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诗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 打才从大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 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 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恐惧敲打 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 石灰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结: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锤:敲打。击:撞击。
千 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数极多,这是虚指。不 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敲打撞击。 焚:烧。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指身体粉碎。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纯洁,没有污点。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意思是: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 山里开采出来的,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恐惧敲打撞 击,烈火焚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石灰赞歌。作者简介来自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 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 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 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 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 死。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外拓展: 《中华上下五千年》
课外作业:
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运用我们 今天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 朝会,各地官僚为他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 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 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 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 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 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 示对那些阿谀阿谀之贪官的嘲弄。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作者简介
于谦:明代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千锤 万击 出深山 烈火 焚烧 若等闲。 粉骨 碎身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在人间。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 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备。当 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 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 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 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 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诽谤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写字指导
铁锤 锤炼
开凿 凿子
焚烧 焚毁
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 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诗句大意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态度
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看 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读诗题明对象
四看资料悟诗情
二看作者知背景
五看插图与注释
三读诗文解大意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诗题理解
齐读
怎么理解?
诗人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
作者简介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 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 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 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著有《于 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请你对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诗人以石灰自喻, 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诵读古诗
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 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 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 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六年级下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PPT(共20页)

六年级下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PPT(共20页)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 也不畏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 诗中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 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这 首诗仅仅是在写石灰吗?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 间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有一天,他信步走 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 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 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随即吟出了《石灰吟》
石灰吟
锤:敲打。击:撞击。
千、万:指敲打撞击的次 【明】于谦 数极多。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千锤万击出深山,好像。等闲,平常事。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 山上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火焚烧 (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吟
【明】于谦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都。 清白:指高尚情操。
自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划出 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 式,这里是 “吟咏”的 意思。
——(明)于谦
课前预习 学前检查
请同学们搜集关于作者 于谦的资料。
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 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2020/6/7
12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 /出 深山, 烈火焚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 /全 不怕, 要留清白 /在 人间。
2020/6/7
13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18
课堂检测
•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___诗,《石 灰吟》的作者是___代的___,其中《石灰吟》中 的“吟”____________。
• 2、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_____” 和“______”,即使“______”,也要留 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______,____ 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020/6/7
3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 籍资料自学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 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 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可以把有困难 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020/6/7
4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 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 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 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 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 浑身雪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 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诬陷以 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课外拓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录音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精读古诗(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 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
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 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课外拓展
墨梅
竹石
[元]王冕
[清]郑燮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好颜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 谢观分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巨。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汉族。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三读古诗:读懂诗境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背诵古诗《石灰吟》
咏梅兰竹菊,抒做清白高洁之人的情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谷祥
绿叶转光风,
紫英泛青馥。

不受当门锄,
托根在空谷。
竹石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石灰吟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拓展石灰知识】
采矿工人从深山里开采出质地坚硬的石灰石,烧窑工人把 石灰石敲打成小石块,运到五层楼那么高的窑里烧,一层煤一 层石灰石再一层煤一层石灰石,经过1300~1500摄氏度三至四 天的高温焚烧,石灰石变成质地松脆的生石灰(清白的石灰 粉),建筑工人给生石灰加水,生石灰变成洁白细腻的熟石灰 (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到的石灰),再把石灰粉涂到墙上,把 建筑物粉刷得洁白无瑕。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粉骨碎身

若等闲。 。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 《石灰吟》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chuí záo
fé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 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世间。
于谦为官清正刚直,从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述职时,都是两手空空。 《明史·于谦传》记载:于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 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功劳最大,但他却从不居功,所得的赏赐能推就推。 有人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担任要职,于谦坚决反对,绝不让儿子滥领功劳。 于谦被诬陷杀害后,朝廷派人查抄他的家产,负责查抄的人惊奇地发现,这 位曾经备受皇帝倚重的兵部尚书,家里竟然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闾阎,指百姓。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源自 吟吟咏、吟颂, 是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
chuí záo
fén shāo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suì hún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石灰吟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谈话导入
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 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 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 “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 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古诗的学法。 “四字法”:读、品、悟、背。
石灰吟
初读古诗
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 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 “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 灰的顽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 的节操。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 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 格在人间的追求。
情境演读,熟读成诵。 感受诗歌情境,朗读诗歌,齐读诗
歌,并练习背诵。
小结: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
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 《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托物言志
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 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齐读第一、二句诗。
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 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体会到了石灰“勇于献身、清白 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
齐读第三、四句诗。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 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 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 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 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 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 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 逆罪,判处死刑。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 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 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 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 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 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 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