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表格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菱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材章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课题18.2.2菱形的判定课标要求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内容解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在菱形的判定中,菱形的定义是第一种判定方法,其他判定方法都需要借助定义,通过证明才能成为判定定理.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所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指明了方向,在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证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本节课承袭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的探索方法,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图形判定的探究方法,因此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注重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但可能有些学生根据菱形的性质写出它的逆命题有困难,提炼已知和求证也将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 1.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体会类比思想及探究图形判定的一般思路.2.掌握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3.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与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菱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教学支持条件PPT、几何画板、直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引入新知问题1: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菱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请你说说你已经学习了有关菱形哪些知识?师生活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口头表述,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现下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追问1:根据定义可知: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更具体来说,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非标自动化2021—常用图形求面积、体积公式表格

s = r ? a ? p = 0 .0175 r ? a 180
h = r - r2 - 1 a 2 4
F = p (R2 - r2)
=
p 4
(D2
-
d
2)
=
p
?
Dpjt
F = ap (R2 - r2 ) 360
=
ap 180
R pj
?
t
F = r2(p - p a + sina) = r2 ? P 180
11
扇形
12
弓形
13
圆环
14 部分圆环
15 新月形 16
L d/10
r - 半径 d - 直径 p -圆周长
a·b-主轴
r - 半径 s - 弧长 a - 弧s的对应中心角
r - 半径 s - 弧长
a - 中心角
b - 弦长 h -高
R - 外半径 r -内半径 D - 外直径 d -内直径 t - 环宽 Dpj - 平均直径
r - 内切圆半径 R - 外接圆半径 a = 2 R 2 - r 2 一边 a - 180 o : n ( n - 边数) p - 周长 = an
d1 , d 2 - 对角线 a -边a -角
CE = AB AF = CD a = CD(上底边) b = AB(下底边) h-高
9
圆形
10 椭圆形
F = b ? h = a ? bsina = AC ? BD sin b
2
F
=
d2 2
(h1 +
h2 )
= d1d2 sina 2
F = n R2 sin 2a 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9.4矩形、菱形、正方形(5)正方形2(共35张PPT)

7.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有
一点,且CE=AC.求∠E的度数.
A
D
B
C
E
8.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以对角线
AC为一边作菱形AEFC.求∠FAB的度数.
DC
F
A
BE
9.已知:如图, E、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 线AC 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
(2)若正方形A’B’C’D’绕点O任意旋转某个角度后 ,OE=OF吗?
A O (A')
D
F
D'
B
E
C
A O (A')
B
E
B'
D
F D'
C
B'
C'
C'
练习 :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
所示摆放,点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 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1)A、B、C的对应点分别是什么?
(2)△ABC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ADC?
A
(3)从对称性看,四边形
ABCD是什么图形? B
O
D
正方形实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绕其底边上的中点旋转180°
而形成的中心对称图形.
C
四边形ABCD有哪些特点?
