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硅氢化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四氯化硅氢化生产三氯氢硅技术研究

四氯化硅氢化生产三氯氢硅技术研究

四氯化硅氢化生产三氯氢硅技术研究万 烨 汤传斌 肖荣辉 毋克力 严大洲(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8)[摘 要] 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存在的技术瓶颈是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难以回收利用。

本文针对这一瓶颈,介绍了四氯化硅氢化生产三氯氢硅技术,并研究了反应压力、氢气与四氯化硅配比、反应温度以及硅粉层高度对该技术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该技术在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四氯化硅;三氯氢硅;氢化[中图分类号]TN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122(2010)06-0030-03Research on Techni que of Producing Trichl orosilane byHydrogenati on of Silicon TetrachlorideWAN Y e ,TANG Chuan bin ,X I A O Rong hu,i WU Ke l,i YAN Da zhouAbst ract :It is d ifficult to recycle a large a m ount of by produc,t silicon tetrach lori d e ,w h i c h is the techn ica l bo ttleneck ex isti n g in preparati o n of po l y crysta lli n e silicon by i m proved S ie m ens process .Based on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th is paper i n troduces the techn i q ue o f producing trich l o rosilane by hydrogenation of silicon tetrach lori d e ,and studies t h e effect o f acti o n pressure ,ration of hydrogen and silicon tetrach l o ride ,acti o n te m perature and silicon powder layer s he i g ht on the technical conversati o n rate .M ean w hile ,this paper a lso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exa mp le o f the technique i n Ch i n a silicon cor poration LTD.,Luoyang .K ey w ords :sili c on tetrachlori d e ;trichlorosilane ;hydr ogena ti o n[收稿日期]2010-10-15[作者简介]万 烨(1984-),男,北京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多晶硅生产技术研究工作。

四氯化硅等离子体氢化技术研究进展

四氯化硅等离子体氢化技术研究进展

Ab s t r a c t : Th e mo d i i f e d S i e me n s me t h o d l S t h e ma i n s t r e a m p r o c e s s o f p o l y s i l i c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 o f wh i c h s i l i c o n t e t r a c h l o r i d e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c r i t i c a l i mp r o v e m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e r ma l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a n d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s u f f e r f r o m t h 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o f h i g h e n e r g y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l o w c o n v e r s i o n r a t e . T h i s r e v i e w g i v e s a g e n e r a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a n d c o l d p l a s ma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me t h o d s .T h e r ma l p l a s ma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r e p r e s e n t e d , ma i n l y i n c l u d i n g DC d i s c h a r g e p l a s ma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RF p l a s ma ,l o w p r e s s u r e RF p l a s ma ,a n d mi c r o wa v e p l a s ma me t h o d . T h e c o l d p l a s ma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r e a l s o d i s c u s s e d, wi t h a f u r t h,指 出了现存各 方法 的优缺 点,提 出了等 离子氢化技术在 工业化时 的关键难 题 ,

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中热量优化利用的分析

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中热量优化利用的分析

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中热量优化利用的分析摘要:高纯多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工业规模化生产多晶硅主要方法为改良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分别以三氯氢硅和硅烷为主要原料,在以三氯氢硅和基于三氯氢硅歧化法制备硅烷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中都有大量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产生,目前,多晶硅生产企业基本采取将四氯化硅转化为原料三氯氢硅或以四氯化硅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方式实现闭环生产与综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解决环保问题。

关键词: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热量优化;利用一、四氯化硅冷氢化反应机理四氯化硅冷氢化是在流化床反应器或者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在压力1.2-4.0MPa、温度673-873K、氢气与四氯化硅摩尔比1∶1-5∶1的条件下,将四氯化硅和氢气通过硅粉床层,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

总的反应方程式为:紧接着是活性的Si…Cl、Cu…Cl、Cu…Si和Si…Si键被H2还原生成SiHCl3和HCl,这是一个慢反应,随后中间产物HCl和Si在催化活性位置Cu…Si上快速反应生成三氯氢硅,Si被反应生成SiHCl3,位置被来自下部的Si原子迁移补充,产生新的活性位Cu…Si,完成催化循环。

目前,除铜基、镍基、铁基、钴基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之外,其他的催化剂体系也有研究开发,例如Lee等[7]使用碳基催化剂研究四氯化硅氢化成三氯硅烷反应,发现掺杂了硅的金属-碳复合催化剂比催化剂和硅粉简单物理混合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可以获得更高的SiHCl3收率。

二、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中热量优化利用的方法1、换热网络优化1.1坚持外部损失最小原则在实际生产时,由于化工行业产生能量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损失,譬如跑、冒、滴、漏等现象出现、生产三废排放、又或者是保温效果降低等都会导致能量损失。

