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 -5题。

材料一2020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

创新的考古发掘研究模式,给三星堆研究带来了巨大收获。

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四个巨大的考古方舱最引人注目。

它们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其中开展野外考古。

发掘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出土后周围环境发生巨变,如果保护不及时,会造成毁灭性伤害,如彩绘变色、有机物碳化等。

如今,这种由多学科专家设计建造的密闭的考古发掘舱,可以严格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避免外界尘土、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干扰,为出土文物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保护。

野外工作结束后,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工作。

三星堆的文物出土时脆度较高,采用传统的实物拼对的方式修复容易造成伤害。

文保团队采用了三维模型数字拼接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I技术提取碎片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彼此的匹配度;分析受力数据,验证不同拼接组合的可能.性...无需触碰实物,研究人员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拼对和复原,充分验证各种可行性方案,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伤害。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形成年代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初步判断三星堆的几个祭祀坑形成于商代晚期,形成时间大致相当。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团队首次深入揭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之谜。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众多考古学难题,正在各方研究团队的努力下,一一被攻克。

(取材于李凯旋、童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

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根据文物和考古工作特色,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展陈上落实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2024.1期末】朝阳高三语文答案

【2024.1期末】朝阳高三语文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2.(3分)D3.(3分)B4.(3分)C5. (6分)答案要点:①创新了考古发掘研究模式,多个研究团队,多学科合作,攻克考古难题,推进考古学发展。

②展馆和媒体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文化视角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考古更贴近群众,更好地宣传中华文化。

③专古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实物遗存反映出古蜀文明与多地区古代文明有深刻练习。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了见证。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司。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 (3分)D7.(3分)A8.(3分)C9.(3分)D10. (6分)答案要点;①思想深刻是文章之美的根源,立言是为了明道,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服务于社会教化。

②写文章贵在独创,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力求新意。

,文质相宜。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3分)D 12. (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甘棠构建了优美深远的意境。

词中描写珠滩上甘棠绿荫成盖,春意盎然的美景,寓指成都在赵抃的治理下一派安乐和稳,传达出对赵抃为官政绩的赞美。

②写甘棠又是化用了《诗经·召南·甘集》所寄寓的召公为政的典故。

寓指赵抃如召公一样善治一方,也如召公一样受百姓爱戴,百姓在他即将离任时满怀不含与留恋,表达了作者对赵抃这一理想官员形象的推崇,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向往天下清平的政治理想。

用典丰富了词作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含蓄典雅又意味深远。

[评分参考]①2分,②4分。

意思对即可。

14. (8分)(1)可以怨《小雅》怨诽而不乱(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翠峰如簇澄江一道月分明(4)正梳妆今已亭亭如盖矣[评分参考]每空1分。

有错别字、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该空不得分。

15. (10分)(1)(4分)答案示例:①有恩的,死里逃生:贾巧姐因母亲曾接济过刘姥姥,在贾府败落后被刘姥姥搭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羲和“生十日”,夸父“与日逐走”,后羿“射九日……我国古代神话中与太阳有关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

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观测太阳,记录太阳活动。

两千多年前《汉书·五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

我国的探日工程规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验证多项太阳探测的关键技术,完成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破冰之旅”;第二阶段,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探测太阳“一磁(太阳磁场)两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第三阶段,由易到难,实施日地L5点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和太阳抵近探测“三步走”计划,实现更精确地测定太阳磁场、确定太阳活动三维结构及预报空间天气等目标。

按照规划,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相隔不到一年,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也发射升空。

“羲和”和“夸父”两颗卫星同时在轨工作,交相辉映,让人们再次领略到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卫星在茫茫太空中飞行,要完成探日任务,如何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国际上首次在轨采用了原子鉴频原理,实时准确地确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进而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约1.5亿公里远的距离对太阳“明察秋毫”,这对卫星相机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卫星均采用平台舱和载荷舱固连的设计方法,平台舱活动部件的振动会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载荷舱,影响了相机观测质量。

“羲和号”大胆创新,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使卫星相机拥有了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0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0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试卷说明: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14.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答题纸共5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

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

此联内容很好,有鬼斧神工之妙。

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

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C.此联内容很好,有鬼斧神工之妙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A.万丈凌云无止心B.万丈凌云犹心虚C.万尺凌云仍虚心D.万尺凌云志永存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羲和“生十日”,夸父“与日逐走”,后羿“射九日……我国古代神话中与太阳有关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

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观测太阳,记录太阳活动。

两千多年前《汉书·五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

我国的探日工程规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验证多项太阳探测的关键技术,完成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破冰之旅”;第二阶段,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探测太阳“一磁(太阳磁场)两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第三阶段,由易到难,实施日地L5点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和太阳抵近探测“三步走”计划,实现更精确地测定太阳磁场、确定太阳活动三维结构及预报空间天气等目标。

按照规划,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相隔不到一年,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也发射升空。

“羲和”和“夸父”两颗卫星同时在轨工作,交相辉映,让人们再次领略到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卫星在茫茫太空中飞行,要完成探日任务,如何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国际上首次在轨采用了原子鉴频原理,实时准确地确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进而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约1.5亿公里远的距离对太阳“明察秋毫”,这对卫星相机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卫星均采用平台舱和载荷舱固连的设计方法,平台舱活动部件的振动会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载荷舱,影响了相机观测质量。

“羲和号”大胆创新,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使卫星相机拥有了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

2021北京高三期末语文考试古诗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北京高三期末语文考试古诗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北京高三期末古诗阅读汇编(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发渔浦潭(1)孟浩然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

时诗人在此处漫游。

(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韩愈《湘中》)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徐祯卿《送萧若愚》)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发李郢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

②栖迟:游息。

③故:通“固”。

④款段:驽马。

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4.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2024.1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

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

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

“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

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语文(上)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语文(上)期末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语文(上)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一种以时间紧、游览景点多、花费少为特点的高强度旅行方式被称作“特种兵式”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曾经火遍全网。

2023年夏天,一种叫作City 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兴起。

如果说“特种兵式”旅行强调的是紧张和饱满,旅行者期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地方,进行饱和式景点打卡,完成高性价比且内容丰富的旅行计划,那么“城市漫步”的旅行观念和方式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

选择“城市漫步”的人认为,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静谧和恬淡,像“特种兵式”旅行那样盲目从众,前往网红景点排队打卡,未必能获得旅行的最佳体验。

与其在拥挤中潦草地感受,不如避开热门景点和热闹人群,从容地徜徉于城市中隐秘的角落。

在这样的漫步中,旅行者能够发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面貌,同时,也能够融入当地人,体验当地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平静和安逸。

“城市漫步”使旅行者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感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选择“城市漫步”的人常常在旅行之前不做攻略,不盲目追寻热门景点,不打卡网红地标。

他们于城市之中漫无目的、随意随性地游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种种惊喜。

别具风格的街巷和建筑,以及人们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与它们发生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关联,都会给旅行者带来意外之喜。

“城市漫步”强调松弛感,但不排斥提前做功课。

想深入“淘宝”某个城市的人,会事先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史知识,然后按照划定的区域一路徒步,领略当地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与城市建筑之美,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

以南京为例,古老城墙、大江大桥、桨声灯影,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向漫步者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传奇故事。

人文历史底蕴和城市发展、现代生活相交融,又给漫步增添了独特的兴味。

文旅深度融合,拉近了旅行者与城市的距离,有助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取材于江音、薛蓓等的文章)材料二2023年,看似与遛弯儿无异的“城市漫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