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解读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中国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政道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
为了挽救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清小钱接受骨髓移植的经过,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李博士、莲花慈济医院等方面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准备课件。
三、设计理念围绕“生命桥”这一主题,营造多次多层螺旋回环的研读场,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寻求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结合点,从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四、过程预设(一)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是国际大球星,身价上亿。
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透过读和想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4 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案

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指导“凋、暂、胞”的字音;指导“袭、湾”的字形;。
正确读写“海峡、苍白、移植、血脉相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学习作者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的表达方法,生字,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快乐。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的表达方法,生字,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指导书写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细读课文,体会感悟:把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5、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听到了就写下来。
6、小钱还应该感激谁?指导朗读。
7、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积累在你的本上。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Hǎi xiágùi huāyízhítái wān bǐàn xíjī()()()()()()kōng kuàng tóng bāo xuěmài yúzhân huái bào()()()()()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时第二课时二次备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自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难点预测教师指导(反馈矫正补偿预设)课前谈话(一)感知惨劣环境,酝酿血脉亲情教师(放音乐,出示小钱躺在病床上的课件):同学们,这哀伤的音乐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
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
而他,一位杭州青年,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的内心又是如此的不平静,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
(二)(三)对话品位语言,感悟血脉亲情3——5自然段,读读3——5自然段。
找找谁句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他静静地躺着,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他想起了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让我们再读读3——5自然段。
句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3、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句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里氏7、3级的地震,是台湾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
课件演示地震。
看完录象,你最想说什么?引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大地震后,台湾青年的家人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4、是啊,他静静地躺着,想到了家人,还想到了谁?句4: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看法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惨白、苍白、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等候、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相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质量,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了解骨髓移植关于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贡献肉体。
教学难点:充沛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预备:ppt教学进程:一、猜谜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教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我请同窗给大家读一读。
同窗们有没有猜出谜底是什么呢?〔预设:桥。
〕并板书。
那么,我们明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也就是我们的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课题。
这终究是怎样一座桥呢?就请同窗们端起你的课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文本,全体感知。
师:同窗们都读的很仔细,读书的姿态也特别的端正。
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生字词。
〔出示课件〕看哪位同窗可以读得又准又好。
〔开战车读,每人读一个。
重点纠正〝髓、暂、脉〞三个字。
〕同窗们读的都很准确,接上去请同窗们一同来读一读。
〔齐读。
每个词读两遍,读的时分要把字音读准确。
〕这就是我们明天要写的生字。
请同窗们细心肠观察一下,这些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在写的时分应该留意什么呢?教员请同窗来给大家提个醒。
〔预设:〝峡〞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分要留意紧凑一点;〝彼〞的左边是一个双人旁,不是单人旁;〝袭〞这个字是由龙和衣组成的,是上下结构的字,要写的紧凑一点,扁平一点。
〕重点指点〝袭〞。
先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感悟了解。
1、师:刚才同窗们也都读了课文了,那么课文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人教新课标

1、看课文插图: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也许是小钱,由于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也许是台湾青年,他正在为小钱捐赠骨髓。
2、你最想对图上的谁说点什么?〔小钱、台湾青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与前面切入环节相照应,是一个整合。此次写话设计表达了开放性,先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人说自己的心里话。先生在读悟的基础上,情感曾经到达极点,不吐不快了,此时先生的思想异常生动,先生的写话交流推向一个高潮,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小结:这次跨越海峡的大挽救活动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努力。这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的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以先生的生活阅历引入,使〝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与先生阅历中的桥发生认知抵触,以激起先生剧烈的读书愿望。
虽然是四年级了,但初读关还是要把好。课文的插图是很好的资源,用好好应用。
其实,插图中躺在病床上的这位青年究竟是谁并不重要,但经过这有效果能激起先生探求的愿望,并把课文的重点段的教学紧紧地联络起来。准确地选择教学切入点,有利于教与学的便捷高效地展开与深化。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新课标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的
1、运用查字典或联络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的高贵质量,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引导先生读中感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贡献肉体
2、反省生字词,重点指点先生读好〝骨髓〞、〝辗转〞、〝距离〞等词语。
3、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切入文本,语境中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在病床上,有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是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想: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
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两岸儿童之间的友谊?
b.你认为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体现关爱生命、助人为乐的精神的?