虽说从相关研究来看,化工行业生产所损失的这些能量能量级较低,但由于其均是由系统内部高能量级的能量转换而来的,并且这些损失的能量属于不可逆的。

四氯化硅的氢化处理技术进展

四氯化硅的氢化处理技术进展

四氯化硅的氢化处理技术进展王跃吴青友印永祥1.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重庆长寿,401254 ;2.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四川成者1i, 610065)摘要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有害气体,为了减少对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四氯化硅进行合理利用。

通过氢化手段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能使四氯化硅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热氢化、冷氢化、氯氢化、等离子体氢化、催化氢化等五种四氯化硅氢化处理技术的工艺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特点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四氯化硅氢化技术进展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探寻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太阳能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资源的充足性和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

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在低碳模式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

目前,多晶硅主要由改良西门子法生产。

但是,受过程工艺限制,该法在生产多晶硅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四氯化硅(每生产1吨多晶硅会产生15~18吨的四氯化硅)。

四氯化硅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加处理而任意排放,四氯化硅将会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产生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合理回收利用四氯化硅,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四氯化硅的利用主要有四氯化硅氢化、气相法白炭黑、生产有机硅产品、光纤、直接生产多晶硅等方法。

气相法白炭黑、光纤、有机硅因为产品市场容量有限,不能大规模的处理四氯化硅;四氯化硅直接生产多晶硅转化率较低,能耗较高,经济可行性不大;处理四氯化硅的主流方法是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四氯化硅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得到了作为多晶硅生产原料的三氯氢硅和氯化氢,避免了处理四氯化硅带来的次生污染同时也使得多晶硅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闭路循环生产。

STC冷氢化

STC冷氢化

四氯化硅氢化工艺简述一、采用四氯化硅氢化工艺的意义三氯氢硅氢还原生产1吨多晶硅,大约要产生10吨左右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大量的四氯化硅若得不到有效回收处理,将直接影响多晶硅生产的规模及生产成本。

采用四氯化硅氢化工艺,把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重新返回系统中利用,这样不仅降低多晶硅生产的成本,还为大规模生产多晶硅奠定了基础。

二、四氯化硅氢化工艺原理在一定温度、压力、配比、催化剂的条件下,H2、SiCl4混合气体与硅粉发生如下反应:3SiCl4 + Si + 2H2 = 4SiHCl3(主反应)SiCl4 + Si + 2H2 = 2SiH2Cl2 (副反应)2SiHCl3 = SiCl4 + SiH2Cl2(副反应)三、四氯化硅氢化工艺过程简述来自硅粉中间仓的硅粉经硅粉连续给料机计量会同来自触媒中间仓经连续给料机计量,进入连续混料机,混合均匀后,进入活化干燥器;来自氢气纯化装置的纯化后的氢气,通过氢气缓冲罐稳压0.3MPa,进入氢气预热炉加热400℃左右,进入活化干燥器活化干燥硅粉后,重新返回氢气纯化装置。

硅粉活化干燥好后备用。

原料氢气(氢氧站)和来自二级冷凝器的循环氢气,进入氢气缓冲罐稳压0.7~0.8MPa,经循环氢气压缩机升压到1.5MPa进入氢气缓冲罐,从氢气缓冲罐出来的氢气,一路进入混合器,与四氯化硅气混合并加热到119℃,在经过混合气预热炉加热到450℃左右,通入氢化反应器;另一路经连续混料机来维持氢化系统的压力平衡。

来自提纯系统的四氯化硅进入四氯化硅贮罐,通过计量泵加压1.5MPa进入混合器,在混合器内加热气化并与氢气混合。

来自活化干燥器的活化干燥硅粉经过Q14/Q18阀进入氢化反应器,与来自混合器预热炉预热的H2、四氯化硅气混合气,在450~500℃反应,生成物混合气经过过滤器过滤后,依次进入一级、二级、三级冷凝器,一级为水冷,三级为-55℃R22冷媒冷却,二级的冷媒为三级出气(低温氢气);三个冷凝器的冷凝料进入冷凝料贮罐。

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术研究进展

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术研究进展

高纯多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工业规模化生产多晶硅主要方法为改良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分别以三氯氢硅和硅烷为主要原料,在以三氯氢硅和基于三氯氢硅歧化法制备硅烷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中都有大量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产生[1],目前,多晶硅生产企业基本采取将四氯化硅转化为原料三氯氢硅或以四氯化硅为原料制备白炭黑的方式实现闭环生产与综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解决环保问题。

在四氯化硅氢化方法中,主要可分为等离子体氢化法、热氢化法及冷氢化法[2,3],其中冷氢化法也被称为氯氢化法。

冷氢化法通常采用流化床工艺,具有单套装置生产负荷大的优点,目前,单套冷氢化装置处理能力已达到12万t/a 和15万t/a ,单套处理能力20万t/a 与30万t/a 的冷氢化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公示,随着冷氢化装置规模的扩大,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的流程和技术进一步优化,综合成本进一步降低。