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是平行四边形
A
A
D
F
OE
B
C
平行四边形
矩正菱 形方形
形
挑战第二关 具备什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判别方法:
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格

距离100cm 距离90cm 距离80cm 距离70cm 距离60cm 距离50cm 距离40cm 直径1cm 圆圆圆圆圆圆圆直径2cm 圆圆圆圆圆圆圆对角线1cm 圆圆圆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对角线2cm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对角线1cm 圆圆圆圆圆菱形菱形对角线2cm 菱形菱形菱形菱形菱形菱形菱形高1cm 圆圆圆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高2cm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光斑形状
小孔形状小孔尺寸圆形正方形菱形
距离30cm距离20cm距离10cm 圆圆圆
圆圆圆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
菱形菱形菱形
菱形菱形菱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wps表格插入黑菱形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ps表格插入黑菱形篇一:wps画三线表wps画三线表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
当然,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画法:1)在wps中,点“插入”、“表格”,选择4行*3列表格,点左键确定,文档中出现一个三列四行的带框线表格。
2)鼠标移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单击右键,左键单击“边框和底纹”,在设置中选择“无”,取消表格的所有框线。
3)再单击右键,左键单击“边框和底纹”,在线型宽度下拉列表中选择一条粗一点的线,如1.5磅,在右边的各种实框线中,为表格添加“上”、“下”框线。
4)下面需要添加标题栏的横线。
鼠标移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四向箭头时选中表格(点黑),出现“表格样式”工具栏。
在最右侧的“线性”对话框中,将线性选细,再单击“绘制表格”,光标变为铅笔状,画一条与表格线等长的细线,完成。
篇二:如何在wps中快速插入图形制作模板如何在wps中快速“插入图形”制作模板一般不是重要比赛,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制作精美的模板,尤其是下载的课件,要简单的美化时。
对我们上课而言,简单的模板和精美的模板,它们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我们只是利用模板让幻灯片制作起来方便快捷一些、看起来整体协调一些。
这里我只是简单的交流下,如何利用wps现有的资源快速打造模板。
(图片不清晰,建议下载源文件观看)①打开wps演示,新建空白文档。
视图,幻灯片母版,清空,并在上方插入一个矩形;②双击该图形,颜色与线条,填充,填充效果,图案,轮廓式菱形;③前景,其他颜色,随意找个深一点的颜色。
背景,拉开就能看到最后一个是你刚填过的颜色,点选,再次点开背。
初三上数学笔记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菱形的性质和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图1-2)2、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有以下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轴对称)、四条边相等(图1-3)3、菱形的判定方式除了用定义外,还能有以下判定方式(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图1-4)(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5)4、菱形有2条对称轴二、矩形的性质和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图1-1)2、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有以下性质(1)、四个角都是直角(图1-6)(2)、对角线的长度相等3、矩形的判定方式除了用定义外,还能有以下判定方式(1)、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图1-8)(2)、对角线的长度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图1-7)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5、矩形有2条对称轴三、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图1-9)2、正方形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判定方式除了用定义外,还能有以下判定方式(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图1-10)(2)、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5、以菱形的各边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矩形,以矩形的各边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菱形,(图1-11)以正方形的各边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6、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认识一元二次方程(里面的字母a≠0)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项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ax 2+bx+c=0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 2、bx、c 分别叫该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二、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x+m)2=n 的形式,他的一边是一个完全平方是,另一边是一个常数,当m>0时,两边同时开平方,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他的根。
数字菱形图案(绘制图形题的通用思路解法)(C++)

数字菱形图案(绘制图形题的通⽤思路解法)(C++)数字菱形图案(双重循环)(C++)//找到⼀道⽐较有代表性的,较为全⾯的绘制图形,并且控制绘制字符在变化的题⽬,惊喜。
【问题描述】编程打印⽤数字构成的菱形图案,菱形上半部分的⾏数n( 1<n<10 )从键盘输⼊,总⾏数为2n-1。
图案的样式按下⾯的样例。
【输⼊形式】从键盘输⼊包括中间⼀⾏在内的菱形上半部分的⾏数n ( 1<n<10 )。
【输出形式】输出⽤数字构成的菱形图案,样式按下⾯的样例,其中各数字间⽤1个空格间隔,中间⼀⾏的起始数字1位于第1列。
