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愿为市鞍马(集市)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pdf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12、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3、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16、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8、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9、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20、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历年中考文言文训练之一《木兰诗》(含答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中考文言文训练之一:《木兰诗》(含答案)一填空题《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朝时。
它与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 惟闻女叹息()4问女何所忆()5军书十二卷()6愿为市鞍马()()( )7旦辞爷娘去()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0万里赴戎机()11关山度若飞()12朔气传金柝()()13寒光照铁衣()14策勋十二转()15赏赐百千强()16出郭相扶将()()17当户理红妆()18著我旧时裳()19对镜帖花黄()20雄兔脚扑朔()21雌兔眼迷离()22双兔傍地走()三原文填空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14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15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16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17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18 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19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20 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1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22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23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24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四问答题1 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2 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3 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4 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5 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6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7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木兰诗 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木兰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描写了一位女子为了替父从军而化身男装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一些关于木兰诗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练习题一:木兰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木兰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民间诗人。
练习题二:木兰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木兰诗的主题是女子的勇敢和忠诚。
练习题三:木兰诗中的“替父从军”意味着什么?答案:木兰诗中的“替父从军”意味着女子愿意为了家国大义放下自己的女子身份,化身男装,代替父亲从军。
练习题四:木兰诗中的“十二月,寒食节”指的是哪个节日?答案:木兰诗中的“十二月,寒食节”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这是一个祭祖和纪念先人的节日。
练习题五:木兰诗中的“黄埃散漫风萧索”中的“黄埃”指的是什么?答案:木兰诗中的“黄埃”指的是战场上扬起的黄土。
练习题六:木兰诗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中的“天子”指的是谁?答案:木兰诗中的“天子”指的是古代中国的皇帝。
练习题七:木兰诗中的“明堂”是指什么地方?答案:木兰诗中的“明堂”指的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臣子的地方。
练习题八:木兰诗中的“著战袍,收旌旗”中的“战袍”和“旌旗”分别代表什么?答案:木兰诗中的“战袍”代表战争,而“旌旗”代表军队。
练习题九:木兰诗中的“十年买邻郎”中的“邻郎”指的是谁?答案:木兰诗中的“邻郎”指的是木兰的丈夫。
练习题十:木兰诗中的“可汗”是指哪个民族的首领?答案:木兰诗中的“可汗”是指蒙古族的首领。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木兰诗,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
木兰诗以其独特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勇敢和忠诚。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对于女性力量的赞美和礼赞。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应该铭记木兰诗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尊重和崇敬女性的勇气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木兰诗考点1人物形象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从“赴戎机”“度若飞”“百战死”“十年归”可以看出木兰英勇无畏;从“十二转”“百千强”“问所欲”“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不贪名利;从“皆惊忙”“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机敏谨慎;从“当户织”“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勤劳;从“市鞍马”“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孝顺;从“辞爷娘”“唤女声”可以看出木兰恋家;从“理云鬓”“帖花黄”可以看出木兰爱美。
总之,花木兰的形象可用以下关键词概括: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考点2详略安排诗中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详写的内容有:从军缘由、出征准备、还朝辞官、亲人团聚,略写的内容是十年征战。
作者这样安排目的是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
此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考点3品味语言本文是一首北方民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请你指出下面语句所用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运用排比修辞,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互文修辞,写出了战争时间的持久和战斗情况的激烈,表现出木兰骁勇善战、保卫家乡的英雄形象。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反问连用,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机杼.(zhù)可汗..(kè hán)鞍鞯.(jiān)鸣溅.溅(jiàn)B.辔.头(pèi) 燕.山(yàn) 红妆.(zhuāng) 云鬓.(bìn)C.戎.机(rónɡ) 金柝.(tuò) 著.裳(zhù) 鸣啾.啾(jiū)D.策勋.(xūn) 朔.(shuò) 傍.地走(bànɡ) 阿姊.(zǐ)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惟.闻女叹息__________(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__________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5)策勋..尚书郎__________..十二转__________ (6)木兰不用(7)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 (8)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3.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①愿为市.鞍马②东市.买骏马B.①不闻.爷娘唤女声②阿姊闻.妹来C.①策勋十二..卷..转②军书十二D.①朔.气传金柝②雄兔脚扑朔.4.对《木兰诗》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几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C.诗中东西南北四句排比,把木兰及其一家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气氛完全烘托出来了。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一句用对偶、夸张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5.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文义,默写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尾妙用比喻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概括了什么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下面句子中,你能看出木兰是位怎样的女子?(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________(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________(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________10.课文的主要情节有:①辞亲出征,勇往直前。
②归见天子,衣锦还乡。
③停机思忆,替父从军。
④英勇善战,历尽艰辛。
⑤全家欢聚,重着女装。
⑥再望伙伴,伙伴惊忙。
(1)课文的情节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在这些情节中,略写的有:__________;详写的有:__________。
11.有的同学认为最后一个自然段与主题无关,应该删去。
你的看法呢?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12.(贵州遵义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妇女解放”综合性学习中,班级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相关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列举出四种中国古代歧视妇女的现象。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简要介绍一位杰出的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广大妇女写一句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冯婉贞(节选)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①,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②,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
未几,敌兵果舁炮③至,盖五六百人也。
拔刃奋起,率众袭之。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④终弗逮。
婉贞挥刀奋斫⑤,所当⑥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拏斗⑦,敌枪终不能发。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注】①要隘:险要的地方。
②结束而出:整装出发。
③舁(yú)炮:抬着大炮。
④鸷(zhì):凶狠。
⑤斫(zhuó):砍杀。
⑥当:对打。
⑦拏(ná)斗:交战。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以.三保勇而多艺____________(2)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____________(3)去.村四里有森林____________14.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婉贞既是一个卓越的指挥家,又是一个武艺高强、英勇无畏的善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比较冯婉贞与花木兰的异同。
相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