本文综述了四氯化硅冷氢化在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催化剂、节能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进展。

1四氯化硅冷氢化反应机理四氯化硅冷氢化是在流化床反应器或者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在压力1.2~4.0MPa 、温度673~873K 、氢气与四氯化硅摩尔比1∶1~5∶1的条件下,将四氯化硅和氢气通过硅粉床层,将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

总的反应方程式为:Si+3SiCl 4+2H 2▶4SiHCl 3(1)四氯化硅冷氢化实际上由2个反应组成,分别是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和氯化氢、氯化氢和硅粉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和氢气2个步骤:SiCl 4+H 2→slowSiHCl 3+HCl(2)3HCl+Si →fast SiHCl 3+H 2(3)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慢反应,是决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术研究进展沈峰,陈其国,潘维杰(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4)摘要:综述了冷氢化法制备三氯氢硅中四氯化硅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催化剂、无水氯化氢和能量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定稿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定稿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及综合解决方法李群生,陈信,王海川(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北京,100029)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将四氯化硅转化成为三氯氢硅的两种方法:热氢化化和冷氢化法,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利用四氯化硅,文中还介绍了其它集中四氯化硅的应用方法。

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保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四氯化硅;三氯氢硅;热氢化;冷氢化Advance on transformation of silicon tetrachloride and relativecomprehensive solutionLi qunsheng1,Chen xin,Wang haichuanAbstract: Two kinds of conversion technology for silicon tetrachlorid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thermal hydrogenation and cold hydrogenation, both of which can make full use of silicon tetrachloride. The paper also briefly describes several other methods of using silicon tetrachloride. All the methods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some exten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ields.Key words: silicon tetrachloride; trichlorosilane前言:近年来,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定稿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定稿

四氯化硅转化技术进展定稿标题:四氯化硅转化技术的最新进展摘要:四氯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总结了四氯化硅转化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四氯化硅的制备、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机理、转化产品的应用。

通过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展望了未来四氯化硅转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四氯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在化工、材料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四氯化硅制备和转化方法受到一些限制,需要高温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并且存在废弃物排放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四氯化硅转化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四氯化硅的制备目前,四氯化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氯化碳法、氢硅酸法和氧化硅法。

氯化碳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碳与氯反应制备四氯化碳,再与金属硅反应得到四氯化硅。

氢硅酸法是一种相对环保的方法,通过将氯硅酸与酒精还原制备四氯化硅。

氧化硅法是一种将硅粉末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四氯化硅的方法。

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人们对四氯化硅制备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环境友好性和能源消耗。

三、四氯化硅的转化反应及催化剂四氯化硅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卤素化、氨化等方式进行转化。

催化剂在四氯化硅的转化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包括贵金属、过渡金属、有机金属等。

最新的研究表明,纳米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氮化物等新型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此外,控制催化剂的形貌和表面组成也是提高催化性能的重要策略。

四、四氯化硅转化产品的应用四氯化硅的转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四氯化硅经过水解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光电子学领域。