【样例输⼊】4【样例输出】11 2 11 2 3 2 11 2 3 4 3 2 11 2 3 2 11 2 11解题思路(绘制图形的题套⽤)1. 把图形分块:(不是唯⼀分块法)1|1 2| 11 2 3| 2 11 2 3 4| 3 2 1——————————————1 2 3| 2 11 2| 11|2. 把分成四块的菱形,每块三⾓形单独写出代码(通⽤循环格式:for循环,i表⽰⾏数,j表⽰列数)先给出完整代码:#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上半部分⾏数cin >> n;for( int i=1; i <= n; ++i ){cout << setw( 2*(n-i)+1 );//打印空格for( int j=1; j <= i; ++j )//左上三⾓形cout << " " << j;for( int j=i-1; j > 0; --j )//右上三⾓形cout << " " << j;cout << endl;//⼀⾏结束换⾏}for( int i=1; i <= n-1; ++i ){cout << setw( 2*i+1 );//打印空格for( int j=1; j <= n-i; ++j )//左下三⾓形cout << " " << j;for( int j=n-i-1; j > 0; --j )//右下三⾓形cout << " " << j;cout << endl;//⼀⾏结束换⾏}}详解:左上三⾓形:(TIP:先⾏提醒⼀下setw()的⽤法,不是调⽤setw(6)就空6个空格,⽽是表⽰设域宽为6个字符,如果后⾯连续输出其他字符,这会在域宽中从右到左覆盖“空格”)//可以⾃⼰⽤以下这个代码⾃⾏体验测试#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6;cout<<setw(1)<<a<<endl;cout<<setw(2)<<a<<endl;}#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使⽤控制符时,要在程序的头上加专门的头⽂件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cin >> n;//接下来以⽤户输⼊的n是4,即样例输出的菱形来做说明for( int i=1; i <= n; i++ )//作为左上三⾓形,⾏数明显与n⼀样,所以使i循环n次{cout << setw( 2*n-2*i+1 );//setw()即设域宽为()个字符,数格⼦找规律//(找规律的详解见代码结束后的表格)for( int j=1; j <= i; j++ )//定义列数j和每列输出的字符cout << " " << j;//注意题⽬要求是每个字符之间都有空格cout << endl;//换⾏不能在for j 的循环⾥⾯,应该是每完全输出⼀⾏,才考虑换⾏}}以n=4为例:⾏数i空格数17253341普遍推⼴到n:(注意:空格数肯定是跟n和i有联系的,就往这上⾯凑)⾏数i空格数1(1=n-(n-1))2*(n-1)+12(2=n-(n-2))2*(n-2)+1……n-25n-13n1概括的规律:空格数=2*(n-i)+1即setw(2*(n-i)+1)(后⾯⼏个找规律都是按这样的思路来⼀⼀列表找,之后就不再如此反复地解释)右上三⾓形:#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cin >> n;for( int i=1; i <= n; i++ )//⾏数循环{//注意,以左上的三⾓形为参考,则右上的三⾓形第⼀⾏不能输出东西,在第⼆⾏才开始输出for( int j=i-1; j > 0; j-- )//列数j循环,⽽且我不想再多设置⼀个变量,就直接把j当作输出的东西⼀起来循环//⾸先要保证循环的列数是从1到i-1,其次要保证输出的字符是左边三⾓形最⼤的数减1的那个数(即i-1)cout << " " << j;cout << endl;}}}左下三⾓形:#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cin >> n;for( int i=1; i <= n-1; i++ )//只要输出n-1⾏{cout << setw( 2*i+1 );//每⾏前⾯的“空格”找规律(肯定是⼀个与i有关的式⼦)for( int j=1; j <= n-i; j++ )cout << " " << j;cout << endl;}}右下三⾓形:#include <iostream>#include <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cin >> n;for( int i=1; i <= n-1; i++ ){for( int j=n-i-1; j > 0; j-- )//同右上三⾓形,不仅j控制列数循环次数,⽽且控制输出字符,找个规律就很容易得答案了cout << " " << j;cout << endl;}}3. 模块组合:我们把以上四个⼩块组合在⼀起,就很容易得到完整的菱形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练习题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图形分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图形分类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分类练习题。
1. 将下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的原因。
(1) 圆、正方形、梯形、长方形(2) 三角形、矩形、菱形、椭圆2.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 下面哪个图形不属于几何图形?A. 家B. 手C. 园D. 星(2) 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类?A. 圆B. 正方形C. 三角形D. 长方形3. 写出以下各组图形的共同特征。
(1)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2) 菱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4. 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1) 第一列为图形名称,在第二列和第三列分别写上这个图形的边数和顶点数。
(2) 图形名称:圆、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边数:顶点数:5. 将下面的图形按照边的数量进行分类。
(1)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2) 三角形、菱形、矩形、正五边形6. 选择正确的图形完成下面的图形序列。
(1) □ □ □ □ □(2) △△△△7. 根据图形的性质,判断下面的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1) 有四条边的图形都是矩形。
(2) 有三条边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巩固并扩展他们对数学图形分类的理解。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观察和比较图形的不同特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图形分类练习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们可以巩固和扩展他们对不同图形分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以上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到大家,提升学生们数学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