c.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例?你是如何处理的?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连线,巩固生字、生词的掌握。
b.摘录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c.仿写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互助友爱的事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归纳
4.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课文分析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表达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a.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每个写三遍,加强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b.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c.课后阅读一篇关于两岸关系、互助友爱的文章,与家人分享你的阅读心得。
2.家庭作业:
a.撰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作文,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四年级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认识 25个生字,会写 30 个生字。
通过观察对比字形,把容易写错的“袭、暂”两个字 写正确;把握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工整规范。
2、读懂课文,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
3、重点研读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通过抓“静静、苍白、凋零、沉着”等关键词语和“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止工作……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等重点句子的方法,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 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通过抓“静静、苍白、凋零、沉着”等关键词 语和“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 作……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等重点句子的方法,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 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活动 1 [ 活动内容 ]借助图片资料,回忆汶川大地震时的情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恐惧。
[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酝酿情感 出示图片,教师深情向学生讲述在 1999年的 9月 21日,台湾同样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地震,造成了 2000多人死亡。
9月 22日早晨,受灾地区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受伤的人员,当地气 象局警告说,未来两周内还将不断有里氏 5 级以上的余震发生,台湾还处在余震的威胁中。
然而,就在这天早晨, 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却要开始一场特殊的手术。
为什么说它特殊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这次地震有关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孩子们对于地震没过渡到 1999 年台湾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危险状况,情境导入,为进一步理解台湾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博士不得不停 有过多的生活体验,缺少具体直观的恐惧感受。
利用5.12 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青年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和李博士的高尚医德作好铺垫。
活动2[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 自主学文,尝试学习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问 题,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过程] 1课前提出自学任务,下发自学预习卡; 2、学生借助预习卡,进行自学; 3、课上交流自学情况,以学定教。
自主学习预习卡(参照下列预习卡设计)孩子们,你们是最聪慧的孩子,相信课前学习一定会让你更优秀!加油! 一、读一读。
大声读课文,我读了()遍,就读正确、流利了!二、认一认。
哪个生词容易读错就圈出来。
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哟!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袭击 期待空旷暂停骨肉相连血脉亲情平安无事 谈何容易突如其来 三、写一写。
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认真写一写,难写易错的可以多写几个。
峡桂移湾彼袭余怀旷 暂 四、想一想。
1.我知道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写出感受。
[设计意图]此教学活动是为了落实识字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两个目标, 与点拨,为后面的重点探究打基础。
活动3[活动内容]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重点语句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花朵的词语,结合语境和白血病的资料,说说对“凋零、含苞、绽放”等词语的理解。
指名读出对小钱的同情与怜惜。
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设计意图 ]课堂收获是基于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指导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结合所搜集的相关资料,感悟小钱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活动4 [ 活动内容]观图想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 活动过程] 1、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2、创境引读。
[ 设计意图]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活动5 [ 活动内容] 感悟场景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活动过程]教师导语: 小钱的生命就寄托在骨髓的寻找上了,可是寻找合适的骨髓并不容易,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
然而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一个与他的骨髓相配的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1、学生自由读3 至5 自然段,画出让感动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全班交流。
(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感悟点A :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1)播放地震录像。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3)课件出示:比较句子①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②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找一找以上两句话在表达上的不同。
再读这两句话,分别想一想不同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心里都会想些什么。
4)教师引读。
5)说说从“沉着” “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6)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台湾青年与李博士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活动6 [ 活动内容]感悟点B: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骨髓(4 自然段)。
[ 活动过程]出示重点语句:“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满怀着希望”期待”等词语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3)换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教师示例:“他知道,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
”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设计意图]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活动7[ 活动内容]活动 9[ 活动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湾青年不顾自身安危,为小钱抽取骨髓。
[ 活动过程 ]1)指名读,读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艰辛。
2)从省略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讨论: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 [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设身处地进行设想、 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 多维度地挖掘文本,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 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活动 8[ 活动内容 ][ 活动过程 ]1)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
第二天凌晨 2 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2)出示句子: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 24 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 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抓住“ 奔波、连夜、十几个小时”等词语体会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李博士急他人之 所急的高尚医德。
[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补充的资料,感受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感悟李博士和台再现文本情境,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与辛苦。
10 时 20 分, 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 时 15 分, 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 时 45 分, 飞机在上海降落。
20 时 50 分, 李博士直奔杭州。
22 时 15 分, 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读写结合,延伸升华[ 活动过程 ]小钱终于得救了,他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想一想,小钱会对谁说呢?是台湾青年,是李博 士,还是所有关心他的人?同学们想一想他会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 活动意图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 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活动 10 [ 活动内容 ] 重温课题,升华情感[ 活动过程 ]3 ) 出示慈济医院大陆供髓的事例 。
4) 创设情境,引读课题。
[ 设计意图 ]重温课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间真爱,体会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此作业在交流预习环节中完成。
)2 )我能用横线画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袭击(X i X u)间隔(ji a n ji rn) 空旷(k mg ku mg )同胞(p a o b a o ) 暂停(zcn z an ) 余震(y i y u) 此作业在交流预习环节中完成。
)配乐《爱的奉献》 )1)(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 ”让学生发散填空)1) 看拼音写词语。
hu cn b ingdi a o l inghu a b a ozhf c gb u l u tcng b a ok mg ku c ng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甜丝丝的( ) 涓涓的(美丽的( ) 沉着地(此作业在交流预习环节中完成。
2、拓展性作业。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火车六年不到站(有改动)魏岚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
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
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 “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
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 节回家时候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
他从 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里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
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 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 ?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 “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 “明天就到了”我转过头,泪流满面。
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 6 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1、下列内容体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爱,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灿烂的() 匆匆地 (6 年前春25 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
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