四氯化硅还可以与有机化合物反应,得到硅链化合物,可以用于有机合成和材料改性。

此外,硅链化合物还具有药物分子设计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五、展望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未来四氯化硅转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将继续寻找新的四氯化硅制备方法,尽量减少废弃物产生和能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
l热氢 化工 艺
热 氢化 又名直 接氢化 , 该 工艺把 H 、 S i C 1 作 为 反应 原料 , 控制 配 比为 ( 2~3 ) : 1 , 混 合后加 热至 1 3 0~3 0 0 E, 然 后混 合料 通入 到 由高 纯石 墨棒 作 加热 芯制 成 的氢化 炉 中 , 在 反应温 度
常温 下 , S i C 1 以液 态形式 存在 , 比较容 易挥 发 , 增加 了存 储、 运
抗 冲 击 性 能 和 耐 酸 碱 腐 蚀 能 力 也 大大 提 高 , 使 用寿 命 同时
延长。
水 岛等对S i C 1 的加氢 氢化设 备进 行 了优 化提 升 , 该方 法 存 在以下优势 : 采用 了急冷设 备 , 阻碍 了生成S i C 1 逆 反应 的进 行, 同时聚 合物 生成 量大 大降低 , 工艺热 能利 用效率 、 S i C 1 转 化率 大大提高 , 能耗得以 降低 。 热氢 化是 一种传统 的加氢 氢化技 术 , 该工艺 已经很 成熟 ,
种技术 的技 术特 点和发展现 状 , 同时 对各种 工艺 优点 、 不 足之 处进行 了分析 讨论 , 最后对未来 冷氢化技术 的发展方 向进行 了
展望 。
H2= 2 H
S i C 1 4 + H= HC 1+ S i C 1 3
( 2 )
( 3 )
S i C 1 H= S i HC 1 3
氢化 四种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 并对冷氢化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 了展 望。
关键 词 : 副产物 ; 闭式循 环 ; 三 氯氢硅 ; 氢化
0 引言
改 良西 门子法 是生产 太 阳能 行业原 材料 多晶硅的 主要生 产 工艺 。 该 工艺每 产1 t 多晶硅就 会产生 1 5~2 0 t 的s i c h副产 物, 年产 1 0万吨 多晶硅 , 就有约 1 5 0~2 0 0万t 副产 四氯化硅…。
是射频 电源激发 强度限制 了该 工艺工业生 产的规模 , 难以 实现
量产 。 该工艺需要 进一步优化和提 升。
吴青友等 采用等离子体 技术加氢氢化S i C 1 , 试验表 S i C l 与H 进料 配 比为0 . 4时 ,
成为活性 较高的原 子状态 , 然后再 与S i C 1 发生化学 反应 , 转化
为S i H C l , 反应主要方程式 如下所示 :
S i C 1 , 处理量 比较有 限 。 目前 来看 , S i C 1 最有效 的处理手 段
是 通过 加 氢氢 化 反应 生 成S i HC 1 , , 而S i HC 1 可 以作 为 多 品硅 生产 的原料返 回系统 使用 , 实现清洁生产和物料循 环利用 。 本文 中 , 笔者 讨论 了S i C 1 的 四种 氢化处理手 段 , 介 绍了各
较大 , 国内外新上氢化 工艺大都不再使用 热氢 化工艺 。
下, 以S i C 1 为 原料可 以生 产有机硅 、 光纤 、 气相 白炭黑等 产品 ,
但是 市场上对这 些产 品需 求量普遍 比较 小 , 通过 这些手 段消耗
2等 离子 体氢化 工艺
等 离子氢化工 艺 , 主要采 用直流 电源将H : 解离, 使其 离解
输 和处 理 的难 度 , 且 易燃 、 易爆, 是 一种毒 性 和腐 蚀性 比较 强 的 危险化 学 品 。 因而 , 如 何合理 回收利 用S i C 1 不 仅关 系到 企
业 的经济 效益 , 也制 约着 企业 的进一步 可持 续发 展。 现 有条 件
但 反应 能耗相对 较高 、 S i HC 1 , 产率 比较 低 、 对设备 的磨损也 比
四氯化硅氢化工艺研 究进展
刘挥彬 郭树虎 姜利霞(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3 8 )
摘要 : 在 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 过程 中会产生S i C l 副产物 , 为 了降低生产的成本 , 同时最 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综合利用这 一副
产物成为首要的问 题。 NS i C 1 加氢氢化为处理这一副产物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针对此, 笔者介绍了热氢化、 冷氢化、 氯氢化和等离 子
本工 艺存在 如下 优势 : 反应原 料作 为气 体通 入到 反应氢
化炉 中 , 这样 引入其 他杂 质量低 , 利 于后续 分离提 纯 。 但 同时 , 热 氢化 工艺 中 , S i HC 1 产 率 比较 低 , 大 约 为1 8 % ~2 5 %; 反应
温 度高 , 能耗 高 ; 流程 复杂 ; 其次, 石墨 作为 发热体 的材料 , 反 应过 程 中会 不可避 免与S i C l d 发生生 成氯 代烃 的反 应 , 产 品后
1 2 5 0 ℃, 压 力为0 . 6 MP a的条件 下 , 发 生加氢 氢化反 应 , 其化学 方程式 如下所示 :
该工 艺存 在如 下优势 : 温度相 对均 匀 , 反应 原理 简单 , 在
温 度为 1 2 7 3 ℃、 常压 条件 下 , 就能 实现S i C l 较 高 的转 化率 但
黄 志军等 也对等 离子 体加 氢氢化S i C 1 进行 了试验 , 研 究
表明 : 在高 温 和 电场 作 用下 , 等 离 子 体 气体 在发 生 器 中发 生
部 分 解离 。 大量氢 原子 的等离 子体射 流在 很高 的温度 条件 下 , 与S i C 1 在 管式 反 应 器 中充分 混 合 , 氢 化 反应 得 以迅 速 发生 , S i l C 1 , 单 程收率最高可以达到 6 2 % 。
S i C 1 4 + H2: HC I +S i HC 1 3
( 1 )
S i C 1 转 化 率 可 以达 N7 2 . 9 %。 该 方 法 主 要优 势 是 : 使 用 了热
等 离子 发 生 器, 电源 功率 比较 容 易放 大 , 中心 火 焰温 度很 高 , S i H C 1 收率很 高 , 反应过程 能耗大大降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